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 第345章 远方的信件(七)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345章 远方的信件(七)

小说: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作者:施特劳斯字数:1496字更新时间 : 2022-08-19 01:27:37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其实海宁根本就没有急着发兵救援,他首先给乾隆皇帝回了一封信件,询问情况是否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次双方使用的是他们之前经典的联络方式,因此沟通起来还是非常顺畅的。但因为环球集团普遍没有参与这次针对天山南路的讨伐,所以天山南路的最新战况并不能以这种方式传递到乾隆皇帝的手中,因此这造成了巨大的时间差,也造成了他上次与海宁之间交流的时候,还不了解前线已经出现了许多变化。

此时前线战士更是已经到了接近结束的地步。

以叶尔羌、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南部及西部各城,是布拉尼敦和霍集占兄弟的老巢,如果清军要进军这一地区,通常能想到的进军路线是先攻取喀什噶尔,接着再向叶尔羌进发。这是因为如果从乌什直逼叶尔羌,需穿越长达一千五百余里的沙漠戈壁,沿途极为艰险。

霍集斯在其方案中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建议绕过喀什噶尔,直接南下叶尔羌,理由是叶尔羌是喀什噶尔最后的退路,占领叶尔羌,喀什噶尔也就成了死地,布拉尼敦和霍集占就都没法逃了,而且乌什和喀什噶尔之间有山岭阻隔,道路也不好走。

听取霍集斯的方案后,兆惠又征求额敏、鄂对等人的意见,众人“俱以为实”,认为霍集斯所言符合实际,这样兆惠便决定采纳他的方案,出兵叶尔羌。

此前乾隆已命靖逆将军纳木扎勒、参赞大臣三泰与兆惠会合,二人奉旨统带四千人马,其中包括索伦兵两千、察哈尔兵一千、健锐营一千。这些人马都是清军中的主力,尤其健锐营更是号称精锐中的精锐,当年健锐营的常规编制才不过两千,一下子就调来一半,足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之强以及乾隆渴望取胜的急迫心情。

对兆惠来说,最好就是能等纳木扎勒等人的到来,大家会合后一道进军叶尔羌,但与兆惠从伊犁到阿克苏不同,纳木扎勒等人从北京到南疆,路途遥远,如健锐营,按其行程计划,还得两个半月才能抵达阿克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兆惠愿意等,乾隆也等不及了,阿克苏、乌什等城的相继归降,不仅令他心情大好,而且影响了他对形势的判断,使他深信,霍集斯已经众叛亲离,只要清军一到叶尔羌,必能势如破竹,他甚至还幻想可能出现当地居民擒霍集占来献的奇迹,在圣旨中称“叶尔羌、喀什噶尔相继投诚,亦未可定”。

在这种乐观情绪的支配下,乾隆认为以兆惠现有所辖兵力就能确保大功告成,其实健锐营等部都用不上,他一边催促兆惠向叶尔羌驱兵急进,一边传旨让健锐营没必要太赶,“从容行走”,以免耗费马力。

当初跟随雅尔哈善进入南疆的部队损失倒不大,加上兆惠从伊犁带来的八百人,现有兵力确实也不少,但清军既然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这么多城池,就必须分兵驻防。朝廷本应从后方另调驻防部队,但乾隆却不觉得有此必要,车布登扎布派兵到乌鲁木齐领取军粮,准备前往库车驻防,结果乾隆说你久在军营效力,这次就不必参加平叛了,一个旨意,打发他回游牧地休息去了。

分兵驻防削弱了清军机动部队的力量,也加大了兆惠出兵叶尔羌的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不确定性,前锋统领鄂实就担心清军对前往叶尔羌的地形、道路都不熟悉,若仓促出兵,被敌人截断退路,到时将会有全军覆没的可能。兆惠自己也不无顾虑,照霍集斯所言,叶尔羌是布拉尼敦和霍集占兄弟最后的退路,那回军必然会竭尽全力地进行死守,如此战斗很可能会打得很艰苦。兆惠有心再准备得充分一点,无奈皇帝催得太急,他无法推托,只能硬着头皮上。

在清军当中,绿旗兵、额敏所部都被认为打仗不行,兆惠主要让他们负责在后方守城,尽量用满洲兵、索伦兵、喀尔喀蒙古兵组成自己的基本部队,但因为人实在不够,只能再酌情挑选五百名绿旗兵随征。额敏所部自库车之战开始就参加了征战,且又拥有语言、地理之便,自然也得把他们给带上。最终兆惠共选拔出四千余人,在向乾隆奏报后,全军即从乌什出发,穿越荒漠戈壁,直奔叶尔羌。

