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海州之危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海州之危

小说:红楼从辽东开始作者:键盘战斗家字数:1606字更新时间 : 2022-12-10 23:13:56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可惜了。”

唐清安感叹一声。

费劲了力气,用了无数的精力,退让和妥协,如此努力之下,才有了高达三十万的联军。

如此浑厚的军力,本可以一举功成,彻底消灭蛮族的主力,最后却功亏于篑。

“事情岂能尽如人意,我们已经大获全胜,获得了大量的地盘,又解救了数十万的辽民。

如今我金江镇有民四百万,精兵十万,来年必定全取辽东。”

贾鉴笑道。

他不知道为何将军总有股焦急之感,在他看来,将军只用七年的时间,立下如此功业,已非常人矣。

虽然战略上藐视蛮族,但是他可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蛮族实乃天下强敌。

而金江镇从无到有,七年间就能打败征战数十年的蛮军。

并占据了牢不可破的战略优势,以金江镇的底气和民生,谁能胜之?

两人眼界的不同,贾鉴有才能,但是只受限于国内,而唐清安要看得更远。

因此七年都没有彻底解决蛮族之患,令他有些不满。

忠顺王夺下海州,唐清安无法无视,终于决定回军了,虽然不知道忠顺王现在有没有不好的心思。

这件事不能赌,唐清安不能做出,让忠顺王产生打第一枪心思的环境。

金江军主力在前线和蛮族打仗,蛮族已经势危,而金江军的粮道,就在忠顺王眼皮子底下。

这种局面,太过让人做出冲动的决定。

“当将军攻破辽阳的消息传回去,蒙古大部落已经全部撤军,只剩下拱兔等部。”

贾鉴说道。

听完贾鉴带来的消息,唐清安不以为意,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和草原部落打交道的时日甚短,双方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需要时间的积累。”

《仙木奇缘》

将军的大局观,向来令贾鉴佩服。

换做庸人,只看到草原部落没有尽力,从而心生埋怨,唯独将军目光高远。

看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并且有耐心和恒心来应对此事。

正如将军所言,建立信任是需要时间的。

将军的态度,也令贾鉴松了口气。

只要将军对此事不急躁,不要求速成,对于自己日后出使蒙古各部,贾鉴更有了信心。

一行人在城墙上,看着押送的俘虏,源源不断的送往后方,这是冯胜之,顾应时等人该头疼的问题。

既要分辨出无辜之人,又不能放过一个手中有辽民鲜血的屠夫。

而且蛮国的丁口并不是一体的,除了老奴的本部,还有他征服的建州各部的蛮族,东海,西海各部的蛮族。

以及其余的吉里迷族,苦兀族,达斡尔族等等,各族都要细分出来,不能和老奴本族混为一谈。

这也是一个慢活。

“朝鲜以后怎么办?”

谢友成原来负责朝鲜。

看见城外的场景,想到了金江镇至今以来,每年以共同对抗蛮族为理由,让朝鲜提供的物资。

现在蛮族大败,已经丝毫影响不到朝鲜,这个理由现在不够有说服力。

名不正则言不顺。

哪怕以将军的威信,可以强硬的逼迫朝鲜继续按照惯例提供,但是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听到谢友成的提醒,唐清安回过神来。

“五千驻守镇江的朝鲜军,他们的士气,战斗力都不弱,我军主力将撤离辽阳,而此地补给太远。

就改朝鲜派这五千朝鲜军,协助我们驻守辽阳吧,这五千朝鲜军士的军资,由朝鲜提供。

还有每年的人参供应,不能较少。”

唐清安想到了这个主意。

前番他的夫人秦可卿病重,传教士王丰肃束手无策,名医张友士妙手回春。

张友士的医术,令王丰肃大为惊叹。

想要学习张友士的医术,被张友士坚定的拒绝,王丰肃还请过自己出面。

唐清安看得清楚王丰肃的心思。

医术对宗教有大利。

趁此机会,唐清安推出了人参,此物功效到底如何,唐清安无法确定。

但是不妨碍他把此物传播到世界,成为金江镇新的一项奢侈品,加入到远洋贸易中。

人参,谁也无法判断它无用,哪怕只是心理上的作用。

有名医张友士的认可,来自最强大国家的特效药,王丰肃亲眼所见的事例。

此物送回给了教会,两年的时间发挥。

今年五月份济州岛的贸易,已经有了外国人开始采购晒干的人参。

只要继续宣扬下去,唐清安相信,要不了几年,世界各国的国王,贵族,富人都会储备此物。

到时此物独金江镇所有,以富人们的惜命程度,此物价格炒的越高,需求会越多。

只此物吃多了,的确会流鼻血,就能说服这个时空的所有人。

其中的利益,将会超过其余的奢侈品。

而金江镇严控此物,只贩卖晒干的人参,杜绝传播出去,主要是打出金江镇的名声。

不是此地出产的人参,功效则无用。

如此两法,可保世代之利。

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推动,不靠自己预知的未来,唐清安因此更为重视和骄傲。

朝鲜的人参本就不多,随着这几年的大肆采摘,已经越来越少,如果不改善。

将会和山西一样,因为采摘过度,导致人参灭绝。

谢友成认为将军的提议不错,朝鲜没有理由反对。

“我准备把十数门红夷大炮安置在辽宁城,配以五十门弗朗机大炮。”

