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护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六百零八章教育改革,官方保护华佗听了刘俭的话,并没有立刻回答,因为刘俭在邀请华佗来之前,对此事就已经提起过了。
其实华佗来到邺城的这段时间,也都一直在多方打听河北各级学府如今的运作模式和具体情况。
如今科举在河北大行其道,但是相比于历史上的科举,刘俭如今在河北所施行的科举制度,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刘俭给州学定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比较多,且每天都会让各教员们绞尽脑汁给学生们安排课后作业,还会提出社会实践类型的作业。
像是原先那样,只靠学经和治经就能当官,在河北是绝对行不通的。
社会实践的作业集中在农学和工学方面,
毕竟,这两个学科对于大汉朝和人民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保障和发展根基。
刘俭的想法是,让学生们在成为学术专家的同时,也要有动手能力,让他们下地,让他们实践,通过自己的积累,来成为真正的人才。
学生们除了有足够的知识理论储备,更要有足够的实操经验。
大汉朝以农业为本,是个农业帝国,所以按照刘俭的想法,从现在开始,大汉朝的学子们一定都要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了解农业生产的艰辛不易,然后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他们将来走上官员岗位之后,就可以凭借自身经验,对底层的百姓酌情施政。
虽然改变这些事情很麻烦,同时也会引起一部分过度依赖经学起家的士族的反感,但是刘俭相信,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在未来,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重中之重,教育若是不适时改革,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停滞不前。
而且,刘俭已经开始在河北实行了档案履历存档制度,因为纸张已经在北方大兴,完全足够支撑这一点。
同时,不论是科举应试成功,还是直接被征辟到官署的底层官吏,都要有实习期,并对实习期的所作所为做出考评。
在州郡官署学习的学子们,也可以各据其在学校所掌控的各类学课,按照官署征辟的要求提供屡立,符合的人可以在在校期间去往官署协助帮忙实习。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对于工作量日渐加大的河北官署而言,也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毕竟,河北在刘俭主政以后,各项产业都发展的太过迅速,官署的人员扩充有时候甚至远远赶不上产业的蓬勃速度,故而有非常多的民政事务需要办理,从州府到县府的所有官员、吏员都比较忙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多出一些人来办事,也可以减轻官署的压力。
当然,对于实习的学生,还有在学校扩充学课最重点的部分,还是在农业和工业上!
官员不能只会读经摘句,解读经文,这是刘俭对河北学子下的一个硬性指标邀请。
农业学课和工业学课将成为各级官学的常备科目,同时也会成为科举开始之中的必考栏目。
而现在,刘俭想将医学也作为一个重点类目加入到官学之中。
当然,若是让每一个官员都成为医生,这一点只怕是不现实的,这种事儿也没有具体意义。
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还有对药性的知识储备,身为汉朝的学子,刘俭觉得学子们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
因为想要建成一个成熟的医疗公共卫生体系,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那么多的专业人才的。还是要将一些基本的知识普遍在世人中广为传播。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有些体制就能顺其自然的应运而生了。
当然,在最高学府设立最顶级的公立医疗学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粮食,工业,医学可以保证大汉朝人口的生存率,在劳动力就是生产力的时代,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专家,河北不是没有,但是像华佗这样,在大汉朝最顶流的医者若是能够来到河北在医学院做事,那对于刘俭拓展大汉朝的公共卫生事业而言,无异是一个巨大的臂助。
在精神上,他也能振奋士气。
在知识上,他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前沿。
其实刘俭已经当着华佗的面,为他勾勒了未来医学事业蓝图,但是华佗暂时还未应声。
其实在华佗心中,对于刘俭将医学加入官学学课之中的事,华佗是一百个赞成的,毕竟医者仁心,他当医者,苦研医学之道,就是为了能够救死扶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汉人的性命。
但是华佗再高尚,他也是一个人,是人就势必会有私心,多少而已。
关键问题,就是在于华佗如果答应了刘俭的邀请,成为了河北州学大学的院长级别人物,那么他既然要培养医学学子,就必然要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哪怕是有所保留,也必然是要贡献出一部分的。
在这个时代,知识即代表着名声。
对于顶层的士族阀阅来说,经学的解释权就是他们的生命!
对于医者来说,也是一样。
虽然医学目前不像是经学一样,有非常正规的传承,但是对于士族出身的华佗来说,那也是他含辛茹苦,耗尽多年心血才积累的,你让华佗直接就将属于他的知识传承出去了,他岂能乐意?
try{ggauto();} catch(ex){}
就算是要传,也要传给属于他的弟子和门生。
可河北诸多大学的学子,现在都是谁的门生?
