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六十五章 通真达灵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二百六十五章 通真达灵

小说:鼎定河山作者:品涩居士字数:1667字更新时间 : 2022-11-05 07:25:39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臣闻水旱霜蝗之变,何世无之。然救荒无术,则民有流离饿莩转死沟壑之患。臣不才,幼尝窃慕先朝冨弼活河朔饥民五十余万,私心以为贤于中书二十四考远矣。困处闾阎,熟覩民间利病与夫州县施行之善否,心口相誓,异时获预从政,愿少摅活民之志。于是编次厯代荒政,厘为三卷。上卷考古以证今中卷条陈今日救荒之策,下卷则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鉴可戒可为矜式者,以备缓急观览,名曰救荒活民书……”

“天灾”多为水、旱两灾,以大多农耕为生的百姓,面对“天灾”的抗灾能力都不足,每每因为得不到救助,或者救助不及时,不止饿殍遍野,通常因为传统“男权”社会的观念,还伴随易子而食,买卖妻、女换钱粮的普遍现象。

有鉴于此,冯过又建议把领粮的现场发放人员,扩大到孩子和女人的范围,一来在大程度上保证孩子和女人的存活率,二来减少卖儿卖女卖妻的“惨剧”。而创新地“发明“男女分开领粮和一人一日领二日粮的措施,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领粮时的治安以及保全家庭的完整。

冯过还建议,等粮价平抑后以相对合理的方法收集粮食,然后平价卖给有余钱的百姓;

二为以工代赈,既是为百姓“自己“修葺房屋、建筑、防护工程等,也是用劳力“正当“换取工钱与粮食,自救;

三为以官府做保和“偿债人“,让百姓以低廉的利息,借贷钱粮,好以之后的耕种,而宽限连来年收获之时,再还之;

四是让流离失所的幼子、无依无靠的女子由官府出面,供人收养。

如此四项举措,可将灾后可能的遗留问题给降到最低限度,基本在方方面面中,保证了所有百姓在灾后的恢复问题。

作为翰林官,上条陈奏折并不逾谮,但冯过嫌这还不够,于是抛出了《救荒活民书》。

《周礼》一书中,就有关于“荒政”记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由政府贷种子或物资给人民以恢复生产);二曰薄征(减少农业税收);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免除劳役);五曰舍禁(开放禁令);六曰去几(减少或免除营业税);七曰眚礼(减少各种礼仪排场);八曰杀哀(简化丧葬礼仪);九曰蕃乐(减少各种娱乐活动);十曰多昏(简化婚礼程序,鼓励生育);十有一曰索鬼神(求神祭祀);十有二曰除盗贼。”从这些措施来看,可以说对于灾后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的生活具有切实有效的作用。

《救荒活民书》则将主要的救济灾荒的措施归纳为二十种:常平(即政府仓库储粮以调剂粮价)、义仓(即民间设置粮仓以备荒)、劝分(劝导人们相互调剂、互通有无)、禁遏籴(允许商人在粮食交易中牟利以促进流通)、不抑价、检旱(及时受理灾荒报告)、减租、贷种、恤农、遣使(派遣使者开仓救济)、弛禁、鬻爵、度僧、治盗、捕蝗、和籴、存恤流民、劝种二麦、通融有无、借贷内库。

书中将常平、义仓看作两项基本救荒措施,认为“憔悴之民,多在乡村”,主张将粮食贮存在乡村,批评将常平、义仓的粮食移作他用,指出名词解释:“义仓,民间储蓄以备水旱者也。一遇凶歉,直当给以还民,岂可吝而不发,发而遽有德色哉!”书中还揭露当时“赈济之弊如麻”,为防止赈济舞弊行为,主张“痛惩一二以励其余”,如果当地还有粮食可买,“不如支钱最省便,更无伪滥之弊”。董煟批评当时的和籴“求小利以为功,殊忘敛散所以为民之意”,建议实行李悝的平籴原则,将和籴放在丰熟处进行,以购价比市价高出一二文。指出这是使有粮的人竞售粮食给国家的有效办法。还要求不限制粮食的价格,认为抑价不仅将使客米不来,还会造成本地粮食外流。

书中的救荒办法有明显的特点名词解释:一是强调立足于疏导而不单纯依靠政治的强制干预;二是重视救荒的准备工作,强调及时克服救荒弊病,避免灾荒造成饥民流离失所、冻饿而死或“起而为盗”;三是救荒办法全面,所提二十种救荒方法,虽是前人已实行过的旧办法,但能综合系统地加以阐述,并指出各种办法可能发生的流弊及其改进方法,这样的救荒政策无疑是更为较完备的理论。

