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刘邦为何喜欢戴帽子
薛邑,远远比沛县繁华。原因很简单,这里曾经是孟尝君的封地,天南海北的人,都跑到这里来投奔孟尝君。
现在,孟尝君早就已经死了。但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游侠们,许多人都留在了这里。他们行侠尚气,生活豪放,挥金如土,带来了这里商业的繁荣。
当然,有些是畸形的繁荣,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所谓的“黄”与“赌”。但这种畸形的繁荣,却正是那些游手好闲的人趋之若鹜的。
可以说,这种畸形的繁荣,就是孟尝君死后,留给薛邑的东西。孟尝君号称养士三千,但其中有许多江湖游侠、鸡鸣狗盗之徒。有他们在的地方,社会风气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过去,就算没有什么事情,刘邦也会偶尔来这里寻欢作乐。
然而,令刘信略感意外的是,这一次,刘邦带着众人,急匆匆来到这里,却一反常态,表现得规规矩矩。
这里酒楼林立,而且远比沛县的气派奢华。跟着来的学员们,自然急不可耐地想去痛饮。刘邦并不禁止,却要求大家不能喝醉,而过去嗜酒如命、逢酒毕醉的他,居然滴酒未沾。
薛邑的“红灯区”,也远比沛县发达。那么多游侠聚居于此,自然免不了要找发泄的地方,官府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还没到晚上,跟着刘邦初来乍到的学员、现在准确些说是泗水亭的官差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红灯区”调查了解情况,获取抓捕囚犯和刺客的消息。因为,“红灯区”里人来人往,鱼龙混杂,自然是囚犯和刺客藏身的可能所在,也是消息来源最广泛灵敏的地方。
刘信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三叔了,那是明目张胆的好色之徒啊。
可是,这一次,刘邦居然只是对官差们叮嘱了几句,让他们注意点,就放他们去了“红灯区”,而自己,竟老老实实地和刘信,呆在旅社里。
这样的刘邦,和过去那个人人皆知的“好酒及色”的刘邦,简直似乎判若两人。
到了晚上,华灯齐放,整个薛邑一片喧哗,夜生活极其丰富。那些去“红灯区”里“调查线索”的官差们,自然一个都舍不得回来。
刘邦虽然变得规矩了,但毕竟也是个好动的性子,在旅社里实在坐不住。刘信也是第一次来薛邑,想要体验观察一下。
叔侄俩便离开旅社,到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随便走走逛逛。
遇到那些气派豪华的酒楼、美女如云的青楼,刘信当然不会进去,而刘邦居然也难得的视若无睹。
这,还是刘邦吗?
在薛邑这种全天下男人们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刘邦却表现得比普通的男人还要规矩,简直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游客,没有任何逾越规矩的地方。
“这个帽子挺好的,多少钱一个?”
叔侄俩在商业繁华的街道上信步闲逛着,刘邦突然对一个路边摊贩卖的帽子,产生了兴趣。
刘信一看,这种帽子,居然是用竹皮做的,形状十分奇特。
薛地一带,本身就是竹子茂盛的地方,现在还有乌哺鸡竹、桂竹、毛竹、黄岗竹、箬竹等多种竹子生长,其中桂竹蔑性好,适宜于编织。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薛地的竹编工艺品就很兴盛有名,历史书上记载,大名鼎鼎的鲁班、墨子,都是薛地人,都用竹子制作过能飞上天的风筝。
而现在刘邦拿在手里端详的这种帽子,也正是用竹皮编织而成,后面还插着一根长长的竹板,
向后上方高高伸出,好似鹊尾。
刘信记起来了:这种“高帽”,后来被叫着“刘氏冠”,是因为刘邦一直都非常喜欢戴,后来发迹当了大官,也只不过是换了材质,形状还是差不多。
原来,刘邦就是在这个地方,首次喜欢上这种帽子的。
卖货的摊贩,很会做生意。他先不回答刘邦询问价钱多少,反而要刘邦先戴上,试试好不好看。
刘邦把这种高高的帽子往头上一戴,大小刚刚好。往旁边用做镜子的水盆里一照,左看看右看看,显然很是满意。
刘信终于明白,刘邦为什么喜欢戴这种“高帽”了。因为,他也发现,原本因为额头过于高耸、正面看上去似乎有些秃头、因此十分丑陋的刘邦,一旦戴上这种帽子,就恰好掩盖住了秃头。
再看上去,居然就显得气质飘逸,颇为英武,反而有种说不出的魅力,简直摇身一变成为了美男子!
于是乎,刘邦再也不计较价格,当场就买了一顶这种“竹皮高帽”,戴在头上,再也不取下来。
其实,刘信已经发现,一直以来,刘邦都比较在意自己的形象。有了钱,就会给自己添置一些比较华贵的衣服。这和现代社会的混混们,差不多。
不过,由于额头太高,显得有些秃顶,至少在刘信眼里,刘邦的长相是丑陋的。而今天晚上,刘邦把这种帽子一戴,立即刷新了在他眼中的形象。
刘信却没有买这种帽子。一来他本身长相不俗,头发浓密,根本不需要借助这种帽子遮挡。二来,这种帽子太高,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时髦服饰,戴在头上,感觉还是太招摇了。
他的性格,毕竟不像刘邦。别看刘邦今晚规规矩矩,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个喜欢招摇的主,没什么顾忌。
这种帽子一带,街上的回头率,立即高了不少。不要说一些姑娘少妇,忍不住会对刘邦多看几眼,就是有些男人,也会多打量几下。
到薛地来后,一直表现沉稳的刘邦,终于忍不住把头抬得高高的,嘴角翘翘的,露出得意的神情来。
这时,一个衣着比刘邦还华丽许多的男子,被一群人簇拥着,也从这里路过。看到刘邦那得意的样子,那男子忍不住嗤笑了一声,露出不屑的神情。
刘邦得意的表情,顿时僵住了。
刘信以为他是被那男子的耻笑激怒了。不料,刘邦却一拉他的衣袖,轻声道:“逃犯!”
这个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男子,居然就是沛令命刘邦此行要抓捕的逃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