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汉末之天下 > 第九十八章 人各有志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九十八章 人各有志

小说:汉末之天下作者:几回春秋字数:909字更新时间 : 2024-10-13 15:04:22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汝非吾友,吾不和汝计较。真不明白文若怎么会有你这样呆板的朋友?”郭嘉把头一别,不屑的说道。

陈群与郭嘉都在颍阴就学,他俩都是荀的好友。

陈群和郭嘉虽然年纪轻轻,但荀却看到了他们俩个才华横溢。因为荀性格随和,不计较郭嘉的出身和放荡的习性,所以郭嘉和荀关系非常好。

后世曹操建立霸业的第一功臣,毫无疑问是荀。

若论曹操的第一谋臣?大部分人都会选郭嘉。

若不是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他在历史的天空中遗留下的光芒很有可能和诸葛亮媲美。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这是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是他所擅长的。诸葛亮领兵打仗以稳为主。所有一生没有大的失败,以一州之力硬抗曹魏数十年。

诸葛亮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治理国家,每次北伐后,都能快速的恢复国力,整个蜀汉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挥军平定蛮夷,令蛮夷顺服。为华夏开疆扩土。

因为功绩德行,诸葛亮被称为“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三国演义虽然神话了诸葛亮,但却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味。根本担不起这个称呼。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对刘禅说道:“CD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死后,真如其言。

历史上诸葛亮从出山开始,到最后官至蜀汉丞相,录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中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刘备、刘禅赏赐无数,俸禄什么的也是最高。

但是到他死的时候,却身无分文,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子孙后代全靠自己在隆中种地时候的产业生活,自给自足,自食其力。

为官者,当到这个程度,可谓是人臣之最,后来的蒋琬、费、姜维等,没一个不是继承了诸葛亮清廉的风格。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只能读出诸葛亮多智如妖,神机妙算。历史上的诸葛亮正直、清廉才最令人敬重。历朝历代敬重诸葛亮,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心。

圣人的一举一动都合乎天地之道,因此能够流传千古;大德之人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超越法则,因此成为万世师表。

郭嘉是颍川阳翟人。颍川一带是汉末三国最大的人才库,当时为各路诸侯出谋划策的谋士十有五六都出自颍川、汝南、南阳一带。

try{ggauto();} catch(ex){}

郭嘉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他非常喜欢与长者交谈,交谈过程中往往有非常独到的见解,长者们经常自愧不如。

郭嘉是寒门士子,因为经济条件,阅读的书籍有限。有一名外地学者来到阳翟,看到郭嘉,大为惊叹,认为他是“世之奇才”。与其父母商量,带走郭嘉去颍阴学习。这时的郭嘉刚去颍阴没有多久。

少年郭嘉自信而清高,喜欢无拘无束,交友非常挑剔,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

黄巾之乱以后,阳翟很快就被黄巾攻占。呆在颍阴的郭嘉可想而知有多焦急了。因为他的父母就阳翟。

心有余而力不足,外面到处都是黄巾,郭嘉无法回到家乡保护他父母,就算他回去也没有办法。

刘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开仓放粮,不知道救助了多少因为黄巾之乱活不下去的百姓,郭嘉的父母就是其中的一家。

在颍阴听说阳翟已经被平定以后,郭嘉就迫不及待的回到家。见父母安然无恙,郭嘉放心了,从父母那里得知刘凡的行径,郭嘉大感。

陈群等人是听闻刘凡在阳翟的消息以后,因为敬佩刘凡,才来到阳翟。所见所闻,令他们大开眼界。

陈群佩服刘凡的才情,佩服刘凡的仁善,佩服刘凡的爱民如子,佩服他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才能,更佩服他的严谨的治军方法。

刘凡举鼎,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喜兵不血刃,这才是真正良将。纵观整个大汉,只有刘凡有平治乱世之才。

郭嘉和陈群纯粹是巧合走在一起的,并非志同道合之士。

“文若兄乃颍川大族子弟,更是族中翘楚,我与文若兄息息相通,并肩前进。岂是你一个浪子能懂的。”陈群也不给郭嘉好脸色。

陈群虽然不是纨绔子弟,但世家大族有世家大族的骄傲。他的话说得隐晦,却很明白。他陈群是世家大族,你郭嘉是寒门士子。

“富贵权势只是吾头上的一片彩云,吾伸手就能捉到。吾与汝道不相谋。”郭嘉对陈群怒目而视。

“大家都为同窗,何必非要割席分坐,当共执言论也。”一名士子出面对两人劝道。

郭嘉不听士子劝告,离开这里,顺着刘凡所有的方向追去。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有人说他们愚蠢,有人说他们忠义。

人各有志,不可强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