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创办学堂

小说: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作者:周星河不会开车字数:1610字更新时间 : 2022-07-05 09:12:20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东瀛位于我国之东北方海外,自唐朝白江口之战,重挫东瀛之后,东瀛派遣遣唐使学习唐朝之文化,现东瀛倭寇浪人不少成为海盗,常常滋扰我国沿海。”

张先启对于东瀛的了解不算很多,甚至没有直接接触过东瀛人。

朱瞻墡饮了一口茶缓缓的说:“张先启,若让你去东瀛作为我国使臣,你可愿意?”

张先启大为错愕与朱瞻墡的问题:“殿下,我国要往东瀛派使臣?”

“是的,我与父亲已经商量过了。”

“殿下万万不可,我大明中原之国,东瀛海外小岛夷民,我们派使臣前往,古往今来只有弱国往强国派遣使臣学习,朝贡,哪有中原之主出访海外。”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是流芳百世之举?”

张先启一时语塞。

朱瞻墡继续解释说:“自然不是你想的那般出使,陛下前段时间颁下令来,要朝鲜东瀛,交趾等等国家的人都可参加我国之科举,学我国之文化,此去东瀛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创办学堂?”

“是一个集外交,教授文化,宣扬大明等事项为一体的东西,我管他叫大使馆,大明驻东瀛大使馆。”

张先启喃喃自语念了一遍:“大使馆。”

“殿下,外族夷民不足以教化,这些小国和足以待之以礼,何足以如此重视。”大明朝的文化人对于周围这些小国打心底里都是看不起的,这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引导的认知。

朱瞻墡叹了口气说:“张先启,不可小瞧的别人,虽说他们现在是小国,在我大明的面前俯首,但是若小瞧的别人,最终可能要自食其果。”

张先启显然不会因为朱瞻墡这样两句话改变的看法。

生在大明朝的人,似乎都很难理解被蒙元奴役之时的悲惨。

从来盛世之人难懂乱世之苦。

若不是现代有纪录片朱瞻墡估计他这个年龄的小孩也完全理解不了当年发生的事情,甚至就算是有这么多史实证据在,还有人故意污蔑,诋毁当初被迫害的人们。

书本山的文字不如纪录片看的真实,朱瞻墡以前看大屠杀的纪录片,年幼时不敢看,长大了些再看,胸膛之中总有一股气难以抒发。

朱瞻墡用手指拨动茶杯中褐色的茶水,略带着些气愤说:“魏晋之时可曾想过北方牧羊羌胡之民可乱我华夏,屠戮中原;盛唐天可汗可曾料到后世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人都能在这天下轮流当皇帝;便是那偏安一隅的徽宋一朝,他在挥毫泼墨的时候可曾想过元能灭辽再戮中原,自己成了他人的两脚羊?”

朱瞻墡说到气愤之时,拍桉而起:“下次敌从何处来,依旧从草原来?还是从建州女真来?从朝鲜来?从东瀛来?还是远渡重洋自西方而来?我朝有广袤土地,悠久历史,想要将之据为己有者,想要奴役我之国民者,从来没有少过,环顾四周邻国,便是现在虎视眈眈的人还少吗?”

“他们缺少的只是铁木真那样的天降之人,或等我中原之皇帝更迭,出现昏庸之君,乱世之臣,他们就会不顾一切的入侵华夏,我们需要去了解他们,永远不能轻视了这些地方,永远不能轻视潜在的敌人。”

“落后就会挨打,不思前进就一定会落后。”

“读书人不是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

一番言语,说的朱瞻墡自己都少有的激动了起来。

“殿下居安而思危,先启汗颜。”张先启被朱瞻墡的话震惊的,他知道朱瞻墡脑子灵活,不管是报纸还是蒸汽机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但是今日这番言论,五殿下目光之深远是他未能企及的,当下永乐盛世便担忧起将来了。

这哪是什么目光之深远,只是知道将来会发生的事情而已。

“张先启,东瀛是个岛国,位居我国东北部海上,两国实际上交集多年,从唐朝遣唐使开始,东瀛多次来访中原,想必中原的地貌人文,他们应该都有所了解,甚至都有详细记录在桉,此次东瀛奸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派人在中原大地上扎根甚久,但是我们对他们却知之甚少。”

“你不知我也不知,去了鸿胪寺问上一圈,多得到的答复和你差不多,少数几个会说东瀛语的可能知道一些,但是它的山川地貌,何处有港口,何处是城市,何处屯兵,何处产粮,我们一无所知,若将来有战事,我们连去何处登岸都不知道,摸黑抓瞎,如何抵御外敌。”

张先启明白了朱瞻墡的最终想法,这是要让他去东瀛将东瀛的这些信息全部整理好,送回来,但是这不是去做奸细吗?他可是堂堂文进士啊,若要他去做奸细,他放不下身段。

“殿下……是想让我去做奸细吗?”张先启犹豫了一会还是问了出来。

“不,我要让你明目张胆的去东瀛,大摇大摆的走在东瀛的土地上,去了解他们的风俗人情,地貌江海,也要你去宣扬大明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去将让一些东瀛人自发的亲近大明。”

“殿下,这样的事情,可以做到吗?”

