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黑账本
国子监一榜九进士,武家族学曲江书院居然也能一门五进士。
今年进士科金榜题名一百零八人,个个风光无比,勋戚贵族们榜下捉婿也是格外的热闹。
不过热闹之余,也有人对武家表示怀疑。
武家凭什么一家出了五个进士,还有诸科十八人及第?
有人认为武家有舞弊嫌疑,上书弹劾。
皇帝最近忙着准备东征的事,仍在打磨他的进攻计划,调整将领名单,高句丽太子被百骑司救出送来长安,加上新罗向大唐求援,这让皇帝的东征计划,又增添了不少有利条件。
扶持高桓权为新的高句丽王,可以利用他来分化高句丽,到时两军阵前,高桓权以国王名义劝降守军,或是招降一些山城,也是有机会的。
皇帝修改计划,打算拿下辽东城后,就让高桓权在那里组建新的高句丽朝廷,把辽东城做为高句丽临时都城。
殿试放榜后,
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许多人反对新的科举制度,觉得独重进士科不对,认为当更重明经,
皇帝不用看也知道说这些话的人,肯定是那些山东士族出身的人,他们经学传家,对于明经考试自然是更占优势,以往明经科,都快让他们垄断了。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些家族,掌握着经学的最高解释权,哪怕朝廷主导修订了五经正义等书,但这些士族依然占有着太大优势。
所以如今这新科举制,以进士为主,也是为了打破这些人的垄断。
现在他们果然反对的激烈,觉得进士不及明经,应当重明经。
也有人弹劾武家一榜五进士,明显是有舞弊嫌疑,但他们却又根本拿不出半点证据,只是捕风捉影,皇帝看了后也只是轻篾一笑扔到一边。
武家的曲江书院,
他可是去过好多次了,那里封闭式管理,甚至有几分军营的味道,一旬只休一天假,其余九天那都是不能进出的,哪怕这些武氏族人子弟条件都不错,进了书院大门,也是不能带书童仆役的,
里面不仅教授知识,也还教他们生活独立自主,书院不仅教儒家九经,道家四经,也还教君子六艺,甚至书院还有自己的学田,有专门的劳动课园艺课等,老师带着学生们亲自耕种那些田地,收获时也是师生一起下地收割。
曲江书院的教育风格和水平,都是很不错的,李世民不止一次赞赏这种模式。
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后的排名也是他亲自拟定的,
本来武八郎的殿试成绩,不说给个状元郎,但给个榜眼是足够的,但李世民思虑再三,只给了个探花。
武承远乡试、会试、殿试的卷子他都看过,不管是帖经还是墨义,又或是策问、诗赋,都是极佳,那笔书法也是写的极好。
可以说无可挑剔。
曲江书院其它四个进士,也是他钦定的排名,都很不错。
本来新科举早在数年前就当推行了,可中间阻力太大,有很多势力想阻拦,皇帝很清楚是哪些人在阻拦。
对于皇帝来说,他希望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把那些有能力有才学的人,不论家世出身,都纳入朝廷官吏体制中来,这才是最有利的。
若是将那些有才学有能力的人,仅是出身低就排斥在外,那早晚这群人就会走上对抗的路,对朝廷长远是极不利的。
“至尊,”
窦承规进来,“郑国公病逝了。”
李世民抬头,愣神。
许久才回过神来,一声叹息。
“魏征终究还是走了。”
窦承规道,“郑国公的病,御医们都说本来撑不过去年秋的,太尉给他多争取了半年多时间。”
“可惜仅仅半年。”
早年间李世民刚继位时,魏征总是让皇帝气的想吐血,但这么些年一路相随,皇帝也早习惯了有魏征在,
甚至将他当成一面人镜,时刻鞭策着自己。
魏征的话有时很不中听,但皇帝知道那是逆耳忠言,最初,他留着魏征这个建成心腹,也只是想千金市骨,表明姿态,哪怕不喜欢他的话,也还是忍了,就是为树立一个肯听劝纳谏的形像,
但后来,确实是比较赏识魏征了,而魏征后来也是越来越成熟老练,不仅仅是嘴上厉害。
皇帝还在怀念魏征中,
又一个丧讯传来,
郢国公宇文士及病逝家中。
“又一个老伙计走了。”
皇帝又是一声长叹。
宇文士及也是个不错的老伙计,在武德朝不仅做过他天策府司马,而且也是武德宰相中少有的比较支持他的。
皇帝放下手里的地图,
去了太极宫凌烟阁,
让武怀玉画的那些凌烟阁功臣,已经走了一大批了。
李孝恭、杜如晦、魏征、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谨、武士、虞世南、刘政会,
哎,这些多功臣,都已成故人。
如今还在的凌烟阁功臣已经不多了,房玄龄长孙无忌武怀玉李靖秦琼尉迟恭高士廉萧,程咬金段志玄刘弘基张亮唐俭李绩樊兴
李世民特召见了魏征和宇文士及的儿子到宫中,
当他问魏叔玉他父亲魏征有没有留下遗表时,魏叔玉说父亲临终前只留下了一句话,“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这话意思是一个寡妇不担心织布的纬线,而担心国家的兴亡。魏征此话,也是表明他还是对皇帝征高句丽表示担忧,忧国家之兴衰存亡,而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小家庭。
“朕听说魏公生前进谏数十万言,曾整理成册,不知今何在?”
