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分封的前兆
海面上,一支舰队正在行驶,旗舰上,宁武坐在船舷,手中把玩着茶杯,一切都来的太快,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临出兵之时,他的那位父皇,亲口说过,要在将来,分封他和宁安到辽东,联袂为王,相互制约。而且领地兵权也会优厚。
而现在,父皇确要先让宁安在进一步,为亲王,虽然无可厚非,但这样无理由的进封,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脚步声传来,陈和继和长蕊缓步走来,陈和继手中拿着一件披风,静静的披在宁武身上。
宁武没有回头,没有说话,他的眼神里,都在远方,海天相接处,陈和继二人,也只是在旁静静的陪着。
“大伴,你在母后身边多年,对父皇和母后也最为了解,对宁安进封亲王,你有什么看法?”
宁武并没有回头,只是淡淡的开口。陈和继毕竟在宫里十几年,在他宁家也有小二十年,对他们家的人,也都理解,所以宁武才会问他。
陈和继低着头,顿了一下,思索一番,开口道:“殿下,渤海郡王受封郡王多年,因其母妃进位为后,而且当中事由,陛下和太子也都清楚,这些年陛下和太子虽然一直压着他,可渤海郡王毕竟是皇子,受封亲王,倒也无可厚非,殿下不必担忧,想必陛下有自己的考量。”
宁武回道:“呵呵,考量,怕不是考量,而是对我不放心了。大伴,你在宫中多年,我想问问你,你可有办法,阻拦一下…”
宁武痴笑一声,又道:“大伴,我自己一人,向来独来独往,不喜被拘束,这次回国,也把自己的精锐护卫留在了东瀛,如果父皇还不满意,不放心,恐怕,就要你们陪着我,去那苦寒之地,受一生清苦了。”
陈和继和长蕊听到宁武的话,慌乱的跪倒,陈和继是个知心的,他们兄弟也多半是在他身边长大的,他怎么会不明白宁武的心思呢。沉默了好一阵,看了看宁武,心情有些复杂。
陈和继回道:“殿下万不可做此想法,依老奴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定是有自己的考量,但不管如何,绝不会贬斥殿下。殿下大可放宽心,殿下,须知,父子交心,最为重要啊,切不可有离心离德之想法。”
宁武听完陈和继的话,并没有再说什么,就那么静静的看着远处的海平线。陈和继的话,他是明白的,这不是说要怎么样,关键是要看他自己怎么想。
陈和继见他不说话,思索再三,狠狠地咬着嘴皮,说道:“殿下,老奴有一问,不知当不当问?”
宁武回过头,看着低着头的陈和继和长蕊,有些不明所以,回道:“大伴与旁人不同,你是看着我长大的,自可问,武当知无不言。”
陈和继看向身旁的长蕊,说道:“长蕊,你先下去,我与殿下说几句话。还有,这里,没有殿下的命令,谁也不准上来。”
跪着的长蕊,赶忙起身,回道:“奴婢告退。”
看着长蕊远去,宁武有些疑惑,陈和继不是那种不自知的人,让长蕊下去,当是有些原因,可宁武疑惑的是,什么话,竟然连长蕊都要瞒着。
陈和继并没有抬头,只道:“殿下,老奴本不该这么问,可殿下是老奴看着长大的,殿下的心思,老奴也很清楚,陛下的心思,老奴也能猜到一二,老奴想问,可是殿下之前,在金陵做了什么,让陛下误以为殿下有争储之心。”
听到陈和继的话,宁武有些恍然大悟,他们几个兄弟中,大哥自小被立为太子,几个弟弟,虽然也都受教与大儒,熟识儒学和兵法韬略,但终究还是还是查了一些。
但若说这几个皇子中,有能力且有野心的人,不外乎他和宁安以及六弟宁枫。
而他们三人中,自己自小便被兵法大家卫国公段志毅收为徒弟,在军中也很有威望,大半的统兵将领,都和他十分亲近,就连两个统兵老帅,安国公刘植和定国公高伯山,也都对他另眼相看。
但自己思来想去,在金陵十年,虽然不敢说规规矩矩,但也从不惹事。当然,几次出兵苏松,迎战倭寇,这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吧。宁武怎么也想不到是因为什么。
他只知道,唯一可虑的,就是练兵十万,难道这也让自己那位父皇起疑心了?可这不对啊,自己练兵,可是有大哥支持的,而且自己也没有争储之心啊。
宁武理不出头绪,只好问向陈和继:“大伴,我自问在金陵十年,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也不过是在金陵练兵十万,可这事陛下和太子也是知道的,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知,大伴何以教我?”
