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
取得了大多数重臣的支持,接下来事情就好办多了,洪承畴历史上多少有污点,这是皇帝从神兵那吞吞吐吐的谈吐中感知的,杨嗣昌文多于武,且自己已经认识到军事上的不足,还需进一步学习,陈新甲作为文官比杨嗣昌还不如,所以无法挑起重任,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个,神兵卫的推荐也是这两个,周至那边第二师肯定差不多了,奏折一会就到,重开五军都督府板上钉钉,满朝文武这两天纷纷举荐,从送上来的折子看,卢象升当仁不让力拔头筹,主要是因为他本人就是江南东林中人,历朝历代江南士子科举第一,无人能撼动,满朝大部分官员都是江南人士,所以推荐同是江南人的卢象升理所当然,洪承畴和孙传庭则在伯仲之间,推举杨嗣昌的也大有人在,其他的如推荐陈新甲,薛国观还有史可法等的零零碎碎,基本大局已定。
皇帝单独召见了卢象升,与之长谈了一个时辰,卢象升的忠心直率再一次在皇帝跟前获得肯定,第一师师长非他莫属了,监军自然是曹化淳,至于手下三个旅长,卢象升本属意原关宁军几个将领,和皇帝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换上了皇帝信任的原京营将领周遇吉黄得功和曹变蛟,整个第一师框架终于定下,还有一件事崇祯卢象升君臣达成了一致,就是一定要请神兵卫将领坐镇,一个两个也好,有他们在一旁指导,万事可期,于是卢象升曹化淳找到了陈之伟峰他们,好说歹说,既是皇帝的意思,也是全体新军的愿望,无论如何要神兵卫派人坐镇,即使不说话闲坐着,也比一个人不去好,至少能安定新军情绪不是?!
现代人内心是真的不想去看着内战厮杀,以前是没办法,霸王硬上弓,现在新军成立了,还要去?可皇帝以及几个古代名人感觉需要现代人坐镇才能放心,经过临管会讨论之后,决定派孔丘带着几个现代营连长以顾问的名义进驻第一师,第二师同样由金子荣等进驻,所有新军以后就照此办理,反正这几个师明面任务是收复辽东,平定国内,其实更长远的目标是开疆拓土,北东西南最后都要去,先期互相磨合也是需要的,因此没有再推迟,由神兵卫坐镇好过让古代人带偏了。
很快西北的奏折到了,皇帝立马下旨,孙传庭为第二师师长,高企潜监军,高杰,马祥麟,姜瓖为三个旅的旅长,册封孙传庭为襄阳伯,算是一步登天,同时大朝仪,开五军都督府,卢象升为前军都督,孙传庭右军都督,洪承畴左军都督,杨嗣昌中军都督,秦良玉后军都督,英国公张之极挂都督衔,上面大家都能理解,最为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几乎名不见经传的福建总兵郑芝龙竟然也被挂都督衔了,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在他们看来,一个穷乡僻壤的总兵完全比不上九边任何一个实权总兵重要,只有一直在神兵卫的洪承畴他们心里清楚,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总兵,很可能九边几个总兵都抵不上郑芝龙一个,就看神兵卫言谈举止之间对东南沿海的重视程度就知道了,真不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直接影响到将来海外利益。
任命下达之后,整个大明新军召回所有还在拉练剿匪的队伍,开始整装待命,卢象升率领第一师首当其冲,肯定将奔赴锦州前线,至于第二师,神兵卫的意见是向西进军西藏新之疆,可皇帝和内阁大臣对于西域的概念并不强烈,认为眼下最要紧的是东北,有两支现代武装共同进驻,收复辽东十拿九稳,这是大明几十年来的心腹大患,只有解除了这个祸患,大明才算是高枕无忧,才能够放开手脚,临管会认为这是杀鸡用牛刀,不过为了照顾大明的情绪,让两支劲旅去摧枯拉朽也没什么不妥,反正就这几个月剩下的几个师都将一一成立,不在乎多等几个月,让大家在现代战争中磨合一下并不是坏事,所以原则上不干预,现代人接下来的工作更多,大员,东印之度公司,南洋诸岛国,澳洲,美洲,准备必须很充分,尤其是船只的建造,更得加快速度。
两个基地的银行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大量现银的流入占用了许多空间,携带也不方便,工业处已经制造出各种冲压印刷设备,货币改革刻不容缓,是一步到推行纸币,还是以金银币为主,临管会和大明股肱们多次商议,认为现在这个时空世界各地还是以金银币为主,贵金属实物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且明朝开国初期大明宝钞发行失败的阴影仍在,没必要强行费时费力发行纸币,可以在内部通行纸币,外部还是以贵金属货币为主,等到掌握几个大矿之后,有了巨量金银做后盾,再推行纸币不迟,所以郭英他们马上召集几个美术生,设计金属货币图案,几乎和大家猜测的一样,龙图案和熊猫图案入选,但遭到了杨嗣昌卢象升他们的反对,一个龙是皇家的专利,不可乱用,即使是用在大明的钱上,历朝历代没有先例,而食铁兽熊猫,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就连见多识广的卢象升也只是听说过,没亲眼见过,印在钱币上是否合适?是否可以用玄武,白虎之类替代?
