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排资论辈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排资论辈

小说:鼎定河山作者:品涩居士字数:1571字更新时间 : 2022-10-14 06:56:28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按照常理,在陕西大地震一事上,黄潜善至少是知情不报,仅“不察”二字便足够其喝一壶的,但却只是不痛不痒的被暂停了职务,这其的猫腻之处便是其朝中有人。

他是福建人,恰巧内阁首辅蔡京和枢密使蔡卞也是福建人,此即所谓“乡党”也。

《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在官场,以乡谊为纽带竭诚朋党、帮派等,通常被称为乡党,是一种官场常态,是封建政治与乡土观念的具体反映。按照周制,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而自古以来,朋党以及衍生而来的“朋友圈”文化是中国古代政治中驱之不散的阴霾,各级官员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结成朋党、帮伙、派系和集团,为己方谋取个人和集团利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靠,彼此回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外力难以撼动。

出生于一省一县,视为“乡谊”;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视为“年谊”,同年的举人或进士原则上有彼此关照的义务;通过婚姻关系结成的家庭团体被称为“姻谊”。

总的来看,通过“年谊”和“姻谊”结成的社会关系虽然很牢靠,却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相比之下,通过地域同乡结成的社会关系,由于国人向来有家乡情结,对同乡比较信任,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熟人”和乡党关系,非常重视地域与乡党,一地之官同气联枝,一乡之人互为党援,是官场最牢固的“朋友圈”之一。

譬如刘邦时期的丰沛集团,东汉光武帝依靠的主要政治力量南阳、颍川家乡集团,曹魏政权主要依靠跟曹操有地缘关系的沛谯集团,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主要依靠与自己有地缘关系的颍川士族集团,南北朝末期和昌楚时期来自关中地区的关陇政治军事集团,本朝的“蜀洛朔党争”,等等。

在官场上,乡谊往往会被异化,从较为单纯的同乡情谊,上升为以政治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同乡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并由此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一是引荐提拔官员往往只问籍贯,不问学识能力。

二是官商勾结成风,为家乡争取利益,不惜罔顾朝廷利益。

三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乡谊还会违规干预各种案件审理,影响司法公正性。

诸如此类。

黄潜善非但傍上了蔡京这条大腿,与蔡卞也颇有往来,当得起“长袖善舞”之称。也正是他深谙为官之道,是以虽官职不算太高,在“闽党”中也算得上是有些份量的骨干人物。

也正因如此,大地震事件中,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博弈后,蔡京保下了这位听话的马前卒。沉寂了两年后,其从冷板凳站了起来,被委任为户部右侍郎,并为南京会试房官。

会试同考官也叫房官,多由翰林进士出身的司官、科道担任。

黄潜善这户部右侍郎充任会试房官似乎是“屈就”了,正三品职官哪。主考官杨廷和时任左春坊大学士,正五品?!

奇怪么?官衔更低的反而是会试主官。但却是极合理的。

春坊,隶詹事府。明洪武十五年分春坊为左右,置大学士一员,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皆审慎而监省之;又有左庶子、左谕德各一员,左中允、左赞善、左司直郎各二员;二十九年又增置左清纪郎、左司谏、左通事舍人。在永乐年间,内阁成员不能兼任九卿,春坊大学士常作为内阁首辅的主官职。后来内阁官职逐步改为殿阁大学士,并可兼六部职务。春坊大学士就不在作为内阁成员的主官或兼职,成为一般官职,但却是翰林编修、检讨升迁之阶。

也就是说,翰林官基本都会充任春坊大学士,继而入内阁成为辅臣。正五品?不可以官衔高低度之矣。

当然,户部右侍郎也是实权职位。六部中吏部为首,户部次之,之后是礼、兵、刑、工六部。内阁大学士往往是兼任六部中某部尚书或者某部侍郎。虽然有内阁辖制,但是原则上,本朝的六部是直接对皇帝负责,乃是大定文官实权职位的最高品级。但在侍郎之上还有左侍郎、尚书,内阁才那么三、四人,排资论辈之下,他这户部右侍郎想入阁那是千难万难,怎么也得熬个十几二十年。

