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 第131章宽河世外桃源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131章宽河世外桃源

小说: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作者:tx程志字数:1748字更新时间 : 2022-05-28 00:18:23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现在的崇祯隐隐约约有些不快,毕竟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因为刘明遇重伤,才功亏一篑,可是在打之前,卢象升多次请求关宁军以及刘之纶的新军予以配合。

如果,关宁军与刘之纶部加入这场战斗,哪怕刘明遇受到重创,还有刘之纶与祖大寿的军队,一样会让皇太极非常难受。

可是,孙承宗却没有调动关宁军以及刘之纶部。崇祯的脑回路非常清奇,什么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他从来不考虑,一个大臣能不能干,会不会不干事,从结果上来看。

孙承宗在这场战斗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可是考虑到孙承宗是临危受命,而祖大寿这个混球,无视君命,有机会慢慢收拾他。

“枢辅大人不要再说了。您的忠诚和干才,朕从不曾怀疑,这次之所以会吃这么大的亏,一来是因为建奴丧心病狂,竟将举国之兵趁冬季不便用兵,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二则是因为各军头懦弱,不敢死战,才让建奴占了便宜,各个击破!”

崇祯皇帝苦笑道:“后来天雄军、刘家军这两支新锐之师破马兰峪,突袭宽河城,不就打得很好么?可惜朕听信了那帮庸才的鬼话,没有让川军和登莱军驰援,痛失扭转败局的良机,这都是朕的过错,跟枢辅大人无关,枢辅大人不必自责。”

“陛下愧煞老臣了!此战损兵折将,四万蓟镇精锐全军覆没,赵率教死遵化城外,满桂死在广渠门外,朱国彦死在三屯营,老臣极为倚重的将领祖大寿更是畏建奴如虎,逃回辽东,老臣可谓颜面尽失,无颜再为官了,还请皇上赐还骸骨,让老臣回家养老!”

崇祯原本确实是想让孙承宗回老家的,事实上在原本的时空里,孙承宗确实是在建奴退出关内后,就被罢免了。

然而,在这个时空,崇祯皇帝的心情好了一些。毕竟这场仗让皇太极灰头土脸,损兵折将,差点阴沟里翻船。

崇祯更是因为孙承宗也是卢象升、刘明遇的举荐人,更何况,崇祯现在最缺的就是能办事、愿意办事的人,孙承宗恰好就是其中一个。

崇祯很聪明的转移了话题,问起宽河之战的详细经过。

孙承宗打起精神,将宽河城被围、天雄军支援,刘家军与天雄两支飞铁军血战建奴的经过一一道来,条理清晰,细节生动而丰满。

其实,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已经听了不止一遍,对于崇祯这个爱好听戏文、评文的人来说,再听一遍,又是一种享受。

当然,与王勇文艺水平低不同,孙承宗这个老头那非凡的记忆力确实令人惊叹,崇祯听完,嘘唏不已:“刘明遇,可惜了其实坐阵中军,指挥麾下将士战斗,就能跟天雄军会合,把皇太极留下了!”

“陛下,刘明遇年轻气盛,虽有丧师之过,但忠勇可嘉,也尽了人臣的本份,还请陛下莫过怪罪他!”

孙承宗深谙人心,把崇祯这个小皇帝的心都把握得死死的,当年孙承宗出镇辽东,天启皇帝可是抱孙承宗的大腿,不愿意让他离开。

当然,崇祯不像天启,对于孙承宗的感情,远远没有天启皇帝依赖。

崇祯皇帝道:“朕自然不会怪罪他,不仅不会怪罪,还会重赏他,当年汉武帝得霍去病,十七岁封侯。现如今,刘明遇也是十七岁,他从来没有学过兵法,初次领军,便立下大功……朕欲封刘明遇为冠军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孙承宗总算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他这么晚求见崇祯,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刘明遇,因为内宫里传出崇祯要重用刘明遇,这段时间,暗流滚滚,针对刘明遇的阴谋正在酝酿。

孙承宗可是现在东林党硕果仅存的大佬,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当然,他虽然是东林党大佬,却不能做到一言九顶。

此时的东林党,与顾宪成建立的东林党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东林党已经沦为了一个彻头彻底的利益组织,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更不会在意什么家国天下,社稷江山。

他不忍心看到刘明遇这颗军中新星,倒在政治斗争之中。看来崇祯对于忠于他的臣子还是比较宽容的,并没有怪罪刘明遇之意,他也就放心了。

在很多一部分网络小说,写东林党也好,袁崇焕也罢,或者魏忠贤与阉党集团,都是非黑既白,要么无底限的粉饰,要么一味黑下去。

事实上,作为一个宽散的组织,里面充斥着无数野心家,就像周延儒、阮大钺、钱谦益等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政治立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把他们看作一体,其实是不对的。

东林党大部分都是败类,还有一些秉承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节操,当然,更多的是利已主义。

说到这里的时候,崇祯又问道孙承宗道:“刘明遇上书,请重立宽河卫,负责在长城之外监视奴隶,即使不敌,也可以给长城防线提供预警信息,枢辅以为如何?”