现在河北所有有名气的大学,所挂名的最高级别的校长,都是刘俭本人。
也就是说,依照汉朝的伦理概念,只要是入了高级别的郡官学,或是州官学的学子,在名义上都算是刘俭的门生。
其中最为优秀的人,或许还会直接成为刘俭的记名弟子。
或许去除弟子之外,那些门生也都可以成为其他院长或是教员老师的门生,毕竟这年头,没有死规定,说是非得拜一个人为师。
但毫无疑问,一旦这个门生出息了,深究他的师承,还得是人家抚远大将军刘德然。
谁敢跟大将军抢门生啊?
以学生的角度上来说,人家也一定更加想往大将军的门下靠。
谁又不想给大将军当门生啊?
所以,对于华佗这样的人来说,他也实在是有着这样的担心。
事是好事,但他心里总是多少有些别扭……
圣贤良善的人,多少也有些私心,可以理解。
刘俭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人,所以他对华佗的想法和不安非常的理解。
换成他自己站在华佗的角度上,他也心里有些没底。
再说了,华佗本来就是士族出身,士族出身的人,不论高低,多少都有点这个藏私的小毛病。
这也是大环境所影响的。
“华先生,心中可有忧虑,是否担心自己多年所学,最终会成为他人之成名之器?”
正在给刘俭写药方的华佗闻言,手微微一颤。
随后,就见他笑了笑,道:“大将军真是个爽快人。”
刘俭道:“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要藏着掖着,如若不然,岂非都变成了陶恭祖,恐伤阳寿也。”
华佗闻言,眼睛顿时一亮。
“正是如此,养生者,修心为上。”
刘俭说道:“先生能够学医至今,到这般造诣,定然是出身于士门,依照刘某的推断,先生应该是不缺钱的,先生今日当着我的面犹豫,不过是担忧学术传承,非为财货!”
华佗听了这话,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觉。
“大将军不愧为高明者也,不错,华某半生研习医道非为财货,若是想要发达,我就不需要学医了。”
刘俭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我所料不错,华先生心中所想的应该是自己的医学传承。其实就像是那些顶级的阀阅之流一样,他们掌控着各种经文的解释权,而经文的解释权也都归于他们各自的家族和门第所有。”
“这学术,一代一代的延续下来,就形成了他们独有的门风和贤名,你说这些阀阅所掌控的经文,其他士人不知道吗?当然不是了,很多士人皆熟读经文,而且更多的解释者也在不断的出现着,但是最顶级的解释权却一直在阀阅的手中。”
华佗长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医学这一类东西,终究和经文不同,这医学的最终解释权无人关心,无人觉得如何,然偏偏方子一旦问世,必然会被医者所用,而天下之人对这方子的传承来源又无过多关心,也没有条文律例保护,大家都用这个方子来治病,用来用去,就无人得知最开始的方子是何人所做了。”
“华某自认为不是特别贪慕虚名之人,但是若说我一一点儿声名都不顾及的话,那也不是,毕竟我的医术之道都是我苦心多年,耗费数十年之功,一味药一味药,一个病人接着一个病人的积累出来的。”
“旁人或许看着没什么,但在华某自己看来,却都是至宝。”
刘俭说道:“华神医何必如此妄自菲薄呢?在刘某看来,您的医道可拯救天下无数苍生的性命,相比于五经,医学之道在人道上更为实用,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所有人的心声。”
“毕竟,在大多数氏族眼中。经学之道才是至高无上。”
“至于华先生心中所虑,刘某心中亦有了解决之道。”
“这些年我一直在筹谋……华先生,青州的书业大兴你必然知晓,每一本书印刷出来之后,封面上都会有作者,并且由官方统一发行,这青州书坊所刊印出来的书籍,对于今后大汉朝的学者们来说,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而且依照我的想法,今后河北还将设立类似于原先雒阳兰台那样的藏书之阁,每一个郡都要设立大小图书藏阁,将天下有名的书,官方统一认证的书籍全部收纳其中,并标明作者,官方也要对作者的知识产权署名保护。”
“如此,既传承了书文知识,又能令著书者流芳百世。”
“当然,这类目不仅仅只限于经学,对于农学,工学,医学之道就要同样对待。”
“如此,就等于用大汉朝官署的官方角度为您的医术背书,让天下人都知道,您所出每一张方子,每一份贡献,都拯救了天下多少人。”
“千百年后,君之名字必可流芳百世,为后人津津称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