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 第279章朕记住你了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279章朕记住你了

小说:大明最后一个大帝作者:宇峰雨字数:1273字更新时间 : 2022-06-15 21:41:48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沉阳战事算彻底结束了,其他地方都派了大军去收复,其实自从沉阳被攻破,多尔衮和代善带军逃离之后,辽东的其他城池,基本不战而降。

打仗就是这样,只要打几次大仗,消灭敌军大量军队,其他地方基本是望风而降,比如明朝最后输了松锦之战,李自成输了一片石之战。

满清入关后就如秋风扫落叶,整个北方短短半年就全部沦陷。

崇祯带着人来到一处大院外面,大院里面住着五百多名上次恩科的贡生,他们还没有进行殿试,所有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为进士。

如今辽东明军取得节节胜利,各地不断传来好消息,建奴被打败后,各地百废待兴,摆在崇祯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辽东各地的官员。

翰林院作为明朝官员储备库,本来也有几百人,不过崇祯搞了几次抄家,杀了不少官员,翰林院的人都用的差不多了。

明军收复辽东后,各地需要的中低层官员缺口在几百名,吏部尚书谢升奏报说朝廷根本没有这么多官可用。

于是崇祯打起了这批恩科学子的主意。

“如今我军打的建奴节节败退,看来朝廷收复整个辽东不用多少时间了,陛下登基才几年就打赢了建奴。”

“我朝中兴指日可待啊。”

“陛下登基不到一年就铲除阉党,如今又灭了盘踞在辽东的建奴,解决了困扰朝廷几十年的边患,我等真的三生有幸跟随陛下见证这一刻,以后老了还可以着书立说,真是不枉此行,那些没来的恐怕要后悔了。”

“不要提那些贪生怕死的,他们不配和咱们相提并论。”

院子一角,李岩,宋应星两人也在畅谈国事。

“宋兄,你说皇上接下来会怎么做?”

“你什么意思?你是问皇上会怎么对待辽东剩余的建奴吗?”

“嗯。”

李岩点点头,“辽东的建奴一直把辽东汉民当做奴隶使用,现在我朝收复了此地,但是各地还不安慰,要想长治久安,可不是靠武力威慑啊。”

“努尔哈赤之所以造反就是当年在辽东的明军残暴征伐,引起女真人的不满,才酿成悲剧。”

宋应星摇摇头,“我可不这么看,对待异族就要用武力威慑,这些异族都是畏威不怀德,你对他们好,没用,他们都是喂不饱的狼崽子。”

“我觉得辽东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把这些异族迁往内地,把他们分散开来,然后把大量汉民迁到辽东,这样不要二十年,辽东就是我大明又一个大后方,而且我发现这地方很适合种水稻和冬小麦。”

其实明朝的时候辽东地区是比较贫穷的,经济不太好,虽然明朝对辽东进行经济援助,可是远水解不近火,以前明朝还可以靠海路从登来运输粮食和棉纺织品支援辽东,后来倭寇猖獗,海路也断了。

辽东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再后来明朝觉得运输粮食太麻烦,干脆直接送钱给辽东,不过这更坏事,导致当地物价飞涨,涨到了之前的十倍以上,辽东经略熊廷弼曾报告说,当时一两银子还不如之前二钱银子值钱,也就是说钱不值钱,货物更值钱。

这也导致辽东进一步混乱,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士兵流失严重,这也为以后的灾难埋下了祸根。

“宋兄,你说这地方能种冬小麦和水稻?”

李岩惊讶的看着宋应星,现在这里的人们种的都是春小麦,口感不好产量低,“你不是开玩笑的吧?这么冷的地怎么能种这些东西?”

“我说的是真的,”宋应星很认真的看着李岩,“这一路走来,我仔细观察过,辽东和辽西都有大量的黑土地,这些土地都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我和你说啊,小麦和玉米,水稻需要的生长条件,土壤和温度对于农作物生长有很大关系,其中土壤肥力是一项很大的因素,农家肥你知道吧...........”

接着宋应星对李岩说了一大堆关于如何种地的专业术词,直接把李岩听懵了,他对于这些根本不敢兴趣。

他平时除了看四书五经的书,最多看的还是一些兵书以及历史人物传记,至于如何种地这种枯燥无味的事大部分读书人都不看,也不想看。

宋应星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身边围满了人都浑然不觉。

其他人看着宋应星说的这些话都觉得是天书,虽然听的懂,但是具体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就不知道了。

崇祯静静的站在旁边聆听,眼神放光的看着宋应星,虽然他也听不懂宋应星说的什么意思,什么水稻要在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追肥,怎么防治害虫,这些他也不懂,但是他知道眼前这位肯定是一位农业专家。

这个时候大明不需要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最需要的恰恰是宋应星这种技术人员。

“咳咳咳………”

“别打扰我,走开,”宋应星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场面一时非常安静,众人都看着宋应星,暗地里悄悄竖拇指,竟然敢叫皇上走开,一个字“牛!”

“宋兄,宋兄……”李岩用脚踢了踢宋应星,“皇上,皇上。”

“什么黄上,我说的是黄姜,嗯?”宋应星感觉周围安静的不对劲,抬头一看,哦豁!皇上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呢。

“臣拜见皇上,臣不知是皇上,请皇上恕罪,”宋应星连忙站起来朝崇祯行礼。

“你叫什么名字啊?”崇祯笑着说,“刚才朕看你说了半天,怎么全都是些如何种地,如何播种的农事,难道四书五经上有这些东西吗?”

“哈哈哈…………”

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宋应星尴尬的笑道,“没有,没有,臣叫宋应星,臣这是闲暇之余喜欢读些杂书,臣的家里比较穷,有时间就帮家里干干农活,用书里的知识种好庄稼。”

“臣在干农活的时候发现很多老百姓都是靠经验种,但是有很多人都不是很懂,臣就把一些有用的知识收集在一起教家乡的百姓如何种地。”

在场的人很多都不屑一顾,他们五指不沾阳春水,只知道埋头苦读,当了秀才之后更是一点粗活都不干,更别说种地了。

“很好,很难得啊,看来这次朕的恩科还真录取到一位大才,”崇祯高兴的说道,“你对农事的熟悉正好可以帮朝廷研究如何提高田亩产量,朕记住你了。”

宋应星这个名字,只要对明末历史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可是一位真正的大科学家,他的着作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他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最杰出的工艺百科全书。

其实明末英雄,忠臣,科学家都很多,只是崇祯不知道加以利用,白白浪费了。

“你们知道朕今天来这里干嘛吗?”

崇祯环顾四周,笑道,“你们能通过会试,说明都是大明从各省选出最优秀的人才,本来会试之后朕要在宫里举行殿试。”

“不过战事紧急,建奴围困锦州,殿试只能推迟举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辽东之行,相信你们也收获很多。”

“如今大军正在追击建奴,辽南地区已经全部收复了,朝廷官员奇缺,朕准备把你们派到各地当一地县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