六八读书 >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 第一百六十八章:百官劝进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一百六十八章:百官劝进

小说: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作者:自知自明字数:2281字更新时间 : 2022-09-30 03:43:59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可还不等朱瞻墉想要说什么,朱瞻基便当即笑道:“行了,银子也不会让你出。”

说完,似乎想起什么,然后对着老三朱瞻墉问道:“老五呢,最近回来没有?”

这聊着银子的事情,又提起了老五,朱瞻墉不由的说道:“老五?没见啊,大哥你不是让他去军队了吗?好好的怎么又说起老五了?大哥,银子啊....”

朱瞻基笑道:“不提老五,你这银子去哪弄?”

朱瞻墉闻言一愣:“大哥,你的意思是老五有办法?”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说道:“有个地方,那里有一座金山和一座银山,要是那老五能将这两座山给搬回来,你还怕没有银子付吗?”

随着朱瞻基的话说出口,对面的朱瞻墉顿时愣住了。

“金山银山?”

这种只有传记中出现的词,如今被自己大哥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口,老三朱瞻墉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坐在那椅子上的朱瞻基却是说道:“总之,那个地方的银子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了这些银子,别说是你小子手中的那份清单了,就是再给你填一份,也足够了。”

然而,面对自己大哥的这些话,那老三朱瞻墉还是有些不敢想象。

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金山银山这种东西?

这要是换了一个过来跟他老三说这些,只怕他早一巴掌打过去了。

大白天的说胡话。

但既然是自己大哥说的话,看样子又不是在跟他开玩笑,这老三的心里头还真的是惦记上这件事了。

就当那坐在椅子上喝茶的朱瞻基瞧见自家老三那蠢蠢欲动,似乎随时都可能冲出去找老五的模样后,也赶忙将他给拦住了。

然后仔细的嘱咐道:“此事若要做成,就要靠那老五手下的火枪兵,不仅如此,还要保密!除了你我和老五之外,不可再让旁的人知晓,否则后患无穷。”

说着,朱瞻基便交代道:“你安心做你的事情,用我之前教给你的法子,将房子进行预售,通过预售得来的银子来建造新的大楼。这样的办法也可以用在产粮区等地方,忘了当初咱们在南京城的时候了?”

“总之,想想办法,先熬过这段时间,等老五这次回来后,一切就都解决了。”

见自己大哥如此有信心,那老三便也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行,那我就再熬些日子。”

瞧着那老三满脸的凝重之色,朱瞻基在一旁也不由的有些想笑。

就当朱瞻基准备这就起身离开的时候,一旁正在发愁接下来怎么熬过去的老三朱瞻墉,却突然拉住了朱瞻基,说道:“哥,有件事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之前朝廷里的三杨一同来找过我,说的是百官劝进的事儿。”

听着老三的话,朱瞻基先是一愣,随即便又笑了笑,说道:“这都是朝廷一直有的礼数,你跟着他们做就是了。”

对于这件事,朱瞻基还真没那么在意。

他也明白老三为什么这么问。

毕竟历代的帝王在百官劝进的时候总是要矫情一下的,还有什么三次推脱之类的事情,说是按照古礼,由当朝的宰相来主持。

虽然如今不是乱世,他朱瞻基登基是名正言顺的,但该有的章程还是要走一走的。

毕竟家天下这三字总不能说在明面上,毕竟自古帝王都自诩为天子,就好像所谓的奉天承运一样。

等同于是受上天的指派,来凡间做这一朝帝王。

老三之所以有些犹豫,倒不是说这件事不能说,而是如果他朱瞻基要是也打算矫情的话,如今当着他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岂不是有逼他的意思吗?

他朱瞻基是要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是同意他还是不同意他做呢。

而那老三朱瞻墉见自己大哥并没有在意这件事,只当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后,这心里头也是松了口气。

他朱瞻墉之所以对这件事有些拿不准,又当面问朱瞻基的意思,是因为如今的朝堂上并没有所谓的宰相。

宰相制在太祖的时候就给取缔了。

而没有了宰相这个位置,那该由谁来做这件事最为合适呢?

