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扶风法正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六百六十一章扶风法正刘俭打算派出使者去见董卓……说实话,这件事在场的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些没底。
丞相居然要派人去说服董卓?这件事怎么听怎么感觉有些危险。
但既然是丞相的命令,诸人也自当遵从。
只是这使者的人选,若是仔细想想,发现确实很难。
毕竟要见的人是董卓啊!
既凶狠同时又有野心的凉州匹夫,而且他现在的手中还有十余万凉州军士!
若是换成别人,荀彧或荀攸等人就向刘俭毛遂自荐了,但面对的人是董卓,他们并没有什么信心能够劝服他们。
荀氏兄弟都是胸中有抱负之人,他们并不怕死,只是怕有了问题不能解决,回头反倒是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贾诩心中倒是有一个人选。
他遂对着刘俭拱手道:“丞相,李文优可能担此任否?”
刘俭认真地思索了一番,随后道:“可行,文和!来日你引文优来相府,吾亲自问问他的想法如何。”
“喏!”
……
次日,贾诩以公事为由,引李儒来了刘俭的面前。
一开始李儒还有些不明所以,听闻刘俭有公事找他,路上还一个劲的向贾诩询问是什么公事。
问题是贾诩的嘴巴太严了,任凭李儒怎么问,贾诩就是不说,这让李儒感到很是无奈。
直到见到了刘俭,听刘俭说出来让他去凉州当使者的事情,李儒方才惊出了一身冷汗,暗道贾诩这老家伙的嘴是真严啊!
先前怎么问都不说,原来是在这等着我!
这不是害人么?
便见李儒当即向刘俭下拜,道:“丞相,非是末吏怕死,不肯尽心力,只是董公平日里最记恨的,就是那些背叛者……”
话说到这的时候,李儒心惊胆颤的看了看眼前的刘俭,生怕此言会惹刘俭不快,引起他的不满。
但是刘俭看向他的表情很温和,并无异常,这让李儒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
“丞相,非是李某人不尽心力啊,只是此事若让我去,定会平添相国心中的怒气,于丞相的大事不利啊。”
刘俭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由你给我推荐一个人,你这么长时间以来都在董仲颖的身边,想来也是对他的秉性极为熟悉吧?还有在关中的这些本地人杰之中,伱这么多年就没有为董仲颖物色到什么人才吗?毕竟你在其身边也是极为受宠的。”
“我听说董仲颖这些年在关中也是极力的拉拢各式各样的人才,可因为他凉州人的出身而一直没有特别大的进展……这关中之地,想来应该也有他所倾慕的人杰吧?”
李儒连忙道:“丞相高见,其实,李某心中倒是真有一个人选可以辅佐丞相办成这件事。”
“何人?”
“其实董公自打到了长安之后,一直在致力于招募一个家族的人,但是一直都没有成功,就是扶风郡的法氏家族!”
刘俭恍然的点了点头。
李儒继续道:“现有扶风郡名士法真之孙,法正,年仅二十一岁,却已经是名震一方的名士之流!”
“董公在前两年的时候,曾致力于招募年轻的名士,对这个法正也是几次三番的派人去寻。”
“只可惜,这个法正一直没有入仕到相国府中。”
“后来,李某曾亲自代表董公,尽表诚意,前往法家去请这面法正,并与其见面。”
“见面后,知其人确实非同一般。”
“可以称的上是关中之地的诸俊杰之首了。”
“特别是此人有急智,胆子还大,绝非一般人。李某也自觉相较于他,远有不及。”
“丞相若是能够招募法正来丞相府,并委以其重任,使其前往冀县与董氏沟通,将来必会有奇效!”
刘俭听到这,呵呵笑道:“怎么听你言下之意,仿若有些当年孝惠帝请商山四皓之事。”
李儒道:“孝惠皇帝请商山四皓出山,以确立自己太子位稳固,其实并非是高皇帝被商山四皓所震慑,而是高皇帝看出了朝中诸人皆愿助孝惠皇帝成事,甚至不惜动用所有关系,请商山四皓出山相助,足见孝惠皇帝的势力已成,无法动摇。”
“今丞相若能使扶风法氏的人前往董公处做使者,与商山四皓首之事,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来董公一定会通过扶风法氏之人看出丞相在关中的势力已成,等闲已经是无人可以动摇,届时他心中无奈,这谈判的事情就相对容易的多了。”
刘俭说道:“你这话倒是颇有一些道理。”
“既然如此,就有劳文优你再跑一趟扶风郡的法家,去见法家的家公,就说吾想要征辟法正入幕相府,为使者代表我前往西凉去执行重大之事。”
李儒知道,这是刘俭对自己所下的命令的最后通牒。
自己已经拒绝刘俭前往凉州当使者了,若是他再不能说服法正来归顺,只怕刘俭对自己的投降真意一定会有疑虑,说不定到时候就会暗中查证自己,这对于李儒是非常不利的。
今后恐怕就没好日子过了。
就见李儒急忙冲着刘俭保证道:“丞相放心,李某一定是不辱使命。”
……
李儒这一次确实没有诓骗刘俭,他确实做到了!
