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大宋那些年 > 第五十七章 骑鹤扬州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五十七章 骑鹤扬州

小说:大宋那些年作者:墨尚花开字数:4353字更新时间 : 2022-10-30 15:21:07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世逢乱离,始辨英雄,遭风云之时,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英雄,以龙虎之姿,赴一场风云际会,叱咤驰骋,砥柱中流,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着一道道充满豪气的伤疤。

五代十国时期,华夏大地出现了两个名为“唐”的政权,李存勖(沙陀族,原姓朱邪)建立的后唐和李昪(曾用名徐知诰)建立的南唐。

宋灭南汉之后,南方政权就剩下南唐和吴越。在华夏版图上,大宋从北、西、南三面包围着南唐,南唐也从北、西、南三面包围着吴越,吴越独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南唐是代吴而立国的,五代十国,五代的开启者是后梁朱温,十国的开启者是吴王杨行密。说南唐必说杨行密,没有杨行密就没有南唐。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作为三十六英雄之首,吴王杨行密武功盖世,为十国君主中之翘楚,也被称为“十国第一人”。

◆英雄莫问出处

杨行密,原名杨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出身农民,幼时丧父,家庭贫寒。杨行密长得人高马大,力可举百斤巨石,他还是天生的“神行太保”,能日行三百里。如此健将,放在什么年代,都是国家级运动冠军。

为了混饱肚子,唐朝乾符年间(874―879年),杨行密参加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失败被捕,泸州刺史郑棨见他长得一表人才,不忍杀他,就让人把他放了。

正好庐州府在招兵买马,扩充兵员,杨行密随即应征入伍。由于善跑,经常替领导送信传话,不久就被提拔为小队长,派去宁夏守边,一年期满后,再次回到庐州。

《水浒》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

为了不再戍边,杨行密聚了刘威、陶雅、徐温等一票江湖兄弟,号称三十六英雄。共同起事,杀了都将,杨行密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扯旗单干,成为庐州兵的统帅,占据庐州。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杨行密一生有两个贵人,一个是释放他的泸州刺史郑棨,另一个是高太尉高骈。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坐镇扬州的检校太尉、淮南节度使、渤海郡王高骈,久闻“三十六英雄”杨行密的威名,知他是一支孤军,便主动跟他联系。

文章太守高骈,先是将杨行密的名字由行愍改为行密,接着表奏朝廷,封其为庐州刺史。等于把杨行密的这支杂牌军全部“转正”了,全部转成官军编制。

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从阶下囚到庐州刺史,杨行密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天下高氏出渤海,高骈,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的名将、著名诗人,文章冠于海内。

偏居扬州这个温柔乡的高骈,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享受着难得的慢生活,酒满金船花满枝,半醉闲吟独自来。且看他的:

《广陵宴次戏简幕宾》:“一曲狂歌酒百分,蛾眉画出月争新。将军醉罢无馀事,乱把花枝折赠人。”

《遣兴》:“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妥妥的吃饱了醉生梦死,不管世事;睡醒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到了晚年,高骈更是笃信神仙之术。

高太尉一世聪明,糊涂一时,玩了一辈子的鹰,却被鹰啄了眼,竟然重用起术士吕用之,还把军政大权都交付与他。却不知,昏惨惨如灯将尽,忽喇喇似大厦倾,枉费了半世心,反害了卿卿命。

这吕用之并非什么好货色,他喜欢专断独行,更喜欢寻花问柳。自古扬州出美女,他听闻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的老婆是个美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几次三番想要召见,毕师铎都拒绝了。

