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三章 迁都&兴学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三章 迁都&兴学

小说:还政于朝之归魏作者:楼顶字数:1566字更新时间 : 2022-12-28 10:12:22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刘协闻言,眉头微皱,可最终还是颤颤巍巍的,接过了那封信。刘协借着微弱的烛光,依稀可见“山阳公亲启”五个行云流水的大字,跃然于信封之上,显然正是那曹丕的亲笔书信。

随后他缓缓的拆开信封,仔细的看了起来。而蒋济依旧默默的跪在一旁,一言不发。

渐渐,整个船舱内开始静的吓人,只能听见那火盆里木炭燃烧轻微的噼啪声。

不知过了多久,那个裹着棉被的人开始发出了一丝轻微的啜泣,再然后逐渐变成了嚎啕大哭。

“曹孟德啊曹孟德,朕跟你斗了一辈子了,可你死了之后,朕还是斗不过你,就连你的儿子也斗不过,哈哈哈......你赢了,朕认输。哈哈哈......”

刘协一脸释怀的,将那封密信投入了火盆之中,好似这封信从来没有在世界上出现过。除了写信和看信的人之外,也就再也没有人知道那封信上的内容是什么了。

再后来,蒋济很顺利的完成了护送的任务,返回许都之后,并得到了曹丕的许多赏赐。

数十年后,河内郡.山阳邑,某个气势恢宏的庄园之内。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躺在床上,显然已经时日无多了。

他紧紧的握着身旁同样满头白发的一位老妇人的手,一脸爱意的说道,“王妃,这么些年,让你受委屈了。我答应你父亲和你二哥的事情,如今已经做到了,就算九泉之下碰到他们,我也不会觉得羞愧了。”

————————

黄初,一个很有意思的年号。

传闻,早在四十多年前,有黄龙在谯县上空出现,当时的经学大家.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陋说:“这是什么征兆?”单肠回答:“这个地方以后必有称王的人出现,不到五十年,黄龙会再次出现,天象经常会反映人事的,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殷登听闻之后,默默的把这话记下来。四十多年后,殷登依然活着。黄龙又在谯县出现,殷登听到这个消息时默默说道:“单陋的话,现在果然应验了。”

后来,当今的大魏皇帝.曹丕,也就将建安四十年,改元成了黄初元年。

黄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二月。

许都城中传出一道圣旨,并飞快的传向了天下各州。这道圣旨顿时又让天下哗然,它的威力不小于一个月前,曹魏代汉的那个事情。

因为,大魏要迁都了,迁都洛阳。

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乱臣董卓一把维持了数月的大火,把洛阳城烧掉之后,迄今已经四十多年了。经过将近五十年的修缮,洛阳终于再次恢复了他昔日的繁华。

五年前,当时还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也曾进言还于旧都,可最终却被当时的魏王.曹操,以天下方定,当对百姓以宽息的理由,给压下去了。为此,曹丕跟曹操退朝之后,还大吵争执了一番。

如今,经过了五年的休养生息,百姓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逐渐的富足了起来,再也没了可以阻拦曹丕的迁都脚步的人了。而朝廷的众文武们一致认为,大魏初建,许都太小,显然已经不适合作为帝国的王都了。洛阳地处中原腹地,物产丰饶,再如今又经过了数十年的修缮,自然是作为都城的首选之地。

也就是在山阳公离开许都的前后脚,新的大魏朝廷趁着还没有春耕,开启了迁都的脚步,而许都则被作为了大魏的龙兴之地,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我大魏,终于要迁都了。”

“是啊,老夫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几十年了。”

“我也是。许都虽然也好,但毕竟太小了,实在是配不上我大魏的气势啊”

“当今的皇帝陛下真是一个圣君啊。”

“哦?此话怎么讲?”

“你猜猜,咱们的皇帝陛下,为什么在这二月份迁都呢?不是夏天,不是秋天,也不是冬天?”

“不知道。”

“咳。你想啊,迁都这种大事,宫城得搬吧?衙门得搬吧?这些都需要用人吧?动辄需要耗用民力十数万,冬天虽说万物蛰伏,但是冷啊,人得多遭罪。夏天呢,又太热。秋天呢,又都在忙活收粮呢。”

“对对对,可这马上就要春耕了呀。”

“你看,所以说这才是咱们当今陛下的圣贤之处啊。这春耕啊多在三月清明前后,而陛下特意选在了二月,就是为了避开春耕的农忙。皇帝还陛下特意下了明诏,如果今年三月开春之前没有搬完的衙门,就明年再搬,万不能耽误春耕。而且啊,此次征召的十数万民夫啊,朝廷可都给发饷的呀。”

“是吗?那我一会儿也赶快去报名去。”

“走,咱们赶快去,晚的话就赶不上了。”

......

