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义军东出
按照传统农耕条件来看,其实整片伏牛山地区都不咋地,只有群山中零星的山谷适合耕种,远不如东部汝州平原或南部南阳盆地,有着大片平原耕地。
基于地理条件限制,伏牛山中的各村落也都存在于这些山谷当中。
这些村落的农耕条件有好有坏,其中位于大山最深处的三水村位于大山深处,在军事角度上来说易守难攻,作为一个土匪窝很适合,但是其耕地条件其实很一般,其内的可开发耕地不多。
哪怕是全部开发了以这年头的农耕水准顶多也就养活大几百人而已。
更不要说进出三水村的道路及其难走,就那么一条山间小道绕来绕去,上山又下山,根本无法通行马车,这对日常行军,粮食等物资以及火炮的运输都非常的麻烦。
而松山村这边呢,村子周边的地形更加平坦,可开发耕地更多,开发难度也要更低一些,而水源也比较充足,有着好几条溪流,在此地屯垦的话,足以养活一两千人呢。
至于安全也不用担心,这地方和伏牛山里的其他村落其实都一样,东南西北都是山,这些山可都是未经开发,人迹罕至上的原始山林,很难直接翻山越岭钻进来的。
能进出松山村的也不过是几条小道而已。
而南边的道路,就是沿着松山之中一条谷底往南走,松山防线,也就是设立在这里。
有松山防线在,安全上不用太担心。
穿过松山防线后就是伏牛山的外围丘陵地区了,这一片地方虽然还是丘陵地形,但其实已经是开发比较成熟的地区了,有着众多成熟的村落。
成熟的村落代表更多的粮食,更多的人口。
如果有可能,罗志学还是希望把保乡营的触角延伸到伏牛山南边外围地区的各村落,如果能够控制这一片地方,那么对保乡营的未来发展将会有极大的好处。
保乡营总是会渴求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兵源。
为此,罗志学决定了把保乡营的主要驻地迁移到松山村这边来,当然了,三水村那边也不会放弃,还会继续派驻部分人手以及战俘耕种三水村的土地,作为一个后备基地使用。
那一天要是官兵杀进山来,而自己又扛不住的话,少不得要放弃松山村重新退回三水村的。
只是到了那个程度,罗志学也有可能直接选择放弃伏牛山,往西边的大山去。
罗志学从来没有说一旦官兵大规模来袭,明明打不过的情况下还会死赖在伏牛山。
最好的情况,自然是在伏牛山里囤积足
够的粮食,招募足够的兵员,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出来,进而开始展望四方,伺机而动。
但是如果进展不顺利,中途就遭到大批主力官军来袭,进而被官军击败的话,那么罗志学也会毫不犹豫的带着精锐骨干撤离伏牛山,另外找机会寻求东山再起。
玩造反嘛,不能太死脑筋。
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呗,跑了再找机会发展壮大再来一次!
造反这个事情吧,得学李自成,在他的造反生涯里吃了不知道多少次败仗,麾下大军组建一次被击溃一次,但是人家每一次都会在兵败之时率领骨干主力突围逃生。
明军每每以为这就完了,但是不用多久人家又拉出好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来了,这败着败着,人家就败进了京师,逼死了崇祯……
这简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典范,比曾国藩还要牛逼。
所以说,以后的事罗志学不知道会这么发展,但是他一向来都喜欢安排好几个备用计划,而诸多计划里从来没有死守伏牛山这一条。
只是吧,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嘛,罗志学还是想着继续掌控伏牛山,甚至控制伏牛山南部以及东部的外围地区,控制更多的粮食产地。
抱着这样的打算,罗志学在打完松山战役后就没有挪窝返回三水村,而是带着大人盘踞在松山村里。
一边安排人手开荒屯垦,一边安排人迁移三水村里的工匠等。
同时也是加紧派人出山采买各种物资,尤其是火药和铁器、食盐、布匹等战略物资。
有意思的是,在第二次松山战役结束后,后头好久都没有发现有第二支明军进山。
也不知道明军那边在干啥,是无视了黄光茂所部的惨败,还是说实在腾不出兵力来。
身在大山里的罗志学等人不知道的是。
实际上在王继达返回鲁山县城后,就开始发动人脉把自己的故事给传播了出去,其中还花费了不少钱打通了谭正凌的关系,获得了谭正凌的庇护。
最终进击伏牛山失利一事,责任全都摔在了黄光茂头上去,他王继达非但没有战败之罪,反而有抗击贼军之功。
谭正凌已经给了他准信,这一次‘功劳’不大,升知府是没指望了,但是升个同知还是没问题的,正好汝州同知年老多病即将致仕,所以王继达回头就会补上汝州同知这个缺。
如今王继达就等着翻年调令一下来,就前往汝州担任同知,那里还会费心费力去组织大军进军伏牛山啊。
人家虽然打仗不行,但
是人家又不傻啊。
经过松山一战后,王继达心里非常清楚,伏牛山那边的流贼不好打。
如此情况下,他还不老老实实等升官非要去和伏牛山的悍贼过不去,万一再来个惨败可就没第二个黄光茂替他背黑锅了。
所以伏牛山的流贼,谁爱剿去谁剿去,反正他是不去了……
至于说杀贼立功,树立知兵名声之类的,外头各种流贼流民多了去,他随便带着新征召来的县勇在荒郊野外逮着流民杀,弄点首级作为功劳它不香吗?
