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270 生产力提高的巨大影响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270 生产力提高的巨大影响

小说: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作者:叫天字数:2073字更新时间 : 2024-10-26 03:02:21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天地万物,分阴阳;大小事务,都有好坏。

这种道理,朱元璋没道理不懂。此时听张一凡说得认真,他便也严肃地说道:“一凡啊,有什么话就说,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只要涉及他自己建立这个国家的稳定与否,他就总是有最大的耐心。

对于这点,张一凡心中其实很清楚,因此,便认真地给朱元璋说道:“蒸汽机的出现,带来的好处就不多说了,坏处方面,第一是会让当前很多行业的百姓受到冲击,衣食无着。对于他们的困境,朝廷必须给予重视,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诚然,如今的大明,已在全国推广粮田归公分配法,能保证大部分人有退路。但是,儿臣举个例子,比如纤夫,船工这些,他们可能就不善于种田,或者说,他们户籍所在地的粮田过少,每个人分到的粮田不多,可能还是会挨饿等等。”

“总之,当原本因为可以干某种活谋生的人失去了这份生计,多少肯定是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冲击。儿臣认为朝廷最大的职责,就是减少对百姓不利方面的冲击。针对这些,可设立职业技术培训学堂,让他们去学堂上学一门手艺,如此便能重新有活干!”

听到这里,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标,便带着一丝惊喜问道:“就是类似香山县那边的,你以前做得那些?”

张一凡在香山县的时候,其实好多事情都有在起头,这是他有意为之,也是香山县迅猛发展客观需要更多熟练工的原因。

因此,听到朱标的话,张一凡便点点头回答道:“没错,我的意思是,以后朝廷在这方面要重视,从全国的角度上来考虑,统筹设立这种职业技术培训学堂!”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便又补充说道:“如今朝廷正在推行的全民读书识字,这是极好的,能极大地提高大明百姓选择不同职业的适应性,但是,目前这個全民读书识字才刚开始,并且是适龄儿童为主。大人这方面,却还是没有的。”

朱元璋听了,略微皱着眉头说道:“一个萝卜一个坑,对于这些人,能教他们什么?让他们不至于去和其他人抢饭吃?”

张一凡听了一笑道:“父皇,虽然蒸汽机会代替人力,可规模也会扩大,由此也会带来新的工作内容和新的工作机会,这是不愁的,朝廷只要有前瞻性的安排好这些事情,不但能解决现有百姓的失业问题,还能方便新兴工种的缺人问题!”

在理解蒸汽机所带来的工业革命影响这一块,显然没有任何人能比张一凡更了解,就算朱元璋再英明神武,也是如此。

听到这话,再听他举了例子一解释之后,朱元璋才做到了心中有数。

随后,就听到张一凡继续严肃地说道:“父皇,大哥,随着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新作坊出现,必然会有规模化的效应,那些东家会赚很多钱。如果朝廷没有约束,那么他们会极力压低给他们干活人的薪水,增加他们的干活时间,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他们由此积累起来的钱也会是很多的,等他们多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必然会想着拥有更多的权力,就会通过他们手中的钱来影响朝廷政策。如此等等,朝廷也必须提前预备才行,只是对于商税三十税一这么一条,是远远不足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朱标听得有些困惑了,道:“那是不让人成为东家,都是朝廷来干?”

朱元璋倒是没说话,而是明显在思考中。

张一凡听了朱标的话,却是摇摇头说道:“商人追逐利益,这是他们的本性,其实就目前已有的商人,也同样如此。这确实不好,但是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他们为了利益,可能会去极力革新技术,带动技术的进一步。”

“如果朝廷来干的话,这都不是自己的事,管事的当官的,便会寻求一个稳字,不求大功,但求无过,虽然是稳了,可技术的进步方面却会欠缺的。”

听到这话,朱标便认真地请教道:“那有什么好招,你说来听听!”

他们在这对话间,边上是有记录官的,一刻不停地在记录,甚至因为张一凡所说事情有不少太过新颖,导致他们都不方便速记,不得不全部记录,因此变得有点手忙脚乱,一个人明显不够,是有三个人在轮流记录。

只听张一凡对朱元璋和朱标说道:“随着蒸汽机的推广,朝廷的税收也是可以逐步从农田上转移。对于商人,要进一步细分,比如分为生产商,贸易商等等,其中生产商又可细分到各行各业。对于不同的商人,朝廷要指定不同的税收制度来收取税收……”

“这么麻烦?”朱标一听,忍不住叹道。

之前就是三十税一,就这么简单。但是按照大妹夫这么说,那就复杂了。

张一凡听了,立刻严肃地说道:“大哥,这个不是麻烦不麻烦的事情。收税的本质,不是说朝廷收保护费,而是朝廷通过钱这个事情来控制什么事情是朝廷让他们去做,大做可以特做的,而有些事情,是朝廷觉得不好开多口子的,就收钱,也就是收税重一些,从而减少他们去做朝廷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能嫌麻烦么?”

朱标:“……”

他还真没这么想过,原来收税其实是这样的目的,,他一直就认为,不就是收钱么!

