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太子奏事
小小朱自然知道自己这一次来上朝是有任务的,这个小家伙也知道自己要办好父皇交代的任务。所以小小朱也是早就准备了,昨晚母后可是交代了不少。
听话也是小小朱的一个优秀品质,别看这小子在外头是有些高高在上的,这小子也是有那么一些高傲的。但是在有些人面前,小小朱还是很乖巧听话的。
虽然在入朝前文武百官已经对于皇太子上朝表示意外,也看到了太子站在了文官队伍的队首,这些都是文武百官感觉到意外的事情。但是太子此前也是一言不发,看起来也只是旁听而已,好像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似乎不是真正的观政,因为太子好像也确实没有打算发表自己的一些政见。大家也不觉得意外,太子到底年幼,太子此前也没有观政,这样也很正常。
但是现在皇帝陛下忽然询问皇太子,这就不是什么小事情了。
三岁看老,从太子的一些言行当中,也是可以看出来太子的一些品性,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小朱出班,一本正经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诸位爱卿言之有理。中山公牵涉其中,自然不好主持筹功。儿臣以为,还是曹国公和开国公更合适。”
听到小小朱这么说,坐在龙椅上的英示皇帝微微点头,他的太子表现的还算不错。
虽然没有什么亮点,可是也是比较稳妥,这就算的上一个不错的表现了,值得肯定了。而对于文武百官们来说,皇太子看似也是持身中正,这就是好事情了。
毕竟英示皇帝实际上是非常护短的,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些事情,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这些也不是什么秘密,从英示皇帝这些年的表现实际上就可以看出来端倪了。
英示皇帝到底是和常系一脉牵扯太深,所以常系一脉天生的就是亲近天子。而天子呢,很多的时候也是比较倚仗常系一脉的勋贵,有些时候也确实是有着一些偏私。
除了对于武勋方面偏私常系一脉之外,文臣当中茹瑺这些人也都是出身太孙府,一个个的也都是得到了重用。这里头除了茹瑺等人确实有些能耐,但是谁也知道真正的原因。
茹瑺他们确实是有些能力,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很多人只是缺少一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不代表他们就是碌碌无为的庸才啊。
小小朱这个时候也说道,“启奏父皇,儿臣觉得此次筹功,当依循旧制。”
其实现在的军功,基本上也就是首功和战功。
首功自然很好理解,这也就是首级了。这也是从大秦就开始延续下来,虽然也会显得有些野蛮、血腥,也会有着一些弊端。但是总体来说,这样考核军功的方式也是最合适的,一直在延续着。
尤其是现在的大明朝对于首功也是有划分的,以前首功最重的是蒙古,再是蛮夷,内地的反贼等等其实是最低的。不同的地域,奖赏的军功、财帛也就不同。
其实很多人也都明白,首功制度带来的就是杀良冒功,这也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事情。或者是争功,这也都是会有着的一些事情。
任何政策都没有完美无缺的,只能说只要利大于弊,那也就算不错了。
除了首功之外当然就是战功了,比如说奇功、头功、次功,不同于首功,是按照战场上战士的表现来定功劳。总的来说就是只要取胜、只要奋勇杀敌,总有机会得到赏赐。
首功和战功并行,实际上并不冲突,他们也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现在的大明朝也是军官世袭制,毕竟现在也是卫所制度。所以也可以说‘多升不如重赏’的策略,这也是因为当初老朱封赏有功之臣。
太多的官可不好,所以升官必须要谨慎,但是赏赐可以大方起来。毕竟现在要是升了一大批官,那都是以后要给俸禄的。但是赏赐银钱或者田地等等,就不需要担心以后朝廷的负担了。
至于说赏赐白银、田地等等其实也没问题,将士们也不会有什么不满。他们奋勇杀敌,也可以得到足够多的赏赐,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或者衣食无忧。
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都是大明朝现在的一个军功制度,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意见。
对于太子的话,天子似乎是比较满意,笑着说道,“太子言之有理,还是依循旧制就好。”
小小朱的一些观点实际上看起来没有太多新意,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不过这也不错了,胜在稳妥,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品质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时候需要大魄力,说不定也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可是一旦改革不力,那么很有可能也就会带来巨大的动荡,或者是非常大的弊端。
现在的大明朝在很多的制度上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稳健比较合适,这也是皇帝、太子应该有的品质,可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要不然就不是皇帝有主见,而是皇帝瞎折腾了。
朱允煐想了想,缓缓点头说道,“太子年岁尚幼,不过到底也册封多年。此次筹功,曹国公和开国公当先奏报与太子。”
不少文武百官立刻面面相觑,也忍不住有些小声的交头接耳,皇帝这一出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小小朱很开心,立刻跪下说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儿臣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皇圣恩!”