毕师铎原是黄巢的同乡和手下大将,后来投降高骈,任淮南都知兵马使。一天,老毕外出公干,吕用之及其弟子趁机闯入毕府,强行染污了毕妻。

毕师铎得知后,气炸连肝肺,搓碎口中牙,就想跟吕用之拼命,手下人硬是把他按住,老毕考虑到毕竟是寄人篱下,只得忍了。

谁知这吕用之得寸进尺,愈加变本加厉,他命令毕师铎,让他的老婆每月至少要来自己家里,陪他睡七回,否则就抄他的家。

冲冠一怒为红颜,誓与逆贼不两立。光启三年(887),忍无可忍的毕师铎联合宣州观察使秦彦、高邮镇将郑汉章,起兵反叛,反攻扬州,囚禁了高骈。

吕用之伪造命令,上表皇帝请求封庐州刺史杨行密为行军司马,召他赶快来扬州救援。

恩人被囚,杨行密火急火燎地率领庐州兵马,奔赴扬州,屯军于蜀冈。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扬州也是有山的,这是一道海拔在五十米左右,横亘于城北的一脉丘陵,取名蜀山。蜀山之上地势平坦,人称蜀岗。这里有唐朝鉴真大师住持的大明寺、号称“第一灵山”的观音山、还有葬于吴公台下多悲风的隋炀帝陵。

趁着立足未稳,毕师铎率先带领数万兵马来战杨行密,杨行密佯装失败,弃寨逃跑。毕军无军粮,兵将非常饥饿,争相入营收取军资。杨行密带兵反击,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打了败仗,毕师铎把怒气全撒在了高骈身上,将其一剑毙命。

可怜高骈,错用了一个人,结果是害人害己也害了一城百姓。

杨行密听说高骈已死,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向城哭三天,再进攻西门,十月攻破扬州。毕师铎、秦彦投奔孙儒。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是一座生活在唐诗宋词里的城市,这里青砖黛瓦,雕栏格窗,酒肆茶坊,高楼红袖,桥边红药,夜市千灯,风月最盛。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淮河与长江相接的三江汇流之地,江南最重要的水道渡口城市,这里商埠云集,人烟阜盛。《旧唐书》云:“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隋唐时期,国内就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成都记序》说:“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全国所有城市,论繁华程度,扬州排第一,成都排第二,这也是隋炀帝死都不愿意离开扬州的原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扬州成为天堂,已经繁荣了五百年的时候,苏杭还籍籍无名。苏杭时代,那是从大宋时期才开启的。

从古到今,那些占据扬州的藩王,在满足了财富欲望之后,就想着当皇帝,历史上从扬州兴起的造反叛乱有很多起。

如西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发起的七国之乱;武则天时期的李敬业造反,当时替他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大名鼎鼎的骆宾王;大宋开国之初,李重进胆敢造反,也是因为扬州经过了杨吴的治理,有了足够的资本。

盛世繁华,终归毁于乱世,战争一起,扬州总是首当其冲,这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人会问,扬州有年代的老房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半块的碎砖头,其实,这都是拜战乱所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南宋姜夔的这首《扬州慢》,就是乱世时扬州城的真实写照,“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杨行密看到的扬州,已经没有多少烟火可言,这是一个遭受兵火洗礼的“天堂”,他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房屋毁坏,人口稀疏,城中仓库空虚,满目疮痍,饥民互相残杀充饥,丈夫将妻子、父亲将儿子争相卖给屠宰场,被卖的人如同猪、羊一样被屠夫宰杀,惨不忍睹。

平定了扬州叛乱,杨行密当众苛责吕用之的罪行,将其与张守一斩杀于三桥,满门族灭。扬州水多桥多,独有一地叫三桥,位于城南荷花池西侧。

光启四年(888)正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吞并了他们的兵马,接着攻打杨行密。杨行密听从袁袭的建议,觉得还是庐州好,城池完好,粮草充实,可做以后图谋的基地。果断放弃扬州,领军退回庐州。

此后,杨行密不断收编江淮武装势力,手下人才济济,如淮南第一名将李神福,五代十国第一神射手安仁义。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消灭了淮南最大的一方军阀孙儒后,杨行密又重新回到扬州,朝廷封其为淮南节度使。

◆清口之战

杨行密与周边藩镇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地盘越来越大,这都得益于山东泰宁军节度使朱瑾等人的加盟。

