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章 改造草原
董书恒跟的老和尚商量了一些细节。
包括在极北行省的省会雅城,也就是原来的雅库茨克建立一座主庙。
然后在复兴军沿河建立的聚居点建立小庙宇。
另外还要挑选合适的人的前去传教。
董书恒希望能够将这些部族的过剩人口给吸引到聚居点来,不断地扩大的在极北地区聚居点的人口数量。
光靠渔猎的生活这些分散的部族养活无了多少的人口。
所以他们都是极力控制自己部族人口的数量。
他们通常也只能够几户人家聚集在一起生活,因为的人再多的话,猎物就无法养活他们。
就连周围用来取火的苔藓也许都不够用了。
董书恒希望能够给他们多一条出路。在聚居点制造一些生存的机会,让这些人充实进来。
这样继续渔猎的人就有更多的空间。
而复兴军的聚居点也能够不断地补充进人口。
这些到了聚居点的极北人能够获得新的生活方式,被改造成为真正的华夏人。
建立寺庙的话就是想要的给这些人一个精神上的寄托。
让聚居点能够在交换物品之外多出一个功能,增加一些生活气息。
毕竟这里漫长的冬季,生活是很枯燥的。而礼佛的话恰好能够让人的心境平和下来。
董书恒接下来又与几个汗部的头目碰了面。
这剩下的几个汗部倒是没有什么刺头。
因为之前札萨克图汗被灭已经让他们彻底地屈服。
这次董书恒跟他们确定了几件事情:
一是要放开对部族牧民的管控,给部族的牧民更大的迁徙自由。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着董书恒从下往上改造草原阶层关系的计划。
原本漠北草原上的牧民与那些大小贵族之间存在层层的人身依附关系。
有些的类似于农奴一样。
董书恒要想让牧民们做出改变就要让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这些走出去的牧民会发现外面有很多活命的方式,比如去矿场干活,比如去城镇的工厂中工作。
只要这些牧民不再仅仅依靠牧场依靠放牧生活,那么原本的这种社会关系就会渐渐改变。
现在漠北基本上分成了两大块。
一部分是以乌里雅苏台为中心的西半部地区,这部分地区包括了原本的科布多、札萨克图汗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
还包括新占领的伊聂谢河上游的阿穆哈拜商以及鄂布河上游的巴尔纳廓、新西伯利亚。
至于托木斯克则交还给了沙俄。这是双方停战的条件之一。
沙俄现在还掌握着鄂布河的中下游以西河流以西地区。
鄂布河与伊聂谢河之间的区域为两个国家之间在北境的缓冲区域。
在这里,双方的军队之间犬牙交错。
因为气候的原因,双方的据点都在后方,在前方都是零散的非常规军队。
沙俄的猎人民兵与复兴军的北极先遣队之间经常会在这里碰面。
虽然双方已经宣布停战了,但是小规模的冲突还是不断发生。
沙俄说这是的他们猎人的个人行为,这些猎人难以管控。
复兴军这边则说这是当地土著居民的自发反抗。
反正是规模很小,战斗不断。几十人、上百人的偷袭时有发生。
最后弄得这块地方已经没有正经的定居居民。
为了保护这里的原住民,这些人基本上都复兴军迁移到了东面。
雅城需要大量的人口补充,复兴军干脆将这些原住民安排到雅城的周围。
反正在那里他们能够找到事情做,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不仅如此,这些人反而不用再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现在漠北都护府的驻地在乌里雅苏台。有时候齐彬也会移驻阿穆哈拜商。
现在漠北都护府主要在建设的城市有三座。
乌里雅苏台、阿穆哈拜商以及科布多。这三座城正好呈三角之势。
阿穆哈拜商是和北边极北行省以及月湖行省的商贸中心。
乌里雅苏台是政治和工业中心。
科布多靠近大湖,周围的水系众多,是重要的农牧业中心。
都护府在科布多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农场和牧场。
这些牧场不再放牧,而是采用了种植牧草圈养牲畜的畜牧业方式。
不得不说论搞实业,这个齐彬还是很有一套的。
东半部三音诺颜、土谢图以及车臣汗部则还保持原本的部族分封制度,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力。
不过他们名义上要接受都护府的指挥,军事上要接受复兴军的领导,在民政上还要接受都护府派遣的民政官的指导。
并且,都护府完全收回了司法权。
部族领袖不能再直接处置牧民,滥用私刑。
这一权力相对于民政权力、军事权力来说并不起眼。
但是对牧民来说,这一点带来的改变非常大。
因为有了这些司法机构之后,牧民们感觉到了有人在帮他们撑腰,当遇到不公正的对待的时候,这些牧民也有了告知诉求的地方。
董书恒又跟这些首领谈了征募游骑兵事情。
有些人认为不就是在牧民之中征兵吗?哪里需要跟这些首领商量。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牧民都是上马就成为的骑兵的。
