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顺治北狩
“镇海伯对汉城港口的炮击成功让朝鲜君臣下定了决心,再加上殿下您对胡虏作战的高歌猛进,朝鲜国王终于做出了选择——背弃伪清,重新向大明朝贡。”
吴钟峦话音落下,听了两个章节的故事的苏言终于有了反应,他开口说道:“朝鲜国君的选择的确是明智的,不过他们要如何应对伪清的反扑?据本王所知,伪清在关外还保留有大量的兵马。”
“这便是朝鲜君臣的无奈之处,他们虽然愿意重新向大明朝贡,但同时也要防备伪清的反扑,不过朝鲜国君已经开始动员军队,准备在北部边境部署军队防备伪清大军南下。”
说完,吴钟峦顿了顿,道:“除此之外,朝鲜国君也准备派出使团面见陛下,只是眼下陛下还困于安隆,就只能作罢。”
苏言很想说他们这辈子都没机会见到永历皇帝了,但明面上还是说道:“本王已奏表陛下携朝廷东迁重返南都,陛下龙辇已踏上归途,不过半年就能抵达了。”
吴钟峦身为鲁王臣子,对永历皇帝并没有太大的感情,他只是点了点头,附和了一句,便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详谈。
又聊了几句他在朝鲜的见闻后,吴钟峦就以旅途疲惫需要休息的借口告辞,苏言并未挽留,命管家将他送走,自己继续坐在书房内陷入思考。
吴钟峦此次出使朝鲜得到的成果可远远超过了原计划的预期,一开始只是想能够断绝朝鲜对清廷的粮草纳贡,却没想到陈钊俊炮击港口的效果居然这么好,直接就让朝鲜君臣选择叛离清廷,重归明朝。
不过眼下朝鲜国君还未公开宣布,苏言还需慢慢等候消息的发酵。
……
永历六年五月,朝鲜国王李淏公开宣布将切断与清廷的藩属关系,恢复与明朝的朝贡地位,并组织使团出使南京。
公开宣布的同时,李淏全力搜捕朝鲜国内的清廷使者,为了表示决心,他将清廷使者悉数格杀,国内的亲清派官员也遭到清洗。
消息传至京师,摄政王济尔哈朗勃然大怒,当即就要清点辽东兵马南下朝鲜教训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朝鲜君臣,但清廷国内粮草不济,大军虽然接到出兵命令,却还是迟迟不能开拔。
朝鲜的叛变只是开胃菜,听闻清廷逐渐式微,本就与清廷不同心的蒙古人逐渐开始若即若离,蒙古高原上的各部族皆发生了骚动,甚至有一些小部族开始南下越过长城进行劫掠。
各种噩耗如雪花般飞到京师,堆满了济尔哈朗的案桌上,让这位本就53岁高龄的王爷几乎一夜白发,身心俱疲,巨大的压力也让他的身体健康急速下降。
不过有一个勉强算是好消息的是,病倒的顺治皇帝终于醒了过来,可他醒过来后的情况并不怎么乐观,还是时不时的会昏倒过去,无法长久的重掌朝政。
清醒过来的顺治皇帝面对这愈演愈烈的烂摊子,恨不得自己就这样昏过去再也别醒过来,但他身为一国之君,还是要强打起精神应对眼前的局势。 _o_m
他想润了。
弄清楚眼前的局面后,年幼的顺治皇帝又想起了退回关外,早在南京遭到围攻的时候他就想要逃跑,却被皇额娘一巴掌扇灭了这个想法。
而现在,他退回关外的心思更加严重,在没有与皇额娘商议的情况下,顺治皇帝召见了洪承畴与济尔哈朗等重臣,经过一番秘密商议后,他于五月中旬下达了圣旨。
北狩盛京!
顺治皇帝以要回关外祭祖的借口宣布北狩盛京,将政务委托给济尔哈朗全权处理,又任命洪承畴以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名义总督军务经略五省,全力清剿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陕西的起义军。
随后,他不顾皇太后和一众朝臣的反对,于五月中旬正式开拔,乘坐龙辇前往盛京。
顺治皇帝的北狩给予清廷本就不。
多的威严沉重的打击,这下是不仅各地的百姓了,就连官员和乡绅地主都对清廷失望透顶。
这本是南明朝廷北伐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但苏言和孙可望之间都在相互防备,而没有全力组织北伐。
孙可望将直属他的军队前部调到了湖南境内,重兵云集防备苏言发难,而苏言也从福建、浙江、江南三省调动新兵,每省组建一旅,合并为第二镇调往湖广。 首发更新@
虽然他名义上是要攻伐湖北的清军柯永盛部,但南明内部的众多官员都看出来苏言的真实目的极有可能就是连日来调兵遣将的孙可望。
不过苏言虽然这边防备着孙可望,却也没有错失北伐良机,他将北伐军务全权交给张煌言,给予张煌言便宜行事之权,命其北伐山东。
一直到五月下旬,张煌言才在凤阳誓师北伐,其麾下三路大军越过黄河攻入兖州府地界,兖州清军皆望风而降,短短数日便攻占了多个县城,并攻克济宁州,兵锋直指兖州。
山东总督张存仁听闻明军北伐之噩耗,顾不上清缴山东此起彼伏的义军,匆忙调遣还在鲁东剿匪的山东巡抚夏玉领军驰援兖州。
但那夏玉也不是傻子,他清楚明军在江北的战绩,不是好惹的对手,因此在接到张存仁的命令后,他虽然奉命驰援,但路上磨磨蹭蹭的,正常来说行军一天能够走三四十里,可他偏偏就走个二十里,还走走停停,眼睁睁看着兖州城陷。
像夏玉这样的官员和将领在顺治北狩后冒出头的比比皆是,清王朝还未到鼎盛期便被打断了脊柱迅速衰弱,每个人都能够看出清廷气数已尽,自然没人愿意为其效死殉国。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初,在夏玉的消极抵抗和各地清军的望风而降之下,兖州府大半皆被明军收复,还在曹州苟延残喘的榆园军残部也赶往兖州拜见张煌言,主动表示希望能够加入明军,共同对抗清军。
对于这些主动来投的榆园军残部,张煌言自然是热情款待,当即允诺了对方的请求,将榆园军编入军中,给予军械粮草,让他们能够安心修整。
张煌言在山东捷报频传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辰州府境内,永历皇帝的车队正准备渡过舞水,却没想到暗处中已经有许多双眼睛盯上了他们。。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