乾隆虽然口口声声用不着“多烦兵力”,但在接到兆惠的奏报后,也觉得出征兵力是少了一点,因而命令留守伊犁的富德去乌鲁木齐挑选精兵,以便前往南疆协助兆惠。问题是从乾隆发出这道命令,到富德奉命选兵,再到他前往叶尔羌与兆惠会合,又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也根本无法对兆惠军产生任何帮助。

如同预料中那样,千里戈壁是兆惠军远征叶尔羌所遇到的第一个严峻考验,一路上人们栉风沐雨,备尝艰辛,在翻越一座山岭时,山头石头滚落,官兵多有不幸被砸死砸伤者,致使部队尚未与敌人交手,就出现了减员。不仅如此,为保证抵达叶尔羌后,沿途台站不被敌军乘隙侵扰,兆惠也不得不抽兵驻防,这样无形中又减少了一些可用之兵。

这个时候包括兆惠在内,官兵们谁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才刚刚接近虎口,未来将有最传奇、最凶险也最惨烈的遭遇在等待着他们,与之相比,他们路上碰到的所有困难都只是小儿科而已。

1758年11月3日,清军到达耀齐阿里克,此处距离叶尔羌仅四十里。兆惠传令停驻休息,然后派人潜近叶尔羌城下,通过摸哨从城外哨卡抓到了一名哨兵。俘虏供称,自从霍集占从阿克苏、乌什退回喀什噶尔后,大和卓布拉尼敦一个劲儿地抱怨弟弟不应该反叛,以致局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抱怨归抱怨,兄弟俩还是决定共同抗清,其中布拉尼敦守喀什噶尔,霍集占前往叶尔羌,两城相互进行支持和呼应。

其实不单单是布拉尼敦仍和霍集占坐在同一条船上,其他头目也是如此,这与塔里木盆地北部相继倒戈的情况大相径庭,主要原因还是白山派在北部的影响力一向较弱,但在南部和西部却拥有雄厚势力。对俘虏的审讯结果也显示,霍集占拥有五千余骑兵,步兵更多,布拉尼敦同样辖步骑兵万余人,总数大大超过了清军。

次日,清军进至叶尔羌附近,兆惠原计划先包围城池,然而近前一看,顿时就傻了眼——他想象中叶尔羌应该是和库车差不多的,没料到叶尔羌城周十余里,其四面有十二座城门,比库车还大上好几倍,而且城防措施看起来颇为坚固。

清军步骑兵四千余人,展开了最多也只能围其一面,同时为了防止霍集占潜逃以及喀什噶尔来援,还得再分兵扼守各个路口,兵力哪里够用?当然如果加强部队特别是骑兵的机动能力,理论上是可以兼顾几个方面的,但经过千里之遥的长途行军,清军早已是人困马乏,大家需要的是先喘口气,而不是连续地跑来跑去。

兆惠后悔不迭,他这才发现自己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带的兵实在太少了,于是赶紧向朝廷请求增兵添马。接到兆惠的奏报后,乾隆也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兆惠的要求,他下令从库车等北部各城就近抽调驻防的绿旗兵,有多少抽多少,全部调往叶尔羌,所需战马则从巴里坤调拨,由巴里坤大臣阿里衮亲自押送,另外他还催促原计划中就要协助兆惠的富德加速前往叶尔羌。

乾隆接到兆惠的奏报就已经是四十多天后的事了,也就是说起码在这四十多天里,兆惠不可能得到援兵。最初他采取的策略是领兵攻击,诱敌出战,11月3日,他率两千兵马直奔叶尔羌城,在到达距城东北还有五六里远的地方时,大家远远地看到前方村落中有一座高台,高台上有四五个敌军骑兵在防守。

感觉上高台应为敌军的阻击工事,但为什么只有四五个骑兵呢?就在众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随征的霍集斯道出了其中玄妙,他告诉兆惠,这种高台下面应该挖有大沟,沟内埋伏着敌兵,高台上的骑兵其实主要负责观察瞭望和引诱迷惑对手,只要清军冲过去,必会伏兵四起,同时高台上也会增加鸟枪手,用于居高临下地进行射击。

不得不说,这种伏击方式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威胁的,不过既然已经动心了其中要害,那不然就不难想到办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