唐清安突然说道,看向身侧的李道信。

红夷大炮运转艰难,辽宁城破了,才堪堪运送到此地,没有发挥作用。

李道信原来负责唐清安的安危,是带领亲卫营的将领,后来离开亲卫营外放,如今成为了参将。

资历,能力,都能承担起大任,所以唐清安想要留下李道信,独守辽宁城。

由总兵朱秀,负责营口,塔山铺,鞍山,辽宁一带的局部军事。

因为忠顺王占领了海州,在此地带犹如插入了一根极大极深的钉子。

对金江军造成了很大的被动,对辽宁城池的安危,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辽阳城不光是要面对蛮族,还要防备后方的海州。

一万二千兵。

粮道太长,又置于海州眼皮子地下,大军不宜过多,否则承担不起军姿,如果有个万一,风险太大。

留给李道信的,有七千金江军士兵,以及五千原来驻守镇江的朝鲜军。

李道信知道辽宁的重要性,也知道五千朝鲜军的战斗力不弱,可以委以重任。

一万余士兵,配合十数门红夷大炮,以及数十门弗朗机炮,足够自己坚守辽宁城等到援兵。

想要攻下如此布置,需要十倍兵力围之。

不论是何方,动用十万兵的规模,除非金江镇的上下都瞎了,聋了,才会没有反应。

“将军放心,我保证此城必无忧。”

李道信肯定的回复。

只停留了半日,唐清安迅速的带着数万大军返回,不给忠顺王太多思考的机会。

……

海州,现在成为了孤城。

西边是牛庄驿,西北是东昌堡,古城屯一带,南方是塔山铺一带,东南方则是已被金江军夺下的析木城。

东北就是鞍山,乃至辽宁。

唐清安畏惧忠顺王做出不利他的决定,忠顺王更惧平辽侯,趁此便利,围歼自己的八万军。

随着悬在头上的蛮族一去,他们二人开始了龌龊。

忠顺王心中犹豫,还未做出决定,就得知金江镇竟然又攻克了辽宁,很快又传回平辽侯带领大军返回的消息。

这般着急,不会是为了对付自己吧?

可能是顾忌自己,忠顺王又隐隐料到。

但是不论如何,他现在困守海州,反而落入了地势不利的局面,要不要撤回辽西呢。

可是忠顺王又舍不得海州。

明眼人史鼐,看出了目前的困局,他是不希望忠顺王和平辽侯二人起争执的。

即知道忠顺王的忧虑,又明白金江军的强大,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

但是顾虑自己的利益,他宁愿保持目前的局面,也不愿两部走火开战,因此做出了提议。

由他出面说服金江镇,让出牛庄驿,忠顺王带领大军渡过三岔河,自己独令一军,驻守海州城。

即保证海州在朝廷手中,又保证忠顺王大军无忧,还能获得平辽侯的信任。

此议乃上策。

忠顺王同意了保龄侯之言。

刚到达鞍山的唐清安,得到史鼐的书信,选择了停军,并命令驻守牛庄驿的军队撤离。

面对平辽侯的善意,忠顺王领情。

带着七万余大军离开了海州,只给史鼐留下了五千士兵。

留给史鼐再多的兵也没有什么用,靠的就是平辽侯的心意,他要是起了歹心。

海州的兵越多,对忠顺王造成的损失越大。

而只要平辽侯不起歹心,哪怕海州无兵,金江军也不敢冒犯。

一次大危机,因为史鼐的出头,消解于无形之中,为大周和金江镇之间,赢得了缓和的时间。

忠顺王大军一撤,唐清安松了一口气。

他可不愿意和忠顺王对持在海州,消耗大量的物资,浪费从登来获得的多余的军资。

新投奔的数十万辽民还等着收拢呢,这些军资刚好足以使用。

“撤军。”

天气越来越寒冷,前番止步于辽阳城,哪里又能再轻易推翻军略的做法,因此唐清安放弃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至于海州。

唐清安回望了一眼身后的城池,还是要看京城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