那些朝廷中的大臣们,不管他们在朝堂上是否有这份能力和资历,但朱瞻基都没有明确的说过谁谁谁是朝堂主心骨这件事,那既然如此,他们那些臣子们跑出来主持,岂不是有争权,要做群臣表率之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想到了朱瞻墉。

如今以朱瞻墉的官职和身份,做这件事是最合适不过的。

毕竟是太孙朱瞻基的亲弟弟,又是臣子,他如果出面的话,就没有那么多非议了。

至于老五,资历和年龄还是有些浅。

加上如今在那军队中做事,也是有些不太合适。

但他们是觉得老三朱瞻墉合适了,可老三却有些心里犯滴咕了。

自己何德何能,能在这个时候充当这群臣表率之用?

他老三虽然比老五合适一些,但相比起朝堂上的那些尚书大人们,还是远远不够看的。

所以,他老三也没敢答应,如今也是趁着这个机会,想要问问自己大哥的意思。

要是自己大哥对这件事没有什么意见,那自己做也就做了,也没多大点事儿。

如今见自己大哥对自己问这个问题并没有在意后,老三朱瞻墉在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是开口继续问道:“哥,那三杨不光是与我商议这百官劝进的事情,还说要我来做这群臣表率,可是大哥你也知道弟弟我,我哪有这份量。”

“但那杨士奇也说了,如今由我来做这件事最为合适,你看.....”

听着老三朱瞻墉的话,朱瞻基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后,觉得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要让朝堂上的那些臣子们来做这件事,他们多少都会有避嫌的心思,想到这里,朱瞻基当即便说道:“嗯,说的倒也是这个道理,既然他们都这么说了,那就你来做吧。”

在得到自己大哥的允诺后,老三朱瞻墉也算是了了这桩心事。

第二天上午。

在按照之前朱瞻基的要求,每一个官员都完成了每日的锻炼之后,所有人便都来到了奉天殿上。

就当朱瞻基打算像往日一样,针对最近的政务与群臣们一同商议完后,正准备叫所有人都下去,却发现那大殿之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离开的。

就当朱瞻基想要问什么的时候,站在那朝堂一旁的老三朱瞻墉,也立马在周围大臣们的注视下走了出来,站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然后按照之前与大臣们一同商议定下的话,开始对着此刻坐在那龙椅之上的朱瞻基喊道:“禀告殿下,臣还有一事要报。”

刚刚还有些疑惑的朱瞻基,在看到自家老三站出来后,这心里头突然恍然大悟。

昨日那老三跟自己说的话还历历在目,只不过忙了一天后竟然将这事给忘记了。

除此外,他也没有想到这些人的动作这么快,昨天刚刚问完他的意见,今日这早朝上就给办了。

不过,即便知道是怎么回事,朱瞻基也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丝毫的矫情,当即便道:“说吧。”

闻言,那老三朱瞻墉也当即开始喊道:“殿下,自先帝于北征漠北的返京途中不幸驾崩后,太子爷相继离世。正所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日前因为我朝疆域边境多有叛乱,殿下需带兵平叛,只能是事权从急。可如今诸乱已定,国泰民安,若再不确立新君,恐天下人心不宁。”

“所以微臣启奏,望太孙殿下可早日登基,使国有主,使民有君,以安天下。”

说完,老三朱瞻墉当即便跪在了那大殿之上。

而在听到老三朱瞻墉这话后,朱瞻基也是抬头看向了周围的其他人。

此时的众人,也都齐齐的看向他,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朱瞻基虽然并不打算像那些君王一般推辞再劝,这种实在太过矫情,可如今这老三在这朝堂之上提出来了,他朱瞻基虽然心里头早已同意,但嘴上却还是说着客套话,对那大殿之上的群臣问道:“老三所说不无道理,诸位,你们怎么看?”

听到朱瞻基征询他们的意见,那朝堂之上的群臣们便知道该到他们出场表现的时候了,由那三杨最先站了出来,对着朱瞻基便说道:“三殿下所言极是,殿下乃是先帝亲立之储君,乃当朝太孙,亦是故太子之嫡长子,无论是身份出身,皆有例可寻,有礼可依。”

“加之先帝驾崩后,殿下二征漠北,以五千之师溃败瓦剌两万精锐骑兵,使整个漠北自此彻底平定,消除隐患。平定奴儿干都司女真部族叛乱,安定东北之地。仅此功,便已冠绝古今。”

“太孙殿下登基为帝,顺应天命人心,实乃天命所归也。”

“所以,臣对三殿下所言极为认同,为天下百姓考量,使国有主,使民有君,还望殿下早日登基,以安人心!”

