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杀倭寇、血映残阳
一
三月末的鲁南在阳光灿烂的午时前后来看,是春意盎然、地泛暖绿的景象,但是接近黄昏的时分,却仍呈现出寒意料峭、冷风透肤的萧煞。鲁南峄县的东侧,在九顶山一座并不很陡峭的山梁上,悄无声息地俯卧着数百、确切地说是500多身着青灰色军衣的官兵和一些各色普通民众服饰的百姓,此时此刻,他们正目不转丁地注视着正前方五百多米外的一个村庄。这当口儿,山脚下的那个小村子远看是房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差不多有百十多户农舍。但仔细观察,寂寂无声的村落却缺少了平时的安静与祥和——没有鸡鸣狗吠,更没有炊烟袅绕,原本的田园氛围却显示出一股子让人惴惴不安的压抑和窒闷,同时还透着一股子摄人心神的诡谲和杀气......
这支数百人的部队鸟瞰在前出的一块巨大岩石上,一个看来年仅二十多岁还略显稚嫩的少校军官,正聚精会神地举着望远镜向下面长久地观察。他看得很仔细,尤其是村子旁的那条土公路在他的镜头下慢慢地延伸、又随着公路的伸展一段段地定格。半个小时之后,三个浑身沾染着泥水的军人从侧面的山梁绕了过来跑到少校的身边,其中一位中尉气喘吁吁地报告:“营长,属下三人自清晨在南泥沟潜伏观察,早七时许发现有500人的鬼子开进。他们驻扎在村南头的一座祠堂和附近房舍里,又在村子的四周和祠堂门口5个位置处设置了警戒哨兵,都是双岗,还有两组巡逻哨共10人,目前鬼子在休息。十天前村里的百姓躲进了山里,因此除了鬼子这个村子已无一人。”
“除此,他们有什么重武器装备和辎重车辆等?”少校一边观察一边问道。
“他们有六挺重机枪和十几挺轻机枪,没有炮但有十几具掷弹筒。”中尉道:“随队有20辆骡子拉的大车,其中有几辆从捆绑的苫布轮廓中能看出是弹药箱,剩下的全是粮食。”
少校听完后从岩石上退到了坡后,马上就有几名上尉及中尉军官围在了身边并直视着他,其中一个上尉小声问道:“营长,你看我们……”
少校沉思了片刻说道:“500人左右的小鬼子,基本是两个中队的兵力,人数比我们略少,但轻重机枪的数量却比我们多一倍,火力够强的。”说完他看了上尉和众军官们一眼又道:“我们的任务是悄悄渡过运河北上,伺机袭扰鬼子的联络线、交通运输线及后勤部队,借以迟滞敌人的集结进攻,以此来给压力巨大的坚守台儿庄的兄弟部队减轻一点负担。既然眼下的这伙鬼子人多火力强,距离峄县又近,看来是鬼子增援台儿庄的一部分,我们营的这点力量啃不动。命令全营悄悄向右侧山凹处运动,天黑前靠近峄县城,找个隐蔽之处休息片刻后再另寻战机。”
众人刚要有所行动,忽听左侧数公里外的什么地方响起了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大概是距离较远的缘故,不一会,连成一片的射击声音就变成了“轰隆隆”的闷响充盈在了官兵们的耳鼓中。
“看来是中路二营的弟兄们和鬼子打起来了。”上尉道。
少校点了点头又侧过耳朵听了片刻,然后摆摆手简短地下了命令:“行动!”
