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儒道至圣
夫心之问,真乃千人千心,万人万人状矣,然无论何变皆不离其宗,以诸人皆于华夏天地,以为华夏人也!——华夏鼎世
华夏周世走到现在,仿佛周王室的君王都死光了一样。原先齐桓公来能来个尊王攘夷,怎么说还有点面子,可之后的不管晋文公还是谥号为庄的楚庄王,基本都是各忙各的,只要洛邑不搞出事情来就行。
这样的日子搞得连周王室的君王都认为自己可以有可无了,华夏议事也不好好的重视,诸侯国的进贡也都是可有可无的,这让很多人心里着急的很。
于是一些有志之士以齐国的稷下学宫为主要地点,开始宣扬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其中尤其以研究道学为主的学者们,最为神秘。
从华夏创世之初,巫族融入到华夏的那一刻开始,好像这世间便有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商世的鬼神,谁都未曾见过,但好像人人都在接触着。
从周世创世开始,到现在这种人人都感到周世的末世快来的时候,隐藏于深山老林里的那些世外之人,便开始了所谓的救世了。而这些人,都是自称道家人。
道家讲究的事清静无为,认为主宰世间万物的不是个人,而是自然,是不应该过多于反抗和改变的。这里的说法有一半和伏羲那一世代的说法一样,就是住在世间万物的是自然。但道家太过于避世,认为有洪水就躲过它,认为有麻烦就要放弃,最终自然会站出来替人解决一切的事情。这就和老祖宗们的对抗自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了,所以道家人在深山老林或者海外孤岛里生活,也算是一种被逼无奈,毕竟不管是何等阶层,尤其是统治阶层,是最怕事的。出事就要立即解决,要不然自己的统治地位就会受到动摇。
不过虽然如此,道家人还是很受各类学者的尊敬。因为人的心里总是有喜爱清净,依靠自然的影子,所以不管道家学说如何的消极避世,人们还是愿意理解它。
道家既然是消极避世的,那么就一定有积极入世的。其中以鲁国的孔丘为主,就是绝对认为人才就是需要站出来影响华夏,使华夏能够走向自己认为的正轨。
孔丘算是典型的落魄贵族,因为孔丘的的祖宗是殷商统治阶层的后裔。当年的微子主动‘弃暗投明’,入了周人的势力,从而有了周世的宋国。而孔丘的先祖,正是微子的弟弟微仲。但到了孔丘这一世代,家道已经落魄了。
于是孔丘在确定宋国无希望后,扯着年轻来到了鲁国,因为认为鲁国的文化最符合人们内心中的信仰,是传承华夏文化最好的地方......
“师傅,孔丘来了。”这时候道家的创世之人李耳也在鲁国,孔丘自然是主动前来拜见一下。
当李耳第一次见到年仅十七岁的孔丘时,眼睛突然一亮:“好家伙,这年轻人是个人物啊。”
孔丘也在同一时间看到了李耳,双目对峙之下,就仿佛是最了解自己的‘敌人’一样:“李耳师傅,学生来了。”
李耳听到孔丘自称自己为学生,心里除了惊讶便是惊喜,但面上还是入水一般的宁静:“你来鲁国是为了做官吗?”
孔丘点点头回道:“是的,不为官思想无法传播出去,您说呢?”
果然,李耳摇头了:“非也非也,你要明白,这世间是有道的,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你只要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做官呢?”
孔丘既然敢来,肯定是早有准备。道家学说出现的早,孔丘也是受到了其影响,只是这个影响对于孔丘来说,不是想象的那般大而已:“李耳老师,您说的我只能接受一半。如果人人都像您说的那样,那么华夏由谁来统治?”
还没等孔丘说完,李耳便说了自己的终究认识:“自然需要人来统治吗?”
两个人都是用疑问的语句,但语气都很坚定!
“李耳老师,从盘古祖宗开天辟地开始,咱们华夏便有了统治阶层。这一点你我现在改变不了,千百年后,甚至万年之后,还是会这样。所以你我都得按照实际来考虑问题,就拿现在来说,周王室的颓废,以及诸侯王们的争霸欲望,您的道家避世,也只能让事态更加恶劣。所以我认为,像您这样有影响力,有道德的人,就应该主动的站出来,哪怕前方是地狱,咱们也得抢着走过去。”孔丘毕竟年轻,越说越激动,吓得李耳的徒弟们,都以为孔丘要上来打李耳。
李耳微微一笑,示意孔丘先喝口水。
孔丘一路走来当然口渴,说了那么多也早就想喝了,所以咕咚咕咚的把面前大碗的清水全部喝了个遍,然后便等着李耳接下来的话。
但李耳不开口了,而是看了看四周后,闭上了眼睛。
孔丘知道李耳没有睡,但心里犯了个错误,误以为这是李耳在考验自己的耐性,所以也一直等,一直等。
等到不知道多久后,反正孔丘开始憋不住尿的时候,突然李耳开口了:“你想明白了吗?”
