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青岛协定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从炮声判断,明显青岛城外生了激烈的炮战,而且绝不是小股部队的交战能闹出的动静。∷∷,
伊集彦吉得意万分地大笑了起来:“王司令,听到没有,我大日本皇军已经抵达青岛城外。你们中国人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你再不识时务,等我大日本皇军攻破青岛,那你也只能以俘虏的身份向我大日本帝国乞求活命了!”
看着伊集彦吉小丑般的表演,王默轻轻一笑,说道:“是吗,像我这样屠杀了贵国数万军队的罪人,贵国也能够如此大度饶我一命吗?”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想到死在王默手上的数万日军,伊集彦吉脸颊忍不住一阵抽搐,不过为了大局着想,他终究还是强忍着怒气说道:“当然,我大日本帝国向来大度,只要王司令从此顺从我大日本帝国,那么一切既往不咎。”
一直默不作声的朱尔典此时终于说话了:“王司令,既然这是调停会议,当然是以结束战争,让青岛恢复和平为最终目的的。只要你率部退出青岛,无条件释放我大英帝国那两千俘虏,那我和诸位公使、代表都可以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王默没有第一时间回应伊集彦吉和朱尔典咄咄逼人的话,而是转过头朝贴身卫兵王二虎下令道:“二虎,去把窗户打开。”
“是!”
王二虎应了一声,然后便带着两名卫兵去把会议室的窗户全都打开了。
轰轰
窗户打开之后,外面轰隆隆的炮击声越清楚响亮了。
伊集彦吉神情陶醉地倾听着外面不绝于耳的炮击声,仿佛这是世界上最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
看到伊集彦吉这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王默突然觉得这货挺有演喜剧的天赋,不在中国相声界展还真是可惜了了。
朱尔典以及其余各国公使和代表均将目光投注在王默的身上,不明白他为什么让人把窗户打开,这到底有什么用意?
王默扫了一圈会议室内的各国公使和代表,淡淡地说道:“根据我方的情报,日军以第十八师团为主的近两万部队大举南下。第十九师团在崂山湾登陆,然后北上青岛。两支军队南北对进,最终围困青岛城,对吗。伊集彦吉公使阁下?”
伊集彦吉高昂着头,得意一笑,然后说道:“清楚就好,我想王司令最好还是识时务一点。以贵军目前稀少的兵力和苦战多日后大减的战斗力,根本无法抵挡强大的大日本皇军。”
王默不屑地笑了笑。说道:“是吗?既然是两支军队南北对进,难道伊集彦吉公使阁下就一点也不奇怪,为什么现在只有南城外传来枪炮声?”
听到这话,不仅是伊集彦吉,朱尔典等其余各国公使和代表也俱都齐齐一愣。
没错,从刚才一直到现在,只有南城外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此时本应该也出现日军的北城外却没有一丁半点动静。
尽管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但伊集彦吉还是维持着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冷哼了一声。看似不以为意地说道:“王司令你想说什么?这不过是第十八师团稍稍延误了点时间罢了,我奉劝王司令还是不要抱有什么侥幸之心的好,免得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王默竟是微笑着点头赞同伊集彦吉所说的话,这让所有人都有些诧异。
王默这番镇定自若的表现,恐怕是个人都能看得出他底气十足,并没有因为日军的进犯而丝毫慌乱。
“王默,别以为故意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就能骗得过在场这么多公使和代表。我现在代表大日本帝国向你出最后通牒,立即率部无条件向大日本帝国投降,否则我大日本皇军马上就会踏平整个青岛城!”伊集彦吉愤怒地大叫了起来,不知道是真的底气十足地出最后通牒。还是以此来掩饰心中逐渐增长的慌乱。
伊集彦吉的话音刚落,会议室的橡木门突然被推开,王默的副官陈石头走了进来。
陈石头来到王默身边,正要凑到王默耳边低声汇报些什么,却被王默一抬手制止了,说道:“大点声说。想必在场的诸位公使和代表也是很想知道前线战况如何的。”
“是!”陈石头肃立应命,随即高声汇报了起来,“报告司令,刚接到前线战报,南城外我沂蒙自治联军二师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炮战,我军取得炮战的初步胜利。炮战结束之后,日军并未起进攻,目前只是与我军在南城外对峙。”
陈石头的话还没有说完,伊集彦吉就气急败坏地说道:“胡说,这是你们捏造的战报,就凭你们,怎么可能重创大日本皇军强大的炮兵联队!”
包括朱尔典在内的各国公使和代表都明白陈石头的汇报多半不会有假,伊集彦吉不过是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已,毕竟他们都亲眼目睹过沂蒙自治联军炮兵部队堪比欧洲强军的强大实力。
王默没有理会伊集彦吉的叫喊,示意陈石头继续汇报前线战报。
看到王默的示意,于是陈石头继续汇报道:“北面,以第十八师团为主的日军部队被我川军一师成功堵住南下之路。并且,一个小时之前,我川军一师向日军起猛攻,一举重创了日军。日本陆军大将寺内正毅以及中将神尾光臣率残部向北逃窜,目前我川军一师正在追击中!”
如果说刚才南城外日军炮战初步失利的战报,伊集彦吉只是气急败坏,那么现在日军第十八师团被击溃的战报就是根本无法接受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伊集彦吉当即愤怒大叫了起来,“川军一师怎么会在山东,就算在,区区一个川军一师也绝不可能击溃我大日本皇军近两万人的部队!假的,王默,这一定是你捏造的假战报!”
