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马必燧的心事
要研制短枪,杨煜当然不会去制造明代的短火铳。他制后膛枪时就跨了一大步,现在他子弹都打掉一大堆了,难道回走回头路?他要打造的短枪是轮转手枪,六连发的那种。杨煜认为以现在作坊的制造能力,制作轮转枪的自动装置还是可以克服的,难就难在依然是枪管的制作。短枪的口径跟着整个枪身的缩小,自然也要变小,而口径越小的管口越难加工,膛线更甚。
不过,这些事情杨煜是不管的,那些是姜福全操心的事。杨煜的任务是努力赚钱和花钱,他只要给底下的人定一个方向,然后就大量银子砸下去滚滚推动。
当杨煜看到卢日就和马必燧相携而来的身影,他就知道还债的时候到了。当时他要了卢日就一匹红马,条件是他要在今年秋后去岑溪组建民团。
杨煜平天风寨之事,卢日就早有耳闻,如果不是因为夏收和秋种农事担搁,他早就按耐不住的要过来了。他和马必燧鸿雁不断,一直打探着杨煜的事情,现在又听说杨煜着手大开荒,扩招民团,连忙抽了个空,跋涉容县而来。一来为访好友,二来为收一个得力的打手。
杨煜把两位县大人迎进屋,奉茶。卢日就数月不见杨煜,现在发现杨煜晒得黑黑实实,比以前更具沉稳,已有丝丝上位者的气息。不禁想起他的马童李文也是数月未见,着实想念。便问起李文近况,杨煜着人去训练场叫李文过来相见。
少倾,卢日就听得脚步声咚咚响,一个壮实小伙就跪在他脚下,双目含泪,口中大叫:“老爷,李文来了!”
卢日就细细的打量眼前的这个昔日的马童,发现他变化颇大,身体变得壮实了不说,以前眼中的一抹懦弱变成了自信。他清楚李文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拉李文的手一时间竟有些感慨,一连只道了几个“好”字。
马必燧是个人精,咳嗽一声,对杨煜使了个眼色,二人一前一后的步出院子,留下空间给一对主仆互诉衷肠。
马必燧要了解一下杨煜的秋种红薯,时红薯已经种下俩月余。马必燧到地里看着一垄垄的红薯地,连绵二十亩的,红薯藤已长长二尺长左右,举目望去,青翠一片。令马必燧略觉神怡,不知道为何,他心里总觉得杨煜会种得好。这感觉让他吃惊,自己怎么会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如此信任。
深邃的目光看向河对面,依稀可看到对面努力垦荒人的身影,马必燧问道:“对面可垦良田若干?”
杨煜顺着马必燧的目光看去,道:“可作水田不多,五六百亩左右,旱地也有三百余亩,养几百人够呛的。”
马必燧道:“哦,那就少了,听说你这次开垦投入颇多,这不像你一贯作风啊?”
杨煜道:“没什么好办法了,河对面以后是民团主要修养生息之地,所以开垦之下,只力求一次做好,成本高些也无所谓,况且,小子打算在那边大力养殖禽畜,作坊的重心也移过去,现在那边人数虽多,但真正垦荒的只占一半之数。”
马必燧略有所解的点点头,道:“你小子就一个貔貅,原来是老夫多虑了。”他顿了顿又道:“阿煜啊,今时国朝景况非常不好,去年孔有德在登州叛乱,延续至今年春,高迎祥聚众在山西叛乱,东奴黄台吉亦不甘寂寞,再次叩关,朝廷是疲于应付。每一动乱,皆是百姓流离失所,深受其害,吾每观邸报,深觉字字血泪,皆是百姓苦!县里来了百余难民,吾观之,皆衣着破烂,饿成皮包骨状,孩童啼哭亦无力,惨不忍睹!吾令上下先以稀粥将养,吊其等性命,哎……”
杨煜当然知道历史上崇祯朝的民乱和兵叛还有东奴的入侵,最后使这个曾经给汉人强安上脊梁的王朝承受不住压力,轰然倒塌。汉人又再次步赵宋的后尘,沦为异族之奴。
马必燧看杨煜久久不语,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又道:“阿煜,或许你今日所做是对的,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能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你一人能养活数百人,亦不失为一个好男儿!”
杨煜抬头看着马必燧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小子力求不负您老和卢大人所托。至于那些难民,小子接着便是,明天就派人去引来,先养一阵,让他们在新开垦的荒地上先种一造马铃薯。”
开什么玩笑,杨煜心道:“我就算知道历史的发展,可是我没几个人啊,你老马跟我一个无官无品的人谈什么国家大事?我能在乱世自保就阿弥陀佛了……”给百余难民一条活路倒是易事,开垦了那么多的地总要找人耕种的。
马必燧眼里的沉重依旧。忽见卢日就携李文找上前来,看来二人聚旧已毕。马必燧换了副面孔,道:“宝孺贤弟,快来看看杨煜种的红薯,原来他是如此种植的,成不成还待月余后才知,这小子一种就是二十亩,手笔之大,我辈不及啊!”
卢日就春种的时候来过,那时杨煜种了二十亩花生,他已听说花生的种植已算收获不错。现在看着一片青绿的红薯地,口中也啧啧称奇。心想道:“来年我县花生的种植肯定是要铺开的了,这红薯如果有个好收成,那一样也少不了。”
马必燧又道:“且待我等过去河对面一观,杨煜小子口中的规范开垦。”
卢日就道:“善!马兄请。”
当下四人迈步而行,马必燧先行,卢日就次之,杨煜和李文随后指路。
河岸两边,杨煜各设了上中下三个码头,每个码头摆两渡船,接送民工来回往返。时还没到放工之时,渡船泊在岸边,很是清闲。船公突然看到两个身穿官服的出现在码头,他们的少东家还作陪,估计是两个大官,不敢怠慢,连忙迎上船。待得四人和护卫上船,杨煜对船公道:“撑船吧,县大人要过对面看看。”
船公听得竟是县大人在船上,忙打起十二分精神,拔起竹篙,撑船而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