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父子倾心相诉,荀彧献策夺权
魏王府,大堂之上。
曹丕席地而跪,等候着他父亲的训话。而曹操背对着曹丕背着手站在那里看着眼前御赐的“国之柱石”四字金匾,若有所思!
大堂里,安静的让人发怵。
终究还是年轻人沉不住气了“父亲,孩儿在大殿上所为着实是为了我曹氏一族啊,绝无私心!”
“哎”,曹操长叹一口气,转过身来稳稳的扶起曹丕,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意味,但是那浓浓的爱意是遮挡不住的!
一人坐在了主位,一人在主宾位坐了下来。
“丕儿,你心中所想为父怎能不知?你无非想着借此迁都机会,增添我曹氏一族的威望;借屯田一事,安插自己的手下党羽,好为日后早做打算。”
“既然如此,父亲为何不…?”
曹操伸手示意打断了曹丕接下来要说的话。
“我曹氏一族世代侍奉于大汉天子,汝祖父更是贵为先朝太尉。临至本朝,裂土封王,位极人臣。大汉待我曹氏一族不薄,我等又怎能辜负于大汉?”
“可是父亲,大汉气数已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若不是父亲和我曹氏一族力挽狂澜,天下百姓还不知有多少人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更不知何时才能安享太平!”
见父亲始终不为所动,曹丕咬了咬牙终于说出了心中暗藏许久的话来。
“天下本就是有德者居之,他刘氏一族做的了皇帝,我曹氏怎又做不得?”
“逆子大胆”
曹操终究还是忍不住了,腾的一下站起身来便要拔桌架上的宝剑,可终究还是停了手。
曹丕急忙跪了下来,但这次却破天荒的没有低头,反而倔强的与曹操对视着。
“只要我曹孟德在世一天,就不允许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出现,此事以后休要再提”
“可是父亲,你有没有想过,跟着你打天下出生入死的诸位同袍,我那死去的大哥,你那死去的爱将,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又得到了什么?他们所留下的孤儿寡母又得到了什么?儿臣今年也快四十岁了,父王您就算不为儿子着想,也得为我曹氏后代想一想啊。有一天儿子随着父亲一同去了,我曹氏满门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曹丕几乎是嘶吼着说出了这些平时从不敢说的话来。
曹操愣住了,心中好像有什么东西被唤醒,行尸走肉般缓缓的走了出去,只轻飘飘的留下一句话“父亲老了,身体也快不行了,等哪天我眼睛一闭,也就管不那么多了。但是只要我不死,你若想为,除非你杀父弑君...杀父弑君...杀父弑君…”
“父亲…”
曹丕一声凄厉的大喊,终于还是让曹操停下了身来。
“屯田之事,丕儿你着手去办吧,父亲也不是那薄凉之人…”
————————
另一边,皇宫御花园内,千余株桃花争相斗艳。
只见那远处有两人从那桃林深处缓缓走来,正是那摒去了左右的献帝和荀彧。
“爱卿对今日朝堂之上曹氏父子所为有何看法?”
荀彧双手一弓,微微俯身沉稳的说到:“关于迁都之事,虽然是由那曹丕提出,但就朝堂曹操反应来看,他肯定事先没有与曹操商议,而是自作主张。至于曹操,微臣相信,他着实不想迁都,并不是有其它想法,只是为了节省民力屯田恢复民力罢了。”
献帝心中若有所思,眼镜一眯,斜眼戏谑的看着荀彧。
“噢?那爱卿在朝堂之上...?”
闻言,荀彧急忙回话。
“陛下恕罪,臣朝堂上故意以言语激之,只是为了让曹师父子不合罢了,曹孟德所想也是臣心中所愿。”
“如此说来,荀令君也以为此时不宜迁都?”献帝语气透出了稍稍的不快,“朕却不这么认为,如今天下已定,还于旧都是朕多年来的夙愿。迁都也方才能展现我皇室魏王,连年战乱,天下只知道有他魏王曹操,可还有几人知道这皇帝姓刘而不是姓曹?”
“陛下息怒,微臣死罪”荀彧急忙跪在地上俯首请罪,“当今天下方定,恢复民力方为重中之重,只要陛下在哪里,哪里便是气运至所在,陛下万万不用为此担忧,待国力稍有恢复之后,方可还都于洛阳。微臣窃以为,当下之际,应当借屯田一事,趁机培植我皇室的势力,以此来慢慢收权于曹氏”
听到后面的话,献帝仿佛才清醒了过来,“爱卿多虑了,快快请起”,说着竟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俯身将白发苍苍的荀彧扶了起来,“关于屯田一事,爱卿可有良策?”
荀彧起身后越发的恭敬,诚惶诚恐道“启禀陛下,依微臣愚见,当今天下大肆屯田之地莫过于以下几处,豫州洛阳,长安关中,益州成都,江淮两岸以及那江东建业,这几处均是沃野千里,天下粮仓之所在,尤其是洛阳、长安和成都这三处更是重中之重。”
说到兴奋之处,荀彧微微踱步堪堪而谈“臣断定,对于这几处的屯田官员任命,那曹丕肯定会安插自己的党羽,而我等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安插忠于我大汉皇室的官员即可。”
“可是,朕已经将屯田之事全权授权于曹孟德了,他怎能同意?”
“陛下勿忧,以微臣看来,只要屯田官员着实有真才实干,那曹孟德绝不会相阻”
荀彧笃定的说道。
“爱卿,心中可有良臣所荐啊?”
“臣断定,豫州洛阳,曹丕必然会推举那司马懿为京兆府尹行司农校尉,掌握屯田事宜;长安必是那黄须子曹彰;荆襄之地应该是那曹植曹子健,然后辅之以能臣干吏。当下,我等应当争取将成都和建业两处派之以我皇室心腹。臣斗胆推荐旧蜀臣子费祎为益州刺史,节制益州屯田事宜;东吴已故大将军陆逊之子陆抗为扬州刺史,节制建业屯田事宜。此二人虽为降臣,但是对我大汉之忠心,天地可鉴。诸葛亮在时,常常对费祎赞不绝口,此人必能胜任;至于那陆抗,虽然今年方才三十二岁,但是此人有勇有谋,世人均称其为“东吴最后之名将”,若不是那孙权小儿临阵换将,曹仁也不会那么顺利就能拿下江东。”
献帝眉头微微一皱,担忧的说道“爱卿保举之人,朕自然相信,只是,如今益州刺史乃是那大理卿钟繇啊,扬州刺史更是那曹操心腹曹仁,此二人在降蜀灭吴上均有不世之功,无正当理由,朕又如何能将他们调离呢?倘若不慎,恐得不偿失啊。”
“哈哈,陛下勿忧,对此臣早有对策。”
“爱卿速速说来,以安朕心”
荀彧走的离献帝更近了一些,低声说道。
“陛下........”
“如此甚好,甚好啊,哈哈哈哈。卿不愧有王佐之才,朕有爱卿,何愁我大汉不能恢复往日之荣光,啊?哈哈哈哈哈......”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