经过多轮商议说明,现代人甚至特意在四川捕捉了一对大熊猫运到皇庄来,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伺候服务小组,毕竟是国宝,到哪都不能亏待,大熊猫的到来,直接让皇帝和百官目瞪口呆,天生的憨态可掬,可爱吃素的习性,让一众古代人心服口服,每天熊猫管馆里川流不息,古代现代男宾女宾,没有不喜欢的,货币图案就在真实实物面前定了下来,即不输老虎的威武,又不让熊的霸气,甚至非常符合儒家佛家道家的道德标准,还那么可爱可亲,舍此换谁?
当第一批熊猫图案的银币铜币被铸造出来后,上面精美的图案,加上银币铜币放在手里的沉淀感,原先还怕百姓接受不了分量的减轻,再对比旁边黑不溜秋到处是牙印的银块,马上就感觉到不吃亏,值!完全值当,手里的银币分明就是一件艺术品,一元兑一两,把那些堆在角落里发霉的沉重银两兑换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种人见人爱的银币完全值得,户部官员更是喜上眉梢,他们天天跟金属打交道,那种繁重说出来真没人信,有了这些货币,整个户部的工作至少减轻一半,况且就里面的利润,一千两银子能铸造出一千两三百银币,怎么说都是朝廷获利,所以户部是最初支持的,不需要现代人费力推行,整个大明管钱粮的部门都在使劲宣传,还不满两个月,整个京师天津一带就基本使用银币铜币结算了,包括大明官员的俸禄,当然,若是实在不放心的,也可以在京师皇庄天津西安等地大明和神兵卫合开的银行随意兑换成银两,解除保守分子的后顾之忧,币制的改革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最大的原因是朝廷无形中增加了财政储备,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明多少和海外有接触,海外现在基本以金币银币结算,所以做过地方官的对于这样的货币还是有一定概念的,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更多的商贩则是看重它的易携带,只要可以随时兑换,谁都愿意更方便的使用,对于现代人来说,金属货币的推行,为将来纸质货币的推行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意义深远,不亚于税收制度的改革。
金属货币的发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海贸,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需要从海上购买粮食橡胶水果等物资,南洋一带现在是西洋人的半殖民地,早就以西洋金银币为主,所以几次购粮基本都是以大明银币结算,除了东洋伯范小武的第一次用的是银两,其余都是方便的金银币交易,大家都很满意,而范小武去过安南一次之后,就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海船建造和海军建设上来,接下来的两次都是直接让郑森这个锦衣卫百户去交易,大明股肱们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伙,怎么能担当起如此重的担子?而神兵卫则不以为然,他们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因为郑森身后有郑芝龙,作为郑家的继承人,儿子有出息被皇帝神兵卫看中,作为父亲自然会全力帮衬,朝廷又连续加官进爵,连五军都督府这样最高军事机构都有了他的位置,位极人臣,还要怎样?自然是当报君恩,不能再有盗匪习气,洗白整个家族才是最要紧的,所以郑森率领船队下南洋购粮,比范小武可要顺风顺水多了,好几家沿海富商甚至直接送货上门,再没有什么疙疙瘩瘩的事发生,正所谓人尽其事,物尽其用,客观上加快了北方的发展步伐,也多少弥合了南北之间的隔阂。
此时北方的皇太极志得意满,接到了蒙古老丈人寨桑率领的六万鞑子,加上前后进驻的清军蒙古军,现在整个锦州地面堆积了三十余万满蒙联军,对外号称五十万,而对面锦州加上宁远山海关一带明军,满打满算不到六万,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两厢比较实力悬殊,明朝小皇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举全国之力,包括九边全部精锐前来应战,否则的话别说锦州难保,就连宁远山海关都岌岌可危,当初修筑义州城,为的就是囤积粮草,方便大清健儿就地取材长期围困,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他要看看经过几十年韬光养晦的清军,不断消耗明军实力,是否有可能在锦州城下一举歼灭明朝最后的依仗,这一切的重点就在于围点打援,不急于攻城拔寨,造成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的假象,吸引明军不得不救,再在清军擅长的野战中彻底打败明军,整个战略部署,很早就制定好了,如果不是多铎多尔衮两兄弟吃了些败仗,皇太极很可能还会晚一些御驾亲征,大清经不起几次三番损失,就那么点人丁,必须以雷霆手段取得压倒性胜利,才能为以后入主中原奠定坚实基础,所以他不顾自己重病缠身,倾巢而出,把压箱底的百余门火炮全部运到了义州城,汉军旗三万人也全部到位,他就不信这样的强大实力,还有什么可以阻挡的。
