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科举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
于是寒门弟子和世家弟子进入朝廷的人数就慢慢对等了——
这便是谢远让这些世家门阀的贵小郎君去下乡教书的最主要原因。
他们是在富贵乡中长大的,每天讲着大道理,讲着如何如何治国,都是空谈。
也是因此,他们没见过那些剩余饥荒战乱之年的庶民,他们过得有多苦。
他们也没见过那些被世家打压的寒门,内心的远大志向并不比世家子弟少,这些人也不似他们长辈口中所说的工于心计。
但这些谢远都知道,自己说去没用的,只会拉伸仇恨——既然如此,那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这些人下乡教书,边境的看到了因为灾荒刨树根,吃树皮的流民;在境内的看到了被打压的抬不起头的寒门,谈吐之间落落大方,并非父辈口中工于心计的鼠辈。
等到这些年轻人心中的假象被他们亲自推翻,那么让他们接受寒门,接受去除九品中正,用更好的方式选举官员,那自然就变得容易多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的。
有些地方还是全部选择了世家子弟,不过品行倒还端正。
谢远便也不管了。
因为这科举的事情,他这一代人做不来的。
需要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努力,从思想上一点一点改变,才能彻底让他们接受科举。
有门客问谢远这条路这么难走,那接下来哪一天,他要是成了众矢之的,被所有人划为敌人怎么办。
谢远笑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后又曰——
虽千万人,吾往矣。
两句话很短,却让他心中的志向展现得淋漓尽致。
难又怎么样,所有人与他为敌又怎么样。
他就是要改变世家门阀垄断朝堂势力的局面,他就是要和桓风,和崔珩他们一起,对抗打压庶民寒门的世家。
况且时代会变的,大势所向也会变的。
现在是九品中正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是他相信,未来几十年,或者再推远一点,一两百年后,科举的选拔人才制度就会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甚至会沿用两千年而不衰。
向九品中正,就会被历史淘汰,成为史书上给人们介绍的过去。
科举制度总要出现的,他不过是开了先河,替后人开这条路而已。
在科举出现后,朝廷出现了两极化的争论。
一个支持复辟九品中正,一个支持科举大力发展。
支持复辟的,自然是那些思想顽固的老一辈侨姓世家;
支持科举大力发展的,除却吴姓世家的官员,那主力军便是被派放到各地教书的贵公子们。
这些贵公子们教书教上了瘾,一个个都不愿意回到建康来了——在这里,他们真正理解了何为陶冶情操,何为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也真正理解了谢远派他们下来的意思。
两派的人争吵得十分厉害,甚至吵到了桓风那里,非要让他给一个说法。
桓风面色淡淡地开口:“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旁边与之手谈的谢远正在喝茶,听到他给桓风说过的这话被桓风说出来后一个没忍住,一口茶呛到咳嗽个不停。
倒是那些人听到这话,开始若有所思。
尤其是老一辈的人。
是啊,他们已经老了,这天下,这势力他们是带不走的,这些是要留给这些年轻人的。
便是朝堂,如今也是年轻人的天下。
既然他们世家中的小辈都觉得科举好,那么他们还有什么争辩的意思呢。
因为未来不在他们这些行将就木的人手中,在那些孩子们手中呀。
桓风一语点醒梦中人。
老一辈的世家人不再说话,看开了的甚至直接彻底退隐,把权利全权放手。
你们爱咋霍霍咋霍霍吧,我们管不动了,也不想管了,就这样吧。
在科举推行出来后,谢远和崔珩他们开始全面推广新的造纸术。
更加便宜的溪藤纸在大晋各地上市,质地和颜色获得了无数的好评,成为读书人乃至宦官追捧的时兴物件儿。
与此一道发展起来的,还有雕版印刷。
在纸张的价格降下来后,读书人们对书的需求更多了。
桓风与谢远商议一番,下了一道圣旨。
各地开办印刷院,由朝廷出钱印刷书籍,免费送十本书给每一个书生——只要你亮出你就读书院的身份手牌,便可凭借这手牌免费领取啦。
一时间,这些人更加爱戴桓风,觉得他太善良了。
桓风受宠若惊。
这……都是图南的功劳诶。
永康五年,三月。
第一次正式的科举春闱在建康举办。
这一次参加的人多得犹如满天繁星。
其中不乏庶民出身和寒门出身的人。
这一次的题目,是建康教书的几位名儒一起出的——因为常常与谢珩谈话,所以他们的思想也不如之前那般保守。
于是这次的题目直接就问了如何看待时·政等问题。
谢远开放贡院,免费提供溪藤纸和纸墨笔砚让他们考试。
三月初五,春闱开始的这一天,一辆马车匆匆入京。
崔泫之拜见谢远,谢远笑着问她:“可有把握?”
“我是师傅教出来的学生,自然有十成把握。”小姑娘信心满满地点头。
“好,去吧。”
目送崔泫之进了贡院,桓风挑眉:“你当真要让崔家娘子入朝为官?”
“我总不能拦着她,不让她逐梦吧。”谢远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