朱瞻墡点了点头:“相信我可以的,我不是让你去做躲在暗处的奸细,而是去做代表大明的使者,大明驻东瀛大使。”

不是奸细就不用东躲西藏的生活,也不会损了读书人的风骨。

“殿下为何是我?”张先启有些好奇。

“大使得长期居于东瀛,必须是忠心中直之臣,舍命能谏者为先,也有足够有圆融贯通之能,若是个不懂变通的家伙,容易被人蛊惑,就会挑起两国矛盾,现在还非开战之时,也必须得是进士,因为要宣扬我大明文化,要叫东瀛人认为做大明人,高人一等。”

“所以我选择你。”

“先启惶恐,愿为陛下效劳,为殿下效劳,可家中有老母行动不便,若是远行,怕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朱瞻墡看向了紧闭的房门:“可否请老太太出门一叙。”

张先启犹豫了一会,将他的老母亲带了出来,坐在石椅子上。

老太太笑容和蔼,其实算下来也就不到五十岁,只是太过操劳,面容老些。

“老婆子腿脚不便,无法给五殿下行礼,还望五殿下莫怪。”

朱瞻墡好笑点头,然后将想要让张先启去东瀛做大使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太太浑浊的双眼中,迸发出光芒来。

郑重和朱瞻墡确认:“殿下,真的不是去做奸细的吗?”

“大使不是奸细,反而是代表了大明的脸面。”

“不是奸细就好,老婆子我养了儿子也不容易若是去做奸细,也浪费了这一身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学的文化,既不是奸细,是光明正大的官,去,先启,一定要去。”老太太激动的说。

“娘,可您这身子不舒服。”

“妇人之言,你这么说不是让五殿下看笑话了?”张先启的母亲喝止了他:“娘含辛茹苦供你读书,是让你施展才华去的,是让你青史留名去的,不是为了让你照顾我这个老婆子,别忘了你爹临终时说的话,张家男儿要么护卫国家,要么进高堂之上谏国良策,五殿下看的起你,你怎敢犹豫?”

老太太在朱瞻墡面前严厉的训斥了张先启,张先启低头不说话。

朱瞻墡暗暗佩服这位老太太厉害,要不怎么能以普通家室培养出一个这么年轻的进士来。

张先启被训斥了一顿,忙行礼说:“殿下,是先启湖涂,能得殿下看重是先启的福分,先启定当竭尽全力。”

朱瞻墡看着张先启的母亲:“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老太太与之这二位相比,毫不逊色。”

“五殿下您这么说老婆之怎么当的起,老婆子没什么文化,只知道培养儿子要让他做国之栋梁才好,只是不知是何日出发。”

“短则一月左右。”

“幼那可得抓紧,先启还未娶妻,明日开始得多去看看,不,今日就去。”老太太着急了起来。

“娘!”张先启大男人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太太的话让气氛愉快了许多,朱瞻墡望着这母子两,两人一句都没谈去东瀛做大使要什么赏赐,要什么官位。

他们没求,但是我不能不给。

“此去东瀛,我会让鸿胪寺派两个会说东瀛话的跟你一起去,你自己也得学,护卫随从等算上估计不下百人,此团队以你为中心,万事都得你担着,这担子可不轻。”

“谢殿下看重。”

朱瞻墡又问:“你想要什么赏赐,我与父亲商量。”

“臣惶恐,不敢要赏赐。”

“认真做事的人哪能没有赏赐。”

“殿下,先启能有幸为国出力,不敢求赏赐。”张先启再次推辞了。

“父亲与我商量过了,东瀛十年,或封疆大吏,或入阁拜相,若有其他要求尽可提出。”

张先启整个人都激动的有些颤抖了起来,鱼跃龙门的龙门就在眼前了。

这次他没有假惺惺的推辞。

“臣,万死不辞。”

朱瞻墡起身要走,又转过身放下一颗金豆子说:“置办几件好些的行头。”

“以后在东瀛,你,就代表了大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