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京营骑兵统领
其实皇室要个几万倾的田,天下完全供养的起,可是大家别忘了,大明除了皇室还有各地众多藩王,权贵。
皇庄的设立,其实是开了明代土地兼并的先河,皇帝起了一个很不好的带头效应,在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很多百姓被逼的没有田,只能去当佃户帮地主种地,这和朱元璋的父亲很像。
无地的百姓越多,这就像一个随时会爆的火药桶,只待一个时机,崇祯很不巧刚好赶上了,不管他多么努力也只能当个亡国之君。
“朕有这么多的皇庄!”
崇祯很震惊,他当初还指责福王占了2万倾地,聚集大量良田,没想到自己才是最大的地主,这不可笑吗。你自己都兼并百姓田地,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是的,”王承恩点点头。
“这皇庄在哪?”
“皇爷,皇庄都是京畿附近。”
“皇上,皇庄如果全部种上甘薯的话,可以更快普及甘薯在北方的种植,”徐光启看崇祯的样子以为他不愿意,“而且皇庄种植也很方便,您下令就可以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徐光启在北方推广甘薯种植其实不是很顺利,老百姓不认识甘薯,担心种不好,一块地种了甘薯就不能再种小麦了,影响一年的收成,而且官府也不兜底,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愿意种甘薯。
“可以,大伴,吩咐下去,明年皇庄全部种甘薯,全部听徐大人指挥,”崇祯微微点头,同时心里打定主意,要去皇庄看看,在他印象里,地主都是剥削的,给地主打工的佃户生活一定很穷。
“遵旨,”王承恩回道。
这时一名太监在外面禀报,“皇上,毕大人和孙大人,李大人他们在外面等候。”
“让他们进来。”
随即,孙元化,毕懋康,李邦华,秦良玉,曹文诏走了进来,同时说道,“拜见皇上。”
“赐座,赏茶,”崇祯微笑道。
随即太监搬来五张圆凳和五杯茶。“大家请坐吧,今天把你们招来,主要是商议一下军队的武器情况。”
李邦华等人按照官职大小坐了下来。
“皇上,三万匹战马已经到达京营,微臣正在组织士兵紧张训练,”李邦华首先开口,“这些骑兵应该由谁统领,请皇上示下。”
曹文诏紧张的看着崇祯。
古代骑兵部队基本可以以一打三,打五,三万人的骑兵部队已经算得上一支强大势力了。
“嗯,战马朕给你买来了,你们可要好好训练,”崇祯微微一笑,“骑兵只有聚集在一起威力才更大,三万骑兵朕就不分开了,如果战马不够,你再派人去林丹汗那里购买,如果士兵不够,那就去再招,总之一句话,朕手中要有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朕要装备最好的武器,给最高的军饷,最严的军纪。”
“最重要是只听朕一个人的命令,曹将军,你能做到吗?”崇祯看向曹文诏。
“皇上,末将保证这支骑兵一定是皇上手中最锋利的刀,誓死效忠陛下一人,”曹文诏站起来激动的说道,“皇上说向东,绝不向西,末将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披肝沥胆.......”
“停停停,”崇祯连忙摆手,曹文诏听崇祯的意思是让自己掌管这支骑兵部队,激动的语无伦次,把事先背好的各种效忠词语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曹将军,不要激动,朕把你调来京营就是准备把骑兵部队交给你统领,”崇祯笑着说,“朕听说,你每战必先,带头冲向敌阵,不管对面是建奴还是乱贼,你都敢拔刀冲锋,这才是一个武将该做的事。”
“这支骑兵你做主将,秦将军的儿子给你做副将,朕希望你俩互相配合替朕打造出世上最强骑兵部队。”
“末将替我儿谢皇上隆恩,”秦良玉起身向崇祯恭敬行礼。
“秦爱卿起来吧,不用多礼,大明正需要马将军勇将,”崇祯笑了笑,伸手虚扶,“这也是朕对你马家白杆兵数次保家卫国的赏赐。”
其实崇祯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虽然对曹文诏信任,但是必要的平衡也是必要的,这对曹文诏也算一种保护。
这支三万人的骑兵部队崇祯打算给每人准备一支骑枪,一把刀,以后还会再给每人配备双马。
在他计划中,这支骑兵部队属于轻骑兵,士兵也不再穿重重的铁甲,而是选择更轻便的棉甲,在远处先用骑枪射击,近处则用刀,长枪等,当然弓箭暂时不能完全舍弃,距离真正的火器部队还有一段路要走。
起码子弹没做出来,骑兵还是要靠燧发枪和手中的刀作战。
温体仁看着眼前的曹文诏,眼珠转了转,暗道,“看来皇上对于这个人很看重,竟然把三万人的骑兵部队交给他,以后要多多留心。”
要知道明末的吴三桂驻守山海关手里就是有三万多的关宁铁骑,才有资格和崇祯,李自成,满清三方讨价还价。
三万骑兵用的好,甚至可以抵的上二十万步兵。
其他人也都羡慕的看着曹文诏,如果不出意外,曹文诏以后必然是一方统兵大将。
“曹爱卿,以后你就是骑兵统帅了,可不能再随便带头冲锋,”崇祯看着曹文诏嘱咐道,“冲锋虽然可以调动大军士气,但这很危险,你已经不是统领几千人的将,冲锋陷阵的事就交给别人去做,你在后面指挥全局。”
历史上曹文诏带领三千骑兵冲进十万流寇阵中,孤立无援,最后被活活耗死,这虽然看着很勇猛,但是对于大局不利。
“谢皇上关心,末将知道了,”曹文诏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对着崇祯恭敬行礼。
“好了,现在士兵,战马都有了,就缺少手中兵器,”说着崇祯看向毕懋康和孙元化,“毕爱卿,孙爱卿,现在大家可都在等你们的火枪火炮了。”
“现在军器局有多少火炮,多少燧发枪了,除了铁料之类的还有什么需要吗?”
现在工部炼的铁大部交由军器局使用,还有一部分用来造弓箭。
“皇上,现在铁料供应充足,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毕懋康开口道,崇祯对军器局的重视可以说达到了顶点,要钱给钱,要人全国调人。
现在工部的铁料全部朝军器局运,朝廷所有的工匠也在军器局,反正毕懋康和孙元化提的合理要求崇祯全部都满足了。
他俩的压力非常大,军器局成立时间太短,两月不到,产量虽然每天提在提升,但是想生产出装备十万士兵的武器,最少也要二年以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