黄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三月。

在经历了一个来月的忙碌之后,大魏的都城终于从许都迁至了洛阳。当然为了避开农忙,还有一少部分的府衙要到明年才能搬迁了,不过总体上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了。

三月初九,大魏迁都后的第一次朝会,在洛阳大殿上正式召开,在朝的满朝文武自然也是全部到齐。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那龙椅之上,颇有威严。

只见他缓缓开口道,“昔日太祖武皇帝在时,曾下令各郡县齐修文学,县满五百户必置校馆,举各乡之俊杰入学,以致孔孟之道于不坠,礼仪仁让之风于不绝!今,天下安定,民生兴旺,即日起,县满三百户置一校馆,各乡适龄青年均可入学,以扬我大魏国威。”

曹操临终之前,在许都郊外曾经跟他推心置腹的深谈过一次。

当时曾经告诉过他,为大魏的长治久安。当今天下除了与民休养生息之外,还应当广起天下仁人志士。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兴学,要让天下更多的人都有书可读,因此才有了今日朝堂上的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幕。

“陈司徒。”

殿内的新任司徒.陈群,手持象牙笏[wù]板,应声而出,“微臣在。”

皇帝.曹丕满脸微笑的说道,“陈司徒,这教化之事,向来是你司徒府的事物,爱卿要莫辞辛劳啊。”

陈群闻言,即刻信誓旦旦的说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命。”

曹丕随即微笑着点点头,似乎对陈群的应对很是满意。接着他的目光向殿内扫视了一圈,最终在以为须发皆白的老人身上停了下来,“丞相对此,可还有所高见和补充啊?”

只见那人站位于百官之首,虽然须发皆白,可精神依然健烁,正是那新任的丞相,也是当世的大儒.钟繇.钟元常。

钟繇可以说是老一辈人里面,资历最老的大臣了,这位老爷子今年已经八十三岁的高龄,却依然还坚挺的矗立在朝堂之上。他跟随曹家几十年,与曹操更是有着无比深厚的友谊,即使当今的这位皇帝陛下,私下里也还要称呼他一声伯父。

当然,新帝继位之后,也给了他莫大的殊荣,让他统领百官。如当年的魏王.曹操一样,负剑着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如萧何故事。甚至他的小儿子钟会,又被破格的加封为了征西将军,这可是除了大将军、车骑、骠骑、骁骑将军之外,官职最大的四征将军之一了。

毕竟此时的曹丕,已经不是当年的魏王世子了,而是大魏皇帝。天子无私事,所以自然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大臣们一股脑的都挤到皇宫内去议事。

丞相.钟繇闻言,不紧不慢的走出群臣的队伍,毕恭毕敬的深深一揖之后,缓缓开口道,“陛下此策,乃是继承了太祖武皇帝的遗训,臣也深以为然。兴学于各州郡,自然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能,更好的得到圣人教化,为我大魏的万世基业所着想,对此老臣也自然不敢有所置喙。不过老臣以为,兴学不仅仅是各州郡的事情,也是我朝廷的事情。”

随即,皇帝.曹丕满脸喜色的大声道,“丞相快快讲来。”

钟繇依旧是那么的谦恭有礼道,“老臣遵旨。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朝廷都会置办学府。五帝时名日.成均,禹夏时名曰.东序,汤商时名曰右学,大周时名曰.上庠[xiáng].

至汉武帝.刘彻时,其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引用直至今日。后逢黄巾乱世,礼崩乐坏,太学不兴,至今已有甲子岁月矣。

老臣恳请陛下,重开太学,为天下士子传授经义。一来,彰显我大魏崇文敬贤之心,二来,也好约束各地州府兴学之事宜。”

钟瑶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就连龙椅上的皇帝.曹丕,闻言嘴角都不经意的一勾,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自己的这位“伯父”果然没让自己失望。在众人都觉得一件事已经很完美的时候,只有他总是还能够提出一些,更有创意的补充建议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