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汇合部队
朱高煦出城,先要去煦园,等汇合了火器部队,以及提前过去的三百王府骑兵和几十人的“军事观察团”,再行出发南下。
毕竟,全副武装的一个团(千户部)放在城内的话,也不是很方便,朱高煦也不想听那些令人厌烦的声音。
至于为何没有等王友,和他一起出发,那是因为他要走水路,他的战场在海上。
其实,朱高煦也是考虑过走水路的,然后泛舟海上,直抵目的地,轻松而富有诗意。
最后,考虑了一下,手下都是一帮旱鸭子,保险起见朱高煦还是放弃了,万一遇到点台风啥的,可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这会儿又没有天气预报。
再说,走陆路的话,就相当于一次长途拉练了,毕竟大明目前的心腹大敌在北方!
就这样,朱高煦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京城,没有盛大的开拔仪式,也没有人相送,说实话有点儿“凄凉”……
只是这些,朱高煦都是严格的按照那次的御前会议的命令行事,他不需要这些虚名去证明什么,相反低调还来不及呢。
等到了煦园,刘冠翔他们以及朱高煦的王府护卫军的黄先楚二人,已经整理好了队伍,一切准备就绪了,就连那些“军事观察团”的成员们,也都在一旁老老实实的待着了。
来到队伍前方,朱高煦做了个简短的誓师动员演讲,然后一声令下,“大军”就开始有序的出发了。
这方面,刘冠翔等人都是很熟悉的,不需要朱高煦去插手这些琐事,他只管下命令就行了。
这一次,他们只要带上足够的弹药,以及可供三日消耗的给养就行了。
因为,这次的军事行动都是在大明的腹地进行,后勤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只要准备好银子,一切都能够轻易的得到解决,没有人不喜欢钱。
再说,他可是代表着朝廷,有着皇帝的命令,地方和卫所必须无条件的配合,所以朱高煦很大胆的选择了轻装简行。
为了赶时间,朱高煦这一次可是全骑兵化行军的,一人双马,有钱就是那么任性。嗯,主要是现在大明不缺战马,所以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
朱高煦可是一直准备着,要把这支部队打造成快反部队的雏形,主要是为了方便以后可能出现的“跑路”……所以,现阶段最快的机动方式,骑兵化就是避免不了的。
他当初选拔人的标准之一,就是必须要会骑马,虽然不需要他们弓马娴熟,但是会骑马却是必须的。
此次南下,朱高煦当然不会傻到以骑兵为主,就浙江那地方,“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想用也用不起来啊,这马啊,就是一交通工具罢了。
要不然,路上太费时间了,他随没有速战速决的狂妄想法,但也不想浪费大把的时间在路上,他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
朱高煦并没有跟随部队立刻出发,而是来到一旁,招来同样早已等候着的庞富贵,他可是还欠着沈老六一个“惊喜”呢。
没错,朱高煦就是要送他一支枪,言出必行是他的美好品德之一。
try{ggauto();} catch(ex){}
这段时间,朱高煦又命人制造了十支燧发手枪,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线膛枪还是算了吧,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相比之下,燧发手枪就要简单的多了,比步枪还要省时省力,作为礼物也是非常不错的,近战来一枪还是能糊敌人一脸的……
庞富贵带着人呈上了十个枪盒(类似于装驳壳枪的盒子),朱高煦拿过一把,看也没看就直接扔给了沈老六。
这枪,除了从长枪变短枪,长度有了变化以外,使用方法什么的,是一点没有变化的,朱高煦也就懒得给他解释了,让他自己去摸索吧。
沈老六一把接过来,赶紧谢过殿下,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拿出来一看之后,一脸的惊喜,虽然他这和他之前想的并不太一样。
对于枪支武器很熟悉的他,一眼就明白了这枪的优势,对这东西,他是非常满意!
朱高煦自己同样拿出了一把,在熊熊火光下的映照下,大致看了看。
不错,全枪的雕刻、装饰和结构,并不是特别精美、复杂,但是胜在技术成熟,不用担心使用安全。
这把枪的总长,大概一尺多点,朱高煦记得呈给自己的图纸尺寸,具体的长度是37厘米,其中枪管长21厘米,目前来说很小了。
这枪,使用的是和长枪一样的滑膛枪管,就连口径都是一样的。朱高煦可知道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不想让后勤疯掉,这样能够通用多好。
试了试手感,枪托也是一样的材质,朱高煦很习惯。
为了不扰民,朱高煦强压下来一发的念头,没有试枪,随手把枪支插进配套的枪套内,挂在身上。沈老六一看,有样学样,也赶紧收起来挂好,他知道要出发了。
剩下的燧发手枪,朱高煦命人收好,勉励了庞富贵几句,就翻身上马,下令出发了。
朱高煦准备趁着现在路还比较好走的时候,快速挺近,等到了丘陵山区,想快也快不了。
还好,自古江浙地带,开发的很彻底,经济发展的很好。至少,官道还是挺不错的,只是没有北方那种一马平川的感觉。
虽然是在腹地行军,并没有严格的前中后三军之分,但朱高煦依然派出了两个连队的士兵,去执行前锋任务,还另外派了十数名家丁参与其中,负责为后续部队开路和探敌。
至于后军,朱高煦压根就没弄,每人两匹马,辎重随身带,要啥后军啊。
当然,朱高煦这次只是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最主要的是在境内,所以可以这样去做,若是大军行动的话,那万万是不能这般“儿戏”的。
刚出发,因为是平原地带,虽是黑夜,但是还有一轮半月悬挂夜空,配合着火把,还是能看清楚路的。
一千多人的部队,除了黄先楚率领的三百骑兵和几十人的“军事观察团”成员,其他人对于夜晚行军早已是驾轻就熟了,都是这段时间“苦练”的结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