当全营的三个连和所属人员,另有几十名百姓装扮的大汉牵着十多匹卧载弹药的骡子匆忙向右侧隐蔽运动时,可看到这些身着灰色军服官兵们的左臂臂章上,在那深蓝色布底的中间,十分醒目地印着一个鸡蛋大小的白色的“翼”字。
1938年1月,国民政府根据当前上海失守、南京沦陷,东北全部、华北大部完全陷入日军铁骑蹂躏之下的严重局势,一方面在国统区招兵买马、积极训练,另一方面大力整顿从各大战场溃败下来的残余部队。基于上述背景,在第一战区的河南北部,由**第13军的两个营、**第46独立旅、东北军骑兵旅、**预备师管区第三支队这四个部队的官兵为成员,新组成了国民革命军第110师(也称补充第2师),其编制为两个旅、四个团,编制11340人,该师归汤恩伯的第20军团辖制,师长张珍少将,即原豫北师管区的司令。
第110师虽然刚刚组建,但官兵们的整体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却不可小看,因为这支部队的兵员组成,不仅仅全部是有战场经验的老兵和基层指挥官,其师长张轸,也是一位从军资历正统规范、经历丰富曲折,又很有带兵治军方法的名将。
**第13军属于中央军建制,原军长就是现任第20军团的军团长汤恩伯。5年前第13军曾参加过著名的南口战役,那场战役残酷且惨烈,在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下重创了日本的关东军,赢得了国人“作战悍勇”的赞誉。独立第46旅的前身为抗日同盟军,在山西一带多次与日军交锋而得到了淬炼。东北军骑兵旅早在“七七事变”之前,就曾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和日本关东军展开过多次的生死拼杀。只有豫北师管区的三支队,暂时还未曾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与敌人交过手,但也在张轸的手下训练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张轸、字翼三,25岁时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当年赴日本在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四年后毕业回国。1925年在广州任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1926年在**第6军任职团长,同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几场战斗中,他因指挥作战有方、其部队勇猛骁悍而屡建功勋,第二年便升任南京城防司令,第六军第十八师师长,旋即又任长沙警备司令、第六军副军长。抗战前夕的1936年,张轸又调往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任职,但因生性耿直刚硬、很难习惯官场上的人际关系与周旋,同时在不自觉中又得罪过一、两位有关大员,故在次年的五月,被调到河南来任豫北师管区司令。
组建第110师后,曾任过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的张轸倍加珍爱这支新生部队。他对该师的军事素质、整体的战术水平以及战斗力的提高等部队的建设事宜,是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的。张轸曾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四年之久,深知日军的战术特点和兵员素质,也深切地了解日本军人崇拜天皇,推崇日本战国以来传承下来的武士道观念,特别是以其作为精神灌输而起到的巨大作用。鉴于此,他在部队的强化训练和战术运用等方面,尽量地努力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第110师刚刚组建时,张轸还独出心裁地在全师官兵的精神上灌注了一个新异的内容——他自忖自己的祖上和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字翼德)有点渊源,他本人又在有案可查的家谱上字号为“翼三”,所以就打出了“翼”字作为部队的招牌,以此来在当时的抗日部队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状态下标新立异。在110师那次佩戴臂章的誓师大会上,张珍曾做过一番有声有色、颇为振奋军心的讲话:“......我们师的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110师,是保家卫国的军队。但是,现今我们的这个师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号,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所有的官兵弟兄们左臂上佩戴的这个‘翼’字。这个‘翼’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象征着我们这个部队,是中国古代猛将张飞张翼德的后人所组成的劲旅!一千多年前的张飞叱咤风云、勇冠三军,他的勇猛、他的气势从古至今无人可比,那么我们作为他的后人,作为‘翼’字军的每一名官兵,能给我们的老祖宗丢脸吗?难道我们做不到在保国杀敌的疆场上骁勇善战、勇猛顽强吗?当年的张飞率领手下的三千儿郎出生入死,保的是大汉江山,而如今我们全师的上万将士浴血奋战,保的是堂堂中华的国土和大汉的黎民百姓......弟兄们,在不远的明天,在任何一块抗日的阵地上,你们就是一个个当代的张飞张翼德!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我们要用鲜血、用生命来捍卫我们这个光荣的称号——‘翼’字军!让‘翼’字军的声誉响亮地传遍黄河两岸甚至中华大地,让‘翼’字军的战绩载入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而永垂千古!”
“‘翼’字军!”