常茂也立刻出班跪下,语气坚决,“臣领旨,臣必辅佐太子殿下。”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这是示好太子的好机会,“臣领旨!”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这件事情还是常茂和李景隆主持,但是名义上当然是以皇太子为主了。所谓的奏报太子,乍一听还以为最终是由太子拍板,可是这也就是名义上的。
这和当年不一样,当年洪武皇帝在位的时候,大事小事都是先交给太子批阅,然后再送去给洪武皇帝。当年的太子可不是吉祥物,不是有名无实,很多的事情都是太子批阅了就行。
而现在呢,小小朱那边就是个名义,估计就是小盖章狂魔盖个章,然后送给他的父皇。
虽然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依然会让不少人感觉到比较吃惊,也觉得太子是真的地位稳固。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一些事情,不过依然不影响太子有了名义。
皇帝现在年轻力壮,居然就舍得这般培养太子,这可不是一般的宠爱啊。
徐系一脉的勋贵自然是有些振奋的,主要就是因为皇太子的地位稳固,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好消息。徐系一脉的勋贵当然天生的亲近小小朱,就像常系一脉以朱允煐马首是瞻一般。
说句难听的,‘先皇’要是没有驾崩,他要是登基册立了吕氏,常系的勋贵可能没有太大的意见。但是他们肯定会上折子请求册封常氏为皇后,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请求册封皇太孙为皇太子,绝对不会给吕氏、朱允炆任何机会。
当年朱允煐的情况看似稍微复杂一点,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太复杂,嫡长的名分在那呢。
不过他们肯定也是拼尽全力的,肯定要成为朱允煐的依靠,要成为朱允煐的羽翼。朱允煐登上大宝,也是符合常系一脉勋贵的利益。
而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小小朱国本的地位稳固,徐系一脉的勋贵当然也是要为太子摇旗呐喊。太子以后势必要登基的,谁也不能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哪怕这一次筹功的事情,皇太子也就是得到了象征性的权力,但是这也就是‘昭告天下’!
往深处一点的想,这实际上也是当今天子允许一些武勋靠近太子。不是徐系那种天生靠近太子的,而是允许一些傅系一脉的人靠近,或者是其他山头的将领靠近太子。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这些将士在高丽浴血奋战,再多的功劳都是应得的,那是他们拼杀出来的。但是得到了赏赐之后,必然要感谢皇帝的圣恩。而现在皇太子主持这件事情,那恩典就是太子赏下来的,当然也要感谢了。
想明白这些事情,自然也就让徐系一脉的勋贵们更加激动,对于大明朝太子的未来有着更多的信心,他们也都觉得皇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
至于说担心皇帝恩宠太过也没必要,因为不管是以前的大朱还是小朱,也都是比较小的年纪就明确了地位,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些勋贵,甚至是有点兵权。
皇帝都不忌讳这些,其他人这个时候要是多嘴,那就很容易被扣上一个离间天家亲情的罪名,那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这样的罪名不要说一般的文武百官,就是宗室外戚都扛不住。
朱允煐这个时候又问道,“太子,既然让你主理此事,心里可有章程?”
小小朱沉默了片刻,就在徐辉祖心里有些暗暗焦急的时候,小小朱也反应过来了,这就是让他按照此前商议好的方案来执行了。
既然是这样就不需要担心了,小小朱有些时候确实缺少一点急智,这倒不是因为小小朱笨,单纯的就是因为他的年龄不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的原因。
但是现在让他按照此前商量好的方案来,那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小小立刻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除了五军都督府外,当有兵部、宗室协理。”
朱允煐似乎有些不高兴,说道,“宗室?太子当知道事涉兵事,宗人府上下不好牵涉其中。”
大家也都不觉得皇帝这么说有问题,大明朝的宗室已经足够富贵显赫了,历朝历代也很难找出来比大明朝宗室更加受到优待的群体了。
宗室的身份敏感,他们天生不适合和军权接触,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皇帝这么说没问题,就算皇帝不说,估计也会有大臣提出来反对,这不是驳太子的颜面,单纯的就是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这是臣子的本分。
小小朱也不恼,继续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战乃灭国大战,朝廷兴义兵、伐不臣。若只是依循旧历,有损朝廷颜面。当以宗室外戚协理,以示天家恩典。”
听到小小朱这么说,不少人就陷入深思,皇太子这么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宗室这边派人出面,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但是这个象征性也可以收拢人心。
小小朱这个时候又说道,“臣以为,当以驸马都尉协理。高丽不臣,乃朝廷覆灭第一个不臣之藩国。临安大长公主驸马李祺久为天津知府,善理琐事。”
小小朱话音刚落,很多人面面相觑,甚至可以说有些内心震撼。皇太子,可真的是什么都敢说啊!
李祺,那可是李善长长子。虽然他是驸马都尉,可是谁不知道李善长下场算得上比较凄凉。
那可是曾经协助皇帝确定天下山川神癨封号、封立诸王、爵赏功臣的权臣,是很多人眼里大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
就在有人按捺不住想要帮小小朱开脱的时候,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似乎有些不高兴,“既然如此,就依太子所奏。太子,退下吧。”
不少人松了口气,因为皇帝看起来是捏着鼻子认了太子的奏请。不过看起来也只是皇帝在维护太子的威严,所以不得不承认这件事情。
这么迫不及待的让太子退下,自然也就是不希望太子再提出什么建议,要不然就难办了!
小小朱立刻退下,继续保持着自己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父皇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好了,这个时候就什么都不要说了,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这就行了。
至于其他臣子内心里在想些什么,这和小小朱可没有什么关系。他上朝就是来办这一件事情,办好了这件事情自然也就足够了,其他的和他无关。
而知晓内情的徐辉祖面无表情,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说,这就是最正确的做法。太子这件事情办得好,这就行了!
(本章完)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