魏叔玉心中一惊,果然皇帝知晓这事,且很关注,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那段日子,曾经跟他说起过这事。
本来父亲费了很大心思,整理他历年谏言,还曾想把它交付给武太尉,甚至想要刻印成卷,并希望武太尉修国史的时候,能够采用一些。
但最后武怀玉拒绝了,还说了一番话劝谏父亲不要留下这些。
说这些东西若留下,只会遗害子孙,
父亲对着那些手稿翻看了几天,最终决定将之付之一炬。
这些手稿是魏叔玉亲自烧掉的,一册一册,数十万言的谏言,那是父亲一生的心血,最后化为灰烬。
也是在这些手稿被烧掉后,父亲的眼里就没了光,身体也越发的差了,过完年没多久,也就彻底驾鹤西去。
try{ggauto();} catch(ex){}
“回陛下,先父确实曾将历年谏辞整理,先父曾说想将这些整理成册,然后进献给陛下,待他不在了,陛下偶尔翻看一下,也能再看到贞观这一路来的不易,希望陛下能够不忘初衷,再接再厉,开创一个大大的盛世。”
李世民非常在意评价,尤其是史书评价,
这是个连自己的起居注都想要偷看的人,
魏征的这本小册子,里面虽然都是谏辞,但反过来看,其实就是记录着李世民以往各种黑历史的小账本。
比如他玄武门弑兄宰弟,比如他在贞观初,把造反的庐江王李瑗杀了后,把他的宠妾纳入宫中的事,再比如他把弟媳妇齐王妃纳进宫,没名没份还生了个孩子,
再比如他曾经想纳郑氏女进宫,结果郑氏早跟陆爽有婚约。
各种各样的黑历史很多,
魏征的许多进谏,就是跟这些黑历史有关的。
皇帝确实纳谏如流,许多事都改正了。
但魏征居然还整理成册,这就让李世民很不满了,他听说有这么本册子,现在想知道在哪。
这东西不能留下,更不能留传。
“那手稿现在哪?”
“先父临终前,改了主意。说圣人这些年,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文治武功,他的那些谏辞,留着也没什么用处了,陛下已经做的更好了。”
“所以先父让臣将它们全都烧了。”
李世民意外。
“都烧了?”
“是的,臣亲自烧的,所有的手稿全都烧成灰烬了。”
李世民捋须,
“可惜了,那可是魏公近二十年的心血啊,若是留下来交付史官,载于史册,必将千古流传,或刊印成书,也是能让天下人传读的。”
“先父说陛下开创的贞观成功,必将名传千古,彪炳史册,先父做为陛下的贞观之臣,也必将能一同留名史册,此生无憾了。”
李世民长吁一口气。
“魏公这手稿,可还给谁看过吗?”
魏叔玉顿了一下,
李世民胡子不小心扯断了一根,
“魏公给谁看过?”
“先父曾想请武太尉帮忙斧正,但,”
“武怀玉看过了?”
