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弄死你个鳖孙!
拿下了九江城,除了缴获许多的军械军火之外,府库里还有三十万两的银子以及其他诸如棉麻铁锭盐巴等紧俏的等物资。
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药材。
本来都是清廷为了守住九江备好的物资,结果现在全都便宜了楚军。
孙翔很高兴,下令封存府库。
参谋却提出了一个问题:
“将军,现在俘虏太多,别说营地了,就是每天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些人都断粮两天了,一个个脸都饿绿了,管个一顿两顿可以,但是要多管几天,咱们自己的粮草也也不够啊。”
孙翔一愣,这倒是个问题。
俘虏了几万人,但是吃饭的嘴也多了几万人。
人家都投降了,总要兑现承诺的。
城里缴获的虽然多,但是其中却没有眼前最需要的粮食。
况且城里还有数万百姓同样饿着肚子等着救济呢。
不过孙翔虽然年轻,但是指挥了几场战役下来,也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了,脑子里转了几转,很快就有了主意。
“先给他们吃顿饱饭,然后你带人给做个筛选,把那些真正的绿营兵都给筛选出来。让乌梁海过来的忠义军补充一些人,然后剩下的都押会去劳改,以后表现好的可以给他们山上户口。”
“对于那些被临时抓来的壮丁,每人发上半两银子的盘缠遣散回家。现在春耕还没结束,回去刚好赶上插秧。”
“另外,以我名义给君上写一封捷报,顺便奏请朝廷下拨一批粮草,九江的百姓也都断粮了,要是没有粮食吃,会出乱子的。”
“还有,从咱们的粮草里面先拿出一部分来设立粥棚,先维持几天,等朝廷下拨的粮草到了以后就好了。”
参谋一听,心里有了主意,点点头领了命令,不过又想起了一茬道:
“将军,城里的粮仓虽然没有粮食,但是那些大户家里肯定有粮食。这些人都是属老鼠的,都有屯粮的习惯。朝廷的粮草要过来需要时间,咱们现有的粮草不一定撑得住。不如找那些大户借点粮食。等朝廷的粮草过来了再给他们补上。或者直接给他们钱买下来。”
这也是楚军讲规矩,才会买或者借,要是换成别的军队,那都是直接抢过来。
要是敢不给,直接人头落地。
不过也正式因为楚军讲规矩,所以现在打仗攻城越来越顺利了,大家都知道只要投降就不会死,家产也不会被哄抢。
人们都喜欢跟讲规矩的人打交道,朝廷也是一样的。
不光是打下城池,就算是乡下的地主乡绅,只要主动配合交出大部分的土地,所有家产包括粮食都可以得到保存。
一开始的时候手段激进,给地主乡绅们留的不多,那是因为那时候家底薄,再加上声势不够,所以自然要狠一点。
但是现在已经成了气候,占了小半个天下,做事的格局自然就上来了。
规矩也就多了起来。
但是讲规矩也是要分人的,遇到那种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的,那自然就是另外一套规矩了。
规矩是双方都要遵守的才叫规矩。
参谋出的主意让孙翔也是眼前一亮,觉得可行。
“你今天就贴出告示,全城宣告,让那些大户明天都来知府衙门,我当面跟他们说。”
参谋领命,兴冲冲地走了。
孙翔又让人将那个带头开城门投降清兵叫过来。
“你叫什么名字?所任何职?”
“回,回禀大将军,我叫丁小乙,九江府青山镇丁家村人。半个月前我在地里忙活就被他们给抓来当兵了,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当兵的,我也没有害过你们一个人,你们说了投降不杀的,可不能说话不算数。”
丁小乙着急忙慌地说了一大段,倒是把孙翔给逗笑了。
“你倒是个老实人,你这么个老实人为什么会杀了那个千总呢?”
