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连屠二十三城
寒来暑往,整整三个月的时光在刀光剑影与烽火硝烟中缓缓流逝,从冬日的寒风凛冽,到夏初的暖意初绽。
唐军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踏入高句丽的本土,本以为能凭借着强大的军威迅速平定,却未料到在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抵抗。
放眼望去,广袤的高句丽大地上,几乎找不到一座主动投降的城池。
每一座城池,城内的军民同仇敌忾,抱着必死的决心死守到底。
那高耸的城墙之上,每一块砖石都见证着他们捍卫家园的坚毅。
每一道城门之后,都隐藏着无数双充满决绝的眼睛。
渊盖苏文,这位高句丽的军事统帅,在后方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兵力与物资,与唐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大战。
就在战事陷入胶着之际,后方的乾宇商会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千里迢迢运来两千门全新的乾武大炮。
这些大炮轰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城门,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瞬间将原本阻碍唐军前进的地形优势化为乌有。
唐军将士们士气大振,如虎添翼,依仗着大炮的强大火力,排山倒海般朝着平壤城稳步横推过去。
即便有了这威力巨大的炮火支援,战争的残酷性依然超乎想象。
高句丽军民的顽强抵抗让唐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无数年轻的面庞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异乡的土地上,伤者的哀嚎与逝者的悲鸣交织在一起,久久回荡在战场上空。
也正是因为高句丽这般激烈得近乎疯狂的反抗,李承乾,在盛怒之下下达了一道令人胆寒的命令。
但凡大唐攻城之时,遇到反抗极为激烈的情况,待大唐将士攻入城池之后,城中财物可自行取用,无需上缴归公。
一旦破城,屠城!男女老幼不论!
这条充满血腥的命令,瞬间激起千层浪。
高句丽的百姓们听闻此令,心中的恐惧与愤怒交织在一起,转化为更为顽强的抵抗意志。
城破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于是纷纷拿起武器,哪怕是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也都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与唐军展开殊死搏斗。
而对于不少大唐的将士们来说,这场战争的残酷程度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日复一日的杀戮,让他们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在血腥的战场上逐渐变得麻木不仁,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战场上,那一座座用头颅堆积起来、如同城墙一般高耸的京观,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息。
这般惨烈的景象,任谁见了都会从心底涌起深深的恐惧。
哪怕是见惯生死的老将们,目睹此景,也不禁额头冒出冷汗,面露惊愕之色。
他们纵横沙场多年,历经无数大小战役,却从未见识过如此大规模、如此惨烈的死亡场面。
自从大军跨过鸭绿江,一路势如破竹地杀将过来,粗略估算,少说也屠戮了近百万人。
那些随军的史官们,一路见证着这惨绝人寰的场景,不知多少次被吓得呕吐不止。
他们手中的笔在颤抖,心中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悲叹。
众人心中都清楚,这无疑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眼见局势愈发失控,不少臣子纷纷出面劝谏李承乾,恳请他停止这般杀戮。
他们言辞恳切地说道,如此行事有伤天和,会给大唐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不仅会让大唐在周边国家和百姓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更可能会引发天道的责罚。
李承乾固执己见,对这些劝谏充耳不闻。
众人无奈之下,只得转而去劝说李世民,希望这位大唐的太上皇能够出面制止这场暴行。
李世民本就心怀天下苍生,他也觉得这般肆意屠杀实在不可取。
治国之道应以仁义为本,应当推行仁道,用宽容去感化这些高句丽的百姓,而不是用暴力去镇压。
因为这样过度的屠杀,只会让高句丽的百姓反抗情绪愈发高涨,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日后必将生根发芽,长此以往,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变故,甚至可能会危及对高句丽的长治久安。
当李世民亲自前来劝说李承乾时,李承乾面沉似水,冷冷地抛出一句:“我大唐将士的命,难道就不是命了吗?”
“他们为了大唐,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在这战场上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如今,他们一个个战死沙场,若不能为他们报仇雪恨,如何对得起这些忠勇之士?”
“如何向他们的家人交代?”
这一句话,将李世民的劝说硬生生地挡了回去。
起初,李承乾心中确实有着自己的盘算。大唐历经人口损耗严重,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的劳力来恢复生产。
他原本想着,将这些高句丽的百姓掳掠回大唐,充作劳力,为大唐的发展贡献力量。
毕竟,高句丽的人口对于大唐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资源。
但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当他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冲锋陷阵的唐军将士在眼前倒下,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那曾经的盘算渐渐被复仇的火焰所吞噬。
李承乾的内心逐渐被愤怒所占据,以至于他觉得那些曾经的考量都已不再重要。
在他眼中,这些高句丽人若是骨头硬、不肯屈服,那就将他们的骨头无情地碾碎。
若是不肯低头投降,那正好,大唐的横刀会毫不留情地让他们身首异处,让他们的头颅满地打滚。
大唐自建国以来,虽在战争中从不心慈手软,但像这般大规模的杀戮,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
这一路征伐下来,唐军连屠二十三座城池,被斩首的人数超过百万之巨。
那些跟随大军一同前行的人,心中都暗自揣测,这份充满血腥的战报一旦送回长安,必定会引起天下震动,百姓们定会惊恐万分,舆论也必将哗然。
当后世的子孙们翻开这沉重的史册,看到这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时,陛下的头上恐怕难以逃脱一个“暴”字的评价,这将会成为大唐历史上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被后世之人反复诟病,其负面影响或许将绵延数百年之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