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退兵
“为奸细窃走之机密共只三分:其一为裴兄秘称,予前年迁往广陵任太守,路过谯城,与时任谯城太守之裴光同游魏武帝祠……后裴兄与裴光予祠下立誓:萧衍以臣弑君而窃国,实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其二则为成将军之秘辛……成将军称:为杀常邕和以雪杀父之仇,他才迫不得以杀了宿城太守,而后举城而降……这二年来,他散尽家财蓄养死士、秘购刺客,已暗杀光常邕和之子侄、亲眷一十二口……
以三,则为昌兄之秘辛,为防被属下窥探,弟便按下不表……以上皆为弟与兄、并裴兄、成将军于汉中秘晤,共约起事之誓状,若至南帝之手,或传其耳中,兄与裴兄、成将军三人危矣……”
昌义之逐字逐句,看的极为仔细。而裴邃额头上的冷汗也越渗越快。而后汇成豆大的珠子,顺着脸颊滚落而下。
一看他这副表情,昌义之就能断定个七七八八:“真有此事?”
裴邃咬着牙,犹豫了好一阵,才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昌义之猛吸一口凉气:“我怎不知?”
“莫说你,举天下就只我与裴光二人知晓,且立过毒誓,若传六耳,九世不得好死……”
昌义之眼珠子都瞪了出来:“真起过誓,要诛皇帝?”
“诛个鸟毛……要真有此心,我受族叔裹挟北投元魏之后,就不会再次弃暗投明……”
裴邃何等的气急败坏,“本是一句酒醉之戏言,后经裴光之心腹警醒,我才知此番戏言若传于世间,会引来何等干系……故尔与裴光起誓,绝不外传……”
“那就是裴光那亲信传的?”
裴邃怅然一叹:“出了武帝庙,那亲信就被我与裴光捂杀,而后投予河中,报了溺亡……”
昌义之好不惊奇:“那李承志如何知道的?”
“天知道?”
稍稍一顿,裴邃又急声道,“如此看来,信中言之成景俊之事,怕也非空穴不风,赶快将他也召来……”
“对!”
昌义之重重的点了点头,朝帐外喝道,“来人,予我传召成将军,就称有故人来访,请他一晤……”
李承志与成景俊有个鸟毛的故,唯一能扯上关系的,也就是同为魏人。
外人却不知此节,只当即便成景俊未与李承志同殿为官,同营为伍,但至少与李承志之父兄应该是熟识的。故而听昌义之召唤成景俊,根本无人起疑。
下完令后,昌义之瞅了瞅立于案下纹丝不动,只当自己不存在的李睿,又看了看依旧跪伏于地,骇的汗如雨出的亲信。
罢了,待问过成景俊之后再做处置也不迟……
不多时,成景俊便如约而至。
不过是被人抬进来的:脸上涂者膏药,身上裹着药布,可能是为了镇痛喝了不少酒,似是有些醉态。
成景俊强打着精神予昌义之和裴邃问礼:“见过县候、县子!”
昌义之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而后双目如电,紧紧的盯着成景俊。
就只是这般盯着也不说话,目光威严而又冷厉,就如看着仇人一般。
成景俊只是稍醉,又非醉死,故而只是几息,他便察觉有异,疑声问道:“敢问县候,可是下字……何处有了差错?”
“呵呵……”
昌义之突的冷笑一声,“蓄养死士,秘召刺客,暗杀鄱阳县令常邕和之家小一十二口……景隽啊景隽,你可知谋杀朝廷命官,罪同谋逆?犯下这等大罪,你何来的熊心虎胆,敢质问老夫:你何处有了差错?”
就如一道炸雷劈到了头上,成景俊突的翻起身来,双目瞪如牛眼,又惊又惧的盯着昌义之。而只是瞬间,原本黑红的脸色便白的就如一张纸。
完了……竟真此事?
裴邃暗中一声哀嚎,恨不得以掌击面。
昌义之却暗叹一声,从案上挑出独有成景俊之辛秘那一张:“你当初杀宿城太守,举城归附,竟也是为雪杀父之仇之故?”
只当已经事发,朝廷的缉捕公文已传至昌义之案前,成景俊只觉万念俱灰:
“事已至此,下官无可狡辩。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故而末将问心无愧……就是可怜了京中妻儿,更辜负了陛下与县候之期许……某别无他求,只求速死,望县候成全……”
说着,成景俊便一个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裴邃如牙疼一般的咧着嘴。
与之相比,他的罪名有过之而无不及,连成景俊都只求速死,难道他也跟着抹脖子?
“慌甚?”
斥了一声,他又问道,“我且问你,此事除你之外,你可曾与他人吐露过?”
“这等秘辛,但有风声走露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官怎会如此不知轻重?家母早故,先于家父。诸子皆幼,少不更事,而拙荆只一介内宅妇人,说之无益,陡惹犹心……
故而除下官外,此事再无第二人得知……便是那些死士、刺客,也是多番经手,只是杀人,而不是受何人之遣……”
说到这里,成景俊猛的抬起头,惊惧不定的问道:“故而末将斗胆,敢问县候:朝廷是如何查知的,事先竟未见半丝端倪,更未知半丝风声?”