他亲自前往扶风郡,将扶风法氏的法正请到了长安。
但其实仔细研究,这并不是李儒的功劳!
刘俭的声名早就传遍了天下,先前法家不响应董卓的征辟,是因为他们觉得董卓不配。
但是跟董卓相比,刘俭可不一样。
在这个天下间,不论是声名还是军功和文韬武略、刘俭都是首屈一指的。
可以说,现在的刘俭已经代替了袁绍,成为天下楷模。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刘俭派人来征辟法正,可以说是给了法家好大的面子。
扶风法家的人几乎都没有犹豫,就让他们的子侄法正来到了长安,与李儒一同面见刘俭。
法正现年二十一岁,但已经是扶风有名的才俊名士了。
当然,这跟他本人的能力有关,也跟扶风法家对他的扶持有关。
毕竟名门家族的人想要出名并获得资源,比那些普通的家族要容易很多,这是人类自打组建社会关系之后就一直固有的规律。
即使是两千年后,也并不例外。
法正随同李儒来了长安之后与刘俭见了面,并接受了刘俭的考察。
刘俭非常善于考教手底下人的,能够较为准确的试出手下人的才华。
他对法正的考试,没有一项是有关经文的,全部是时政、民生、种田、技术、杂学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令刘俭颇为惊讶的是,法正对于刘俭所询问的这些关于民生、政治、杂学的常识都是非常精钻,而且能够表达出很多自己的观点。
刘俭断定他平日里一定是下了非常大的苦功。
按道理来说,像他这种名门子弟,特别是其祖父,还是经学名士……他的主要精力都应该放在学经上,如何反倒是对这些各种时政以及民生诸道这么了解呢?
try{ggauto();} catch(ex){}
而且听他的回答似乎都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长久的积累以及经过深思熟虑,特别他能够与刘俭产生一些共鸣,彼此交流!
他还会根据刘俭的提问,反问出一些很经典的问题,让刘俭大为欣赏。
“孝直果然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啊。”
刘俭最终给了他这么一个评价。
法正见刘俭如此夸赞,急忙向着他行礼说道:“正能够得到丞相赏识,实是毕生之幸,正此生最渴望的,就是希望能够得遇明主,辅佐其成就大事,今番遇到丞相,实乃得偿平生之所愿!”
刘俭笑着冲法正招了招手,让他坐下:“不必如此客气,不过吾倒是有一件事心有不明。”
法正很聪明,他大概能够猜到刘俭心中所疑。
“正知晓丞相想要问什么。”
“哦?孝直竟果然如此机敏?这倒是有趣,好,那我就问问孝直,你觉得我想要向你所问何事?”
法正正容言道:“扶风法家乃是经学世家,吾祖父更是关西名士,家族之争,以经学而论长短。”
“大将军觉得法某应该是长于经学,而短于时政民生之事,然今日大将军考教于我,却见正长于民生之道,所以大将军想要询问我这到底是为何?”
