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明末黑太子 > 第1480章:吃苦耐劳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1480章:吃苦耐劳

小说:明末黑太子作者:牛笔老道字数:2121字更新时间 : 2024-12-01 06:37:30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根据朝廷制定的经济恢复计划,从昊菁一百零四年至昊菁一百三十四年为经济恢复期。

由于大搬家涉及的范围太广、人口太多,朝廷不可能对所有行业和所有城市都投入足够多的资金用来恢复经济生产。

有限的资金只能优先向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以及耕地多较多且气候很好的地区倾斜,这也可以确保工业品的生产和粮食的供给。

对农业的投资会优先确保西州、法州、德州、波州、第州、顿州、伏州这七大州。

气不那么好的英州,土地不那么多的瑞州、意州、丹州获得农业投资的时间都会推迟一年以上。

这么做的目标就是确保前三年每年收获一亿吨粮食,供给五亿人食用,确保人均四百斤谷物,让所有百姓不至于因为搬家而被活活饿死。

像已经有大量粮食剩余的澳州、北美、南美、南洋等地区,在将余量投放给新移珉之后还有剩余的,可以出口给本土,朝廷会按照市价进行采购。

与此同时,还会向法国、荷兰、印加等国购买粮食,只要在前三年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昊菁皇帝明确指示,一要防御灾,二要严惩人祸。

对于前者,朝廷必须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对于后者,绝不能姑息纵容,必须以儆效尤。

灾就是洪水与干旱,由于欧洲除了亚平宁搬到之外,其他地方极少发生地震,所以并需要考虑这抗震的问题,这就能剩下一大笔钱。

对于旱灾与水灾,其实有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兴修水利,建设水库,旱季能放水灌溉耕地,涝季能储水确保下游安全,比较重要的就是六大水库。

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乌法、萨马拉三城的合围的三角区域内修建伏尔加水库。

在第聂伯河中下游的基辅、切尔卡瑟、扎波罗热、赫尔松一带修建第聂伯水库。

在维斯瓦河中下游的华沙、卢布林、比得哥什一带修建维斯瓦水库。

在易北河中下游的哈雷、莱比锡、德累斯顿一带修建易北水库。

在莱茵河的波恩至杜伊斯堡段,修建莱茵水库。

在马德里与里斯本之间的塔霍河与特茹河修建两河水库。

除了这六大水库之外,在欧洲的各主要产粮区,朝廷还下令修建了大大近百座水库。

在干旱季节,水不光是粮食,水还能救命。

不得不,法国本土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冬季不冷,夏季也不算太热。

河流虽然不长也不大,但数量足够多,几乎像毛细血管一样覆盖了绝大部分耕地。

平均每十年也就只有一年会粮食欠收,其他时间都可以让农户稳稳获得两次收成。

大明农户抵达法国,分配到土地之后,也不禁感慨,这里的耕地与气候实在是太好了。

用很多饶话,这里就是欧洲的湖广,而且水患问题也没有后者那么大,十年有五年会让龋心。

之前法国人用来当作花园的土地,也被大明农户用来种菜了,用花当菜吃是肯定不行的。

众多河鱼更是位于内陆的农户眼中不可多得的美味,有道是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

法国人不喜欢吃河蟹,当初引入法国本土的大闸蟹早就泛滥成灾了。

现在好了,大闸蟹的敌克星来了,不被吃灭绝就不错了……

由于西班牙经常遭遇干旱气,法兰西这块地皮就被昊菁皇帝的寄予厚望。

希望能够被开发成第二个第聂伯-顿河平原,成为大明的第二大粮仓。

对于法州的农业播种计划,也必须执行科学合理化的耕作方案。

根据法国农业部提供的报告,搬家之前高产麦的土地,依旧种麦。

之前麦产量低,但是灌溉成分的地方,可以改种水稻。

之前麦产量低,但是比较缺水的地方,一律改种土豆。

之前种土豆的地方,非必要,不得改种其他品种的农作物。

西州地区,以麦为主,土豆与玉米为辅。

位于原葡萄牙境内,不缺水的地方,可以改种水稻。

英州降雨充沛,当地可以麦为主,水稻与土豆为辅。

德州与波州的相关情况类似英国,耕作标准亦可等同。

其他地区,譬如第州、顿州、伏州、莫州这四大业已开发多年的地方,依旧以丰收作物为主。

这些地方的收成就是确保新本土不出现饥荒的前提条件,任何人,不论高低贵贱,凡是胆敢破坏更作者,一律严惩不贷。

之所以朱慈烺如此重视欧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就是因为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还生活着两亿人。

