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试验【求追读】
“亩产三四千斤,这绝无可能!”
吴勇一脸诧异,完全不敢相信。
这世间,安有亩产三四千斤的粮食?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不仅是吴勇不敢相信,李林老先生也不相信。
他行医一辈子,有过繁华,有过辉煌,见过不少达官显贵,也走过神州锦绣河山……
从未见过这等天赐神物!
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过。
倒是李巧珍丫头,对农业生产不了解,这才没太大的反应。
对于吴勇两人的反应,赵城早已预料。
吴勇种了一辈子地,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都在告诉他,世界上不存在亩产千斤的粮食。
像这种亩产三四千斤的,那更是无稽之谈。
“相传,这种东西是从海外传来,不接触的人绝不会相信它能亩产三四千斤,
哪怕是我,最初也不相信世界上存在这等神赐之物。
但后面我那位朋友亲自命人种植过,的的确确可以生产这么多粮食。”
赵城娓娓解释,在无中生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
吴勇木楞地摇着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相信不相信的事情。
完全违背了几千年来的农耕常识,彻彻底底颠覆了原有世界观啊!
这种东西对于农民的冲击,就仿佛朱重八、朱标等人,第一次见识过赵城各种恐怖手段一样。
根本无法用现有的世界观解释。
很多东西,都只能归结于超自然现象。
“亩产三四千斤,甚至秦公子还说在那什么肥料的辅助下,更能亩产七八千斤……这,这,这……”
李老先生说了半天这,终究“这”不出来。
他接近六十岁,一辈子与药材打交道,对各种植物、农作物都有所了解。
在他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作物。
“我知道大家不敢相信,我们可以试试,这里大概三百公斤,能种植两亩地左右,
现在种植下去,只需要三个月,三个月后自然就见分晓了。”
赵城也没打算让他们一开始就接受,这种事情,只能用事实砸脸,才能打破原有的世界观。
正所谓,不打破世界观,怎么能成长?!
“两亩地……”
李老爷子呢喃一下,若只是两亩地,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他几个儿子都死得早,曾经在荒山中开垦出来的土地,少部分良田租给寨子里的人家,大部分都荒废了。
若真有秦明公子说的这般神奇,那这东西,绝对能解决寨子里的粮食问题。
甚至,老人家还预想了久远的未来,这东西对天下万民的恐怖贡献。
把这种东西传入神州的人,那贡献之高,远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的。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东西,何止是救一人两人之命啊!
千千万万命,亿亿万万命都不为过。
吴勇有些见识,但远无法与李老爷子相比。
他还在考虑拿两亩地来种这莫名其妙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
他们村寨很偏僻,附近多是山地,距离长江也有六七十里,就依靠村子里这些地求活了。
拿出两亩地来种土豆,对于吴勇来说还是过于冒险了。
他是个现实主义者。
很难相信这东西,真的可以亩产三四千斤。
“吴村长,我知道你很难相信,但可以拿两亩荒地来试一试……”
赵城既然把东西拿出来了,那就一定要种下去。
这些东西,能改变这个村寨的命运,能养活数百人、上千人。
未来发展扩散出去,一定会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如果这个村寨在大城市附近,赵城无论如何都不会将土豆拿出来。
但这是一个山寨,一年到头很少会有外人到来,大多数时候都是来收税的。
而且地方偏僻,与外界的联系很少。
在这里,没有大地主,也没有权贵豪强。
无论是大当家吴勇,还是其余小家小户,大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物资都一样。
也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吴山寨山头很多,或许是有主的,或许没有。
但这么多年来,山大王们“占山为王”,基本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由于地界实在偏僻,哪怕是官府,也不愿意插手。
这就具备了些许拿出土豆的客观条件。
毕竟,山寨终归是山寨,与寻常村庄是不一样的。
尤其这吴山寨还是以吴姓宗族联合起来的村子,凝聚性更强。
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下,宗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比官府更具权威。
也更容易凝聚力量做大事情。
就比如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有外敌来袭,大当家吴勇振臂一呼,吴山寨内就能汇聚起上百号壮丁。
这股力量,寻常势力怎敢挑衅?
至于那些真正的大家大族、权贵豪强,对吴山寨也不感兴趣。
只要吴山寨安安稳稳发展几年时间,很容易就能成为方圆百里的大型势力,或许还能把影响力扩散出去。
这一系列的条件,让赵城打算拿吴山寨来做试验。
一个迅速改变封建地主社会生产模式的试验。
将其改变为某种意义上的宗族公有制形式,探索适合这个时代,并大幅提升生产力的正确道路。
“秦先生,你需要我怎么做?”