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他们作为东江镇主将,一直以来跟随毛文龙在后金侧后骚扰,从真实的功绩来看,比正统的关宁军大多了,可惜朝廷昏庸,军费开支被关宁军把持,往往关宁军能得到一百万两,他们连十万两零头都要不到,还要接受山东,登莱的多头指挥,最差的待遇,干最多的活,还得不到朝廷主流的认可,真正是夹缝中求生存,就这样还是被关宁军方面是为异己,到毛文龙被袁崇焕矫诏屠杀,人心开始离散,吴桥兵变说是为了抢了地方上一只鸡所引发,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主事的毛文龙被杀,爹不爱娘不疼,被朝廷一帮主流腐朽所坑,被逼无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山东等地闹了个沸反盈天,最后反出天朝,投降了后金,客观上给焦头烂额的大明王朝以沉重打击,其实从历史上看,当时大明若不是自毁长城,真没有多少汉人愿意追随落后的游牧民族,即使象孔有德他们被后金封为王爷,不过是挂个名头,半奴隶制的后金那种纲常颠倒的环境,不是这些从小接受君君臣臣教育的大明人所能接受的,明面上维持着降军的觉悟,暗地里格格不入,说破罐破摔一点不为过,不然也没有以后的三藩之祸,可见过了多少年,汉人和满人之间的隔阂也很难消除。
孔有德他们反出大明之后,后金侧翼安定,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建奴更加肆虐,给大明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个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崇祯终于意识到朝廷大错铸成,可已经无能为力,就把一腔怒火发泄在了大嘴巴袁崇焕头上,若不是他矫诏杀了毛文龙,建奴哪敢如此肆无忌惮?因此不久就找了个由头把他给剐了,不是砍头,而是千刀万剐,可见崇祯有多恨他,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那时的崇祯其实已经对关宁军很不满了,只是由于自己手里没有拿得出手的实力,不敢大刀阔斧而已。
这次孔有德他们接到命令,三万汉军跟随皇太极御驾亲征,上百门火炮,看起来气势如虹,其实三个人都知道,里面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为后金卖命,不过是寄人篱下,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他们这群人马是最安静,最忍让的,和建奴那些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完全两样,什么事都排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后,皇太极不提,他们根本不问,在后金贵族眼里,他们就是消极的二鬼子。
锦州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只留有西面一个不宽的通道,是专门留下给锦州明军撤退用的,看起来象围三阙一,实则是准备关门打狗,现在别说两万明军想突破,就是十万明军都休想能打通,整个营帐绵延数十里,密密麻麻,皇太极命令汉军乌真超哈每天架上几门炮,对着锦州城轰上几炮,以前只有自己被大明火炮轰击,现在有了大炮,当然得拉出来炫耀一番,虽然只起到挠痒痒般的恐吓作用,可后金军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对提升整个清军士气至关重要,每次炮击,都引来了满蒙联军震天的喝彩,同时让锦州城内守军惶恐不安,皇太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不断的威胁,才能让大明朝廷不顾一切派人来送死,在谋略上,清朝几个皇帝都比汉人皇帝精明强干,不管是阴谋阳谋,都让没落的大明一亏再亏,最后活活把自己给拖死。
