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广积粮
其实不只是黄忠想要离开西北战场,另外还有一个人在西北也待的很不顺心。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幽州人徐荣。
如今的徐荣,依旧是暂任司马,随同皇甫嵩驻扎在扶风。
前方的功劳没有他的份,他只能眼巴巴的在皇甫嵩手下空虚度日。
先前,徐荣受到刘俭的举荐随同张温出征,他本以为这次凉州之战,会给他一个机会,使他大放异彩,名震西州。
但事实证明,徐荣的想法错了。
在这个时代活着,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个人阶层的跨越,真的不是靠个人的能力,就可以随意改变的。
张温并不是非常器重他。
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不器重。
其实这事也怪张温不得,当时他率兵出征,援助董卓和皇甫嵩之际,身边所跟随的一众辅将、校尉、司马都是各郡之中,最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而当中,受到各地郡守或是朝中公卿私下推荐的人实在不再少数。
大汉的战场过程,在一众高阶官僚的眼中,也是人情债,重用谁或是不重用谁,都是有讲究的有理由的。
至少在出身于光武帝乡南阳郡的张温眼中,率兵西征的这段时间里,他没有重用徐荣这个玄菟郡边郡人士的理由。
直到张温受封太尉,返回雒阳,徐荣也并没有在西州得到多少建立功勋的机会。
最终他和皇甫嵩等人一起,被遣返回了扶风驻扎。
说是驻扎,但在徐荣看来,这就是虚度年华,毕竟他也是快四十岁的年纪了,在这个平均寿命不长的年代,他的人生在普通人看来,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了。
在这段时间里,徐荣开始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反思,同时他也开始怀念昔日在刘俭手下的日子。
倒不是说,刘俭给了他多大的前途,但是同为幽州边郡之人,刘俭确实是真心实意的提拔他,委任于他。
仔细想想,这趟凉州之征来的着实不值得!
经过了好一番左右权衡之后,徐荣终于下定了决心。
…………
自从天子刘宏死后,雒阳城中整体就陷入了一片混乱,表面上来看,袁家似乎得利最多,但刘俭心中清楚,事情远不是表面上看的这么简单。
历史上袁家,除了袁绍和袁术南北两大诸侯之外,其他的人其实也在各地参与了群雄逐鹿。
袁遗是山阳太守、袁忠是沛相、袁叙是济阴太守、袁胤是丹阳太守……各个都可算是一方诸侯。
虽然与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但在套路上,袁家现在的行事方法与现在并没有什么改变。
在袁氏中人看来,他们这种布局或许很成功,原本在历史上也是如此。
袁绍在冀州攻略河北,袁术在南阳攻略荆州,袁遗在山阳图谋中原,袁忠在沛国攻略徐州,袁胤在丹阳攻略扬州……
看似星罗密布,但实则这样的布局根基不牢。
并不是名门子弟,在地方就一定能够成为雄主。
地方雄主这个活,真的是要靠一些天赋才行的。
再加上最为强大袁绍和袁术分崩离析,袁家在历史上的产业布局倾颓的异常迅速。
现在历史的走向改变了,但袁家人的战略布局没有变,而参与到这个局中的人也都没有变。
既然布局和执行者都没有变,那毫无疑问,结果也绝对不会和历史上相差到哪去。
经过在地方的权力膨胀,袁家人的矛盾最终还是会变的无法调和。
不过,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原先曾是南北悬空对垒的袁绍和袁术,这一次却做了邻居。
而河北之地,在这个时代,反倒也会因为袁绍的南下,而相对于会变的安宁一些。
这有利于刘俭认真经营,积蓄实力,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
……
屯田政策在冀州开始如火如荼的施行了起来,大量涌往冀州的流民被刘俭坐镇的政府,主持招揽为屯田客,有牧署统筹,将农具和耕牛租赁给屯田客,然后按照比例分成。
try{ggauto();} catch(ex){}
屯田政策是经过历史检验,在战争时期,最能安抚流民,安定社会稳定的手段之一。
果然,随着屯田政策的下达,在冀州境内蜂拥乱窜,不断奔着太行山和黑山流窜的流民,数量大幅度的减少,毕竟若能有田地可种,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粮,谁也不愿意冲进大山,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干那杀人放火的勾当。
……
邺城旁边的屯田试点,此时已经进入了农忙时节,今日,刘俭带着一众手下,在新开垦的荒田中来回巡视着。
正在田间忙碌的百姓和黎庶,在看到了刘俭巡视之后,都是放下了手中的农活,奔到了田垄之边,向着刘俭高高举手,大呼:“使君!”
