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沈太爷的生意经
郭大靖点头答应,又随意地问起了皮岛上的情况。
显然,实际情况并不象他看到的那样轻松,但也没到饿殍遍地的惨状。
朝廷做得实在是太绝了,断饷也就罢了,财政紧张还说得过去。可连粮食都不给,岂不是存心要饿死东江军民?
是不是存心,郭大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高高在上的皇帝和朝堂大员看来,老百姓和丘八的生死,真的不是他们关心和在意的。
“毛帅为此屡上奏疏,诉说困难,朝廷却无答复。”陈继盛苦笑着说道:“听说是因为魏忠贤亏空了巨量银子,朝廷急着想补上。”
郭大靖微微冷笑,若是穷得实在没银子也行。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崇祯的奇葩思维和操作,也确实不是常人可以揣测的。
“不说了。”陈继盛摆了下手,似乎能挥去所有的烦恼和郁闷,笑着说道:“我让人给你安排住处,再找些相熟的将领,晚上一起畅饮。”
郭大靖站起身,笑道:“末将也好久未见朋友,心里着实想念。船上还带了些吃食,末将让人卸下来整治。”
“来皮岛还要自备吃喝?”陈继盛哈哈笑着,拍了拍郭大靖的肩膀,说道:“明天你再回请诸将便是,倒不急着在今晚。”
郭大靖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躬身领命。
………………..
两天的时间,这边请完,郭大靖又回请,还把林天佑也叫来,和众将一起吃喝打屁。关系肯定亲近了一层,也为林家铺平了道路。
水师大将张焘与郭大靖算是初识,但喝过两次酒,在郭大靖和林天佑的刻意结交下,关系急速升温。
见张焘对望远镜露出喜爱之色,郭大靖忍痛相送,把张焘感动坏了,差点就烧黄纸斩鸡头拜把子了。
水师看起来只是载兵运输,但郭大靖却深知其潜力,希望日后能够借力发挥,在辽南取得更大的胜利。
不管是冬季海岸线结冰,需要水师巡逻,防范建虏蹈冰绕袭。还是从三岔河入辽河、太子河、浑河,从水路袭击辽阳、沈阳,水师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郭大靖从张焘口中了解到了水师的实力,船只众多,但适于远海航行的很少。船上的火炮以千斤佛朗机居多,剩下的多是老旧火炮。
对于后膛装填的佛朗机火炮,郭大靖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尽管存在着闭气问题,以致射程不远,但优势在于射速,换个子巢就能发射,手快的炮兵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打霰…弹的话,在中近距离上,对付建虏的密集冲锋很有效。至少,比松树炮那种东西要强得太多。
自明朝获得佛郎机炮之后,便开始进行了仿制和改良,先后开发出舰炮、城防炮、战车炮、野战炮等火炮,大小不一,种类齐全,总数达三万余门。
到了嘉靖末期,佛郎机炮已经成为明军的主力装备之一。
“几百斤的佛朗机炮啊!”张焘点了点头,说道:“水师用的较少,多在陆军手中。某估摸着,能有个五六十门吧!”
说完,他疑惑地看着郭大靖,问道:“你想用它武装部队?某觉得几百斤的佛朗机炮射程太短,难以抵挡建虏的铁骑冲击。”
中小型的佛朗机炮,射速快,但射程短,可能刚打上一炮,敌人的骑兵已经冲到眼前了。
千斤重的又太笨重,运输、架设、调整等很是不便。
但郭大靖是想用于防御,佛朗机炮发射霰…弹,专打冲锋的步兵,总相当于十几杆火枪吧?