“‘翼’字军!”会场上万名官兵们举枪高呼,群情激昂,无论是将星闪烁的高级军官还是普通的列兵们,他们个个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振奋的色彩。古人张飞的悍勇和威名谁人不知?谁不崇拜?而此时此刻,作为英雄的后代,他们怎又能不在骄傲与自豪之后,用自己的奋勇杀敌来发扬来光大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张轸不仅仅用各种方式给部队提高士气,在军事训练上抓得更紧。结合自己非常全面的战术教学经验,他十分热衷于各种形式的演习和演练,无论是师旅团营级的地图演练、沙盘演练还是排班乃至几个人的战术小组的实地演习,他都会经常抽出时间亲身参加亲自检查并严令督促师部作战科,把这种形式制定成为规定和计划,送达各基层去执行推广,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会亲自检查验收并指导。部队的组成和建设方面,仅在选拔军官这一点上他就自有标准,任职排以上的军官除个别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都必须出身于军事学校。非军事学校出身的军官,必须在某方面有一定的专长才算说得过去。非战时的日子里,不一定什么时候他亲自出一些题目,让旅以下的各级军官们给予答复,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军事理论的考核,其成绩公开公布并奖罚分明。张珍很注重、也大力提倡军官们的特点和擅长。他多次强调: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各级指挥官必须要努力培养出自己在各种复杂的形势下,果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除此,军官们主动设立“战术研讨小班”,士兵们组建了“军事技术互助会”等组织形式。
张珍曾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任职一段时间,因此在军委会的上上下下建立了一定的人脉。有了这个条件,自从组建该师以来,他便不断通过往日的关系,努力给部队搜集尽可能新的装备和充足的军火储备。经过不懈的努力后,现阶段110师的每个营有6至8支冲锋枪,每个连有一挺重机枪、每个排有一挺轻机枪、每一个班一半以上都装备了全新的中正式步枪。就在他的每个营都有望装备一个迫击炮排的前夕,却因部队奉命要参加徐州会战而有所耽搁。除了抓军事,担任过三个市、区部队司令的张轸自主性很强,对部队的政治思想鼓动,后勤保障的充分筹措,驻地军民、军政关系的融洽接触,部队内部作战连队的调整、充实等一系列事宜都亲自过问和督促。他还组织抗日救亡社和集训队,亲自上街向百姓讲授抗日救国的道理,解释政府的抗战方针,征集数百名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宣传队、演出队和部队小报社,因此第110师当时无论在江苏的徐州还是在河南等处,军内外的气氛始终显得欣欣向荣,大大不同于**的其他部队。
也就在张轸把全师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全力练兵刚刚两个月之际,1938年3月初,日军的第10师团(南下日军东、西两路的西路军)及其附属的特种部队(工兵、骑兵、装甲兵和辎重兵)等五万余人,携坦克80多辆、大炮几百门、飞机上百架,从华北平津地区沿津浦路向山东进犯。SD省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放弃黄河天险、放弃省会济南一退再退,致使日军矶谷师团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南下。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国民政府军委会把从千里迢迢的四川赶赴抗日前线的第22集团军(当时正在河南待命),紧急派往山东的泰安进行阻击。第22集团军共两个军四个师,人数不足三万并且装备十分落后。在两军交火的过程中,第22集团军在日军飞机、坦克和重炮配合掩护步兵的猛攻下,只是凭着一股子宁死不退的意志、和靠着这种意志支撑起来的一层层血肉防线来固守。在血肉铸成的阵地上,他们死光了一层退一步,就这样一层层、一步步退下来,让日军攻陷了蒙阴、衮州、泗水、香城等。占领香城后,矶谷师团分兵两路,一路为主力向鲁南藤县猛扑,另一路绕过藤县强度沙河、向临城(现在的薛城)、枣庄、峄县进犯,力图攻占韩庄和台儿庄的运河一线直逼徐州,然后与南路占领华东后沿着津浦路北上、企图夺取徐州的华中派遣军会师。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日军的占领区从东北到华北乃至和华东连成一片......