丁小乙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又想起那千总死的时候满嘴是血瞪着两个眼珠子看着自己的样子,心中害怕,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大将军饶命啊,我,我只是不想死,我想回家种地,他不让,还拿刀砍人,我才捅死了他……”
孙翔吓了一跳,这人这么胆小却没想到成了自己破城的关键人物,倒是有些意想不到。
果然是怂人出豹子么?
将他扶起来,孙翔笑道:“别怕,那千总死了是他活该,你杀了他不仅没罪,而且有大功。你想要什么奖赏?”
丁小乙想了想,战战兢兢地道:“大将军,我不想要奖赏,我只想回家,我的两亩地还要等着我种呢,再不回去就误了插秧的时候了。”
孙翔听他这么说,更意外了。
这真是个实打实的老实人,立了大功却只想着回家种地。
一点封赏都不要。
不过这也让孙翔对他更有好感了。
若是丁小乙趁机主动表功,要钱要地甚至要官,那孙翔就会觉得这人不是真的老实,多半会赏他一些银子就打发回家了。
可是丁小乙啥都不要,孙翔反而想为他谋个前程。
于是就问他:“你种地是为什么?”
丁小乙一愣,想了想弱弱地道:“种地养活自己。要是收成好了,多些余粮,攒上几年,要是能讨一个老婆就好了。”
很朴素的愿望。
孙翔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种的地能养活自己不?如果我给你二十亩地,你要么?”
丁小乙想了想摇头道:“二十亩地,我一个人忙活不过来。不过要是有个婆娘跟我一起种地就能忙过来了。”
还真是只知道埋头种地的老实人。
嗯,还惦记着讨老婆。
讨来老婆一起种地。
孙翔有点失笑,但是并没有嘲笑他,因为这个时代太多的人都是这样的。
他们一辈子也许都没有离开过家方圆五十里之内,就拿眼前这个丁小乙来说,估计这次被拉壮丁是他这辈子目前为止出过最远的一趟门了。
孙翔决定推他一把,给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你别回去了,留在我身边听用。我每个月给你二两银子的军饷,是不是比你种地划算的多?”
钱一下子给的太多,对于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实人来说有时候不见得是件好事。
培养一段时间,如果实在没有那个潜力,再放他回去种田也不迟,到时候再给一些赏金,让当地官府给多分一些土地,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
丁小乙听得都呆了,吃吃地问道:“大,大将军,那我的地怎么办?”
孙翔都快被他气笑了,板着脸道:“我不让你走,你要是敢走,就是当逃兵。当逃兵是要砍脑袋的。”
丁小乙被吓住了,想了半天之后垂着头答应下来。
旁边一名参谋全程观看,看了一眼垂头丧气满心不情愿的丁小乙,上前向孙祥请示道:“将军,他具体安排什么差事?”
孙翔想了想道:“就让他在当个传令兵吧,先看看再说。”
参谋答应下来,带着垂头丧气的丁小乙去换衣服剪辫子去了。
丁小乙心里很委屈,觉得这个大将军不讲道理,明明自己拿着传单出城投了降,却不放自己回家,就是欺负人。
可是他又不想掉脑袋,只能留下来。
那参谋看着这个一脸郁闷的家伙,心道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瞧把你委屈的。
……
丁小乙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那些被临时拉来的壮丁很快都被筛选出来,一人发了半两银子的遣散费就让他们回家了。
不过也有一些人本来就是给地主家当佃户,反倒是要求留下当兵。
对于这部分人,孙翔将他们单独安排出来,到时候让水师的船给运回去先加入守备军训练。
他可没时间训练新兵。
至于那些真正的绿营兵俘虏,也被分批用船送回后方去进行劳改。
粮食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那些被召集来的大户们本来都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所以对于孙翔要求借粮或者购买粮食的政策自然是喜出望外。
有了这些人的配合,大量的粮食被搬进了官仓之中。城中各处也设立了大量的粥棚,对城中断粮的百姓进行救济。
同时,孙翔也派出巡逻队在城内外巡逻,又奏请沈墨派遣商队来九江,给城中的百姓们提供必要的药物以及其他各种物资。
在各种措施之下,九江城中的秩序迅速安定下来。原本惶恐不安的百姓们用自己的眼睛做尺子,终于相信楚军根本不是传说中那样残忍滥杀的虎狼之师,而是一支仁义之师,所以百姓的心快速偏向了楚军。
