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大明:我!老朱家的瑞兽麒麟 > 第八十八章 华夏的地利之势!小冰河时期!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八十八章 华夏的地利之势!小冰河时期!

小说:大明:我!老朱家的瑞兽麒麟作者:萌萌的小新人字数:1205字更新时间 : 2022-09-27 15:25:48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吾等华夏大地的河流。”

“几乎都是自西向东,奔流不息。”

“此乃天险也,就算是在国力较弱的朝代,也可以借此抵御北边异族的入侵,让他们的铁骑之利,成倍削弱。”

“试问——”

“如果没有黄河之险,以及始皇修建的长城之坚。”

“国力强盛尚且无妨,但是对于国力较弱,乃至于国力相等的朝代来讲,恐怕就是一种灾难吧,因为异族的铁骑不用担心坚城、江河的阻拦,可以随意的长驱直入,你根本难以抓住他们,异族几乎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生有着骑术、战马的优势。”

“而且,假设黄河、长江的流向。”

“变成了自南向北,又或者是自北向南,恐怕如今华夏大地的格局又会发生改变了。”

“...........”

剑圣长虹淡淡的诉说着。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便具有的地利之势!

能够作为防御的壁垒,也同时可以作为沟通两岸百姓的桥梁,因为大家都是农耕文明,所以才能够更好的融合起来,这要是换成游牧民族,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打退了他们,却又无法占据他们的草原。

因为。

农耕文明的百姓。

根本不喜欢放牧,对于无法耕种的草原,也没有任何的兴趣。

在封建王朝时期,双方很难彻底融合起来。

像是元朝的强行融合,也很快就遭到了相应的反噬,双方很难一起共存下去,更多是从奴役的角度进行融合。

“........”

“........”

“........”

听完剑圣长虹简单的分析。

老朱同志、太子朱标、小朱棣都不禁陷入到了沉默之中,他们似乎也在心中盘算着、推演着这种可能性。

很快。

老朱同志便意识到了。

如果没有长江、黄河作为天堑,除非是拥有大量精锐铁骑。

要不然的话,想要抵御异族的南下劫掠,的确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相当于整个中原地区都暴露在了异族的铁骑之下,草原上的异族根本不用像现在这样子,需要考虑在哪里入关,因为没有地利之势,根本建造不起可以扼守要害的关口,他们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打不过你,难道还不能够绕开你吗。

坚固的城池。

此刻也变得没有任何的用处。

他们没必要和你硬来,因为粮食都是种植在城池之外的,收割完粮食就跑,你也只能在后面吃灰。

又或者是躲开重兵把守的城池,专挑其他软柿子捏。

总不可能每一座城池都有大量士卒驻扎吧?

农耕文明都存在着固定的据点,而游牧民族可以随时进行转移,充分发挥出速度的优势,弱小的王朝只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又或者是异族的储备粮仓,任人宰割。

如此一来。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百姓们也会变得民不聊生,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的状态之下,甚至连好不容易种出来的粮食,也会成为敌人随时可以收取的果实。

“这的确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老朱同志缓缓呼出了一口气。

眼神凝重的说道。

幸好,华夏大地的地利之势,是自古以来便具有的,并且如果没有万年起步的时间,都是无法发生改变的。

要不然的话。

失去了长江、黄河的屏障,他实在是很难想象。

如今的大明帝国,要如何应对异族长驱直入的劫掠,因为根本没有这么多骑兵可以去围堵他们,硬追也只是疲于奔命而已。

“关于地利之势的例子,其实在下还知道一个。”

“在麒麟近卫的先辈之中。”

“有一位前辈觉醒了精神天赋,并且看到了在世界的另一端,曾经有一个国力足以比肩大秦的帝国。”

“他们也创造出了一个璀璨的文明,拥有着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力,并且也和大秦帝国一般,在边境建造起了类似长城一样的东西,被称之为‘罗马墙’。”

“但是——”

“他们没有地利之势,没有类似于黄河、长江的河流,文明就会发展的截然不同,也失去了大一统的意识,这就注定了日后会支离破碎。”

“随后的千年时间里面,也证明了这个猜想,除了极少数的时间,他们根本无法像是华夏大地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直处于十几个国家混战的状态,混乱程度甚至足以媲美春秋战国时期。”

“..........”

剑圣长虹说这么多。

这不过是为了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华夏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中,天生便占据着地利的优势。

人和需要看统治者,他们只能够管到目前这一代,管不到未来的几代。

三者之中。

只要占据着其二,那也不必太忧虑天时的不利。

而老朱同志,明显也清楚了先生的意思,原本缠绕在眉宇之间的忧愁,也不由的消散了不少,他们天生便占据着一项优势,这要是还做不好的话,那只能够说是统治者太无能了。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

这一卷麒麟预言的正文内容,也是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明亡之因.天象卷】

【在明朝的统治时期之内,进入到了‘小冰河时期’,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有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进一步的推动了明朝的灭亡。】

【按照《明史·五行志》的记载,应天城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寒冷程度足以媲美汉朝时期的幽州地区。】

【根据《阅世编》记载,安徽大雪数天,平地积三尺,足以让七八岁的孩童站在其中无法露头。】

【根据《广东通志》记载,公元1506年广州琼州千里飘雪,境内积雪达数尺之厚,最冷的时候雪线甚至覆盖了海南岛北部,用万里冰封来形容都不为过。】

【.........】

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史册记载。

让老朱同志、太子朱标、小朱棣看的不由的为之心寒。

这就是——

天象带来的灾害!

北方人还好,他们习惯于入冬之前准备过冬的衣被,长久下来也积攒了不少过冬的衣物,勉强可以挨过这种极寒的天气。

而南方人之前已经习惯了四季如春的生活,从未想过会遇到如此寒冷且持久的极寒天气,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御寒的衣物,当全国性的极寒天气席卷而来时,他们再想购买御寒衣物已经来不及了。

就算朱元璋极力推广棉花,把它的价格打下来了。

但是在未来,面对全国性的灾难,不仅让棉花的需求暴增,而且寒灾后往往伴随着旱灾,棉花产量一再降低。

这就导致棉花价格一路走高,甚至堪比黄金,让普通百姓已经无法承受了。

仅广东地区就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冻死。

很难想象,在冰天雪地之中,人们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夜间也没有棉被保暖,被活生生的冻死在家中,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无助和绝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