干嘛要和伏牛山的那些悍贼死磕啊!
毕竟又磕不过……
王继达是个聪明人,吃了一次亏后就不会吃第二次亏。
所以他回到鲁山县城后,除了派出哨探持续监控伏牛山,尤其是松山村那边的流贼有没有大规模出山的动向外,他也就没多余举动了,至于其他县勇一部分留下来守城,一部分派出去剿灭各种流民立功去了。
作为地方主官的王继达不干了,而武官体系那边现在也忙着,没空搭理伏牛山的那一小撮流贼。
因为十二月开始,一度在楚北惨败,最后逃回陕西,但是又在陕西遭到洪承畴率领各部围剿的各部义军,开始在高迎祥、李自成等各部义军主力从秦岭东出袭击河南。
这些义军可不是伏牛山那样只有几百人的小规模流贼,而是动不动就好几万的大规模义军。
对此官军那边可是相当紧张,河南巡抚玄默已经下令各部严防以待,要围堵义军东出,更是严令驻防部新安等地的左良玉所部,驻防汝州的陈治邦所部,驻防卢氏的明军各部一定要扼制义军的东出意图。
因为义军的大规模东出,搞的河南一地的明军压力大增,而且局势大大不妙。
如此情况下,驻守汝州的陈治邦所部那里还顾得上伏牛山里的那些小毛贼啊,其主力已经是在汝州北部的汝州城、汝阳城等地严阵以待了,并且还应玄默的要求派遣了一部分兵力前往洛阳城协防。
如此也就造成了,虽然陈治邦对麾下黄光茂战败伏牛山一事非常不满,也想过派兵前往伏牛山把这伙胆大包天的流贼给剿了。
但是义军压境之下,他也没办法腾出足够的兵力去伏牛山折腾了。
而当陈治邦的主力明军被大规模义军给牵制住了,王继达又很清楚自己折腾的县勇不中用根本没法打伏牛山,自然也就没什么大规模明军会跑来伏牛山搞事了。
对此,伏牛山里的罗志学暂时还一无所知呢,他只是觉得明军没有继续来伏
牛山而奇怪,毕竟自己可是在松山一战里歼灭了上千明军啊,明军内部就算再拉跨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吧。
既然明军没来,罗志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十二月中旬,罗志学召集了众人商议,随后决定正式偏师南下,前往伏牛山南部外围的村落,尝试控制这些村落啊,从中获得粮食和兵源。
这个过程里没有遭到明军的官方力量来干涉,但是有各村落,尤其是地主们的私人力量在进行抵抗。。
伏牛山的外围地区,可不算什么大山里了,虽然地形依旧是丘陵为主,不过那都是传统村落,里头自然是有不少大地主的。
这和伏牛山深处里基本都是山民,根本就没什么地主的情况不一样。
而保乡营要在山外征粮主要也是从那些地主的手中征粮。
毕竟除了地主外,其他人以佃户居多。
而保乡营一向来都不干从苦哈哈手里抢粮的事,李同林时代如此,孙成立时代也如此,到了罗志学时期同样如此。
不是没法对苦哈哈们下狠手,而是就算抢这些苦哈哈也抢不来多少粮食。
这些传统村落里的粮食产出,基本都是集中在各村的地主手中,保乡营要大规模征粮,只能找这些地主。
这些地主们对寻常流贼而言其实也不是好招惹的,很多地主家都有高墙有护院,寻常小规模流贼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然而,寻常小规模流贼拿这些地主的高墙护院没办法,不代表保乡营拿他们没办法。
保乡营的一应建制那可都是奔着正规军去的,寻常地主可真扛不住保乡营的攻击。
就算遇上实力强悍的豪强,这不是还有火炮嘛!
宋铁匠带着人耗时数月打造的两门六百斤长炮可是已经造好了,正在运来松山村的路上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