当时的日军正值气势汹汹、势头旺盛,战略性的军事行动虽然举步艰难、代价沉重,但整个的战场态势基本上还是符合日军大本营的战略步骤的。相反,中国**的状况却是相当的艰难且被动——华北战场上中日双方经过了一系列的攻防战役后,不仅热河、察哈尔、北平和天津失守,山西和山东的两地区也大部分沦陷,在该地区参战的**主力多数被打残,只能一退再退以求片刻的残喘。与此同时,在上海和南京为主体的华东战场上,**的精锐部队也几乎全部消耗在这里。但即使付出了这样高昂的代价,也没能阻止具有现代化战术思想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日军部队,先是丢了上海,继而首都被占,与日军激战数月的中**队被迫突围撤往AH、河南等地暂作休整。
但是,挟胜利之威的日军却不给中**队喘息的机会,他们集结起南北两路大军,如同两只巨钳张开再用力收紧,收拢的核心便是中原地区的军事重镇徐州。徐州一旦被占领,控制了半个中国的日军就可以向西进攻湖北的武汉,然后依据大本营的计划以武汉为基地,继续向西挺进,驱动大军攻占中国的西南腹地四川,拿下四川后再挥师北上,这样就完成了从西南到西北的战略大迂回,从而将整个的中国纳入大日本帝国的囊中......
尽管这个时候的中**队在一切都没准备的条件下去仓促应战,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还是硬咬着牙关开始了这次比淞沪大战更加顽强的抵抗!于是,随着一系列的命令,中原地区的一支支部队就近东补西调集中于第五战区范围内的各大战场。这时候的国民政府、军委会以及各地的党政要员和军队的高级将领们都明白:此次会战,是无论如何也输不起了!抗战不到半年,平津失守、淞沪沦陷、国都都被血洗,国土大面积沦丧!几场大仗的溃败结果,对全国的民心向背和军心士气影响巨大!尚若眼前的这一仗,再拿不出一点“有起色”的战绩用以激励一下国人,那么,政府将威信丧尽于全国民众,从地方到中央,“降日”派的呼声很可能就会压倒一切而趋于主流,一旦如此,那便会决定了整个国家的亡国命运......
**第五战区被划定防守的范围包括苏、豫的部分和鲁省的全部,战区司令是以前桂军的首领李宗仁。就在第五战区调兵遣将,分头抗击南北日军的同时,日军的西线部队也日夜兼程、进展迅速。3月15日,矶谷师团一万余人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猛攻藤县,川军122师王铭章率仅有的8个步兵连、一个卫生队和一些藤县的警察、保安队不足三千人,与日军血战了三个昼夜,最终全军覆灭!同时,日军该师团的另一路也在几天后陆续占领了枣庄、临城和距台儿庄仅几十公里的峄县!早于此时,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南下日军东、西两路的东路军)一月中旬在山东青岛一带强行登陆,这个时候也奉命南下,与西路的第十师团相互呼应配合,他们在鲁东占领诸城、攻克莒县一路南下直逼LY。该日军进攻莒县时,鲁东**游击司令刘震东中将,率几千**官兵奋勇抵抗,战至数天后弹尽粮绝而全部殉国!
日军的坂垣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和矶谷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都是日军陆军最精锐的部队。1936年在日本东京发动的“二、二六”军事政变,挑头策划并亲身参与的日本陆军少壮派军人,基本全出自这两个师团之内,因此这两个师团的日军官兵从师团长往下,无一不是凶残无比、骄傲自大的狂徒,尤其是第十师团的师团长矶谷廉介,更是一个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的恶棍。不久前其部队顺利地拿下了半个SD省的战果,在他的眼睛里根本就不存在中**队。进入山东以来,韩复渠率十几万大军丧失斗志、闻风而逃的状态,川军在顽强抵抗时其装备的落后和低下,让自以为是的矶谷就没把**当做对手来看待!因此,这次矶谷廉介率部孤军深入时,面对下属慎重的提醒,他却在骨子里嗤之以鼻。他在对部属下达诸多的命令时,就充分地显示出了那种傲慢和狂妄的潜意识——和这样装备简陋、战术水平观念愚昧得几乎相差一百年的中**队打仗,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贪功冒进”的兵家大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