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明末,我一扫天下 > 第51章:抓来?那是请来!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51章:抓来?那是请来!

小说:明末,我一扫天下作者:江左薄烟字数:1162字更新时间 : 2022-11-08 10:37:43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之前平定了东川土司禄氏兄弟的叛乱后,艾能奇便一路向北扫清了乌蒙城(今昭通)、归化司(今彝良)和盐津的土司势力,如今这些地方坐镇的是大本营派驻的流官,各地卫戍部队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也有模有样地建立起来了。

有个特殊些的地方是乌蒙府,它的府治并没有设在最大的乌蒙城中,而是设在金沙江边的永善城,和雷波司紧邻。

乌蒙城地处乌蒙山中,扼守着由叙州进入云南的咽喉,与之相比,金沙江畔永善城的地理位置就无足轻重了,所以当初艾能奇并没有动它,那里依然由明廷官员管理。

但现在两个骑兵团要进入叙州,艾能奇就不会再无视永善城了,兵至彝良时,他便命一个骑兵营带着从彝良卫戍部队中抽调的一个连转向西北,攻击永善城,他自己则带着主力一路向北,经盐津直入叙州。

这两个骑兵团的任务主要是牵制和骚扰,没有考虑攻取坚城和正面冲破敌阵,所以没有配备重炮,连重甲都没有带,而且全部选用云南本地马,这种马匹个子不大,爆发力也弱,但耐力好,驮负能力强,极善山地行走,很适合他们这种上马赶路,下马布阵的打法。

出发之前,孙可望考虑到从东川往叙州方向的补给不易,给骑兵团每人标配三匹马,极大提高了这只队伍的机动和负荷能力。

据艾能奇收到的情报,现在的永善城内驻军大约两千,而且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但明廷官员一贯虚报兵员吃空饷的做法让人很难确定城里究竟有多少守军,深思熟虑之后,他只派了一个骑兵营过去。

——能攻则攻,若确实实力悬殊,则坚守隘口,等叙州的主力腾出手来再回过头去收拾永善。

至于从卫戍部队中抽调的那个连队,艾能奇没想过要他们投入战斗,只是用做拿下永善后的善后工作了。

没想到的是,骑兵营一到,永善城里的乌蒙知府竟然四门大开,直接拿着印信和百姓名册投降了,没做任何抵抗。

说穿了也不奇怪,情报里号称两千的永善守军,实际只有三百多老弱残兵,其装备更是不堪,除了一些快生锈的大刀片子和木柄的长枪外,整个永善只有二十多把三眼铳和鸟铳,连卫戍部队的人都看不上。

又花了几天时间处理好金沙江对岸的雷波土司后,彝良卫戍部队的连队留下来负责两地治安和后续的接管工作,骑兵营沿江而下,到叙州与主力回合。

此时的叙州几乎是一座空城,没有守军不说,连青壮男子也很难见到,偶尔找到一个,也是被剁掉了右手,没法当兵的残疾人。

铁军进城后,留在城里的老弱妇孺自然惊慌不已,以为又要被洗劫一番,没想到铁军不但不胡乱杀人,也不到百姓家中劫掠,这才慢慢平静下来。

艾能奇策马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缓缓而行,一路走到金沙江和岷江会合的合江门,目力所及之处,到处是乌黑颓败的屋舍和衣衫褴褛的饥民,更瘆人的是饥民们绝望而呆滞的双眼,他们对这种兵荒马乱的生活已彻底失去希望,只是凭着生存的本能苟且于世罢了。

“通讯员!”

艾能奇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他指着城中间被烧毁一半的大观楼,沉声道:“通知城里的百姓,天黑以前,我军会在那里设粥棚。”

通讯员诧异地偷看一眼艾能奇,不敢问为什么便领命而去,两个骑兵团携带的粮草物资虽然丰富,但用来接济百姓的话只怕是再多也不够了。

这年头,当兵的不抢百姓粮食已经是天大的仁慈了,谁听说过哪只军队开粥棚布施的?

颇费了些力气后,铁军终于打听到了川陕总督樊一蘅的消息,原来这位总督大人手下就一千多亲兵,节制不了经过叙州的各路乱兵,眼睁睁看着大好城池被劫掠数次后,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亲兵回了离此不远的合什场老家。

“艾帅,属下请战!”

独立一团团长黑邦俊排众而出,向首位的艾能奇行了个标准的新式军礼,“合什场到这儿就一个时辰的路程,属下保证天黑前把那个劳什子总督抓回来!”

从昆明出发已经半个月了,两个独立团还没有放过一枪,战士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在战场上好好表现一番。

艾能奇身为主帅,当然知道手下这些将士们怎么想的,可打仗这事哪里有这么简单呢?他一瞪眼,沉声道:

“请什么战?莫非你们都忘记我们的基本策略了?联明抗虏,联明抗虏!动不动就要把人家的川陕总督抓过来,像什么话!”

黑邦俊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旁边的军官们也面面相觑,只有些反应快的一怔之后,悄然挑起了唇角。

果然,艾能奇的声音缓和下来,话风一转,道:“黑团长,你带本部人马去合什场,天黑之前把樊一蘅总督‘请’到这大观楼来!”

“得令!”黑邦俊马上反应过来,脚后跟一靠,行了一个军礼后就急急往外走去。

到了门口,他扭头冲着独立二团团长刘镇国嘿嘿一笑,道:“咱们这一路的头功我一团拿定了!”

一团的战士们火速奔向合什场的时候,工兵连开始在大观楼前搭设粥棚,通讯班的战士则骑着马,拎着铜锣,通知城内各处百姓到粥棚前排队。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百姓们将信将疑,不知道这路人马打的什么主意,大多数人都无动于衷,反复宣传几次后,才有少数胆儿肥的往大观楼方向走去。

反正都快饿死了,还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呢,要是真能弄到一碗粥喝,起码也能多活几日啊!

见到棚子里的粥桶和大堆白生生的馒头后,饥民们激动起来,要不是粥棚前那些战士们手中明晃晃的刺刀,恐怕就顾不上排不排队的事了。

他们大多没有带碗或其它器皿,有的人就地取材,用捡来的半块瓦片盛粥,有的连瓦片也没有,直接用双手接住热腾腾的粥,囫囵吞下,根本不管烫与不烫了,连粥里故意掺进去的少许沙子都变得香甜起来。

倒不是铁军故意寒碜人,而是施粥时掺些沙子是流传了上千年的甄别饥民的办法,能有效地将那些原本吃得上饭的人排除在外,粗暴,但效果很好。

消息传得很快,先前通讯兵们喊得脸红脖子粗,粥棚前就来了百十号人,现在知道真能得到食物后,百姓们从藏身处出来,乌泱泱地聚在粥棚前排队,队伍从大观楼一直排到了水东门码头,粗略一数,至少一千大几百人。

恐怕,兵祸不断的叙州城也只剩这么点人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