刘俭哈哈大笑,说道:“孝直不但是精于时事民生,而且善于揣测人心,这一点也非一般青年才俊所能及,不过你越是这样机敏,我就越能放心的让你去凉州办理大事了。”
法正笑道:“其实某精通数算,商道,民生,杂学,乃是近年之事。”
“法某自幼秉承家族之训,恪守学经,拜访名师,渴望能够在经学上取得造诣,毕竟这是我法家数代的扬名之法。”
“但是法某在五年前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目标,不再研习经学,而是主动学习关于民生水利农耕等各种诸道,因为法某知道当年丞相与董卓共同执行新政,这个天下早晚有一天会变。”
“抱着经学典籍指望得到仕途,扬名天下,家族代代不衰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虽然很多名门望族并不甘心,但是在法某看来,这就是这个天下的实情,虽然法某也心有不愿,但我知晓这是大势所趋,若是某不改变自己的观念,那整个扶风法氏早晚必跌于末流。”
法证的话让刘俭很是动容。
显然,若是天下所有的望族子弟都能有法正这样的觉悟,那么大汉的改革就一定会容易许多。
身为被改革碰触利益的群体,法正却没有与那些其他的家族抱团使劲的维护旧制度,而是以改变自己,学习新东西,接纳新东西,顺应这个天下的走势作为目标。
他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完善自身,不让时代来顺应自己,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适应这个时代。
这样的人说实话,让刘俭有一种共鸣之感,真是励志啊。
毕竟对于适应时代的人来讲,这个天底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刘俭为顺应时势而付出的努力。
毕竟他是一个从后世来到古代的穿越者,这份适应之感的痛苦,他最是心知肚明。
“孝直能够有这般的觉悟,实在是天下之幸!”
“我大汉朝的人,若是都能有如孝直一般,何愁我大汉朝不会兴盛,又何愁这个民族不会强盛?又何愁大汉天下不会安宁?又何愁天下人不会丰衣足食呢?”
“丞相夸赞过甚了,正远没有丞相所说的这般好。”
“孝直,这一次我找你来相府,除了要征辟你之外,还是有一件任务要交给你,想来再来之前,李文优已经跟你说了吧?”
法正郑重的点了点头:“李校尉已经跟我说过此事了,丞相想要使关中安定,则必须要安抚凉州军。”
“丞相与董卓这些年来的交情,可谓亦敌亦友,虽然彼此之间也有过摩擦,却也交情不浅。”
“法某想过,只要法某抓住董卓心中的软处,并将丞相的一片诚意转达给他,董卓必然不会与丞相拼死为敌到底。”
“只是还请丞相将您这些年与董卓之间的交情,还有对董卓的了解,以及丞相认为董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说给我听。”
见法正如此认真,刘俭很是欣慰,他随即认真的对法正详述起来。
包括他本人对于董卓的了解,以及对方心理和性格上的分析,刘俭毫不吝啬的都告诉了法正。
法证听的很是认真。
他将刘俭所告诉他的内容,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有一些记不住的,甚至命人将笔纸拿了过来,记在纸上,用以回去之后仔细揣摩。
第二日,刘俭又再度让法正来到了他的相府。
然后他还将贾诩和李儒这些人找来了,让他们给法正介绍一下董卓的情况。
经过这么多人的详述,法正也大概知道了董卓与刘俭之间的利益纠葛,同时也知道了董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仔细的斟酌了一番以后,又将自己说服董卓的话大概向刘俭叙述了一遍,请刘俭帮他加以润色参考,并提出意见。
在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之后,法正终于向着冀县出发了。
……
冀县,董卓的居所。
董卓早就知道刘俭进入长安的消息了。
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董卓差点没急吐血,毕竟长安是他的大本营,刘俭进入长安就等于断了他的归路。
只是他这段时间不敢动,因为他的病情总是在反反复复的,一会儿好一会儿坏。
而对外,他都是宣称自己的病情没有什么问题。
他手下的这些西凉将领都是什么样,他自己心里最有数。
这些人目前还没有闹僵起来,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董卓的身体暂时没有问题。
若是董卓现在率领大军杀出去,必然会让这些西凉将领知道他已经病得非常重,到时候别说杀回长安,会不会有人直接造反都不好说呀。
在这种情况下,董卓可不敢轻易返回长安,而且他也寄希望于刘俭与袁绍能够打的两败俱伤,到时候自己再乘机坐收渔翁之力,倒也不错。
只是没有想到,刘俭这小子实在是太厉害了!
他竟然以迅雷不及样之势击败袁绍,同时还平定了关中境内的叛军。
就连天子也是废的十分迅速。
而王允和杨彪等人则是被他很快的诛除了。
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旦夕之间,快到董卓都没有反应过来。
而随后,刘俭又乘机减少了西凉军的粮草供应,这是让董卓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刘俭不断西凉军的粮,但同时他给凉州军的粮草也有限,让西凉军囤积不起来过多的粮食,这样西凉军就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但偏偏还得依赖朝廷的供应。
每每想到这里,董卓就气的想杀人。
刘德然真是奸诈狡猾,欺人太甚啊!
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若是想打,大可驱兵一战!
若是想困死自己,大可彻底断粮!
董卓现在真有点猜不透刘俭的想法了。
这小子着实可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