而且,抵挡骑兵冲击当然要有条件,比较拒马、武钢车之类的阻挡。
“明年可能会用到,也不一定,到时候再说。”郭大靖模棱两可,心里却已经决定向毛文龙提出请求,调拔个二三十门,还要加上操炮的炮手。
张焘也不细问,反正他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郭大靖作战如何布置,他不想插手太深。
郭大靖已经看过水师的大船,认为安放千斤红夷大炮的话,顶多也就能放六到八门,可见船只的大小。
在黄海、渤海,东江镇的水师能够称雄。要去南海,与那些装载着十几门、二三十门火炮的海船相比,可就不够看了。
当然,打建虏是足够了。这也是东江镇能够在劣势下能够与建虏周旋的主要原因,打不过就上船跑到海上。
袭扰建虏和煽惑辽民逃亡,是东江镇最主要的手段。但畏于建虏骑兵的战力和机动性,却也不敢过于深入。
同时,东江镇与其他明军都有一个弱点,越是兵力多的作战,获胜的概率越小。
这可能涉及到指挥问题,但郭大靖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各部战力不一,作战意志强弱不同。
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松锦会战,有未战先逃的,有一触即溃的,致使整个战局不可收拾。
正是有鉴于此,郭大靖对于东江镇各部的支援,还是心有疑虑。别到时候帮不忙,倒是添乱。
张焘陪着郭大靖走下舰船,脸上还有些许的得意。水师在规模上确实有让他自傲的资本,尽管郭大靖认为已经落后。
码头上正有一艘船停靠,从跳板上下来数人,神态甚为倨傲。
“是沈太爷。”张焘低声给郭大靖做着介绍,“长得很凶的那个,咱们过去见个礼吧!”
沈世魁,商贾出身,因为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而成了毛文龙的岳父,成为岛上军民都称呼的“沈太爷”。
郭大靖点了点头,跟在张焘身旁走了过去。
“见过沈太爷。”张焘走到近前,笑着躬身施礼。
沈世魁点了点头,脸上挤出几分笑容,把目光转向郭大靖,略有迷惑。
“郭大靖见过沈太爷。”郭大靖不用张焘介绍,便自报家门,躬身施礼。
沈世魁眼睛一亮,笑容更盛了几分,说道:“郭将军啊,武勇无双,某闻名已久,不想今日得见。”
“沈太爷过奖了。”郭大靖笑了笑,说道:“若说闻名,在下初至皮岛,尚是无名小卒,便知沈太爷的大名。”
沈世魁哈哈一笑,说道:“郭将军在广鹿岛经营得风生水起,某也甚是佩服。嗯,有些生意上的事情,正想与郭将军商议。不知郭将军可有闲暇?”
郭大靖愣了一下,不知这沈世魁要和自己谈什么生意。难道说镜子的事情走漏了,这,不太可能啊!
其实,郭大靖也有心理准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毛文龙或别人知道了,也没关系,少赚点呗!
何况,他也没独吞。那些接济的粮食,难道不花钱。嗯,还真的没花几个钱。
沈世魁看郭大靖发愣,不由得又笑了起来,说道:“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就是海洋岛捕鱼船队捕到的那种上万斤的大鱼。肉质鲜嫩,味道着实不错。”
张焘点头附和道:“象小牛肉,确实很好吃。”
沈世魁含笑颌首,说道:“品质这么好,就当普通鱼肉自己吃了,某觉得甚是浪费。如果能卖到山东,应该价钱不错,能买到更多的粮食来渡过难关。”
郭大靖有些恍然,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既然沈太爷有门路,那便由沈太爷经营好了。只要能换到粮食,在下和其他人求之不得。何况,捕鱼船队是东江镇的,不是在下的。有什么章程,只要毛帅发话即可。”
捕鱼船队是郭大靖张罗起来的不假,但船只和人员都属于东江镇也不假。所以,郭大靖不想因此而得罪沈世魁。不就是少吃几口鲸鱼肉嘛,小事儿。
沈世魁见郭大靖如此懂事,不由得心中大悦。在他看来,这么好吃的鱼肉,按重量一比一换粮食,那是最起码的。如果能多卖,那自然是他的收益。
