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线番外:洛无疾开拓西域1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封邦建国,王道之始支线番外:洛无疾开拓西域1西域。
这是中原人眼中的不毛之地。
即便是前往过西域的人都说那里极其的瑰美,有巍峨的雪山、潺潺的溪流、苍翠的森林以及无数适宜耕作的土地,但根本改变不了观念。
就连河西走廊上都不愿意迁徙,更不要说数千里之外的西域了。
长安城里的百姓说:“西域的人不会说雅语,没有雕廊画栋,屋檐齐飞的建筑,没有诸子先贤的典籍,没有巍峨八主的神庙,没有三皇五帝的祭祀,最重要的是,不明白什么叫做素王在上,唯有黑暗和蛮荒,那不是人能够生存的地方啊。”
直到皇帝刘彻任命无双侯洛无疾镇守西域,天下人的观念才发生了一点改变。
皇帝和洛氏一同在民间宣传着:“无双侯可是未来的昭公,是洛氏的家主,他愿意到西域去,纵然曾经荒无人烟,但日后定然不是完完全全的黑暗和蛮荒。
听说数十年前无双侯的先辈就带着族人去过西域,还在那里留下了子嗣,数十年过去了,还在蛮荒之地祭祀着素王上皇。”
……
洛无疾前往西域,自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西域都护府的级别是凌驾于郡之上的,这从另外一座辽东都护府的设置就能够看出来。
辽东都护府下辖郡、王国以及义从军队,辽东大都护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在大汉这种郡县二级政治结构中是前所未有的。
刘彻对西域都护府的初步规划是建立一个无双侯国和都护府的治所,先在西域站稳脚跟,有驻军的地方,至于郡县的建立在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想要让一片土地自古以来,不是在书上指手画脚一下,吹个牛就能够做到的,更不用说西域本就有比较强大的土著居民。
尤其是洛氏选定的立足之地伊水河谷,水流充沛,土地肥沃,既是上好的马场,又是上好的农耕区,是西域乌孙大国所在。
这不是那些总人口不过一两万的小国,而是一个很强的西域大国,鼎盛时期有百万人口,是仅次于匈奴的强国。
即便经历了连番的分裂战乱,乌孙国依旧有数十万人口,不容小觑。
而且最关键的是,从长安到乌孙,有足足七千里的路程,远远超过了昔年漠北大战时的距离。
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很多国家都难以完成力量的投送,在这个依靠牲畜的时代,想要依靠汉廷供给粮草,加上路上的人吃马嚼,把汉廷全卖了都不可能。
在姬昭所在的世界中,历代王朝对西域都是羁縻统治,西汉时期不多说,可以说是羁縻中的羁縻,基本上依靠武力恫吓和和亲公主来施加影响力。
班超三十六人通西域,然后终生都在平叛的路上。
大唐武力昌盛到极点,动不动灭国亡族,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国,行军四个月,跨越五千里,史书记载,“不作休息,半日而下”。
这么巅峰的唐军,面对时降时叛的土著,同样没有赶尽杀绝。
这难道是老祖宗们善良可欺吗?
还是古人的智慧不足呢?
都不是!