这一点,就连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着,因此,脸上明显有点诧异,随后便露出赞许之色,对收税的认识,又多了一层了。

张一凡这边,还在继续说道:“另外,为了保护大明百姓,朝廷要出台律法,规定用工之规范,比如小孩应该在读书,不能被雇佣去干活,承受大人才能承担的赚钱责任,如此方能保证大明的未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可用。”

“还有,规定每个雇工一天最低的薪水是多少,否则那些商人会没有下限地压低他们的薪水来赚取最大的利润。规定每个雇工一天最多干多长时间的活,否则那些商人会没有下限地延长他们的干活时间来赚取最大的利润……”

try{ggauto();} catch(ex){}

张一凡相信,由他来推动工业革命,不怕这工业革命起不来,事先就把一些东西给制定了,就能防止原本历史上羊吃人的现象减少,贫富差距不至于因此扩大太多。

英国最开始的工业革命,其实是苦了英国的普通人,只是富了那些资本家而已!

这个位面,大明朝这边提前开始了工业革命,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推动。并且这时候原本就是军事强国,还有军事来保证工业革命的推进。不管是人力还是资源,都可以通过开疆拓土的方式来获取。

总之,张一凡既然推动大明朝进行工业革命,那必然不可能看着资本主义在大明朝崛起,因为他们的崛起,必然是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上。

这个世界的路怎么走,张一凡有足够的样本来选择,也有足够的理论来支撑,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

而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重农抑商就是基本价值观。朱元璋也不例外,对于张一凡限制商人赚取利润,保护普通百姓的做法,他是很赞成的。

张一凡这边,还在继续说道:“不过也不能把他们都打死了,那就是过犹不及。他们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做买卖,追求利润是没错的,只是要在朝廷的掌控之中才好。”

“另外,朝廷所去做得买卖,也要有对应的制度,一是要防止不求上进,单求一个稳字,不寻求创新,只会坐享其成;二是为了防止中饱私囊,把朝廷的财物、利润转为个人的财物……”

他在说着,朱元璋和朱标在认真听着。

听到最后,看到张一凡终于说完了,朱元璋忽然露出了苦笑之色,对张一凡说道:“一凡啊,你说得这些都有道理,我也都想做、都要做。但是,这么多的事情,这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真得是没人可用啊!”

原本朱元璋就缺人才,并为之头疼;如今按照张一凡的建议,那方方面面的人才,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去那里找合适的人才来用,这是他第一时间考虑到的问题。

张一凡当然知道朱元璋的困难,因此,听到他的诉苦,便笑着回答道:“父皇,儿臣只是推演将来,并且因此提出了种种可能和预防措施,这些事情不可能马上发生的,朝廷还有的是时间,可以提前为此一件件事情地准备起来。”

眼前这两个人,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和第二代皇帝。在他们两代皇帝执政的时期,如果能把刚才所说这些都形成制度执行下去,那就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些事情,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实现的事情!

听到他这话,朱元璋还是头疼道:“我当然知道不是现在就得做这些事情,但是,能做这些事情的人才,我也是想不出来,将来就可能会有这种前所未有之变局,怕是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能有啊!”

张一凡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没有就培养啊!只是科举就能当官,这种官确实不适合以后当官的要求,但是,可以改啊。比如说,以后的进士,必须要在国子监或者新设立的学堂专门学习怎么当新新式下的官,等他们学出来了不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补充说道:“这个有点类似职业技术培训,事实上,当官也是一种职业不是?学堂里再教这些人怎么选拔人才,管理地方、朝廷企业等等,只要这么做了,也不用三年考一次,每年都考,那朝廷不就是有源源不断地可以当官的人才有了?”

“嗯?”朱元璋一听,顿时有点意外,陷入了沉思。

科举考试,那是从隋唐开始的,历朝历代以来,就是那么个模式。

朱元璋因为开了科举不满意,停掉,重新筹备,准备再开科举,可以说,此时的他,对于科举事情的方方面面,那是相当熟悉、了解,也有这个权力改变科举的模式。

之前的时候,他就决定往科举里面加入张一凡的新学。他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做这个事情简单。

如今,因为可以预计将来局势的巨大变化,又涉及到了他可能又要改动科举制度,这就让他不得不好好想想了!

事实上,一旦蒸汽机出现,大明的社会生态就必然会有变化。

套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如果是原本那套四书五经的科举方式来选拔做官方式,那是绝对不可能适合这种生产关系变化的。

朱元璋对此,当然也明白,想了一会之后,非常无奈地对张一凡说道:“可是一凡啊,就你那新学,都还没有教书先生能教的,我虽然下旨,社学中必须有新学,可他们自学又能学到哪里去?三年一次的科考,我都感觉勉强,又怎么可能一年一考呢?甚至他们考完都来不及回去,又得进京赶考?”

听到这话,张一凡知道这个时代的交通和政令传达还远不及后世,一张口就提出了一年一考,似乎说得过早。

因此,他想了下回答朱元璋道:“父皇,国子监不是有许多么?我在这边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听。这么长时间了,有心人自学估计也能学到不少。我可以让我那五十个学生去辅导他们,至少短期内让他们明白物理和算术两块内容是没问题的。”

听到这话,朱元璋倒也没有犹豫了,当即点头道:“如此甚好,所有国子监学生都得学会,然后出任全国各县教谕,倒也可以解一时之需。”

之前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从国子监选拔过几次人才直接拉去当官的。当初喷他藩王制度的叶伯巨就是国子生授平遥县训导。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顿了顿之后说道:“科举这事儿,还得好好想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