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零八章 龙盘虎踞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一百零八章 龙盘虎踞

小说:鼎定河山作者:品涩居士字数:1586字更新时间 : 2022-10-14 06:55:32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弋阳西去八十里,有处名山乃道教圣地,名“龙虎山”。

《信州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又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东汉中叶,张道陵偕弟子到龙虎山修炼“九天神丹”。传说三年丹成,有青龙白虎绕丹鼎。而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

龙虎山之所以闻名,一是有赖于其山水秀丽可人,二是得益于道教天师派祖庭所在地的影响,且有左河水诗云:“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道陵纵使神行远,仍让妖魔惧逞凶。”人们提起道教也往往想起“道都”之称的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仙人张巨君主之,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四十余代,奕世沿守千余年,均得到历代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建有道观八十余座,道院三十六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王国。

秦楚以来,龙虎山正一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天师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皇帝不仅命天师统领三山道教,而且还向天师询问治国之策。定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真宗改龙虎山真仙观为上清观。大中祥符八年,真宗册封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真静先生,开皇帝为在职天师赐号之先河。此外,真宗还在京师为张天师设立授箓院,并赐帑银在龙虎山扩建上清观。

英宗皇帝赐号张继先为虚靖先生,并赐建府第。这也开了官方给天师赐建府第之先河。

当今皇帝常佶更是认为道教有济世救国之效,多次召见张继先天师,除向天师求长生不老之术外,还问及时政。

这些,冯过并不清楚,几乎是一无所知,因为他是个无神论者,不信教。

但这个时空,九成九的人都信教,非佛即道,如刘几便虔诚的道教信徒。

冯过原不想在龙虎山逗留,可对于刘之道那便是过宝山而不入……呃,不是,是过圣地而不朝圣,等同于“异教徒”。无奈,在小刘幽怨的眼神凝视之下,禀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宗旨,唯有携同上山。

一路上,刘几犹如磕了……总之就是兴奋异常的那种,一面贪婪地四处打量,一面给冯过几人普及道教及龙虎山的相关信息。

还别说,听他如数家珍的说了一通,冯过算是对大定道教兴盛有了较深的了解。

说是太宗即位后,召见道徒更为频繁,并对黄白等术颇感兴趣。在他统治时期,陈抟、丁少微、王怀隐、陈利用、郭恕先、张契真、赵自然、柴通玄等人均受到尊崇。太宗还不断地兴建宫观,积极搜集道书,“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等校正,删去重复部分,共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写演分赐宫观”。

英宗继位后,为了发展道教,甚至不顾国家财力的匮乏而大兴宫观。政和元年七月,英宗建长生宫于京师,以祠荧惑。政和三年四月,他在出生地福宁殿东侧建玉清昭阳宫,后因自称神霄玉清王下凡,于政和七年五月改名为玉清神霄宫。政和五年四月,他于京师建葆真观。政和六年四月,他又在皇宫附近建上清宝宫,并于城上建复道与皇宫相通,以便经常前往作斋醮和授等事,之后又铸神霄九鼎,奉安于该宫的神霄殿。同年九月,令天下洞天福地普遍修建宫观,塑造圣像。政和七年,又令将全国天宁万寿观改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仍于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帝君神像。

崇宁元年八月,京师神霄宫建成,当今皇帝亲自撰文并书写《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京师神霄宫刻于碑上,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于是神霄玉清之祠遍天下。皇帝还于茅山建元符万宁宫,在龙虎山迁建上清观,增建靖通庵、灵宝观等,使大定出现宫观盛极一时的现象。

大定帝王崇道,在促进道教管理机制、理论和著作等发展的同时,也使道教出现了新的派别。

一是天心派。天心派是正一派的一支,以传授新符篆“天心正法”而得名,创始人为“天心初祖”饶洞天。据记载,饶洞天是抚州临川人。太宗淳化五年八月,他自称靠梦中神人指引,在华盖山山顶掘地得玉仙经,题曰《天心经正法》。后遇道士谭紫霄并得其道,才知仙经之妙,于是立天心派授徒。

二是神霄派。神霄派是英宗年间形成的以神霄玉清真王、青华帝君为宗师,五雷法、符篆、内炼为主要方术的道教新派别,属符篆三宗分衍的一支。神霄派的实际创始人是温州永嘉人林灵素,他在流浪途中被一位赵姓道士收为徒,得五雷法。

三是内丹派南宗和北宗。南宗因地处江南,世人称为南宗,奉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为祖经,自称其丹法源于钟离权、吕洞宾。据说,张伯端传道给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此五人后被南宗尊为“南五祖”。其实,前四祖皆为单传,并未形成道派,南宗的实际创立人是白玉蟾。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神霄散吏,琼州人。他十二岁举童子科,后因任侠杀人,改装为道士四处游荡。理宗嘉定五年八月,白玉蟾在罗浮山遇陈楠,得其授金丹火候诀及五雷法。

冯过下意识的问:“那内丹北宗呢?”

刘几娓娓道来:“北宗是为全真教,始创人王重阳改派,汲取儒、释、道的部分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其掘地为穴,居于其中修道,榜其所居为‘活死人墓’。数年后,他得吕洞宾真传,在关中广收门徒,以‘三教同源’为根本性指导思想,组建了全真教。之后,他云游四方,在山东、河南等地传道,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被称为‘全真七子’。全真教开宗立派虽只四十余年,但在北方影响较大。”

冯过险些石化,无心再听刘几讲说“净明道”。

“中神通”王重阳,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呢?“全真七子”,有无“天罡北斗七星剑阵”?“长春子”丘处机收杨康为徒了么?嘉兴有没有“江南七怪”?

冯过魔症了,不怪他孤陋寡闻,实在是这错乱的时空让他完全摸不清历史脉络了。

全真教创立才四十几年,此般说来“全真七子”正当壮年呀。

在那个时空,全真教全真道的创始人陕西咸阳人王嚞,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于金正隆四年,声称于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去山东传教,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请注意时间点,其时赵宋王朝南渡,陕西终南山也好,山东宁海也罢已沦陷为金国所辖,现今却如北宋,尚属大定国境,用不着“出国”。嗯,有机会一定要去终南山看看活死人墓……啊呸,是要去拜访丘道长,学个一招半式,或许能练就一身不错的功夫呢。君不见生性跳脱的小王爷完颜康也能通过“比武招亲”赢走穆念慈的芳心么?

刘几徐元杰哪能知晓冯过在这当口竟能如此想入非非,见他目光飘忽,还以为他被这满眼美景给迷住了呢。

眼前这山,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闲。”刘几诵罢,叹道:“此诗有讹,依我说,一见三清难,难于三年一举第。听闻那天师府乃是道教圣地,普天之下前来朝圣者不知凡几,有扰天师清修,却是立下规矩外人不可乱入。否则过龙虎山而不拜天师府,犹入宝山而空回也。”

冯过方回过神来,听刘几嗟叹不已,微微一笑:“若这般容易进去朝拜三清,岂非人人可得道飞升了。”

呵呵,饥饿营销了解一下。

刘几有些不悦地看冯过一眼,却也不知如何反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