朱瑾小字愍哥,宋州下邑(今安徽砀山)人,早年是郓州军校,有恢弘大志,勇冠三军。后夺取兖州,二十岁就被唐朝授为泰宁军节度使,成为一方节帅,与兄长天平节度使朱瑄雄踞山东。

后来,朱瑾、朱瑄兄弟俩与朱温反目成仇,在曹州、濮州、郓州、兖州一带,双方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混战,朱家兄弟都是胜少败多。

乾宁四年(897),庞师古率军攻破郓州,朱瑄在出逃途中被葛从周抓获,押赴汴州处死。山东不能呆了,朱瑾与河东骁将史俨、李承嗣等人只得率领不足万人的队伍渡过淮河,投靠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杨行密亲自到高邮迎接,以朱瑾为淮南行军副使、武宁节度使;对沙陀骑兵将领史俨、李承嗣也给予了很好的礼遇,为他们选美妻,建华宅,视为上宾。

淮南军素习水战而不擅骑射,自得朱瑾等部的加入,杨行密从此拥有了沙陀骑兵。淮南军的实力大增,军声大振,这也引起了身在中原却雄视天下的朱温的警惕。

中原霸主宣武节度使朱温是个有着雄心壮志的野心家,虽然他现在正跟晋王李克用为逐鹿中原打得不可开交,可是他也有南下吞并江浙的想法。

扬州这么一个天堂般的城市,就这样被杨行密给占据了,朱温首先表示不服。

“打死你个龟孙!”为了扼制杨行密的发展,朱温决定出兵淮南,打击一下杨行密的嚣张气焰,顺便抢回被杨行密占据的江淮之地。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八月,宣武节度使,梁王朱温兵分三路,正式出兵淮南。

东路军由击败朱瑾兄弟二人的猛将庞师古挂帅,统帅徐、宿、宋、滑四州精锐七万人,从徐州出发前进至清口(今属淮阴),目标是直指扬州;

西路军是派号称“山东一条葛”的后梁首将葛从周为偏师,统帅兖、郓、曹、濮四州精锐三万人,从兖州出发进至安丰(今属安徽寿县)。攻打淮南重镇寿州,妄图将南吴主力吸引到寿春一线;

中路军由朱温亲率十万主力从开封出发,坐镇宿州(今属宿州),以为后援。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鼓噪而来。一时间,淮南震恐,全线告急!

收到战报,杨行密紧急招来朱瑾和“三十六英雄”们前来商议对策。朱瑾跟朱温斗了十年,对朱温的战法是太熟悉不过了,他打仗一是靠人多,而是靠将狠,完全是一种碾压式的蚕食战法。

朱瑾建议将三万主力军屯兵楚州,采用“以走制敌”的游击战法,先把敌人拖疲拖垮,最后再给敌人致命一击。

河东骁将李承嗣道:“我与庞师古多次交锋,深知此人有勇无谋,如三国颜良文丑一般猛将尔,非帅才也,若利用他轻敌的特点,集中兵力奇袭他,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杨行密觉得二人说得都有道理,他拉着朱瑾和李承嗣的手,道:“卿之所言,甚合吾意,我与老贼朱温势不两立!”

杨行密亲率三万精锐之师向清口进发。时值隆冬,江淮各地下起了大雪,大军踏雪而行,来到了楚州前线,与庞师古军队隔着淮河对峙。

清口是泗水进入淮河的入河口,此处地势低洼,不适合大军驻扎。经过侦查,杨行密发现庞师古军的大营安的位置地势低下,正处于兵法上所说的绝地。江淮水多,地势低下正好水攻,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

回到大营,杨行密立即进行军事部署,他命令朱瑾率兵去往淮河的上游河段,用土石筑一道堤坝,抬高淮河水位,他要水淹庞师古的大军。

庞师古自恃兵多将广,每天的闲情逸致就是下棋,三国时蜀国大将费祎也曾在战前下棋以安军心。有人向他提醒说,现在大军驻扎的清口大营,正处于兵家所说的险地,容易遭受水攻,庞师古不以为然。作为朱温最忠实的奴才,每次打仗庞师古都是按照朱温的规划行事,从不越雷池半步。现在,朱温没发话,谁提建议都不好使。