在此之前,还不曾有人将救荒政策予以系统的原则阐述。《救荒活民书》算是开辟了编著有关救荒的专书先例。

嗯,冯过又做了回文抄公,直接“拿”了那个时空南宋董煟撰写的书。这回倒是真没多少愧疚,毕竟是为了救荒赈灾,操作得当能活民无数哪。

他删删减减,三万余字用了两天“写”完,交与书局加班印了十余本给了有关部门。内阁、诸部堂、翰林院皆收到这份“礼物”。

是的,冯过此举便是给这个时代的一份大礼。

事实上,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有杨廷和、费宏等大佬出面,内阁三位阁老又是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紧急磋商后急令赵抃用冯过之策便宜行事,而后更是请冯过大量印刷《救荒活民书》分发地方衙门,旨令各级衙门以此书为救灾指南。

冯过这位土豪大手一挥,让“吉阳书局”印了五万册书全部免费赠出。当然,作为力捧之人,族里自不会让冯过出这份钱,另又捐钱万贯赈济灾荒。

冯过这番操作666,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在民间也是名气大增,真正算是朝野俱名了。

这是意想不到的福利,或者说他只是顺手为之,简单的想为灾民做些什么,根本就没想过得到什么回报。

但事实是,赵抃采用了冯过之策,命人贴出公告,宣布政府不抑米价,有多余粮食之人尽管“增价粜之”。各地米商见有利可图,纷纷运米前往越州,一时间越州境内竟然米积成山。经过短期的暴涨后,米价猛然暴跌,甚至比灾前更低。

此举貌似反其道而行之,却收到奇效,很快平抑下了粮价,救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至于《救灾活民书》更是被奉为赈灾宝典,在救灾中作用重大,可谓是活人无数,冯过也有了“大善人”之誉。

冯过并没有去关注后续事宜,终究不是他当家做主,越殂代疱只会令相干人员不满,当务之急还是提升名气声望。

只是,编撰《汉纪》一事太过繁重,他也没法做个小透明。而且,由于他每有“金句良言”,费懋中、綦崇礼以及刘攽大致知道其底细,哪里会轻易放过,一步步地给他加担子,只道“年轻人脑瓜子转的快,就该多做做”。好吧,冯小七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这一块,脑细胞阵亡一大片。

当然,他不忘关心关心八卦消息解解乏。

其实也不算八卦啦,挺玄幻的。

七月,东京大水临城,皇帝命令林灵素登城楼施法退水,而后水势还是不退。林灵素就上奏说:“不是我治不了洪水。而是这次大水是天意。另外是因太子发起,请求太子来拜,才能退去灾水。”

皇帝于是命令太子,登上城楼进行退水,他点燃炷香,叩拜四次,当夜洪水退尽。全城百姓都对太子感恩戴德。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NO,这么以为就大错特错了。

又一日,太子殿下常桓正好与骑着青牛的林灵素迎面遇上。在皇宫里,除了皇帝本人外,谁见到太子都得行礼让道,巧的是林灵素也正好有这样的待遇,于是谁给谁让道的问题自然就在两人心中犯嘀咕了。随着两人距离越来越近,让道问题也变得愈加急迫。关键时刻还是太子殿下先绷不住了,没办法,他虽是大定的储君,可人家是皇帝钦定的太上老君化身,人不能跟仙斗啊。于是太子赵恒满心委屈地站到一旁,看着林灵素骑着青牛路过。

怎样?厉害吧,居然能让太子殿下让道,颠覆三观哪。

关键是人家骑的青牛大有来历呢。

当今皇帝对修道近乎着魔,整天神神叨叨地认为自己真实身份应该是玉皇大帝之子。当他听说了林灵素的事迹后,立即下令将这位传奇道士召入宫中。按照礼法,臣民们看到皇帝总要先完成跪拜大礼,可是林灵素刚踏进皇宫大殿之内,皇帝就呆住了,眼前这位林道士怎么看起来那么眼熟呢于是他忍不住主动搭讪说道:“爱卿见过朕吗”寻常人被皇帝这么一问恐怕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可林灵素却笑着回答道:“臣当年侍奉玉帝,曾见过官家。”这个回答绝对是满分答案,一下子将两人的关系从人间的君臣扯到天上玉皇大帝身边去了。

皇帝恍恍惚惚地顺着林灵素的话说:“朕记得你当时骑一头青牛,现在牛去哪了”林灵素答道:“过些时间就会送来。”道教中谁骑青牛答案是太上老君。皇帝的这一提问相当于把林灵素提升到了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当然,林灵素的回答也是有底气的,以他在道教界的声望,安排让人给他搞头青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说来也巧,就在皇帝和林灵素的这番对话后不久,东北高丽国向大定进献了一批贡品,其中正好就有一头青牛。这就不需要多说什么了,青牛自然立即交给了林灵素,皇帝还亲自给他赐号通真达灵先生。从此以后,林灵素每天骑着青牛在宫城禁地畅通无阻,王公大臣见到他都要赶紧让道。

嘚瑟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