经过李老爷子多次提醒后,吴勇还是下定决心试一试。
就算亩产没有三四千斤,能有个四五百斤,那也不错了。
至少还有粮种!
如今世界,连种子都没有的人家太多太多了。
吴山寨这些年来能够支撑下来,也是占了山多且早些年粮种还足够,开垦了不少荒地种粮食。
明朝洪武年间,一斤等于十六两,这是多年的传统,半斤八两便是源于此。
不过古代的市斤与几百年后的斤是不一样的。
古代一斤大概约等于六百克左右,一两三十七八克的样子。
“吴村长,我想建立一个叫做吴山寨管委会的组织,我会将这些土豆无条件送给管委会,
管委会的工作就是管理吴山寨的日常事务,帮助山寨的村民从事生产活动……”
赵城说了很多想法,也做了很多解释,他本来还想在这个世界试试大锅饭。
但几百年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大锅饭是需要非常高的生产力水平。
那个时代的夏族都不具备实现大锅饭的客观条件,现在的夏族更不可能!
……
成立管委会这件事很重要,对于赵城也好,对于吴勇也罢,对于整个吴山寨都是如此。
一天两天是说不清楚的。
但赵城迈出第一步后,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
其实管委会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邀请村寨里有威望的人组成集体,共同管理村寨事务。
换句话说,就是把宗族的族老们召集起来,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类似官府的架子。
实质上的变化并没有多少。
赵城倒是留下些许群体表决,群体选举的想法和思路,但也只是建议。
未来吴山寨如何走,会如何发展下去,那已经不是赵城思考的问题了。
除了统一管理外,赵城还借助自己吴山书院院长的身份,对书院的教育形式做了大规模改变。
不仅对小孩子们进行教育,也对青少年开展基础教育,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
当然了,赵城没有遗忘那些成年人和老人们。
他鼓励大家都来书院进行学习。
书院虽只是赵城一个人,但他的学识与见识,放在大明堪称全知全能,什么都能传授,什么问题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书院被改得面目全非,倒是有一种大杂烩的感觉。
赵城有心进一步改造书院,但可惜,山寨人太少,根本不具备人力资源的客观条件。
如今形成一个小型的学校,倒也足够了。
建立管委会、改造书院,以及种植新品种……
这一系列事情一同展开,前前后后忙大半个月,倒是初具成效了。
在吴勇的动员下,也在书院小娃娃们对家长吹风的帮助下,吴山寨在书院后面荒山上荒废的地重新开发出来,种上了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种子。
不仅种上了三百公斤的土豆,还混种了两亩玉米。
此外,像什么辣椒、花生等也种了不少。
人多力量大,一切都很顺利。
此外,在书院改制后,赵城不仅教授孩子们,还专门开展成人教育,进行扫盲运动,传授了不少基础科学和农耕知识……
时间久了,在山寨里还渐渐有了些许威望。
以前村民们尊重他,但往往敬而远之。
但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关系倒是融洽了不少,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敬爱他。
还有不少人家想把年龄合适的闺女嫁给赵城,或者给他当侍女啥的……
赵城并没有接受,还一本正经地以现代人的世界观狠狠批评了他们。
这种思想要不得!
众人一般都是笑着受教,家里有闺女在场的则是娇羞地跑回了家。
大家相处还挺和睦,说了几次后也明白了赵城的态度,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度讨论。
一个多月以来,整个吴山寨彻底变换了模样。
尤其是吴勇等人看着书院后方荒山上一片片的绿色幼苗,更是高兴激动。
每天都会抽点时间过去看看,甚至那大当家还会不辞辛劳去溪边挑水回来,给这些幼苗浇浇水。
天算不得干旱,浇点水也还行。
不过赵城还是重点叮嘱过几句,浇水不能太频繁,不然这些幼苗会死的。
赵城如今威望很高,连大当家都以弟子礼面对他。
或者说,几乎整个吴山寨,上至八十岁的老人,都得赵城执弟子礼。
赵城自然是不愿承受的。
就是普及一些基础知识罢了!
这些人或许非常看重,但对赵城来说,真不必如此。
一个多月能传授得了什么东西?
基本就是针对个人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再抽时间科普一下基础科学。
其余大多数时候,还是在书院里当老师教小娃娃们。
在现代化科普知识的轰炸下,村寨的小娃娃们倒是懂得了不少东西。
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
瑞雪为什么会兆丰年?
又或者,山里挖地挖出来的黑乎乎的石头是什么?有什么用?
……
听到吴山寨有村民在山上挖地挖出了煤炭,赵城也不由得为这个村寨感到高兴。
煤炭啊,这基本是古代最容易开采的自然资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