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大建设(中)
东北大地,关东军的影子彻底消失。
蒙古草原,驻蒙军的威胁终于消失。
西北三省,马家军的暴虐烟消云散。
西藏高原,农奴主的统治退出舞台。
西南大山,山匪们的存在四分五裂。
华南大地,南方军的殖民支离破碎。
……
在雷霆手腕和四万万民心的面前,任何企图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之路的障碍都已被彻底粉碎。
那些林林总总的魑魅魍魉在人民的意志之下已经统统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之中,而对中华儿女们而言,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的.asxs.而已。
新生的共和国将开始自己恢弘而伟大的征程。
奋斗之路由此展开。
是的,任凭外面的世界大战打得多么激烈,在中华大地之上,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来临,一个稳定的格局正在成功开创。
首先,伴随着局势稳定,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便正式开始了。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小农经济,农业发展几乎贯穿了各个朝代的始终,与民生和军事息息相关。
实际上,中原王朝的战争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抗史。
那么农业文明最重要的是什么?
土地。
种植粮食的土地。
而中原王朝的灭亡,实际上大部分都与土地问题相关。
王朝初设之时,连年战乱和饥荒会消耗大部分的人口,从而造成人少地多的局面。
所以王朝之初的发展基本上不存在恶性竞争局面,人人有地种植,人人有粮收,税赋平稳,会推动一个个太平盛世的到来。
但太平盛世之后,人口不断上升,土地却是有限的,最终就会造成人多地少,再加上地主不断强力兼并土地,大量人口无地可种变成流民,风调雨顺也就罢了,可一旦遇到天灾**,便立刻会引发农民起义。
这就是历史周期律,土地兼并规律之下,每一个王朝基本上不超过三百年就会灭亡。
而在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后,任何一个国家要获得工业发展,就必须要清除地主阶层这一农业时代的经济复利者,这与地主好坏无关,而是客观规律。
英国发起了圈地运动、美国借助于南北战争、苏联则依靠余粮收集,发展越迟的国家,手段就必须越过激。
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要保障正是农民与工人的利益,二要停止土地兼并这一封建客观规律。
土地改革运动恰逢其时,于是乎,浩浩荡荡的土地改革开始席卷了全国每一寸的土地,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广大农民真正的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极大的热情。
这一工作进展的很快,毕竟早已解放的华北地区已然全面推开这一制度了,富有工作经验的土改小组们纷纷集中向南进发,开始在广袤的南方大地上推行这一制度。
而在华南地区,农民们还将获得更多的惊喜。
——卫平表示全国人民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要顿顿吃肉。
老百姓们都傻眼了,在战乱年代能吃饱就已经算是奢求了,就连地主都得在吃饭的事上琢磨琢磨,能吃上白面馍馍都算是顶天的享受了,老百姓们吃糠咽菜已是习以为常。
哪一个政权能让他们安安心心的过日子吃上一顿饱饭,哪一个政权就能够赢得这些质朴人民的心。
吃好?吃上肉?
那更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了。
卫平却觉得吃肉应当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能顿顿吃上肉,凭什么国人不行?
肉类能提供蛋白质,蛋白质才能让人的肌肉得到充分的增长,才能让人身强体壮。
所以在卫平眼里看来,每个人都必须吃上肉!
那么肉从哪里来呢?
肉类来自于家畜。
家畜得吃饲料。
饲料来自于余粮。
余粮得从口粮中分离。
人若是连口粮都吃不饱,又怎么可能有余粮加工成饲料喂养畜生呢。
得提高粮食产量,才能有肉吃。
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化肥农药,化肥农药则要从化学工业中获得生产。而化工行业要以工业基础为生产线,还依靠石油作为原材料。
而卫平早已是未雨绸缪,将一边打仗一边建设这个过程发挥到了极致。
此刻,以山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的工业基础,以及开发之中的东北大庆油田,共同组成了共和国化工行业之基础,且正在不断扩大规模之中,预计年生产尿素将超过400万吨。
也就是说,卫平已经不再需要用黄金去置换化肥和农药,靠着如今的工业基础,便已经可以暂时满足全国的农业需求了。
同时,山东、河南、河北境内的六家农用机械厂也正在源源不断的制造出一批批农业生产机械,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排灌机、谷物联合收割机、采棉机等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将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各个县城,集中轮流到各个乡村之中运作,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解放出更多的生产力。
我国是七山二水一分田,无法与美国那贯通整个大陆的超级大平原环境相比,因此暂时做不到直接进行超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只能进行分散的机械耕种,一步步的提升产能。
同时,在河南、南京、青岛也都设立了农业大学,这些大学的一大重要学术研究项目,便是对杂交水稻展开研究,以全面提升粮食产能。
如此一来,农药化肥与农用机械将成功解放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而这些不需要再进行艰难将会接收培训之后进入到工厂之中成为产业工人,或者进入建设现场成为基建工人,亦或是进入军队服役。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实现工业化已经不再需要艰难的工农剪刀差了,强大的生产力将让社会上所有人在不断跃升中进入到工业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