要是朝廷查出来的就好了?
昌义之看似风轻云淡,波澜不惊。但裴邃就在他身侧,故而看的极为分明:见成景俊供认不讳,昌义之便放下了那几页信纸。但落案之前,那薄薄的几页纸却抖的如同筛糠?
裴邃怀疑,是不是昌义之心中藏着天大的秘辛,以为已被李承志窥知,故而担心事发之故?
其实他只猜对了一半。
是人就有秘密,昌义之也不例外。
天监元年,萧衍称帝,封赏有功之臣,昌义之为萧衍之心腹,自然也在其中。
除赐爵、封官,萧衍突发奇想,又予昌义之赐婚。而当时的昌义之已然四十有四,一妻两妾皆在盛年。
而皇帝的从妹,自然不可能为妾,也更不会与他人共侍一夫。
不过在南北朝时期,此并非鲜见。莫说皇帝赐婚,若有庶族、寒门子弟一朝显贵,常有世家与其联姻,而大都会欣然允诺,而后或是予妻一杯毒酒,或是一丈白绫,更或是沉入湖中溺毙。
但昌义之与妻妾伉俪情深,且诸子皆已成年,怕留下隐患,故而婉言相拒。
但待他见过皇帝回到家中,一妻两妾皆悬梁自尽。
个中详情无人得知,但朝野均讳谟如深。两月后,昌义之迎娶长兴公主,予次年诞下一子。
两年后,皇帝叔父、长兴公主之父萧义之病亡。次月,长兴公主思念过甚,不慎落水溺亡。
朝野均传,是昌义之为亡妻报仇,故而溺杀了长兴公主。萧氏宗室愤愤不平,皆请求皇帝彻查。
但查无头绪,就如水中捞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而空穴无风,未必无因。长兴公主确实就是被昌义之溺杀的。但并非世人所传,是昌义之为屈死之亡妻报仇之故。
常言冤有头债有主,长兴公主只一介弱女子,行事皆依父兄所命,便是昌义之冤恨,也怪不到他头上。
而是昌义之行事不秘,予义成安王萧义之下毒之事被长兴公主无意中窥知,无奈只能灭口。
故而若论罪名,裴邃与成景俊加一起,也及不上他十中之一……
昌义之惊疑此秘是否也已被李承志所知,就如刀斧加颈,悬而未决之际才是最令人恐惧之时,故而李承志并未写在信中。
但这只是其次,毕竟捉奸捉双,捉贼捉赃,且已过了近六年,哪还有证据可言?
便是传入皇帝耳国,他萧衍宽纵心腹、爱惜羽毛的秉性,至多也就是将他逐渐冷落,性命还是无虞的。
昌义之惊惧的是:如此秘辛,李承志是如何知悉的?
一想到元丽、于忠予前日帐中之言,昌义之的心脏便阵阵紧缩。
天授之人……
能掐会算,神机妙算……
更有甚者:李承志如此这般,意欲何为?
昌义之定了定心神,两眼微眯,透出两点寒芒,直刺李睿:“此时看来,并非李郡公之亲信窃了机秘南逃,而是李郡公密遣心腹往建康行反间之计了吧?”
“县候明鉴!”
李睿恭身回道,“也不只是郎君之心腹……昨日夜间,因看管不严,另有数位贵朝之军将自我营中潜逃,已然不知所踪……”
不知怕踪个鸟毛?
怕是已被李承志收买,更或是暗施手段,让那数位俘将以为我昌义之、裴邃并成景俊真予李承志暗中沟壑,故而连夜南逃,往京中予皇帝告发了。
昌义之呵呵一声:“昨夜才走,算来启程也才一日而已,老夫即刻便遣快马往建康,焉知不能提前一步,将那心腹并军将截于京城之外?”
李睿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昌义之:郎君说昨夜才派的人去往建康,你就真信了?
“贵朝之俘将确为昨夜才走,但郎君又称:贼子敢孤注一掷偷窃机秘,应是早有谋划,该是先前就已见过县候并县子等诸般秘辛……
因此难保行窃之人不会早先一步遣人往建康告发……说不定此时南帝已然尽数知悉,建康也早已风言风语。更说不定,罢解县候之兵权、押解县候入京问罪之钦差已然自建康启程了……故而郎君才遣仆来劝告县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坐以待毙……放手一搏?
“哈哈哈哈……”
昌义之突的狂笑起来,“李承志一乳臭未干之黄口孺子,也敢予老夫面前班门弄斧?老夫宦海浮沉,征伐半生,不知经过多少大风大浪。
他又可知,老夫与陛下相知与微末之时,相交数十载,我与陛下肝胆相照、情深似海,又岂是他这些微末之伎俩就能离间我君臣?”
“县候所言甚是……郎君曾言:以县候与贵国陛下之情谊,自是无法以三言两语便能挑拨离间……”
李睿也不争辩,细细回忆着来此前李承志予他的诸般交待:“但若是逼的贵朝陛下不得不痛下杀手,以儆效尤呢?”