很快,有个负责侦查的将领发现淮南军在淮河上游堵水,可能准备发动水攻,他惊慌失措地跑来向庞师古汇报了这一情况。

庞师古勃然大怒,道:“尔竟敢造谣惑众,动摇军心,来人呐,给我推出去斩了!”结果,那个倒霉将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杀了。

斩了搞侦查的将领,大家也都不敢讲话了,庞师古终于可以在那里喝着茶摆着谱,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范,优哉游哉地下棋了。

下棋的精髓是什么?估计庞师古还没有搞懂,下棋赢不赢不要紧,最起码要“保障自己不输”。

骄兵必败,打仗如果连最基本的兵书战策都不懂,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朱瑾跟庞师古有着杀兄之仇,夺妻之恨,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一雪前耻,报仇雪恨。

十一月二日,杨行密首先发起进攻的号令。

朱瑾和侯瓒率五千骑兵,化妆成宣武军,拿着宣武军的旗帜,偷偷渡过淮河,冒充北来的增援部队向庞师古大营进发。

为了配合朱瑾的特战队作战,杨行密命张训率领老弱兵卒千余人作为前锋,吸引庞师古军的注意力。

庞师古果然中计,他不相信这一千老弱病残能掀起多大风浪,根本没放在心上,更未觉察到潜伏在身边的淮南军特战队。

这一天,气温出奇的低,差不多要在零下十几度,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庞师古的宣武军被冻得哆哆嗦嗦的,都躲在帐篷里不想出来。

汹涌的淮河水顺着开了口的大坝,一路狂奔而来,洪水瞬间冲进庞师古的大营。顷刻间帐篷倒塌,鹿角丫杈全部漂起,军械物资全部冲走,宣武军人仰马翻,全线崩溃,四散而逃。

朱瑾的特战队,利用混乱,从北门杀入,直奔大营中军,单单寻找宣武军的指挥官下手。要知道,这些人也是穿着宣武军的军装,完全以假乱真。

庞师古和这些宣武军将领光忙着逃命了,怎么架得住朱瑾五千特战队的斩首行动。在河边游弋的张训所部千余兵马乘机杀入,杨行密的主力部队也陆续渡过淮河。南吴军马人人奋勇,各个争先。清口大营一时间战马嘶嘶,号角争鸣,刀枪相击、杀声震天,血染洪流。

清口一战,庞师古在乱马军中被身首异处,宣武军七万大军战死一万余人,余众狼狈逃向北方。

击败庞师古主力,杨行密率军马不停蹄赶往寿州,与大将朱延寿一起夹击西线的葛从周。葛从周原本的任务是要夺取寿州要塞,但是他手上的兵力不多,对手朱延寿又很强,只能坐等庞师古的胜利。

看到庞师古的首级和旗帜,葛从周知道败局已定,他不想重蹈庞师古的覆辙,趁着夜色慌忙渡河撤军。刚渡到一半,朱瑾的骑兵特战队就杀到了,宣武军慌不择路,不是被杀死就是被淹死,光在淮河上的浮尸就有上万具。

兵败如山倒,都指挥使牛存节吼道:“丧师辱国已是军人的耻辱,现在弃大帅和部下不顾,还有什么脸见梁王?有胆量的和我弃马死战!”牛存节重新组织人马,弃马步斗,这才稍稍阻挡住了淮南军的进攻,葛从周和残部这才得以逃生。

由于天逢大雪,连续多天没有食物下肚,沿途因饥寒倒毙的宣武军败兵比比皆是,最后成功返回开封的没有几万人。

朱温听闻东西两路大军全都打了败仗,感觉孤掌难鸣,只得从宿州撤兵。宣武军来时气势汹汹,逃时却是如此狼狈。

朱温对掌书记敬翔道:“孤不听你的劝告,才有今日之败,魏武不忘赤壁之败,我朱温岂能忘清口之耻!”

