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读书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四章 国子学祭酒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四章 国子学祭酒

小说:还政于朝之归魏作者:楼顶字数:1668字更新时间 : 2022-12-28 10:12:23
最新网址:www.68read.cc

曹丕闻言微微一笑,“丞相果然是真知灼见,你的这条所请,朕准了。”

台下的钟繇似乎并未讲完,随即说道,“多谢陛下,老臣还要些许补充。太学自汉武以来,讲解只是儒家的经意,其余学派的好似并未有太多的涉略。老臣以为,这似乎有些过于偏颇了。”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哗然。

因为毕竟自汉武以来的四百余年,太学所讲授的只有儒学一家。

更重要的是,殿内的这群大臣们除了武将之外和极个别,几乎全部都是儒家出身。甚至准确点来说,钟繇自己学的也是儒家,可他如今却又一丝断自己后路的嫌疑。

钟繇不顾殿内众人的议论,接着说道“老臣以为,大秦之兴盛,功劳在于法家;汉初之宽息,功劳在于黄老道家;孙武、吴起、王翦等人的不世之威名,功劳在于兵家;弱六国而强亲的张仪,功劳在于纵横家和辩者;一人守一城,功劳在于墨家;天地五行、百姓农耕,功劳在于阴阳家;而教化天下,功劳在于儒家。

对于天下来说,这百家之法缺一不可,太学都应有所涉略,只是在平时注意主次即可。应当聘请各个学派的老师,甚至朝廷在职的大臣们,在不耽误不定时赴学院教授课程。

昔日齐国有稷下学宫,在思想上兼容并包,没有门第之间,没有学派之分,为当时的天下创造了诸多名士。荀子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诸如孟子、李斯、韩非子、邹子、慎子、申子等人,都是从稷下学宫走出来的。齐国的风貌也因此焕然一新,天下士子无不以师学稷下学宫而为名,从而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一大霸主。

如今天下大定,百姓安居乐业。我大魏自然应当广泛兴学,以效法故人之稷下学宫。另外,老臣谏言,在太学之外,另并行设立‘国子学’,旨在与太学一同双管齐下,为我大魏之万世基业,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愿陛下,为太学和国子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刚开始群臣们还有所议论,可越听越发觉得丞相.钟繇说得有道理。另外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个新设的国子学是怎么样,但按照昔日里太学来看,这两所朝廷所设立的学校,日后也是为他们的子弟所设立和服务的,凡吏禄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均可以将自家的子弟送入太学学习,经过考试之后便可拜官郎中甚至太子舍人。

虽然也有部分,从各州郡推荐上来的寒门子弟,但那毕竟的是少数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没有提出太大的反对意见来,具体学什么就让他们定好了。

之时,十数年后的太学,无论门楣高低,只要真实有才的天下士子,都可以入之而求学。恐怕这些,是现在大殿内除了钟繇之外,没有人所能够想的到的。

而待钟繇说完后,整个大殿之内竟然变得鸦雀无声,旨在看皇帝.曹丕自己的意思了。

龙椅上的曹丕,一时间竟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自然知道钟繇此举没有私心,是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着想。

思索了一会儿,皇帝.曹丕不紧不慢的开口道,“丞相此言,甚有道理。昔日里,朕有意让丞相兼任太学祭酒,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页)

钟繇闻言,随即朗声道,“谢陛下隆恩。”

“只是”,曹丕眉目微皱接着说道,“这国子学祭酒,朕暂时尚无合适人选。哎,若是蔡伯喈(蔡邕,字伯喈)尚在,自然是国子学祭酒最佳人选,可惜啊。”

突然一个荒唐的年头,在曹丕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可很快又被他自己给否决掉了。他心中不禁暗暗笑道,只可惜那文姬妹妹不是男儿身,不然的话,定然也是国子学祭酒的上等人选。

正当曹丕胡思乱想之际,突然有一人从群臣当中踱步而出高声道,“老臣举荐,北海.朱虚县人士,管宁,管幼安。”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那人身高八尺有余,相貌端正,也是须发皆白。此人正是新任司空.华歆。

华歆[xin],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华歆此人公正持平,始终也不毁谤伤人。为官更是见识过人,清正廉洁。早年间曾经在徐州为官,颇得百姓拥戴。再后来,设计从孙权处逃脱,投奔当时的曹操。并将亲朋好友所赠的金银珠宝,全部退还。

再后来,跟随太祖武皇帝东征西讨,颇有战功。相继转任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去年尚荀彧去世,则是由他接任尚书令。新帝继位之后,更是被加封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他今年已然也是七十七岁的高龄了,与去世的荀彧同岁。

当今朝廷除了钟繇之外,可以说他的资历和官职是最老的了。而他口中所说的管宁,管幼安,乃是当今不世出的大儒,与他更是同门。

曹丕见华歆谏言,顿时恍然大悟道,“爱卿所说的管幼安,可是当年隐居辽东乐浪,公孙氏曾数次征召都不入仕的那位?”