老祖宗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为没办法,中原大军派过去的代价太大,获得的收益又太小。
大唐安西军,已经是出现在西域最强的势力,但仅仅那么一点安西军,都需要中原的支援才能维持,数十年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建立稳固的统治。
经常旅游的人,见到各地的山川地势,就会明白想要真正的建立统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洛氏自然不满足于羁縻统治,洛氏的目标是占据那里,再不离开,那就需要一片真正的可以栖身的土地。
以现在的汉廷,征讨西域,如果是一场大战,能派过去的甲兵,可以达到十数万。
但是常驻的兵力,不会超过三千,这个数量的确不算少,打匈奴的一个王部都绰绰有余,但是打乌孙不够。
因为乌孙国以逸待劳是守城,而且乌孙国的甲胄同样多,作为沟通东西的要道,天山北麓的必经之路,乌孙国是真的富。
若不是乌孙国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即便是洛无疾也不愿意带着数千的甲兵去送死,胜一场容易,灭一国容易,但是立足却难。
想要在西域维持一支三千人的常备军队,就需要三十万的人口,这实在是太困难了。
汉廷的府库消耗的那么快,不仅仅是战争,还有建立朔方郡和五原郡的迁徙费、安家费,土地没有开垦出来之前的口粮费用,各个都是用钱的大头。
try{ggauto();} catch(ex){}
……
洛无疾率领着全甲全马的五百敢战士,再加上两千从无双侯国征召的军队,五位洛氏子各自率领着洛氏的族人一同前往西域。
可以说,自邦周时代结束,这是洛氏出力最大的一次,就连诛暴秦都没有出这么大的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洛氏终于再次壮大了起来,毕竟这不仅仅是为大汉开疆扩土,同样是为洛氏开分基地,是洛氏的千年大计。
洛无疾率领着骑兵军队穿过河西走廊,沿着天山北麓而行,沿途愿意提供粮草的国家留下,不愿意的则直接攻破,让国民四散奔逃,就这样花费了不短的时间才算是到达了乌孙东国。
乌孙东国是乌孙国分裂出的一部分,在伊水河谷东端,国中有大片的草原,后世的空中草原就在这里。
乌孙东国的骑兵不少,所以实力并不弱,可惜遇到了洛无疾,若是步兵守城或许活路还大一些,但骑兵作战那真就是找死。
当年洛无疾和匈奴大战,那都是十万计的骑兵厮杀,西域这几千骑兵,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洛无疾带着洛氏的骑兵仅仅两个冲锋,就将乌孙东国的骑兵斩于马下,然后进了乌孙东国的都城,砍下乌孙小王的头颅,宣布西域都护府成立,暂时以东城为都护府的办公地点。
西域都护府建立之后,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守卫现有的成果,第二是如何持续的开拓。
乌孙国虽然四分五裂,但自然不可能坐视自己的国土被汉人侵占,要发兵攻打新建立的西域都护府。
不过洛无疾在乌孙东国很快就建立了一套军管体系,能够为从中原而来的军队提供粮草。
还同天山北麓的几个西域国家,诸如焉耆,龟兹等等建立了商业上的联系,再加上河西走廊的开拓,刘彻持续不断的将粮草运来,时不时的派遣野战军团晃悠,双重压力之下,西域国家还算是配合。
后勤的压力一旦消失,回到最擅长的打仗上面,洛无疾自然不虚。
尤其是乌孙国竟然敢和他打野战,简直要让洛无疾笑出声来,若是匈奴祁连单于泉下有知,恐怕会和乌孙王惺惺相惜了。
即便是数千对数万,但是洛无疾并不在乎。
五位洛氏子在正面指挥着军队,他则带着二十名灵兵和敢战士在双方胶着之时,瞅准空档,一波冲锋。
敢战士和汉军有多强,汉帝国和匈奴帝国十年大战,互相之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双方之间流的血将整座草原都染红了,最终汉帝国凭借着更强的国力,更强的统帅,赢得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乌孙国当年或许很强,但是多年以来在西域菜鸡互啄,哪里见识过这种对手,被洛无疾马踏王旗,直接阵斩了乌孙王,剩下的军队如鸟兽般群散,纷纷逃窜而走。
“大都护,乌孙国已经退去,短时间内应当没有余力反攻,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在粉碎了乌孙国妄图干涉大汉立足西域的阴谋和战争之后,朝廷的官员向洛无疾这位大汉第一任西域大都护问道。
洛无疾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遥远的天边是天山,山头白雪皑皑,之下一片碧绿,空气中传来清香的湿气。
真是美丽啊。
洛无疾忍不住想到,然后指着城池大声说道:“当然是在那座城中,立起素王的祭祀,放置祖宗的牌位,这里是诸夏大汉的土地了。”
众人闻言心神摇曳,齐声应道:“喏!”
在伊水河谷立起了素王的祭祀神庙,就像是在黑暗之地立起了一座灯塔。
这道光或许只能照耀伊水河谷的一部分,却能够给予所有前往西域的汉人以安慰和希望。
因为人是很容易孤独的,尤其是在远离生土他乡的地方,但是素王的存在可以减弱这种乡土难离的情绪。
素王上皇所在,即诸夏之人心安之处。
————
大汉进入西域是西域史上不可磨灭的重重一笔,洛仲堪发现了这片土地,他的儿子洛无疾则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优秀的文化,长久的和平,从洛无疾进入西域以来,这里的一切就焕然一新了,各族百姓热烈的欢迎大汉的军队,这是曾经统治西域的匈奴所不能做到的,充分体现了诸夏文明的优越性。——《西域历史文化迁徙研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