陈和继听完宁武的话,也有些疑惑,按理说,他陈和继是宁家还没起兵时的老人,对于皇帝和几个皇子,亦或是后宫的诸位妃子,也都了解很深。
而宁武也确实不是不自量力的人,况且他狂放不羁,赌气孤身在金陵十年,虽然有皇后去世的原因,但确实没有过争储之心,如果这次宁安受封,不是因为宁武的原因,那就只可能是一种原因。
想到这里,陈和继抬头道:“殿下,如果殿下确信没有做过什么让陛下误会的事,那就只能有一个原因,那位渤海郡王,可是有一个做皇后的母妃。”
“在朝中也很有力量,而能让陛下做出这种决定,也就只可能,是他那位母妃亦或是朝中支持他的人,做出了什么不得不让陛下进封渤海郡王的事,或者是,几位殿下或太子殿下做了什么不得不让陛下进封渤海郡王的事。”
“再或者说,渤海郡王受封,只是个开始,依老奴对陛下和太子的了解,他们二位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进封渤海郡王,现在既然封了,那后边的事,恐怕您和几位皇子…”
宁武也不是个傻子,虽然陈和继没有明说,他已经渐渐明白了陈和继的意思,那个狐媚子,她做的事,他的父皇和太子大哥都清楚。
但让渤海郡王宁安自己受封,她做不到,别说是她,就是宁安和他母妃加在一起都做不到,但她却能做到另外一件事,或者说,她能做一件让陛下和太子大哥都想做确一直没下定决心做的事,那就是,分封。
而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想,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皇帝,被迫想要分封,之前,皇帝仅仅是想把宁武和宁安封为外番,让他们在国朝之外的土地上为藩王,现在,皇帝是要分封,是把自己除了太子以外的所有儿子,全都分封出去。
原因很简单,皇帝在透漏出把宁安外封的时候,朝中的反对声音并不大,又或者说是朝中大臣几乎都知道,陛下不满渤海郡王和陈皇后。
但是皇帝透漏出要把宁武外封的时候,朝中几乎一片哗然。文臣方面虽然两位相国并没有直接表态,但几个御史大夫,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
而仅仅是在朝会的第三天后,皇帝陆陆续续收到了军中十几位主将的反对奏折,一句话,都不支持宁武宁安外番封王。
在他们眼里,那都是蛮荒之地,宁武是诸位皇子中唯一一位在武道军事上,能有大作为的人,他可以不做太子,不做皇帝,但也决不能受封外番。
至于宁安,他虽然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他毕竟是继后的儿子,也是继后唯一的儿子,不管文臣武将,也都不能接受渤海郡王外封,毕竟,这是事关皇家颜面的事,天家无小事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也是让皇帝下定决心要搞分封的真实原因,而那个陈皇后,也正是利用了皇帝的疑心,促成了这件事。甚至还不惜自降身价,以身说法,带动了禁军和其他各军主将。
又以阴诡手段,逼迫几位御史大夫,共同反对,虽然没有两位相国的支持,但她却利用宁武在军中的威望,把宁武威望过强做实了。
让皇帝不得不考虑,是不是也分封自己其他的儿子,分化宁武手中的兵权,分化一下宁武在军中的影响力。
想通了这一点,宁武也就不再苦恼,自己自小就想做个驰骋疆场的将军,如今父皇想分封诸王,倒也是真的给了他一个机会,如果这次出征东瀛,自己立功,那正好,带兵打仗,是他心里所想。
如果分封的事成了,自己必定能成为边关驻守的塞王,那自己就会有很大的自主性。依自己的性子,呵,不管是胡人蛮夷,还是东瀛新罗,自己又何惧和他们掰掰腕子。
不过,他想不到的是,这次皇帝立下的分封,不仅仅是要分化他在军中的实力和威望,更多的,是要以他为榜样,强制几个皇子外封,让他们死死的盯在自己的封地上,让他们兄弟,相互制曰,相互对垒,等到太子登位,就等于去了一大祸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