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荆州在夏朝的版图昙花一现
鄂州的苗蛮让荆州在夏朝的版图昙花一现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
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参《论语.泰伯篇》)
本来大禹死之后,按照当时约定成俗的规矩,帝位该传给东夷的皋陶,但皋陶比大禹死得早,于是顺延给了东夷的伯益。
伯益(前?-约前1973年),又名伯翳,也称大费,他是大业的长子、蟜极曾孙(或元孙)、黄帝的六世孙。曾辅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并教导大禹为政的方针,协助大禹划定九州,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
东汉王充在《论衡·别通篇》记载:“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伯益是《山海经》的作者。因为懂鸟兽语,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主要负责记录奇异的禽兽、风物、山海,最终编辑成《山海经》。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伯益是一个自带学者书生气息的人物,搞政治完全就是业余的门外汉。但是,在一群身边歪嘴和尚的智囊团怂恿下,一接手禹留下摊子就立马囚禁了禹的儿子夏启。
关于这件事《竹书纪年》是这样记载的:“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也就是说伯益继承大统之初,与禹的儿子夏启的关系可能比较紧张,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一点政治手腕都没有的伯益竟然将启拘禁起来。
本来在当时部落联盟制度中,伯益的声望和威信就远不如禹的儿子夏启,经过这么一闹腾于是,于是一些拥护夏启的众人纷纷举起对抗的大旗,先是将夏启从伯益手里救了出来,然后直接黄袍加身推举其称帝登基了。
一山不容二虎!从表面上看,夏启拥有“人气”,按说称帝是大势所趋,这个时候如果伯益有点自知之明就应该和平交接工作,毕竟天下共主时代能者居之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
但是,实际上伯益所在的东夷集团并不愿意这么妥协让权于华夏集团,他们觉得夏启没有资格称帝,原因在于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于是,夏启在北方夷夏联盟的铁杆三诸侯里的豕韦和昆吾支持下,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伯益的攻击,战争打得很激烈,且几经波折,双方在当时豫州和徐州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江苏、山东之地打了近六年,战争最后终于因有姒禹的经营和培植,根基更深、实力更强的夏后氏,在拥护者的支持下,终于在箕山南麓杀死了伯益,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但许多部族对他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有一个部族首领叫做有扈氏,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部落的东夷族。
于是,夏启就和有扈氏在甘泽地方(今陕西户县一带)发生了战斗。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扈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夏启训话完毕,六军兵士就挥舞刀枪,呐喊着冲向有肩氏的队伍。
又经过近四年激烈的厮杀杀,以有扈氏为首的不服夏启统治的部落联盟再次被打败,有扈部落的成员被罚永世为奴。从此,夏启的王位终于坐稳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正式开始了。
以伯益为代表的原始****制度的卫道士们,成为了当时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壮式人物,伯益死后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奴隶社会的世袭制。
在东夷族与华夏族为权力争斗的这十年里,曾经的三苗国势力范围,就是被禹征服纳入版图的现在湖北荆州、襄阳,河南南阳一带的权力再次出现了真空,被流放在此的三苗族奴隶趁机联合盘踞在汉江流域,也就是现在湖北鄂州一带的三苗国旧势力,不过当时已改名为苗蛮,再次收复了失去十数年之久的荆襄之地。
也就是说,曾经被禹划入九洲的荆州在夏朝的版图上仅仅是昙花一现,此后夏朝再也没有能力将其收复,但是后世夏朝十六位君主从未将荆州从版图抹掉,一直都是有志于再次一统九洲,可惜基本都是有心无力的而已,只能望南兴叹的将占领荆襄之地鄂地苗蛮族人称之为荆蛮。
自此以后,鄂地的苗蛮与中原华夏族人为争夺荆襄肥沃之地,双方你来我往的又打了数千年之久,也是这个时候荆蛮就成了湖北、湖南地域的称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