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和小偷(附录《道德经》第三章解读)
禅师和小偷
禅师隐居山中,结庐而住,自耕而食。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做完了一天功课的禅师信步走出门,月下的山景,一下子吸引住了禅师。
禅师沉醉其中,许久而归。
刚到门口,发现屋内人影晃动:原来有小偷在行窃!
禅师知道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值钱的,便伫立门口静候小偷出来。
空手出来的小偷,见禅师挡住门口,惊慌失措,呆在那里。
禅师温和地对他说:撥感谢你赶了那么老远的山路来看我,但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你。山中秋夜寒气浓重,我看你衣着单薄,这件衣服送你上路吧!斳说完脱下身上的衣服,披到小偷身上,让开一条路:撥走吧!夜深了,路上小心!斳
小偷脸有愧色,落荒而逃走
禅师望着月下小偷远去的背景,叹道:撥可怜的人儿,但愿我能把天上的这轮明月送给他!斳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禅师打开大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件衣服,折得整整齐齐,用油纸包着。
正是禅师昨夜送给小偷的那件。
禅师收起衣服。
这时,一轮红日在山项了,禅师面对太阳,双手合什,自言自语:撥我真的已送他一轮明月了!斳
附录:
《道德经》第三章解读
【帛书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通行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帛书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通行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大义】:从本章开始,《道德经》将目光精准对准了统治者。
受当时资讯传播手段的制约,老子无法如后世的马丁·路德·金那样,在电52视演讲或现场演讲中冲支持者高呼:“我有一个梦想!”,因此,要想影响更多的人,最佳选择无疑就是去影响统治者,这是无可厚非的。
况且,当时的普通民众根本也不具备阅读文字的能力。
在“道”的高度进行了一番充分阐释之后,《道德经》终于开始涉及“术”的层面,首先,是治国之术——不要羡慕和宣传有钱人,这样,就不会引发社会对于财富的争夺;不要去认定哪些东西是稀缺资源,属于贵重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人民转而成为盗贼的现象;不要显露出使人容易产生欲望的东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的内心长久处于平静、安定的状态。
看到了吧,这几句话主要说的还是“价值判断”和“欲望”,它的逻辑线条就是:不要对任何东西轻下价值判断,这样,就不会引发人们内心的欲望,所以,统治就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的源头还是“价值判断”,这样,完全延续了第二章的思想,只是从论“道”进入了话“术”。
【阐述】:第一句的“贤”字,古今注家都解释为“贤德、贤才、贤人”等等,这是不正确的。
try{ggauto();} catch(ex){}
很简单的道理,贤字有一个“贝”字,古人最早的钱币之一就是贝壳,因为中原民族不毗邻大海,贝壳是难得之物,所以被用于货币,古人造字,凡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br>
“贤”字的本义就是“多财”,以后才引申出“多才”。而在这几句话里,讨论的基本是人类较为低级、原始的欲望,远没有进入诸如修养啊品德之类的高度,因此,这里的“贤”字,近“财”而远“才”。
“不上贤”,就是不要羡慕与宣传有钱人。
回头来看看我们当下的时代:政府、民间机构不惜余力地大搞各种所谓的“财富排行榜”、“企业500强”,有企业的,也有私人或家族的。这是政府认同的价值判断啊,让老百姓长期处在这样的价值判断、舆论导向之下,那不可避免的,财富就成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了。什么爱国不爱国,网络上的所谓“五毛”和“美分”,他们嘴上谈爱不爱国,可心里根本没有“国”,只有“钱”!
“不贵难得之货”,就是不要去判别东西是否稀缺、是否贵重。
“不见可欲”,就是不要显露出使人容易产生欲望的东西,用民间的俗语说就是“你吃肉,就不要砸吧嘴嘛”。
吃肉,不要砸吧嘴,民间俗语话糙理不糙。统治阶层,你因为拥有特权,可以最大限度地霸占各种资源,如果你只是在自己的宫廷中享用,老百姓看不到也就算了,可如果你还仗势欺人,以财势压人,那就别怪老百姓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这就是《道德经》教给统治者非常实用的治国方针,一言以蔽之:不要唤醒欲望!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中医也有大致说法,即人体内的藏腑系统、经络系统是可以与大自然中的东西一一对应起来的。而能够与人心中的“欲望”相对应的,我个人觉得最恰当的莫过于宇宙中的“黑洞”了:它并非如名称所形容的那样,是一个“洞”,事实上,它同样是一个球体,只不过,由于它贪婪地吸附一切,甚至,如光线都不能逃脱它强大的吸引力,光线不能进入我们的视觉54系统,所以我们才根本看不到它。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手段,根本无法“看到”它,因为所有发射向它的射线或光束,总之,一切的能量都被它所吸收,人类根本无从得到返回的能量,所以,它对于我们始终都是未知的。
但是,我们却能够感受到它,那就是,它吸收得越多,体积就越膨胀,体积膨胀的结果是,它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并不知道哪里才是它的尽头。
怎么样,像极了人类的欲望吧?!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老子“将欲望关进笼子里”的思想有多么伟大。
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得到的资源越多,能力就越大,能力一旦提升,就想去占有更多的资源!就这样,人类不断透支着地球的资源,与自己的未来。每个个体的人,同样如此。谁也不能幸免!
【翻译】:不要宣扬与标榜财富,这样,就不会引发社会对于财富的争夺;不要去认定稀缺资源、贵重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人民成盗的现象;不要显露出使人产生欲望的东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的内心长久平静、安定。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