“没有,武太尉没看,并说那些没必要留下,也正是因武太尉的一番话,先父才最终决定把这些稿子烧掉了。”
皇帝长出了口气。
嗯,这像是武怀玉会说的话,那人总是很聪明,魏征倒有时过于在意那身外名。
“烧了就烧了吧,魏公的心血并没白费,他的那些谏辞朕都接纳了,这贞观之治,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确定魏征记他的黑历史小账本烧掉了后,李世民倒是松了口气,
他可不希望将来后人,看到那本小册子,看到上面他的各种黑历史,他堂堂天可汗,建立贞观盛世的圣天子,哪能留下那些东西呢。
次日。
李世民亲临魏征丧礼,痛哭流涕,并为魏征废朝五日,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随后,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同时赐羽葆、鼓吹,加班剑四十人,赠绢千段,米粟千石,并许他陪葬昭陵。
魏征妻子裴氏对皇帝说,“先夫平生节俭,现按一品官的礼仪安葬,所需仪仗、器物太多,不符合先夫志愿。”她对朝廷供给的仪仗、器物都推辞不受,仅用白布、帷幕装饰承载灵柩的素车,不用花纹、色彩和刍灵。
李世民大为感动,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并为其创作挽词十首,以示哀思。
最后又令魏叔玉不降等承袭郑国公爵位,并赐其家封户九百。
魏征和宇文士及的葬送都很隆重,不过宇文士及的身后哀荣可远不及魏征,有司本来给宇文士及拟谥号为恭,结果却被不少大臣反对,说他生活奢侈,他兄弟还曾弑君造反,有这些黑历史,怎么能谥号恭呢。
最终,皇帝追赠他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昭陵,但谥号却改为纵,其子宇文崇嗣,袭郢国公爵。
武怀玉这个二月,
也是忙的很,魏征也是亲家,四妹的家公,过世了他得去帮忙。宇文士及又是儿女亲家,五儿媳妇的父亲,当然也得去帮忙。
对魏家和宇文家来说,
当这两个当家的倒下后,确实跟天塌了一样。
比如魏家,虽说几个孩子也大了,可没了魏征,以后肯定不如从前了。宇文士及的儿子、侄子们就更差一些。
这好比当年杜家,出了杜淹杜如晦叔侄两宰相,杜如晦儿子还尚公主,但是杜淹杜如晦死后,杜家还是迅速的没落了,虽说京兆杜氏底蕴深厚,
但现在朝中连个说话有点份量的都没有了,
杜楚客也被贬到安南去了,杜荷也是卷入谋反案,被迫跟公主和离,然后流放碎叶。
如果魏家、宇文家的子弟,能够安份守己,老实一些,那么凭着父辈留下的恩荫,倒也可以富贵一世,将来说不定还能混上个刺史、尚书啥的。
以后子孙,仍有可能再成为宰相的。
就怕出杜荷、柴令武、房遗爱、杜楚客这样的,真本事不多,却非爱折腾,最终把自己和家族都给折腾进去。
这方面,反而倒是李靖家不错,儿子没啥大本事,但也不容易卷入那些灭家之事里去,虽然历史上,李靖长子因为跟太子承乾关系好,后来承乾谋反案发后,也受到牵连流放岭南,但起码没牵连家族太多。
李靖去世后,他还凭父余荫,又回到长安继承了卫国公爵位。
而李绩的孙子李敬业能折腾,不仅反武则天,甚至还想图金陵王气,结果最后不仅自己身死,还连累的李绩的尸骸都从棺材里给扒出来了。
忙完这两场丧礼,送他们在昭陵下葬后,武怀玉越发的觉得,自己谋划的退路是对的。
不能把整个家族都放在长安,甚至不能全放在中原,
吕宋这个海外基地,必须得经营好,甚至其它西域、安南、云南等地也最好是能够安插一两个儿子过去。
魏征虽然病逝,
不过由于武怀玉的干预,他并没有把那小黑账本给留下,更没拿给史官看,因此李世民对他身后哀荣还是不错的,
甚至把衡山公主带到魏府,对魏征遗孀裴氏承诺,待魏叔玉守孝期满后,便让公主与魏叔玉完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