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一听他这话,朱元璋不由得很是欣喜。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看到张一凡让他看得东西时,却是一下愣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
不是烧水的玩意吧?
有点像火炮,但是朱元璋可以非常确定,这绝对不是火炮!
就见这个铁架子上,架着一个长长的、圆柱形的东西,还有各种刀片,还有一根根的什么东西连在上面,这是啥?
朱标同样不认识这个东西,先他父皇一步,好奇地问张一凡道:“一凡,这是什么东西?”
张一凡听了,微笑着介绍道:“这個叫做镗床,是一种工具,主要用来加工大型物体的内部,比如说火炮,炮筒内部的光滑与否非常重要,有了这种镗床,就能轻松加工炮筒了。”
他这个镗床,其实就是炮筒镗床。
在原本的历史上,是有英国的约翰·威尔金森,在1775年发明出来的。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于军事这一块,当然是非常关注的。
之前张一凡发明出来的新式火炮和火枪,他都是有亲自过问,知道新式火器制造的每个流程。
此时听到张一凡说,眼前这个叫镗床的东西,主要就是用来打磨炮筒内壁光滑与否的,顿时就是大喜。
如果这个工具真能轻松加工炮筒内壁的话,朝廷打造火炮的速度就会加快不少了。
不过随之,朱元璋也疑惑了,当即也对张一凡说道:“你不是在打造那个烧水的机器么?怎么忽然想到做这个东西,要去改造火炮流程了?”
新式火炮已经有了,虽然有这个工具能加快火炮的打造,是个好事,可对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更期待那个能让大明朝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毕竟,一个是已经有了,还有一个,还没有呢!
“是啊,一凡!”朱标听了,也跟着点头附和道,“是不是那个东西很难造,遇到难题了,所以你就先做其他了?”.
张一凡听了,走过去,拍拍这部他指挥下几经修改后才打造出来的炮筒镗床说道:“这个工具,可以加工炮筒,同样是要用于加工蒸汽机的。”
说到这里,他便示意边上站着的一个工匠,拿过来了一个小巧的模型,然后来到朱元璋和朱标面前,向他们解释道:“父皇,大哥,这个就是蒸汽机其中一个关键的部件。您看,这下面烧水,蒸汽会推动这个活塞往外推。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活塞这里必须要尽可能光滑闭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效率……”
历史上的蒸汽机发明,那是一步步改良出来的。从最原始的蒸汽机到瓦特改良后实用的蒸汽机,至少上百年的时间。
不过张一凡知道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去复制蒸汽机发明的每个步骤,提前一步到位,至少关键部件都一起做出来,才是一个真正穿越人士会做的事情。
此时,他就用模型给朱元璋和朱标讲解活塞这部分的能量效率问题。说实话,这其实并不难懂,类似的事情,生活中都常见。
这不,朱元璋和朱标听了,都是在点头,表示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张一凡见了,便总结说道:“……儿臣要做,自然是尽可能做好一点的蒸汽机出来,因此加工这个管壁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得先把做蒸汽机的工具都做出来了才好!”
朱元璋听了,满意地点头说道:“对,就该如此,你做事,我放心!”
呵呵,放心还跑来视察!
张一凡听了,心中如此想着,便挥手对工匠说道:“你们几个,给陛下示范下怎么用这台镗床!”
“是,驸马!”被指派得几个工匠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回应一声,然后便开始按照他们已经会了的流程,给大明皇帝和太子示范了起来。
首先,将待加工的铁桶放置在镗床机台上,并夹紧。然后,通过调整刀架和调节杆,将镗头插入铁桶管道内部,并开始旋转镗头。接着,将镗头沿着铁桶的轴向移动,同时通过镗床上的操作杆逐渐调整刀架位置和角度,使得镗头能够切削到正确的深度和直径。当镗头旋转完整个管道时,就完成了一次加工过程。
张一凡在边上不时解释一句,看到工匠示范完了,便又说道:“为了提高精度,他们刚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达到所需的尺寸和光滑度。”
说着,他又一指底下道:“目前来说,这个动力装置还只能是脚踩,靠得是人力。也可以利用水力,先用这个做出小一点的蒸汽机试试,等到以后,在用水力来驱动,能做出精度更高,也更大的蒸汽机。”
听到这话,朱标当即呵呵笑道:“再以后,便是这蒸汽机驱动打造蒸汽机了?”
张一凡听了,当即跟着他一起笑了起来,虽然有点绕口,但就是这么一回事。蒸汽机,就是提供动力的。
有了镗床,基本上就能解决蒸汽机漏气的问题。或者说,蒸汽机漏气便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当然,最好是再有橡胶加以密封,那样热效率会更高。没有橡胶的话,丝绸也能将就下。
不过这些事情,张一凡并没有给朱元璋和朱标说,此时他借这个机会,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道:“父皇,大哥,这个镗床工具,是非常实用的,也很容易被人模仿去。您看,我和这些工匠这些天一直在忙这个事情,好不容易打造出了工具,如果被别人直接学了去用,您说,这会不会打击我这个发明人的积极性,以后也不想搞这些发明,就等着别人发明出来抄就好了?”
朱元璋一听,就知道张一凡想说什么,便对他说道:“你是想说专利的事情?”
