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思维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刚走出大殿没有多久的李承乾突然被赶来的宫人叫住。
常言瞪了那宫人一眼,吓得那宫人身体抖了一下。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怎么了?”
那宫人忙说道:“禀太子殿下,淮安王殿下,薨毕了。”
“二叔祖,薨了?”
李承乾一愣,拔腿转身就要回去大殿,但刚刚迈出去步子,又停了下来。
对着身后的常言道:“奏表长安吧。”
人死如灯灭,既然李神通在这个关头死了,过往的一切也就化为云烟了。
只是对于李承乾来说,逼死一个族老的名声不太好听。
李承乾最终还是没有回到大殿,而是去休息了,赶了那么久的路,他早就撑不住了。
晋阳宫内那么多宫人,自然会处理好李神通的遗体,然后静待长安来人为李神通料理后事就行。
只一会儿功夫,李承乾来晋阳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杨寿手持魏徵的手令,下令孙大立拿下了并州刺史府的一干官员。
并州刺史府的一应政务权力全数由魏徵和杨寿接手。
有品级的刺史府官员二十四位,没有品级的小吏若干。
上上下下加起来数百人,整个刺史府无一人幸免。
孙大立在得到李承乾的指示后,看押着二十四两囚车,在晋阳城中饶了一圈。
然后出了晋阳,往长安方向而去。
张拯难得的找回了往日睡懒觉的感觉,直到日上三竿,才伸着懒腰走出了晋阳宫偏殿的寝宫。
但是一出门,就发现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
晋阳宫内各处大殿都挂上了白色的招魂幡,还有就是路过张拯面前的宫人全都面带戚容。
张拯心里升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李承乾出事了?
难道那些宗室族老们不肯束手就擒,对李承乾痛下杀手了?
逮过来一个宫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淮安王李神通于昨夜去世了。
原来不是李承乾啊,那没事了。
至于李神通是谁,张拯一时间没想起来,只觉得有些耳熟。
张拯一路走到前殿,没有看见李承乾的身影。
就连昨晚伺候自己安寝的太监严松也不在。
张拯一想,李承乾肯定是去吊唁李神通去了。
虽然君臣有别,但是大唐以孝治国,李神通再怎么样也是李承乾的长辈,所以李承乾一大早就去李神通的灵堂去了。
既然李承乾有事情要忙,张拯也不打算叫他了。
让前殿侍候的宫人去帮忙叫一下严松,又让人给自己端上来一些食物,张拯开始慢条斯理的吃着东西。
没一会儿,严松头顶白幡,脚步匆忙的从外面走进了大殿。
“张县男,奴婢多谢张县男救命之恩。”
严松一进大殿就跪在张拯身旁,此时他已经相信了张拯的能耐。
因为就在昨晚李承乾安寝之后,跟在李承乾身边的老太监王德。
亲自动手将晋阳宫内的宫人内侍杀掉了一大批,鲜血染红了整个晋阳宫的偏殿。
但王德对于他这位晋阳宫留守太监,却是一句话都没有多说。
张拯慢条斯理的吃着东西,对于跪在地上的严松视而不见,很好的贯彻了食不言的规矩。
吃完后用毛巾优雅的擦完嘴,又净了手。
然后走到严松身边对他说道:“起来吧,陪本公子走走。”
说完话迈步朝着晋阳宫外走去,严松见状赶紧起来跟上。
走出大门,刘三和陈瑀已经守在晋阳宫门前了。
亲卫们一齐朝着张拯问了一声好:“少郎君。”
“大家早。”
张拯回了一句,然后挥挥手拒绝了陈瑀递过来的马缰。
几天狂奔下来,大腿内侧的皮都被磨破了,现在还隐隐作痛呢,张拯可没有骑马的兴致。
陈瑀见张拯打算走路,便将手里的马缰递给了另一个亲卫,对着张拯问道:“少郎君,我们现在去哪里?”
“不去哪里,随便逛逛。”
张拯回了陈瑀一句,率先向前走去。
昨天夜里的混乱,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晋阳百姓的生活。
二十万人的大都市,焕发出了它应有的活力。
不如长安那般庄重,随时都有巡街的武侯维持长安的安定。
街头传来的各种叫卖声,让晋阳比起长安更多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张拯顺手从一个小贩推着的小板车上取下一个袋子。
打开一看,煮好的栗子,还剥好了壳。顺手丢了一粒在嘴里,软糯香甜。。
推车的小贩见来人是个少年,衣着华贵气度不凡,只当是哪家权贵府上的公子。
脸上露出了职业性讨好的笑容问道:“客官,味道不错吧。”
“还行。”
张拯点点头,又往嘴里丢了一粒。
“承惠,十文钱。”
张拯朝陈瑀看了一眼,陈瑀解下腰间的钱袋,摸出十个铜钱朝那小贩丢去。
那小贩袖子一卷,就将陈瑀扔出的十文钱卷到了手中。
这是很多小商贩都会的本事,陈瑀知道,所以才会直接扔钱。
但张拯却是没见过,不由得轻咦了一声。
“咦,好活儿,赏!”
在长安要吃这些东西,只用一个眼神,小绿裳就会给自己准备好。
哪里有什么机会去闲逛,要逛也是和纨绔们出入那些“高级场所”。
所以,小贩这一手,张拯还是第一次见。
陈瑀一听,又摸出十个铜钱扔给了那小贩,那小贩顿时笑开了花。
嘴里连连道:“谢公子赏赐,谢公子赏赐。”
然后又是伸出袖子一卷,将铜板卷到了手中。
再次用期翼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公子哥儿,希望能再得到他的一声赏。
但张拯却直接转身离去,走向了下一个摊位。
半个时辰后,大包小包的零食和特产之类的小玩意儿,挂满了陈瑀和刘三的一身。
张拯像散财童子似的,几乎把晋阳热闹的地方都给逛了一个遍。
也顺便观察了一下晋阳百姓的生活状态,大多数百姓过得还是比较安定的。
从表面上来说,被拿去长安问罪的那位刺史,为官一方还是做出了一些政绩的。
晋阳热闹繁华的景象就是最好的明证之一。
可惜,官做得好不好和政治不是一码事儿,站错了队,张拯也救不了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