但杨廷和不同,若无意外,他十年之内必入阁,可谓是大步走在百官升迁的最前头。

嗯,他也有大佬撑腰的,内阁三辅苏辙便是。无他,蜀党也,他亦是成都府人。

黄潜善蛰伏二年,韬光养晦,一直筹谋着东山再起,此次便是大好良机——若是举荐出几位高排名的进士,他这房师可不止脸上有光,更是日后的政治资本,可为臂助也。

原本,乡试、会试时有巡绰官负责巡查管理号房,内外帘官不相往来,有公事在内帘门口接洽。但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变更,内帘官有时也会巡查考官,毕竟每个号舍前都有号军,众目睽睽之下也做不得手脚。至于在试文中通关节,屡禁不止,不提也罢。

好巧不巧的是,他走到冯过号舍时,见是一个俊俏的不像话的少年埋头答题,颜值胜于一切嘛,不由自主停下脚步看了一眼,这一看可就走不动道了,首先当然是那字体,冲击力太大了。

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名为“台阁体”。

“台阁”一词在汉朝时指尚书台。东汉光武帝始设尚书台,综理政务,是国家中央机构,昌楚后改为尚书省,从汉直到魏晋至楚都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其后,“台阁”成为中央政府机构的泛指,是一个大概的范畴,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至大定恢复昌制设中书省,建立内阁,因此内阁便可称为大定之“台阁”。

原本“台阁”作为机构代称与大定书法是并无关系的,在书法史上当时也并未出现“台阁体”,与之相关的是另一个名称“馆阁体”。“馆阁”并不同于“台阁”,“馆阁体”在书法史上通常被理解为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以“乌、方、光”为主要特征的官方通用字体。

“馆阁”之称源于大昌,昌末设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掌图书史籍的编纂之事,称为“三馆”,又辟秘阁、龙图阁、天章阁为图书经籍和历代御制典籍收藏之所,后将“三馆”与“秘阁”合并,统称馆阁。

洪武十五年,始仿昌制置殿阁大学士,有中极殿(旧名华盖殿)、建极殿(旧名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名,置学士或大学士,以其皆内庭,故总称为内阁大学士、大学士。”所以大定内阁是仿昌制而产生的,本质上已经不是中央政府机构,它不具备政治职能。因此大定内阁从广义上区分应该属于“馆阁”范畴而非台阁。

又重置翰林院,也称馆阁。馆阁体被定义为“匀圆饱满”的楷书,后约定俗成专指这种官员书法。但是这种专指也是一种泛指,广义上指自昌以来宫廷书家所形成相近风格的书体,是中性词;狭义上指昌末以后僵化呆板的馆阁应制之书,是贬义词。

台阁体书法不同于普通书吏的书法不单是职位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学养方面的原因,台阁体诗文中端雅、婉丽的气象侧面影响了台阁体书风的形成。由此台阁体书法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带有审美意味的书法风格。

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是科举取士书体僵化的产物。在科举试场上,使用这种书体会令作品加分不少,后来由于用此种书体太多遂成必学书体。

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个性。

近十余年来,士人书家对于风格形式上的探索更加不拘一格,“台阁体书法”已然成为机械化书写,艺术价值几近全无。书法家们也认识到台阁体的危害,转而师法晋昌,以畅情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又开始抬头,并逐渐成为当今书坛主流。

穷则变变则通,书法亦是如此。只是,书坛自魏晋昌楚的鼎盛期后,到了本朝虽也有书法大家,但皆垂垂老矣,书法传承明显出现了断层。有志之士莫不哀叹书法自此没落衰败也,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已发展到了瓶颈,想突破谈何容易?

冯过的横空出世似是给书坛打了针强心剂,十几岁的少年郎集前贤之长融会贯通而独树一帜,单就一个“新”字便已足够自成一家。他的字罕有流传出来的,这反而增添了神秘感,物以稀为贵嘛,“改之体”倒成了书坛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探讨,最后定性为:出入晋唐,自成一格。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