随着那为首的杨士奇说罢,一旁的杨荣杨溥也纷纷喊道:“臣,附议!”

与此同时,站在他们后方的那些大臣们,虽然最近被朱瞻基折腾的有些惨,但还不至于到了让他们改换门庭的程度,所以在这个时候,也都纷纷按照前面四人的话喊道:“臣!附议!”

“还望殿下早日登基,以安天下人心!”

随着这些大臣们齐声的请求,那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瞻基也算是把这礼数给做到位了。

随即,朱瞻基在此刻殿中渐渐安静下来后,也缓缓开口,说道:“身为朱家子孙,替祖宗先辈看守好疆土,我义不容辞。身为皇室血脉,为我大明天下苍生百姓鞠躬尽瘁,亦是我之所愿。”

“既如此.....百官听令!”

“杨士奇,我命你为此番登基大殿的主事,督办此次登基事宜。其它各部,皆全力协助,登基事好,却不可耽搁懈怠,若是出了差错,便要遭天下人非议了。”

听着朱瞻基的安排,那下面的杨士奇当即便站了出来,对着朱瞻基便喊道:“杨士奇,谨遵殿下旨意!”

“行了,若无其它事情,便散朝吧。”

在朱瞻基最后说了一声后,下面大殿之中的百官们也都纷纷的退了出去。

在离开这奉天殿后,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都是脸上带着笑容。

不光是因为朱瞻基此番答应了登基为帝,更是因为朱瞻基登基为帝后,会给他们带来的那些变化。

那些一直都跟随在朱瞻基身边,身为朱瞻基亲信嫡系的人就不必说了。

在朱瞻基登基之后,他们自然是头一个受益的人。

至于那些之前并未一直跟随朱瞻基身边,并非嫡系的人而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都是曾经所谓的太子党。

尽管不是嫡系亲信有些可惜,但他们可是朱瞻基父亲的人。

这怎么说都是自家人,自己人。

就算日后得到的实惠好处不如那些朱瞻基的直系嫡系和亲信,也绝对是有好处的。

《仙木奇缘》

而就算是那些并非朱瞻基嫡系亲信,以为曾经太子党的官员们,尽管他们看似在这一次的登基中并不能得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如今只要朱瞻基一登基,就必然会像历朝历代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

曾经他们所处的官职之所以一直都没有丝毫的提升,是因为他们的脑袋上面还顶着人呢。

就好像整个大明朝存在阶级固化的问题,这小小的朝堂上,也是如此。

上面的人不下来,下面的人就上不去。

如今他们这位即将要登基的太孙殿下根基浅,尽管有其父留下来的很多人,但毕竟中间隔着一层,也不可能真的按照亲信嫡系来提拔。

那么这中间就会出现一个空窗期。

一个权力的不稳固期。

这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便是一个竞争的机会。

身处官场的他们很清楚,在官场仕途上,有的时候一个机会,是真的很难得。有些人甚至一辈子勤勤恳恳的操劳都得不到哪怕一次这样的机会,越往上走,越是如此。

而他们这些能够跻身于朝堂之上的臣子们,给他们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每每只有朝廷出现大事的时候,才会有那么一丁点的机会。

如果是往日,他们就算做的再好,只要达不到说惊艳的程度,想要得到一点晋升机会可谓是非常的困难。可如今,如果自己可以做出一些出彩的事情,能够在殿下的眼前留下印象,想来在日后调换官职时,他们也是有一些机会的。

最起码在他们这些人和曾经的太子党那些人比较起来时,并没有太大的亲疏差别,毕竟太子党和太孙党之间还是一些差别的。

当然,不仅如此。

登基之后,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定是要大加赏赐的。

权力的赏策,爵位的封赏,金银珠宝的奖赏。

这些对于他们这些臣子而言都是大好事,如今见太孙已经答应,这件事也算是板上钉钉了,他们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尽管这些官员们私下里一个个心思各异,但对于朱瞻基而言,整个朝堂上的局势却是非常的和谐。

最起码每一个人对他朱瞻基登基之事都是持乐观态度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