专利这个事情,张一凡去香山县担任县令的时候,就已经提过。不过朱元璋忙,专利这种事情,以前朝廷并没有出面过,因此,就放着并没有处理。
哪怕后来张一凡在香山县各厂设立研发部来推进这个事情,朝廷这边,始终是没有动静。
try{ggauto();} catch(ex){}
不过此时,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台镗床,点点头说道:“说得没错,虽然我知道你其实是不在意自己的学问被别人学了去,但是这番话还是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却又说道:“不过伱放心好了,你的这些东西,谁要敢仿造,我就抄他的家,杀他的人,看有谁敢仿造?”
大明宝钞上,其实就有类似的话印在那里。
在大明朝,至少在这洪武朝,朱元璋说出这个话来,当然是能做到的。不管怎么样,算是给了张一凡一个交代。
但是,张一凡却不满足,还是坚持道:“父皇,不止是儿臣这边,还包括其他人发明出来的东西。朝廷有相关律法,百姓才能遵从啊!还有一点,如果外国偷学了去呢?所以儿臣觉得,这个事情还是省不下来的,最好用律法的方式来明确,这样说不定除了我张一凡之外,还有刘一凡,赵一凡什么的出来。”
听到这话,朱元璋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认真思考了下,然后才说道:“这方面,没有前例可参考,要不,就你写一份,我看看要是可以,那就那么办,这样总可以吧?”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有点疑惑地问道:“如果真得被番邦给学了去,那能怎么办?”
在朱元璋的脑海中,那都出了他的掌控了,该是没办法的!
这样的念头,可能在他刚登基称帝的时候不会有。但是,他在称帝之后向倭国派出了使者,结果人家压根不给他面子,把使者都砍了。
还有高丽那边,也是一样,大明使者代表的就是他,还不一样被人杀了,他也没有办法。甚至连交趾那边,也都不怎么服他老朱,更不用说其他了。
经过这些事情的打击,朱元璋才会有此一说。
张一凡听了,想也不想便道:“日月所照,皆要听从我大明朝的律令,敢犯我大明朝律法,侵犯我大明朝利益的,虽远必诛!”
朱元璋:“……”
朱标:“……”
这个话,朱元璋自己都不敢说,朱标就更不用说了,结果这个女婿却敢这么说!
朱元璋回过神来,当即咳嗽一声道:“一凡啊,高丽一战虽然是赢了,可也只是特例而已,你不要以为其他番邦就能那么容易征服的。一旦动刀兵,不知道消耗多少钱粮,并且,还不止是如此,山高路远……”
他是觉得张一凡有点飘了,就带着一点苦口婆心,给张一凡解释起来,嘴炮可以,但是实际行动会非常困难的。
说到最后,他便严肃了一点,对张一凡说道:“……穷兵黩武,历史上可从来没有好下场的。你这么聪明,该是明白的啊?”
朱标听着他爹的话,看着张一凡,他忽然有种感觉,自己这个大妹夫,绝对不会轻易被父皇说服的。..
果然,就见张一凡立刻回答他父皇道:“穷兵黩武没有好下场,那只是因为打仗的收益少于损失而已。如果我们能做到,打仗的收益远多于好处的话,就算连年征战又如何?”
朱元璋:“……”
而朱标心中,却是暗道果然没有料错!
张一凡这边,继续对朱元璋说道:“外国人要是能偷去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才会如此。举个例子,我们大明朝的丝绸、瓷器闻名于外,每年买卖这丝绸和瓷器的钱都不知道有多少。外国人肯定会羡慕,如果偷学去了这些,那大明朝会损失多少钱财?”
以前西方是没有丝绸的,后来据说是一个传教士把蚕偷偷藏在拐杖的手柄中带了出去。当然,张一凡当初也没有去考证,只是听说。
此时,朱元璋听到他的话,顿时眉头一皱。
虽然他目前其实并没有关注海外,重心还是让大明朝休养生息的同时,把最大的敌人,蒙元给彻底干翻。可是,听到张一凡的这个举例,想着钱财流失,他自然也是不乐意的。
他在想着时,却听张一凡在那又说道:“当然,儿臣所举例子其实并不是很妥当,如果从人类利益上来说,蚕可以被带去国外,但是养蚕的技术,就不能被如此偷带,特别是最新的技术,就越不能偷带,这也是……”
可谁知,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道:“那也不行,只是这事儿不好处理,毕竟是他国,和他们讲道理去,一来一回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因为出身限制,显然依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家的好东西,要想给别人,那不可能!
张一凡听到他的顾虑,便没再说之前的话题,而是顺着朱元璋的话说道:“这个好办,所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只要我们大明朝的武力足够强大,外国不听话,直接收拾便是。如果我们大明朝的武力不行的话,就算有道理,人家也不会听,毕竟都是利益!”
一听这话,朱元璋略微有点震惊。以他的经历,稍微回顾下自身,其实就能证明这句话说得有道理。
不过朱元璋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儒家学说,也参考历史,对于中原王朝和番邦来说,更多倾向是朝贡体系,而不是武力征讨藩国,对藩国存在实际控制的那种。
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又被张一凡多多少少都有影响,他一下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那就是以前的中原王朝之所以是那样对付藩国的手段,就是因为大炮的射程不够!
这么想着,朱元璋一下来了兴趣,便看着张一凡问道:“那你说,我们大明朝的大炮射程,能达多远?”
这个大炮射程,显然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
对于这一点,张一凡自然明白。如果说,之前所说得虽远必诛,其实是一种愿望来的话,那么此时朱元璋询问大炮射程,那就是真得考虑实际影响能有多远了。
这时候的人看不到有多远,可张一凡根据历史,是很容易回答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