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阴阳两隔
徽宗闭着眼睛,他明白御医的意思,但又不敢相信御医的言语。他沉默了片刻,问道:“回宫取药的人回来没有?”
旁边太监低着头轻声说:“还没有,此地离京师千里迢迢,路上又不顺畅,往返一次,最快也要三天时间......”
徽宗无语,他身子摇晃几下,险些跌倒,幸好旁边太监扶住。
徽宗一把推开太监,恶狠狠来到玲都县令面前,两眼通红的盯着跪在地上的玲都县令,仿佛眼前这个人就是爱妃重病的元凶,就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
看着韩县令,徽宗失去了理智,语气中顿时充满杀气,他语气舒缓却异常凶狠地说:“偌大州县,竟然找不到一点雪莲?我万难相信,我大宋国富民强,难道地方上竟清贫如此吗?是你真清贫,还是没有尽心?你马上给我去找雪莲,三个时辰之内找不到,我诛你九族,滚!”
韩县令唯唯诺诺,应声退下。
韩县令刚退下,王皇后的侍女小美来汇报说:“皇上,皇后她,她不行了......”说话间已经全身发抖,声音连自己都听不到了。
徽宗闻此消息,像是被雷击中一般。瞬间愣在了原地,他虽然心里已有准备,依然不敢相信,他一下子没有了任何主意,没有了任何思想,当然更不知道该做什么。
小美哭泣着,鼓起勇气说:“皇上,您还是,还是去见皇后最后一面吧!”
徽宗如醉方醒,大叫一声,发疯一般向里屋扑去——带着巨大的沉痛,也带着对爱妻的深爱。
徽宗无法想象,失去玲珑的自己会变成什么模样。
但有一点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只顾悲伤,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守在爱妻跟前,把握此生和爱妻共度的最后一点时光。
玲珑已经脸色常白,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却异常发紫,像是整个脸上的血都集中在了嘴唇,眼睛睁着,眼珠动着,眼泪流着,却没有一丝丝灵气,这是临死前的征兆。
她娇喘微微,一息奄奄。徽宗一把将玲珑紧抱在怀中,痛不欲生说:“玲珑,你不会有事的,你一定会好起来的,雪莲马上就找到,你马上就有救了......”
气若游丝的玲珑勉强微笑,说:“皇上,臣妾的身体,臣妾最清楚,您不要为我难过,我走之后,皇上一定要保重身体.......”
她停下来,闭着眼睛,短暂几句话,已经耗尽她全身体力。
徽宗紧紧抱住她,没有说话,他要仔细聆听玲珑说的每一句遗言。因为,玲珑现在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他此生最珍贵的记忆,每一个无力的细微动作,都将成为他此生最大的眷恋。
徽宗就那样紧紧抱着爱妃,仿佛一松开,爱妃就会蒸发掉一般.....
徽宗静静抱着玲珑,两人就如永恒的雕塑一般——他多么希望自己和爱妃能变成雕塑呀,那样他俩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渐渐恢复体力的玲珑缓缓睁开眼睛,深情看着痛不欲生的爱人,心如刀绞,她多想再活一段时间,哪怕只有一天,好好陪陪他。可是造化弄人,这在别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对自己来说要等到下一个轮回了。
此时,玲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眼睛开始模糊,意识开始淡薄,灵魂好像要从身体里冲出去似的,那是寿命耗尽的表现。
玲珑努力张嘴,可是发不出一丝声音,努力抬手,可抬不动一根手指,她唯有静静躺在挚爱之人的怀里,用仅有的一丝感知去感受爱人最后的温暖。
慢慢的,玲珑感觉自己飘出了自己的躯体,无论她如何挣扎,如何努力,都挡不住自己和躯体的分离。她伸出双手去抓住徽宗,可自己的手毫无助力地从他的身体穿过,没有碰到徽宗分毫。自己如同一个有形无实的影像。
玲珑意识到,自己已经和徽宗阴阳相隔了,即使再想传达什么已经无能为力了。
玲珑能做的只有紧紧盯着爱人,贪婪的望着爱人,把他更加深刻的印在自己脑海,希望到了阴间,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也不会忘记他......
玲珑正流着眼泪对徽宗依依不舍,一股巨大力量将玲珑拉向上空,透过房顶,纵使玲珑百般挣扎,百般不愿,也无可奈何。玲珑猜想,可能是传说中的黑白无常来拘自己魂魄了吧。
玲珑飘在空中举目四望,只见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并不见所谓的无常鬼,更不见阴森森的地府。
她看见的还是美丽的人间。
玲珑惊诧不已:原来人死后灵魂还是留在人间的,还是可以看到繁华世界的,还是可以看见亲人朋友的,只不过无法再和他们交流而已。
玲珑看着下界,看着悲痛欲绝的徽宗,好想对他说一声:亲爱的,请不要为我难过,其实我们还是在一起的。
忽然,玲珑不由自主地向一个方向飘去,落在一条干枯河边的破败庙宇内,玲珑环顾庙宇,似曾相识又不记得何时来过。玲珑仔细查看庙宇内的环境,寻找跟庙宇的相关信息。
经过一番探究,玲珑得知,此庙名为八部天龙龙王庙,乃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命名的庙宇,而它的破败似乎也与太宗皇帝有关,这一点从石碑上残留的一点字迹可以看出。
玲珑站在庙门口,庙门正对大河,玲珑知道这正是隋炀帝劳民伤财修建的大运河,只是河内没有一丁点儿水,河底出现密密麻麻的干裂纹路。
玲珑听说过京杭大运河一夜之内完全干枯的流言,当时她还不相信。如今看来,那流言并非虚言,确有此事。只是自己无法想通,满满的一条长达数千里的河怎么会一夜之间干涸?
有一种说法比较让人信服,说这河内死人太多,冤魂太多,隋炀帝罪恶滔天,获罪于天,上天惩罚他,所以让他在位时挖的大运河枯竭。
大家相信这种说法,当时的朝廷更相信这种说法,甚至当时唐太宗曾下旨这样解释此河干枯的原因。
只是,大运河枯竭,受惩罚的不是隋炀帝,不是大隋朝,而是大唐和大宋,是这一带的百姓。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