九江城秩序基本恢复之后,孙翔又派遣了五千人支援彭泽,加强彭泽城的防守。
江面上又有水师战船巡弋,损失了全部水师的清军要想反攻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康熙能像沈墨一样短短几天之内就造出一艘战船来。
彭泽城被攻占,九江的位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孙翔在九江留下了五千人马驻守,自己带着主力乘船南下,开始解放江西剩下的城池。
郑云龙也派了一支舰队运送大军,同时顺便剿灭鄱阳湖水域的水匪。
根据殿前司的线人送来的情报,索额图已经退回了安庆府,在怀宁城部署了大量军队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态势。
很显然,如今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楚军手中,没有了水师的清军完全处于被动,楚军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清军在长江以南的势力基本上没有多少存在感了。
不过楚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没空继续向北扩展,等到江西全境都纳入楚国疆域之后,才会考虑往北进军的计划。
郑云龙亲自带着一支舰队将这次九江战役之中俘虏的施琅以及九江知府还有总兵等重要俘虏全部押送回衡阳向沈墨报捷。
捷报传到衡阳,立刻上了衡阳城乃至楚国热搜榜第一,大街小巷,茶馆酒楼都在谈论这次九江战役。
“我早就知道,这次肯定还是咱们楚国赢。满清鞑子蹦跶不了几天了。果然让我说中了,你说咱这嘴巴是不是开了光啊,哈哈哈……”
“你早知道个屁,昨天你还说那索额图是鞑子皇帝身边的心腹,肯定不好对付。还说要是万一清军打过来了,你就收拾包袱准备跑路。结果现在又开始吹牛,啥话都让你给说了,我呸!”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你可别凭空污人清白,小心我去官府告你!咱们现在的官府可都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你再乱说抓你去去吃板子!”
“青天大老爷才不会给你这种怂货做主,不信你去试试?”
“谁是怂货?你再说一遍!”
“怂货!怂货!怂货!我说了三遍,你怎么着吧?”
“我攮你娘!”
“哎呦,孙子,你真敢动手!我弄死你个鳖孙!”
“别打了,别打了,我的酒楼啊!”
“打!打得好!……”
“快报官!”
……
施琅坐着船一路南下,从长江进入洞庭湖,又从洞庭湖进入湘江。
郑云龙这一路上并没有限制他的自由,只是不能下船而已。
总体待遇还是不错的。
甚至连镣铐都没有给他戴,只是他在船上活动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个士兵。
郑云龙跟施琅见过一面,没有说太多,只是跟看守他的士兵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
这一路上,施琅试图从看守他的士兵口中打听一些关于楚军,关于沈墨的消息,但是却都被无视了。
包括船上的所有士兵,表现出的极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让施琅更是心惊。
这一路上虽然一直在楚国的地界内航行,但是船上的楚军水兵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并没有丝毫的大意。
从沿岸那无数在田地里忙碌的百姓身影来看,他们这些做显然不是担心路上受到袭击,而是一种习惯,一种精锐之师该有的良好习惯,随时保持战斗意识的高度自律。
这让施琅在惊奇佩服的同时,更加好奇这些兵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
在观察船上楚军士兵的同时,施琅也在仔细观察一路上沿岸百姓的情况,所到之处都是一片郁郁葱葱,安居乐业的景象。
就说这一路上水路的各种见闻,各种装载着各种货物或者乘坐各地客商的大小船只在江上穿梭往来,好不热闹。
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所见所闻,都让施琅心头那个念头越发的强烈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