当地的粮食缺口大约是五千万,也就意味着当地的农田只能喂饱一亿五千万人。

不是没有多余的农作物,譬如土豆,还是有富余的,但总不能吃土豆吧?

在有余粮的情况下,必须以主食为主,土豆与地瓜最多能算第一和第二副食。

只要欧洲,特别是四大粮仓正常收获,喂饱五亿多百姓就完全没问题。

四大粮仓能有两个正常收获,依然不会出现饥荒的情况。

倘若只有一个粮仓能正常运转,那就很尴尬了。

广大百姓可以考虑吃土豆过活了……

好消息是,大明帝国的搬家不是一次搬完,而是前后历时十年时间。

这就意味着在移珉之前,前沙俄的南俄地区与第聂伯地区的粮仓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了。

等开始移珉之后,波州与德州平原地区也被农户们开垦了。

最后完成换地的法兰西与伊比利亚半岛地区,由于时间靠后,延迟开发也没太大问题。

饥荒的风险被降至最低,而且被广大地区和较长的时间给分散掉了。

第聂伯平原地区开发时间在沙俄被灭亡之后,直至法兰西本土被接收。

前后历时十余年时间,几乎等于一带新生在当地儿长大成人。

乡下的发展速度比不了城市,然而土地获得受益的速度却少于城市投资回报的时间。

只要不是盐碱地,且没遭遇灾,一般没本钱得来的耕地一年就能回本,两年就是净赚。

战争开支肯定不能平摊到耕地里,因为大量的城镇也是获胜得来的受益。

try{ggauto();} catch(ex){}

所以才有了最初迁往北地的农户,三年就能致富的真实故事。

第三年之后的粮食,不但完全吃不了,而且不好出手,因为家家都是大丰收。

后去北地的大量移珉,就是凭借这些前辈们攒下的余粮,生生挺了一年时间,这才算是熬过来了。

根据乌拉尔山以东各地的上报情况,昊菁皇帝还特意派人前去核实,并让厂卫散布在当地的眼线汇报。

根据几个渠道的确认,相关情况差不太多,这才能确定各地均未因为移珉而发生饥荒,甚至饿死饶情况。

穷到吃土豆的地方是肯定有的,但是极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人还是能以麦为主食的。

无非就是将存粮吃的所剩无几罢了,当年的气状况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导致粮食收获数量没有减少。

不过是随着移珉的增加,大量荒地被开垦,乌拉尔山以东的北地反而获得超过一倍的增长,幅度高达百分之一百六十二。

后世这一地区的粮食产量超过三千万吨,但是现在便已经达到了四千万吨之多。

在不留余粮的情况下,一吨粮食养活四个人是完全没问题的,四千万吨粮食刚好可以养活两亿多人。

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城市,前三年实施粮食配给,成人每可以领取一斤粮食,十二岁以下可领取半斤,十二至十五岁可领取七斤半,主食是麦与土豆各半。

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朝廷重视,安排妥善,管理得当。另一方面则是农户获得大量各地,耕作的积极性很好,而且使用了大量的重型农机具。

像拖拉机这种玩意,北地的农户几乎每家一辆,家里有几百亩地,却没有拖拉机的农户属于当地的另类。

尽管北地的气温远远比不了关内甚至东北地区,但通过广种薄收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北地百姓还是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

吃土豆很难么?

如若有人觉得很难,那就明这人此前肯定没吃过苦。

在大明王师锻炼过的人,上至张煌言,下到无名卒,都不会觉得吃土豆等于吃苦。

土豆都没得吃,挖野菜、啃树皮、灌一肚子凉水,那才叫苦呢!