锦州城内祖大寿饶是清楚清军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也无计可施,不到两万的守军要想面对数十万大军的攻击,等于痴人说梦,光是每天听外面的炮响,就足以影响到全城的士气,没办法,他只能不断写求援信向后面的宁远朝廷告急,派出去的信使清军不拦,这就是阳谋,皇太极需要围点打援,明军也知道建奴的打算,双方就是明着来明着去,就看谁的胳膊更粗,谁能笑到最后。
转眼之间,皇太极率军前来已经一个多月,年都是在锦州过的,数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每天消耗的粮食是天文数字,表面看起来敌弱我强,只有他这个大清皇帝心里清楚,一直这样消耗下去,大清承受不起,可要举兵强攻,又必然有所损失,大清经不起减员的打击,各路细作游骑带来的消息都是明军九边按兵不动,朝廷内则是一团乱麻,既有消息说马上就会调集精兵前来,也有消息说小皇帝整天躲在皇庄不出来,甚至大明至尊的天启皇后都躲到了皇庄所谓的神兵卫,反正各种消息都有,唯独前出的各路游骑没有发现任何军队的踪迹,难道小皇帝真转性了?真要把锦州这个东北门户让给大清?皇太极想来想去,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不如主动进攻,造成大量清军欲入关的假象,逼迫明朝小皇帝不得不迎战,于是一开年就命令阿济格率领一万清军,袭扰宁远和山海关一带,又命令阿达礼率六千人马,远程袭扰明朝喀左,最远入侵到河北境内,短短十几天,大明九边警报叠传,清军即将入寇的急报如雪片飞往京师,这一招果然狠,整个大明朝廷万分紧张。
刚过完年的崇祯紧急召见了卢象升等人,形势急迫,新军必须开拔,原先准备海运的计划由于船只不够,速度太慢被取消,三万两千人马,由京师直接开拔奔赴锦州,同时下旨要孙传庭第二师火速从西安出发,最低的要求就是击败满蒙联军,解救锦州之危,崇祯不敢说一举收复辽东,对于满朝文武看来,能挡住数十万建奴的攻势就算是大成功,真不敢奢望更大的建树,不过带兵出征的卢象升曹化淳,孙传庭高企潜不这么看,他们在神兵卫这么长时间,清楚新军的战斗力,别说六万新军,就是一路三万人马,足可以打得建奴找不着北,所以一接到圣命,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笑容,全然不像是去拼死决战,更像是去游山玩水般的轻松,太子殿下都嚷嚷着要一起去,被崇祯喝止了,杨嗣昌洪承畴则是满眼的羡慕,自己过来晚了些,若是早早象卢象升学习,放下那些虚职,全身心投入神兵卫,今天带兵出征的应该就是自己了,不过也别急,皇帝重开五军都督府,从架构上来说,他们都在里面,那么剩下的几个师的编成,定然由他们来掌握,让卢孙两个阎王先去会一会大明的头号敌人也好,反正他们不参与地位也是位极人臣,再升都升不到哪去,听神兵卫说国内只是盘小菜,海外才是大菜,封狼居胥,开疆拓土,后面的功劳还多着呢。
新军第一师一出动,就有细作情报送到了皇太极案头,没有动用大明九边,而是出动了编练的新军,人数在三万上下,有数量不明的钢铁怪兽,远看俱是火器,看不见多少常见的刀枪剑戟,队伍比以前明军整齐,着装也很统一,没见叫花子一样的炮灰,主帅是老对手卢象升,监军是没根的太监曹化淳,行进速度很快,看起来小皇帝肯定很急,一天的行军量抵得上以前明军三四天的路程,不过有一点可以庆幸,就是骑兵很少,绝大多数都是步军,只有后面辎重队伍里才能看到马匹的身影,说白了这是一支全步军的火器部队,不一定经得起大清骑兵的旋风扫荡。
大量卡伦哨探和细作的回报,大明终于有所动作,为何没有抽调九边精锐,而是直接从京师调集新军?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分析,小皇帝是怕边境空虚,被大清再次入寇,因此命卢象升新编的天雄军作为先导,前来应战,从人数上看,太少,估计还会从别处调兵前来,全火器部队,从自己汉军旗的火器装备来看,完全是吞金兽,除了火炮,没有实战验证过的火器部队不一定打得过速度奇快的骑兵,因此三万新军的到来,并不见得能让满洲贵族认输,相反,如此倾家荡产武装起来样子货,更让满洲将领轻视,关宁军的三眼铳又不是没见过,除了听几声响,就是个烧火棍,这样的行动不便的步军,来五万十万都不怕。
从围困锦州开始到现在,快一年,皇太极以及后金贵族连年都没顾得上过,为的就是守株待兔,等待大明派军前来决战,当然由于四次入寇失败所造成的物资极度缺乏,加上山西八大家覆灭贸易通道关闭,也是原因,大清真的没有心情过年,明朝派出新军前来应战,对于象饿狼一样的清军来说,望眼欲穿,谁都明白,没有劫掠,不事稼穑的大清就没法过,所以一听到这个好消息,整个满蒙联军营地一片欢腾,无论怎么看,几万明军都是来送菜的,都巴不得他们走快点,早一点过来,让自己补充损失,弥补一下历年的亏损。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