“郭将军真是爽快。”沈世魁笑着点头,说道:“某现在亦不知能卖出什么价钱,但一斤换一斤粮食应该没问题,总不会让郭将军等人难做便是。等毛帅回来,某便向他请示,看毛帅如何决定。”
郭大靖躬身道:“在下静候毛帅之命,谨遵无误。”
“好,好。”沈世魁信心十足,赞了两声,便拱手道:“那某便不耽误郭将军和张将军了,告辞。”
张寿和郭大靖赶忙拱手还礼,目送着沈世魁带人走远。
“一斤粮能换来一斤肉吗?”张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又摇了摇头,也不多说,显是对沈世魁给的价格有些腹诽。
郭大靖耸了耸肩膀,说道:“既是东江镇的产业,如何经营,由毛帅决定便是。”
张焘嘿嘿一笑,不再提此事,又邀郭大靖去喝酒,却被郭大靖反客为主,改由他作东请客。
………………
毛文龙回来的时候,郭大靖正带着林天佑和一群将领又在喝酒联络感情。
在听取了陈继盛的汇报后,毛文龙心中有数。眼见天色不早,便先回宅院休息,准备明天再见郭大靖。
回到宅院,毛文龙便见到了前来说事儿的沈世魁。
“等量换粮?有些不妥。”毛文龙对这个条件有些不太满意,肉和粮能一样吗,若是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
沈世魁也知道有些理亏,赶忙补充道:“因为鱼肉能卖上什么价钱,某也不知。若是换得多,自然也要多给,并未最后确定。”
毛文龙觉得郭大靖辛辛苦苦搞起了捕鱼船队,建起了海洋岛基地,一下子就交给岳父,总是有些说不过去。
沉吟了片刻,毛文龙才缓缓说道:“这样。捕捞的鲸鱼肉也别全都出卖,你先少拿点试试行情。如果价钱不错,三分之二的产量交给你,剩下的还是要给出人出船的众将分一分的。”
沈世魁也不争取,直接点头同意。在他看来,这已经是相当偏向他的决定。尽管郭大靖满口答应,但毛文龙毕竟还是要照顾到众人的想法。
“还要麻烦大帅与郭大靖说一声,把那大鱼的骨架相送。”沈世魁陪着笑脸说道:“有骨架作招牌,鱼肉想必要好卖一些。”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没有问题。明日本帅准备设家宴款待郭大靖与林天佑,正好把这些事情一起说定。”
“林天佑?”沈世魁想了一下,问道:“可是在皮岛有商栈的嘉兴林家?”
“应该是吧!”毛文龙说道:“朝廷断绝粮饷,林家为东江镇购进数万石米粮,帮助甚大。此次前来,也只是想得到些方便,与倭国进行贸易。”
与倭国贸易,那可是暴利啊!
沈世魁眼睛一亮,觉得这似乎可以插一脚。
“且等等再说。”毛文龙似乎看出了沈世魁的想法,摆手道:“林家还未麻烦咱们,咱们也还未提供方便,你若现在急于插手,倒显得咱们贪鄙。”
“对,对,不能急功近利。”沈世魁有些讪讪地笑着,说道:“林家想必也是刚走辽东航线,成功与否,获利多少,还不好说呢!”
毛文龙垂下眼帘,缓缓说道:“明年兴许会收复金州,若能成功,东江镇便有千万亩田地。朝廷即便再断粮饷,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困难。切记,在此之前,一定不能让林家心生嫌隙。”
行动一展开,就涉及到调动兵力,粮草物资更是关键。毛文龙的意思很明确,收复金州可能还需要林家的助力。
“某明白。”沈世魁用力点头,说道:“在此之前,绝不去接触林家。”
毛文龙露出微笑,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知道,东江镇才是根本,它的强大和衰弱,也直接影响到所获取的利益。”
沈世魁这点还是看得清楚,又再次保证,才向毛文龙告辞而去。
毛文龙送走沈世魁,又独自思考了半晌,才最终做出了决定。
形势比人强,经过此次断绝粮饷,收复金州就变得特别重要。朝鲜的屯田地全部丢失,必须在其它地方得到补偿。
而金州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毛文龙所看到的旅顺堡的防御设施,都给了他很强的信心。
况且,经过大半年的补充和休整,东江镇的兵力已经满员,三万四五千的人马,至少能抽调出一半的机动兵力。
7017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