刘俭微笑着向他们招了招手,随后让他们赶快回田间劳作。
刘俭的身后,跟着典农官牵招,同时还有赵云以及褚燕。
褚燕自打被赵云活捉之后,刘俭并没有治他的罪,相反的,而是命人厚待于他,将他暂时留在冀州。
自屯田开始之后,刘俭便经常外出巡游,而每次出巡,就都要带上褚燕。
他要让褚燕,清清楚楚的看到,在他的治理下,这些流民生活的变化。
褚燕也是和赵云一样,是从底层乡里走出来的豪杰,但他与赵家兄弟的行事风格迥异。
若说常山真定的赵珺和赵云兄弟,行事忠义无双,那褚燕就是恩怨必报。
身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黑山军第一号人物,褚燕之所以能够将原本分崩离析的黑山军整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就证明了他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而在曹操进兵河北之后,褚燕能够立刻驱兵投曹,也足矣证明褚燕是一个能够看懂时势的人。
但既然是一名有着其独特魅力的豪杰,又能够看懂时势的人,在历史上袁绍最为强盛的时期,为什么没有投入到袁绍的麾下呢?
终究还是因为,身为河北望族阀门代言人的袁绍,在根本利益上与黑山军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毕竟,以袁绍为代表的衣冠巨士群体,是以压制和奴役褚燕他们这些阶层为生的。
其实奴役也就罢了,但偏偏奴役的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黑山之所以是黑山,就是不想为他们因为奴役过重而亡。
……
不多时,刘俭带着褚燕,来到了一处田亩沟垄之边。
刘俭撇开裙摆,席地而坐,感慨的望着周围的麦田。
褚燕站在一旁,观望着四周的情形,一时间也似有些迷茫。
“过几日,你就可以走了。”一旁的刘俭突然开对褚燕道。
褚燕闻言顿时一惊。
他猛然扭头看向坐在地上的刘俭,认真的观察其神色,却不似在说假话。
“放我走?”
褚燕略微吃惊的道:“某在黑山,虽非渠帅,也是声望颇隆,你这般放我回去,难道不怕日后我在黑山势起,寻你报仇吗?”
刘俭笑着摇了摇头,道:“伱有什么能力与我报仇?”
“你们黑山军,不过是天下大乱,百姓无所耕无所为生的产物而已,如今我令各郡设下典农官,募无田之民耕种,以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一年之内,流民必然大幅度的减少,你黑山中不断丧失了兵源,又拿什么与我报仇?”
褚燕虽然出身较低,但并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刘俭的屯田之法,对于流民来说,确实是可以在乱世中寻求到安宁的一大希望。
黑山军和太行山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流民太多,但是当流民的数量逐渐减弱,人人都可以勉强有一口饭吃,谁又会愿意进山中为贼寇呢?
其实,大汉朝的老百姓,要求真的是很低很低。
他们不求太多,只要有一口饭吃,能够维持生计,他们就不会造反。
刘俭将牵招,田丰,沮授,审配几个人召了过来,继续商讨如何扩大屯田的规模。
而赵云则是拍了拍褚燕的肩膀,道:“褚兄,你且随我走,我领你去看些东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