对于伊集彦吉的大叫,王默根本就没有理会,只是淡淡一笑。
伊集彦吉无法接受,可不代表着其他公使和代表不明白。这种只要稍加查证便可得知真相的战报。王默造假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根本就无法捏造。
朱尔典的脸色一下子黑如锅底,他原本还想依仗着日军的武力威慑迫使王默就范的,没想到日军如此废物。居然这么轻易就被王默干净利索地收拾了。
朱尔典阴沉着张脸不想说话,王默却没有放过他,带着些讥笑意味说道:“不知道关于海关的事,朱尔典公使阁下现在能否给我答复了?还是说,公使阁下得再次请示贵国内阁。才能有所决定?”
朱尔典当然不可能现在就答复,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向国内电报询问。他很清楚,如果内阁得知他丢了中国海关的控制权,他这个驻华全权公使的职衔怕是要岌岌可危了。
然而,事到如今,恐怕根本没有什么办法了,难不成真的在远东开第二个战场自寻死路吗?
怪只怪日本人实在是太废柴了!想到这点,朱尔典十分不满地扫了一眼失魂落魄的伊集彦吉。
“我会尽快答复你的!”朱尔典铁青着脸答道,然后终于不顾风度地拂袖离开了会议室。
朱尔典一走,这第二次联合调停会议不结束也得结束了。法国代表米勒斯参赞紧随朱尔典之后离开。
俄国公使库达舍夫和美国公使芮恩施却没有第一时间离开会议室,而是双双走过来向王默表示祝贺。
一番客套话送走美国公使芮恩施之后,大大出乎意料的是,俄国公使库达舍夫竟然向王默提出了军火交易的请求。
王默有些难以置信地再次确认问道:“公使阁下是说,贵国要向我方购买大批量的军火?我国的工业的薄弱,公使阁下不会不清楚吧?”
“王司令,贵国的军工生产能力的确不可能满足我国大批量军火的采购要求,但我想你是应该有这个能力的。虽然我国的情报不能具体确认王司令你背后的神秘军购渠道和武器研基地在哪,但从你手下部队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列装来看,是绝对有能力提供大批量军火的。”库达舍夫十分笃定地说道。
俄国居然会想到找王默大批量采购军火。看样子他们国内的情况如今是非常糟糕啊。
这完全就是送上门来的竹杠,不敲白不敲,王默可没有当圣人的打算,趁火打劫才是他轻车熟路的拿手本事。
王默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说道:“没错,我是有渠道能够大批量采购军火。不过,公使阁下想必也应该清楚,我方刚刚掌控了中国南方大多数省份,整编扩军势在必行,这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
听到王默似乎有拒绝军火交易的意思。库达舍夫顿时就急了:“王司令,能不能帮帮忙,我国真的是急需大量武器装备。只要你愿意达成军火交易,价格上绝对会让你满意,请王司令务必帮忙!”
瞧库达舍夫这火急火燎的样子,王默不答反问道:“怎么,贵国的穷党现在闹得很厉害?”
库达舍夫愕然一愣,没想到王默对俄国内部的情况竟然也如此了解。
没错,因为欧洲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俄国国内经济民生均严重受创,以致于民怨沸腾。俄国穷党趁势而起,已有逼宫之势。
毫不客气地说,此时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是内忧外患,离崩塌也为时不远了。
库达舍夫当然不会承认这一点,强装信心十足地说道:“帝国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但这终会解决的。王司令,此次如果你能帮忙,帝国和沙皇陛下是会永远记住你的友谊的。”
“现在国际上什么人都可能缺,就是不缺军火商,在中国就有众多的外国军火商。我想只要公使阁下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满足贵国的军火需求。”王默好整以暇地说道,依然没有松口的意思。
库达舍夫苦笑道:“王司令,那是在欧战爆前的情况。欧战爆之后,各国的军火需求暴增,根本就是供不应求,以致于价格不断攀升。”
看得出来俄国是真的急需大批军火救命,否则库达舍夫根本不会这么自曝其短,因为这只会让王默下刀宰得更狠。
关子卖足,架子也摆足了,王默也没有再做过多的考虑,免得这到嘴边的肥肉飞走,于是说道:“既然如此,我可以先暂缓编练扩军的动作,先将军火提供给贵国。不过,我不接受贵国用卢布结账,我只要黄金和白银。”
俄罗斯国内的经济一天比一天糟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崩溃,不接受卢布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库达舍夫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是依然争取道:“难道一定要用黄金和白银结账,英镑和美元也不行吗?”
“最好是黄金和白银,用黄金结算的话,我可以做主给贵国一定的折扣优惠。”王默答道,此时他想的却是国内黄金储备,行纸币的事情。
地盘扩大到中国南方绝大多数省份之后,整顿金融,恢复经济民生的重要性似乎不弱于整编扩军。只是不知道如今汇源银行展得怎么样,有没有行纸币的能力了。
见王默坚持用黄金白银接受,库达舍夫也没有办法,只得答应。
随后,经过初步协商,库达舍夫当场代表俄国给王默下了高达三千万两白银的军火订单,并表示如果沙皇陛下满意的话还会继续追加订单。
这一笔军火交易,王默起码入账两千万两白银,乐得他好几天都是笑眯眯的,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是因为青岛和海关收回在即而高兴。
两天之后,朱尔典不得不答应了王默收回海关自主权的要求,同时与各国公使、代表公开表态,承认中国废除胶澳租借合同,正式收回胶州湾租借地。
消息传出,举国轰动。
尽管收回海关自主权和胶州湾租借地并没有签订纸面条约,但中国民间还是称之为青岛协定。(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