“这个提意固然是极好的,只是……”

“只是什么?”

“朝廷没钱,若在长城沿线与宽河城之间设立烽火屯,至少需要设立四十至五十个,以每个烽火屯两千两银子,这就是十万两银子……”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心头,如同泼了一盆冷水。

理想非常丰满,可现实太骨感了。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崇祯差的何止一文?

……

在刘明遇率领一部分刘家军前往京城面圣的时候,陈天泽在刘明遇的命令下,负责主持刘家军的全面工作。当然,部队的事情不规他负责,主要负责的还是建设问题。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所钱用在一起的好处,就说建房子,无论任何时代,想要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集中建造房子却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首先是房子使用的木材,宽河城周围有不少天然林场,毕竟这放弃两百多年的自然生长出来的树木,随便砍掉一颗,那就是栋梁之材。普通百姓不说没有随便砍伐这种天然树林的权利,就算给他们权力砍,一家不了起有几个劳力,又能砍掉多少颗?

但是集体干活却不一样,首先是军械局的工匠设计出了一种可以用畜力带动的大锯,锯树的效率高,而且不会造成树木的浪费,最粗装的用来打造房梁或支撑柱,略细的部分可以用来制作支架。

当然,树林砍下来也不能直接使用,会干裂,也会变形,最好的办法是放在阴干的地方阴干。在刘明遇的指导下,这些工匠们就建造了一座座二层土楼,就像晾晒葡萄干的方式,把木材在极短的时间内阴干。

只要阴干的木料,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打造家具,打造农具,以及各种器械,现在的宽河城采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把伐木、阴干、打造房梁、门框、窗户,由于统一式标准,这种部件可以统一使用。

在负责建造房子的施工队也是如此,几十个施工队同时施工,一个队负责一排十户房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房屋拔地而起。

这些刘家军将士知道房屋是他们自己的,干劲实足。甚至连晚上的时间也挑灯夜战,宽河城不仅仅同时动工开始修建大量四合院落式的房子,还开始动工修建学堂,这是刘明遇承诺给刘家军将士的福利。

现在也开始兑现了,刘家军士兵的子弟可以享受入学的福利,但是城中还有不少百姓,他们也想让孩子上学。

可是他们又不是刘家军军人,在陈天泽与刘明遇商量之后,这个福利放开至全宽河城百姓,不过普通百姓的孩子上学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缴纳学费,但是家庭困难的,可以减免。

在得知这个学堂的费用之后,几乎所有的百姓都兴奋起来,因为刘明遇没有打算依靠学校赚钱,所以学费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还不及分放给学生的书本。在修建这座学校的时候,几乎全城男女老幼都过来帮忙。

这座学校占地面积大约四百五十余亩,分成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三个教学部,每个教学部都有自己独立的操场、食堂、教室、娱乐设施。

马车不徐不疾的前行,大道两边的景物在往后移动,在杨纤纤等一行人离开长城之后,所有的关内繁荣景象都消失不见了。从长城关口到宽河城这一路上,别说城池和村落,连人都看不见。

当然,属于塞外的景象,对于杨纤纤和燕儿来说,杀伤力太大了,她们二人连车门都不关闭了,一直像好奇宝宝一样看着外面的风景。

不过再美丽的风景,也有看腻的时候,直到进入了宽河城的范围之内,宽河城的范围现在已经非常大了,光开垦的田地,足足有方圆五六十里。

或许是负责规划的陈天泽有强迫症,田地的小路都是横平竖直,现在无论是麦子、玉米、土豆、都长出翠绿的秧苗。

远远地望去,大地上仿佛披了一层地毯,在明末最大的问题还是抗旱,刘家军可没等庄稼全部枯黄才开始动手,所以在刚刚种下之后,就打造了一台台大水车。

水车在水流的作用下,不地停地转动着,将河水提上岸来,然后沿着长长的木渠流向远处的农田。

得到及时灌溉的庄稼长得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远处,树林中,成群的军士和民壮正抡动斧头将砍倒的树杆进行简单的修整,然后有人将树干锯短,分成一截一截。

就连少年孩子也没有闲着,他们拿着镰刀,将一块块荒地上的野草割掉,还有人将一堆堆晒干的野草点燃,一道道浓烟直冲天际。

在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草木灰就成了最普遍的肥料,所以那些铲下来的野草是不能浪费的。

杨纤纤静静的看着,心里充满了惊叹,半晌才道:“我们从大名府一路过来,经过好十几个县,看得最多的就是禾麦焦枯土地龟裂,惨不忍睹,到了这里,竟然有种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