听到以儆效尤这一句,昌义之蓦地一顿,裴邃却是惊的头发都立了起来。
也怪裴邃口无遮拦,那番“萧衍乃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之语委实有些犯忌讳,只要风声传到建康,皇帝召过裴光,轻轻一诈便能水落石出。
而扪心自问,他裴邃却无昌义之与皇帝这般深厚的交情。便是以萧衍宽宏的性子不会取他性命,但也绝对会杀鸡儆猴。
至少他这副帅也当到头了……
再者听这李氏仆臣话中之意,好似李承志还留了什么后手?
昌义之缓缓吐了一口气:“李氏小儿还有何诡计,都一并道来吧?”
“好!”
李睿郎声应着,不急不徐的说出了四个字:“王猛,金刀!”
就如晨钟暮鼓,振耳发聩。昌义之与裴邃齐齐一震,又惊又怒。
二人皆为饱读史书之辈,焉能不知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刀计?
五胡争霸中原之时,前燕内讧,吴王慕容垂叛出前燕,投奔前秦符坚。
慕容垂天纵其才,文武双全,颇有贤名。时桓温北伐,便是其领军予枋头大败之。符坚得知慕容垂来投,大喜过望,亲至效外相迎。
时前秦丞相王猛劝诫符坚称慕容垂绝非寄人篱下之人,早晚必成为前秦的敌人,于是劝谏天王除掉慕容垂,以绝后患。
但苻坚性情宽仁忠厚,王猛虽多次进谏,其均是不应。王猛也不气馁,心想你不杀慕容垂,我就制造机会让你杀。
次年,符建符燕,拜王猛为大将军。符坚又授五猛举荐,以慕容垂之长子慕容令充为大军向导,任为参军。
而后,最精彩的一幕来了:出征前夜,王猛以讨教为由,携重视拜访慕容垂。慕容不疑有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设酒宴款待王猛。
酒过三旬,都已半醉,道别之际,王猛解下随身玉佩赠予慕容垂,以示交好之意。慕容垂受宠若惊,当即解下腰畔金刀做为回礼。
之后大军出征,即将抵达前燕帝都洛阳之际,王猛许以高官厚禄,买通慕容垂的亲信,授以金刀,令其诓骗慕容令,称慕容垂已生悔意,欲弃暗投明,归附慕容氏。
有父亲视若珍宝之贴身金刀为证,又是父亲之贴身心腹持刀而来,慕容令不知是计,予阵前反戈。
可惜只是一介参军,无兵无仅,只带数十亲兵逃回了前燕。
慕容令受慕容垂之令反叛的消息传回长安,慕容垂心知中计,更知便是跳进黄河,他也洗不清了,故而连夜叛逃。
后被符坚所派追兵生擒,而即便如此,符坚竟都未杀他。而是温言劝慰,称便是父子,也罪不连株。事后还像以前那般待他……
而之后,果真如王猛所言:待王猛死后,再无人劝谏,慕容垂日渐权重,最终乘符坚兵败淝水之后,率军反叛,成为压死前秦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符坚泉下有知,怕是肠子都能悔青吧?
昌义之与裴邃之所以骇然色变,便是深知此计之歹毒,堪称无解。
李承志于信中所言之秘辛,就如王猛向慕容垂讨要之金刀。而昌义之、裴邃、成景俊等三人予建康的家人,就如慕容垂之子慕容令。
只要李承志遣派心腹,以三人之秘辛为证,十之八九能取得三人之家眷信任。
也根本无需如鼓动慕容垂那般,令其家人反叛,只称昌义之等人已知有人已将此秘辛秘告皇帝,就能使其如惊弓之鸟,连夜秘逃。
待其逃出建康,李承志之心腹或散播谣言,或遣人告发,就称昌义之等人已然投魏。
到时一看连其家人都已潜逃出京,试问便是皇帝再如何信任昌义之,又该如何待之?
况且人言可谓,金吕烁金,而偌大的朝廷,也非全然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的!
这是阳谋,李承志已然算定:便是和盘托出,昌义之也无可奈何……
裴邃又急又恨,恨不得唤人将李睿拉下去千刀万剐。
他百般思量,以为便是易地而处,换他是昌义之,为今也只有尽快退兵一途,别无他法。
而且是有多快就要退多快,但凡错过今夜,就绝对能让他三人悔恨终生。
而如成景俊,直到此时才算是回过了些味。不时偷眼瞅瞅李睿,又瞅瞅昌义之面前的那几页信纸。
原来并非是朝廷揖拿他的公文?
他此时已然无瑕顾及魏帅是如何得知,心中就只一个念头:如何逃过这一劫?
非苟活,而是仇人未死,大仇未报,他还不能死……
而昌义之却是又惊又怒。
惊的是这等秘辛,李承志是如何得知的?
果真是天授之人,能掐会算?
怒的则是此计无解,堪称毒之又毒……
他猛呼几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而后缓缓的闭上了眼睛,计算着其中得失。
而思来想去,除了退兵之外,竟再也寻不出哪怕半丝良策?
犹豫良久,昌义之睁开双眼,陡然一叹:“传令,即刻退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