任何两个军事集团的作战,都是两个军事首领智慧、才能和人格的比拼。

三万对二十万,清口之战以中原霸主朱温的惨败收场,此战与历史上后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颇为相似,因此后人也称其为“小淝水之战”。

为此杨行密手书一封调侃朱温:“庞师古、葛从周,非敌也,公宜来淮上决战。”意思是说,你朱温有本事敢带着大军来淮南与我再打一场,一决雌雄吗!满满的都是鄙视。

清口之战奠定了五代南北格局,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杨行密以弱胜强击败朱温,使吴国一跃成为南方第一强国。

朱温到死也没敢南向淮南一眼。

唐天复二年(902)三月,唐昭宗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

杨行密正式开启了十国的第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南吴。

就像大唐是李渊建立的,人称李唐王朝;大宋是赵匡胤建立的,又称赵宋;杨行密建立的这个吴国,人称“杨吴”,杨行密也被称为“十国第一人”。

◆励精图治

苦大出身的杨行密,立国淮南后,深知乱世之中,老百姓生存不易,便开始一心为百姓谋福利,救民于水火。

《资治通鉴》载:杨行密“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可见,虽割据一方,杨行密却能善抚士兵,聚拢人心,勤俭节约,励精图治,劝农兴业、减轻徭役,令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后来大宋之富庶、东京之繁华,无不得益于此。

唐昭宗李晔天祐二年(905),杨吴大将刘存攻下了湖北战略重镇鄂州。鄂州北近中原,南襟湘赣,鄂州的战略位置对于南吴,犹如荆州对于孙权,相当重要。占领鄂州,杨吴已经成为南方最强大的独立政权。

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杨行密的治理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免遭中原一般的兵祸连结之苦。江南兵强马壮,使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汉三朝,均不敢越淮河一步。直到后周的周世宗柴荣,才打破这种平衡。

◆戏精

开国之初,为了拉拢手下的大将朱延寿,杨行密娶了朱延寿的妹妹朱氏。

朱延寿野心很大,他认为自己不比杨行密差,做个将军有点屈才了,就和润州刺史安仁义秘密勾结,想篡位当皇帝。

杨行密忍受不了小舅子朱延寿的逼宫,就想着除之而后快。杨行密以前曾得过眼病,后来治愈了。他决定当一回戏子,假装眼睛没有治好,和朱延寿演一场生死大戏。

为了装成一个两眼都看不见的瞎子,杨行密进进出出,都要侍从扶着才能走路。一次接见朱延寿的手下人时,还故意撞到柱子,弄得满脸是血,晕倒在地。

朱夫人扶起他,过了好久,杨行密才苏醒过来。哭道:“我这江山刚打下来,眼睛就坏了,这是上天要弃我啊!儿子都还小,不足以成大事,如果能够托付给妻弟延寿,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相。杨行密骗过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妻子朱氏。

朱氏听丈夫这么说,心中大喜,急忙派使者到他弟弟处,告诉朱延寿说你姐夫叫你快点去商量托孤之事。

杨行密长得人高马大,袖子里藏着铁锤,朱延寿一到,在寝门迎接的杨行密掏出小锤,几下就将朱延寿锤死。接着,杨行密休掉朱氏,让她改嫁他人。不费一兵一卒,就铲除了国内谋逆者,杨行密真是个“皇帝级的戏精”。

杨行密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莽,在江淮地区举起割据大旗,成功遏制了后梁朱温等中原政权南进的步伐,让淮南百姓远离战火硝烟,安居乐业。

《十国春秋》的作者吴任臣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给曹操的评语来评价杨行密,“抑亦可谓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

说明在世人眼中,杨行密就是“五代十国版的曹操。”