华歆闻言顿感惊讶,疑问道,“正是此人,陛下对其有所耳闻?”

曹丕随即呵呵一笑,“朕何止是听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管宁与华爱卿乃是同门吧?昔日里,太祖皇帝任司空之时,曾经征召过这位大儒为司空。只可惜,被那公孙康给截断了诏命,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想想,那公孙康可真是大胆啊!”

曹丕说着说着,话题就扯远了,甚至眼神都有了点儿飘忽。

乐浪公孙氏,早就有不臣之心,昔日里更是阳奉阴违的资助东吴孙权。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收拾他们罢了,过上一些时日是时候收拾一下这群乱臣贼子了。如若不然,他日后必为大患。

正在皇帝.曹丕心不在焉的神游太虚之时,台下的华歆的奏报声又将他拉回了现实,“启禀陛下,没错,那管宁正是老臣的同门。此人本意不再为官,只在传宗教学,志向高远。若是征召他入仕做官,恐怕他不会答应。但若是让他做传世人教化的国子学祭酒,他肯定会应诏而来啊。”

华歆话音方落,只见又有一人踱步而出,定睛一看,竟是那司徒.陈群,“回陛下,这北海管幼安,臣也有所耳闻。此人,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

传闻昔日他避祸辽东之时,公孙度多次征召他时,也曾给予了很多金银,可待他返回青州.北海郡之时,统统原封不动的返还了。此人清高恬淡,足可以比拟前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臣愿与华司空一同担保,举荐管幼安为国子学祭酒。”

曹丕见三公之中的两位重臣,竟然同时举荐同一个人,不免得被逗笑了,“既然两位爱卿,同时举荐这位隐士大儒,朕自然是要见见这位名人的。华爱卿。”

“老臣在。”

“那征召之时,就有你负责了。一定要亲在派车前往青州,将朕的这位国子学祭酒给朕安安稳稳的接过来。如若这位大儒在路上瘦了一两,朕可饶不了你啊。”

华歆闻言顿感大惊,没想到平日里一直是严肃示人的皇帝陛下,竟然还有如此俏皮的一面。但他此时心中更多的反而是高兴,自己终于又能见到,这位同门的老友了。

“请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辱使命。”

......

黄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三月。

随着一道道皇命诏书,从国都洛阳发出,络绎不绝的向各州传去。不日之后,各州郡包含洛阳和长安在内,同时开始大兴土木。

“这新皇帝刚刚登基,就开始大兴土木?这安生日子才过几天啊?”

“咳,你知道什么,咱们皇帝陛下建的这些殿宇,可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哦。”

“那咱们陛下的建的这些宫殿,难道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或者作为游猎行宫享受用的?”

“这你就不懂了吧?再说了皇帝陛下要是想要游猎,来咱们这贫瘠之地做什么?”

“哦,难道说这其中还有其它故事,快说来听听。”

“你没看见太守府张贴出来的告示啊。这些个殿宇啊,是朝廷特意下旨建造的郡县校馆。”

“噢?郡县校宫是什么?”

“通俗点来说,就是咱们的皇帝陛下啊,为了让天底下更多的人都能读的上书,特意建造的校馆。从今往后,每个县只要超过了五百户,都会有一个小的校馆,各乡都可以举荐乡里的俊杰入学。在洛阳和长安啊还有两个更大的校官,一个叫做‘太学’,另一个叫做‘国子学’。”

“哎哟喂,这两个校馆的名字听起来就不一样。”

“那可不,这太学啊乃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名字。这国子学啊,听说是当今丞相.钟繇公亲自起的名字哦。听说钟繇公还特意为两个校馆题了牌匾,做了碑文呢。而且听说他老人家啊,还兼任了太学祭酒呢。”

“可是,那洛阳的什么太学和国子学,跟咱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咳,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陛下传旨各郡,以后每年各州郡的校馆,都可以举荐一定数量的学子入太学和国子学学习。要是再通过了太学和国子学的考试啊,就可以拜官郎中。甚至有一的学子,可以成为太子舍人,那可是从龙之臣,太子门生啊。”

......

这是发生在黄初元年,一个郡县普通角落里的一幕,同样的一幕也在天下其余各州上演。一个伟大的时代就要来临,一个伟大的帝国就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68read.cc。六八读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68read.cc