草原上最为优秀的战士的都掌控在这些札萨克的手中。
作为一个当权者,他要是想巩固自己的权力。肯定是要将那些最强悍的战士给笼络在自己身边的。
董书恒现在想要的就是最为精悍的战士,他并不需要那些普通的牧民去做炮灰。
在他的眼中这些人都是华夏民族,与自己的区别实际上并不大。
今后在北方以及西北与沙俄人作战最主要还是依仗骑兵。
对面的沙俄人同样也是部署了大量的骑兵。
这里的地狱太广阔了,而且人烟稀少,需要骑兵的机动性。
要是全部部署步兵的话,不知道得花多少人。
打个比方,比如一个连队的骑兵可以控制一百公里的边境线的话,那么同样长的边境线需要部署的步兵的兵力得是骑兵的十倍。
现在北境和西境都要成立骑兵师。需要大量的骑兵。
复兴军的骑兵师采用的是大编制,比之前的骑兵旅的建制增加了很多,两个龙骑兵团、两个游骑兵团以及一个机炮团。
一个师的总人数打到了八千人,几乎是原来骑兵旅的两倍。
这还是第一波成立的骑兵部队。
在董书恒的规划中,今后复兴军至少要有十个以上的正规骑兵师屯在西境和北境,作为与沙俄人对抗的机动力量。
他的想法自然是将现在草原这边能征善战的游骑兵全部都吸收进游骑兵的队伍。
就以复兴军现在给游骑兵的待遇,相信很快这些人就会归心。
同样的,这也能够进一步减弱那些部族首领所掌握的力量。
为今后董书恒将他们向牧场主方向改造创造条件。
在尼布楚以东,额尔古纳河和石勒喀河之间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
两条河流以及大量的支流滋润着这里。
当初复兴军占领了尼布楚之后就已经开始开发这里。
从漠南草原拐带来的大量牧民大都被安置在这里。
复兴军在这里建立了的很多的牧场。
这些牧场也都采取了蓄养牛羊的方式。
在夏秋季节,牧场的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草。
因为土地肥沃,这里的草打完之后就会很快又长出来。
牧场也会在灌溉方便的地方开垦一些土地,种植一些优质的牧草。
他们甚至还会种植一些玉米等高产作物,秸秆可以用来的做青饲料。
粮食可以用来改善牧民的饮食结构。
此时一个叫做桃树湾的牧场中,一名穿着军绿色民兵制服的少年正在打马疾驰。
他在牧场中心的一排砖瓦房子面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桃树湾牧场的场部。
翻身下马,少年队跑到了场长的办公室。
“场长,你说的大官马上就要到了,他的护卫骑兵现在已经到了五里外。”
这少年正是赤那。上次与沙俄的战斗中,赤拿立下了大功劳。他现在已经是民兵队的一名小队长,再过一段时间他就要去新京的军校读书了。
这是他放弃了官府给他的物质奖励,换来的一次上军校的机会。
赤那现在的名字叫做那爱华。
复兴军现在正在推广改名运动。这是复兴军新生活运动的一部分。
凡是复兴军治下的百姓今后都要用汉姓,起汉名。
这些草原人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汉名。
大家对于此一点都不抵触,反而非常的开心。
原本在草原上普通的人连自己的姓氏都没有。
至于那些比较看中他们原本姓氏的贵族,复兴军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原本的姓名。
只是在正是的场合都要用自己的汉语姓名。
同时复兴军还在全国强制推行官话。
这也是新生活运动的一部分。
能够通用的语言、相似的姓名是增加一个民族向心力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个民族要想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要尽量减少群体内部的差异性。
“那爱华,你去通知其他的人都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暂时到牧场的入口处集合。”厂长吩咐道。
那爱华是这个牧场的战斗英雄,场长自然不怎么让他干那些打草的活计。
那爱华平时除了读书就是带着牧场的那些少年训练。
今天场长也只是听说有大人物要来视察,上头让他稍微做一下准备。
董书恒的行踪自然是保密,不可能对外透露。
场长刚刚吩咐完,结果外面就来了一名军官。
那爱华也看到了,这名军官正是刚才他远远看到的那支骑兵部队的军官。
他们身上的呢子大衣非常精神,尤其是穿着这个大衣骑在马上的时候特别帅。
要是再能够配上一个披风就更好了。
他们身上的装备也非常好,牛皮武装带,手枪盒,身后的骑枪都让那爱华羡慕不已。
军官带来了命令,这是大人物下的,牧场的一切生产活动照旧,不要仪式,不要专门的安排。
吩咐好之后,这名军官也不离开了,而是安排他带来的人对牧场的各个地方进行了排查。
然后他让民兵队长将牧场的所有武器全部都暂时回收回来由他们保管。
这安全工作做的非常的细致。
ps:求月票!求推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