◆托孤

杨行密“三十六英雄”里也有不会领兵打仗的,比如说徐温。

五代十国,有两个“温”神,声名显赫。一个是被伟人毛公赞过的“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的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另一个是被欧阳修论为“虽奸诈多疑,而善用将吏”的南唐奠基人徐温。

徐温,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县)人,贩私盐出身。作为杨氏集团最早的“三十六”天团之一,当其他的股东兄弟都大红大紫的时候,他还寸功未立。

自己不曾领兵打仗,要想立功受赏,那就给董事长出出点子,献计献策吧。于是徐温这个吃白饭的兄弟,瞬间小宇宙爆发,妙计频出,不断出彩,直接成为杨行密智囊团中的扛把子,幸运地跨入杨吴政权辅政大臣行列。

公元905年九月,五代十国的大幕刚刚拉开,一代枭雄杨行密,由于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终于一病不起。最让杨行密放不下的就是立储大事,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都懦弱无能不成器,在这个大乱时代,无法自保。思来想去,他竟然萌生了让大将刘威主政的念头。

当时,杨行密的麾下大将大多出镇在外,留在身边的“三十六兄弟”中,只有右衙都指挥使徐温,便招他来商议立储之事。

徐温一听,杨行密要让刘威主政,顿时吓了一跳,道:“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大王让刘威主政,您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岂不就要拱手让人了!陛下若要立储,自古都是‘立长不立幼’,长子杨渥,忠厚仁孝,足堪重任。”

从内心来说,杨行密并不看好长子杨渥,觉得他做人不踏实,办事不牢靠,做人做事都太水。公元904年八月,借宣州观察使台濛去世之机,一纸诏令,将杨渥外放出京,出任宣州观察使。杨行密的目的或许是想让他下基层历练历练,积累一些政治资本和从政经验。

杨渥可不这么想,接到诏命的杨渥当时非常恐慌,感到自己可能会在争储大战中出局。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徐温来了。

徐温对杨渥道:“吴王卧病,而令嫡子出藩,必定是奸臣的阴谋。他日召您回京,不是我派遣的使者和吴王的令谕,您千万不要听命!”得到徐温的支持,杨渥哭着道谢,去宣州上任了。

徐温曾经对杨渥做过感情投资,现在该是收取回报的时候了。因此他力主“立长子杨渥”为继承人。

杨行密流泪叹道:“此生富贵,死不足惜。唯诸儿愚钝,不晓大计,望诸公善加辅弼!”徐温等人跪倒叩头,愿意誓死效忠杨吴。杨行密这才立下遗诏,传位给长子杨渥。

徐温立即派人火速前往宣州,召杨渥回京接受大位。

虽是英雄,也不免有憾。公元905年十一月,杨行密含恨离世,时年五十四岁,谥号吴武忠王,长子杨渥继立。

公元927年,四子杨溥称帝后,追尊杨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南吴太祖。

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是个典型的“虚子”,杨行密的担心不无道理,这孩子还真不是当皇帝的料子。

在父亲杨行密服丧期间,杨渥照样日夜饮酒取乐,丝毫没有什么悲伤的气氛。晚上,点燃几十只水桶粗的蜡烛进行击球游戏,一支蜡烛费钱数万。有时也骑马外出游玩,兴尽了野够了才回宫。

杨渥还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一上任就杀掉了曾向父亲建言让刘威主政的大臣,又逼走了大将王茂章。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哭着劝谏,让杨渥做事要循天理,出言要顺民心,对国事要上点心,“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杨渥怒道:“你们如果认为我没有才能,那就杀死我,你们自己当节度使吧!”完全把两位辅政大臣的一片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听杨渥这么说,徐温和张颢都开始害怕了,“大王这是想要我们项上这颗人头啊!我们就这么遭人恨吗?”

二人越想越怕,最后一致决定:杀死杨渥,瓜分南吴国土,向后梁称臣投降。

一场弑君篡国的阴谋,在刚刚拭干了血迹的杨吴大地悄悄地上演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