孔丘被李耳这突如其来的话给震了一下,差点尿了出来:“想...想明白什么?”
“你先去解决一下你自己的事情吧,最好...让它入土为安,或者能够回到原来的世界里。”被李耳这么一说,孔丘憋不住了:“我去方便一下,李耳师傅等我。”
可当孔丘把尿尿入河水里回来的时候,李耳和其徒弟们已经走了......
这是孔丘和李耳的第一次见面,李耳作为年长的师傅,孔丘作为年少的学生,在鲁国境内的这一场对决式的见面,搞得全华夏都在讨论。
孔丘作为希望入仕为官的代表,成了至少鲁国境内精英们的领头人。这让鲁国的君主有些为难,因为随着孔丘的成就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己本来已经被几个大夫们瓜分的差不多的权力,已经很难让自己正确的对待孔丘。
所以孔丘在鲁国实际上并不是很自在,这也让很多人提醒孔丘,是不是应该去齐国。毕竟齐国有稷下学宫,是可以把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的。
但孔丘拒绝了,一方面齐国和鲁国的关系,使得自己这个被世人都认为的鲁国人很难发展,而且在孔丘看来,一旦去了齐国,虽然会比现在过得好的多,但由于齐国的学说太多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彻底的展开。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连周王室的君王都换过了,孔丘还是没有把自己的学说彻底的推广出去。所以在第二次见到道家李耳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了。
这二十年的时间,孔丘变了很多,但李耳却没怎么变。
“李耳老师,当年您不辞而别,今日又为何主动来找我?”孔丘此时是壮年,长得虎背熊腰的,但总给人一种特别安全的感觉。
李耳看着已经成年的孔丘,觉得这些年孔丘一定过得很一般:“你怎么老了那么多?”
这次换孔丘不说话了,只是微笑着看着李耳。
“也罢也罢,当年我趁着你方便的时候离开了你,实际上在暗中观察了你一段时间。不过今日相见,我感觉你还是没有搞清楚啊。”孔丘知道李耳突然说了这个事情,肯定是有所寓意。所以空气闭上了眼睛,开始回忆第一次和李耳见面的经过。
然后...瞬间明白了:“李耳老师,您的意思我明白,我喝进去得水最终还得尿出来,入了水之后便等于重归自然了,对吗?”
当初李耳的不辞而别,别说孔丘不明白,连李耳的徒弟们都感觉有问题。想了这么多年没有人能说明白,而此时的孔丘却瞬间的想了出来,这让李耳认为孔丘的资质,当真了得:“正是如此!”
孔丘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但还不足以让自己完全接受:“李耳老师,你说的有道理,但人这一辈子不能老师如同尿出来的水一样,太随波逐流,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往哪里尿才最好。我需要站出来,我需要很多人站出来,向世人说明尿到哪里才是应该的,您说对吗?”
李耳摆了摆手,示意孔丘继续想,自己却带着徒弟们走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周敬王的世代,孔丘在周游列国后,于五十三岁的高龄,在沛地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李耳。
“还是没想明白?”李耳和孔丘是老朋友了,自然见面不会废话。
“不是没想明白,而是没必要明白。”此时的孔丘已经是个十足的老人,但看着更年长的李耳,觉得道家的清净可真是养人。只是孔丘不想无为,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自己是道家人。
李耳叹了口气,看着身旁已经为数不多的徒弟们,又看了看孔丘,有些失望的说道:“看来你终将无法成为道家人啊,也罢,来日虽然不多,但应该还能见面的。”
这两位圣人最后的见面,是在鹿邑这个小地方。而这一次李耳却没有让孔丘称呼自己李耳老师,而是直接自称老子。并且也没有再问想没想明白的问题,而是问了孔丘研究的学说,到底是什么。
“应该是儒吧,我个人认为和您的道差不多,只是方向有些不同。”这一次孔丘也很明白,应该是和李耳老师最有一次会面了。并且从李耳自称老子便明白,自己在老子的心里,也算是正正当当和道家一样的学派。
于是孔丘也自称孔子,和老子李耳一起研究道家和儒家的共同点,最后得出了结论——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还是百家学说,其实都在伏羲祖宗留下的易卦里。
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仿佛说着千百年后的华夏一样。谁都没有说谁不对,但谁都在坚持自己说得对。于是在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的讨论下,华夏周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世代,一个有思想的世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