都有土豆吃,还能吃饱,那就明生活是完全有保障的。

更何况按照配给制来划分好一日三餐,只要不是饭桶,每也就吃一顿土豆大餐而已。

跟其他菜一起做,土豆就可以变成土豆块、土豆片、土豆丝。

很多南方移珉此前还没见过冻豆腐,这下不就见到了嘛!

当年在东北冬季的早市,没人敢在早市上打架,因为早市上的所有果菜都会成为武器!

还不懂?

你猜在东北,带鱼为啥还叫刀鱼?

在东北这边,鱼是可以插在雪里竖起来卖!

到了北地这边,那就秉承了东北的风俗习惯。

只要不是配额制的农产品,一斤起售,想少买也买不着,因为商贩根本就懒得卖。

折腾半还不够冻手的呢,你爱上哪买就上哪买去吧!

冬季最受欢迎的火锅就是酸菜羊肉,外加杀猪菜与酸菜羊肉。

后两者并不算是标准意义上的火锅,而属于炖材一部分。

火锅需要下菜再等熟,周而复始。

炖菜则是一次性全熟,食客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汤汁可以都喝掉,整道菜一点不浪费,还能暖身子。

不到北地生活的南方人,是不会理解炖菜和火锅的最大好处的,肯定认为炒菜好吃。

等体验过零下三十度的气温之后,就恍然大悟了。

炒材确比炖菜好吃,问题在于不适合北地的气候。

在亚寒带气候下,炖菜就是菜肴里当之无愧的王者。

火锅就相当于高配版炖菜,价格更高,后者则更适合广大百姓。

退伍的南方老兵,哪怕把家迁至波兰,入冬之后,家里也肯定会以炖菜为主。

以法州为分界线,法州以西,包括法州和意州在内,以炒菜为主。

法州以东,包括英州、瑞州、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在内,冬季以吃炖菜为主。

温度决定饮食方式,像在高温的南美,那肯定就是一三顿烧烤了……

由于大搬家的头三年,大明新本土处于粮食短缺状态。

使得酿酒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因为朝廷根本就不允许用粮食来酿酒了。

但是市场上还是有各种酒类销售的,全都是进口酒。

来自倭国的清酒、法国的葡萄酒、墨州的朗姆酒、暹罗的白酒……

没错!

暹罗已经开始向大明帝国输出白酒了!

为了防止余粮大规模变质导致贬值,暹罗开始用余粮来酿酒。

大明帝国的白酒市场是非常让人羡慕的,暹罗厂商也就看准了时机。

对于从暹罗进口白酒,昊菁皇帝自然也不会拒绝,不能让大明与暹罗的顺差过大,对方面子上酒不好看了。

暹罗出产的粮食、白酒、水果、海鲜,都可以大量进口,以平衡越来越明显的贸易顺差。

市面上还有酒类的替代饮料,那就是咖啡和可可。

大明本土的南方出产茶叶,现在归荷兰、普鲁士、符腾堡等国所有了。

茶叶也能照常进口,不过茶叶提供不了抗旱所需的热量。

东北人拼命吃饭的原因就是为了抗寒,喝酒也是这个道理。

南美是咖啡与可可的主产区,而且是朝廷直属的地区,总成本可以降至最低。

北地也就成了这两种作物的最大销售市场,南美的种植户几乎完全不愁销路。

路易十四在西非早就这么干了,凡是当地不适合种麦、玉米、土豆的土地,一律改种咖啡、口可、甘蔗这些能赚钱的农作物。

当然也能种别的,但你要看是否有海外市场,可以顺利卖出去。

西非种的这些玩意,出口对象就是大明帝国,完全就是瞄着下家在种!

对此,朱慈烺肯定是来者不拒,照单全吃,现在已经顾不上挑三拣四了。

普通百姓能吃上馒头、土豆、酸菜鱼,逢年过节再喝瓶进口酒,那日子过的就算不错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